书城历史武威通志-天祝卷
4586700000033

第33章 教育(1)

一、历代教育

(一)私塾和国民小学

清雍正以来,今天祝所辖的松山、安远、岔口驿、华藏寺、达隆寺、哈溪滩等地设有义学。

光绪三十年(1904年)后,将义学改为学堂。同时,朵什乡窑洞湾、赛什斯乡上下古城等地办有私塾。民国6年(1917年)学堂改为国民学校。民国15~16年(1926~1927年),松山、达隆寺、岔口驿等地各设初级小学1所。最早的私立学校是成立于民国26年(1937年)7月的安远三沟台初小。据民国32年(1943年)庄浪茶马厅统计:哈溪滩设初级国民小学1所,松山、黑沟、西坪山、扎帐岭、朵什、中保、东本、南冲设保校8所。是年,哈溪孔继周捐助田地10余亩作校址,百余亩作校田,建校费1万元(民国货币)。1949年天祝解放前,境内有公立完全小学1所,初级小学5所,在校学生203人。

(二)寺院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天祝地区藏文的传授和学习,主要是通过寺院讲授经文来进行。天堂寺是天祝藏区寺院的最高学府。其他各寺愿意深造的僧人既可进入天堂寺学习,也可赴甘南、青海、西藏等地寺院学习。大多数僧人只在母寺学习一些基础经典和文法。

二、现代教育

(一)幼儿教育

1958年以前,天祝的幼儿教育主要依赖于家庭。1958年,部分地区办起幼儿园、托儿所。发展至1998年,全县有4所幼儿园。幼儿教育形成了以县、镇幼儿园和农村小学附设学前班为组织形式,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至2005年,全县共有幼儿园7所,有小学附设学前班162个,在园(班)幼儿2604名。4~6周岁幼儿入园(班)率达71.6%,6周岁幼儿接受学前一年教育的比例达88.8%。县办全日制幼儿园有县幼儿园;镇办幼儿园有安远镇幼儿园、打柴沟幼儿园、哈溪镇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有蓓蕾幼儿园、岗坚幼儿园、新星幼儿园。

(二)小学教育

1949年,天祝境内有完全小学1所、初级小学13所,学生510人。1952年有完全小学2所、初级小学43所,学生4000余人。1956年全县基本达到了区有完小,乡有1至2所初小。1959年至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很多学生辍学,全县教育陷入低谷。1964年兴办耕读小学和牧读小学,学制定为4年。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县各类学校几乎全部停课,直到1968年才陆续复课,至1973年,全县所有生产队都办起了村学,绝大部分学龄儿童入了学。1981年全县确定中心小学12所,骨干小学9所,1984年以后新建寄宿制小学6所。1991年,全县有18个乡镇普及了初等教育。1997年,全县“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工作通过省地评估验收,实现了全省藏区普及初等教育零的突破。1998年,“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在全县实施。

2000年,天师附小被甘肃省定为远程教育试点校。6月,制定《中共天祝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2005年,全县有各类小学201所,其中完全小学125所,村学76所。在校学生22563名,教职工1773名。是年,全县完全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全部开设英语课。天祝县被列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县,共投入资金598.2万元(其中县级配套112万元),建成初中计算机教室21座,小学卫星教学收视和光盘播放系统177套,远程教育覆盖全县所有农村中小学。

(三)中学教育

天祝普通中学教育开始于1955年天祝师范招收的一个附设初中班,有学生49人。1957年天祝中学成立。至1970年全县有14所小学办起了高中班,有38所小学附设了初中班,中学生达1100余人。1981年调整学校布局,完全中学调整为5所,设立独立初中3所,附设初中班小学压缩为11所。1988年在新县城建成天祝一中(原天祝中学为二中、哈溪中学为三中)。全县在校中学生5090人。1991年,全县完全中学和八年制学校基本达到了国家教委规定的三类配备标准。1996年,天祝二中高中部并入天祝一中。1998年后,全县有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13所,九年制学校6所,职业中学2所。2004年,全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天祝一中实行初高中分离(撤销初中部并入新华中学),成为一所独立高中。天祝职业中学并入天祝师范,新华中学成为一所独立初中。至2005年,全县有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2所,九年制学校8所。有中学教职工1105名。初、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2.1%和68.1%。

(四)藏语文教学

1953年在红疙瘩村办起了第一所藏文初小,在科拉完小增设藏文班,其它各普通完小加授藏文课程。1956年,在安远建成藏文完小--安远第二小学。1957年全县有藏文完小1所,藏文初小3所,附设藏文班的普通完小8所。“文化大革命”中,县办藏文完小和普通完小开设的藏文课又被撤销、停授。1980年,陆续恢复和重新建设藏文学校8所,加授藏语文的学校21所。1981年,县民族中学建成,同时,先后办起寄宿制藏文小学5所,有学生35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6人,寄宿生54人。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报考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考生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对寄宿制藏文中、小学学生实行助学金制度。至1985年,全县开设藏语文的中、小学共43所,学习藏语文的中、小学生达3844人,其中寄宿生增加到889人,藏语教师121人。1989年,制定了天祝县《藏语口语教学计划》。天祝民族师范藏文班的学制由3年延长到4年。1993年,完成了20册《藏语口语》教材的编写工作。教材经全国藏文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省教委批准,于1994年在全县范围内使用。1999年5月,中央电视台将天祝县双语教学取得的成绩作为甘肃省民族教育取得巨大成绩的缩影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2000年,全县共有开设和加授藏语文的学校54所,占学校总数的16.8%。其中,民族师范1所,寄宿制完全民族中学1所,完全小学36所,初小5所,村校6所。学习藏汉双语的学生2900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6.7%。从事双语教学的专任教师216人,占全县教师总数的6.9%。天祝民族师范藏文班从1989~2000年,共培养了325名合格的藏语文教师。2003年,藏语文教材《华锐地区初中口语》出版发行。2004年,制定了《天祝藏族自治县藏语文学科督导评估方案》。英国国际援助基金会官员阿贡活佛救助县民族中学和天堂小学160名贫困学生,援助资金563680元。2005年,对全县双语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完全小学基本开设了英语课。

(五)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1.中等师范教育

县民族师范学校,建于1952年,原为初级师范学校。1953年秋,增设藏文师资班。1958年成为中等师范学校。1963年冬停办。1975年,武威地区在天祝设置了“武威师范学校天祝班”

,当年在天祝招生2个藏文班,一个班44人,设在武威师范学校;一个班36人,设在天祝中学,学制2年。1981年天祝师范重新恢复,定名为“天祝民族师范学校”,学制3年。设普通师范班和藏文师范班。1985年秋,设教师进修班,招收公、民办小学教师进行培训。1986年,校址由安远迁至华藏寺。占地面积43657平方米,建筑面积4144平方米。1989年,藏文班学制由3年改为4年。至2005年,在校中等师范学校学生263人,职业中学学生240名。电大在校生376名,教职工79名。1992年,天祝民族师范被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称号。

2.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