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学前游戏论
4586800000038

第38章 学前儿童游戏教育的组织与实施(3)

参与人数:28人 指导教师:王娟

游戏时间:2005年9月13日 游戏地点:幼儿园草坪

一、游戏目标:

1.练习手脚着地屈膝爬行

2.练习模仿小兔子跳

二、游戏准备:

1.平整的游戏场地一块(约50㎡),最好是草地

2.兔子头饰14个、乌龟头饰14个

三、游戏过程: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1)幼儿每人选择一个头饰(一半幼儿戴兔子头饰,一半戴乌龟头饰);

(2)根据自己选择的头饰做不同的动作;

(3)同伴互换头饰,并相应地调整自己扮演的角色

2.爬爬跳跳,练习屈膝爬及轻轻跳

3.龟兔赛跑

(1)把幼儿分成二队,每队分为二组,分别为兔子组和乌龟组,分列场地两端。

(2)游戏开始,兔子组排头向乌龟组方向跳跃前进,到乌龟组起跑线前拍一下排头幼儿的手,自己排到队尾。同样,乌龟组排头向兔子组方向屈膝爬行,到兔子组起跑线前拍一下排头幼儿的手,自己排到队尾。直到最后一个幼儿通过为止,以速度快的一队为胜。

(3)幼儿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4.游戏结束,整理场地。

四、游戏活动规则:

1.在游戏中注意保持自己所扮演的小动物的行走特征;

2.注意只有当兔子组的幼儿跳到乌龟组的起跑线时,乌龟组幼儿方可开始爬行。

五、游戏评价:

幼儿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乌龟”和“兔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对它们行走动作的模仿,因此,更能帮助他们动作要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有个别小朋友在加快速度的同时仍要保持爬行动作的正确性方面有一定困难。另外,在以后的活动中注意继续加强小朋友的竞争意识。

【第三节】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中的观察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在幼儿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有对幼儿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才能对每个儿童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因此,教师对游戏活动的观察是指导幼儿游戏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一、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中观察的意义

(一)对游戏的观察是了解幼儿的最佳途径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地活动,充分表现自己。首先,教师通过观察儿童的游戏,可以了解一个儿童在某些方面的发展情况。如通过对积木游戏的观察,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分类能力,匹配颜色、大小和形状的能力,再认相同物体和符号的能力;在对美工活动区进行观察后,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对画笔、剪刀等美工工具的操作水平。其次,教师通过观察还可以了解到儿童人格和社会化的发展。一个总是单独游戏的儿童,或是一个有明显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的儿童总是会在游戏中有着某一些特殊的表现。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对“娃娃家”等模仿家庭生活游戏的观察,可以了解到幼儿家庭的关系情况。“在任何时候对儿童游戏的观察,都能帮助教师倾听儿童对语言的使用,这不仅是表达思想的一种手段,也是与其他人进行流畅和灵敏交流的一种方式。”

(二)观察是对游戏实施有效指导的前提

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在于仔细地观察、适时地帮助儿童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观察是提供游戏准备工作的基础,可使教师了解并提供给儿童游戏的必要条件,如时间、空间、玩具材料、游戏经验等。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儿童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游戏空间结构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探究与发现的学习机会、玩具材料恰不恰当、儿童经验的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需要加入儿童的游戏,以帮助儿童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能通过观察去了解儿童的游戏内容,并在儿童游戏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帮助儿童,才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儿童游戏的现象发生,使教师对组织和指导游戏有比较明确的目标。

(三)观察是对游戏进行正确评价的保证

对幼儿园游戏的评价必须建立在对游戏的观察基础之上。只有观察游戏的过程,才能对游戏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对儿童游戏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游戏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建立在儿童游戏事实基础上的评价,才是有效的、积极的;才能避免教师凭主观意愿,不切实际地空洞说教,使游戏评价成为可有可无的现象存在。

(四)观察是制定下次游戏计划与方案的依据

游戏计划的制定,不是教师凭主观想象去安排儿童游戏,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教师在制定游戏计划时,千篇一律地做重复劳动,时间一长,对游戏的指导缺乏信心,不愿意组织游戏,使游戏流于形式,儿童享受不到在游戏中应有的快乐。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游戏以儿童的发展为前提,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来进行。因此,教师只有在观察到儿童游戏的情况后,根据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儿童的行为表现,才能合理地制定出下一次游戏的计划。

观察在游戏中所起的作用及意义可以借鉴下图来理解。(图7—6)

二、游戏观察的方法

教师要想通过观察得到准确有效的信息,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一般来讲,游戏观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扫描法

扫描法即时段定人法,即对全体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等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使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应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以保证所有幼儿均在视线之内。扫描法适合于了解全体幼儿的游戏情况,一般在游戏开始和结束的时候选用较多。可以帮助教师判断游戏空间和材料是否符合幼儿活动的需要,发现可能会引起纠纷的事件,了解游戏开展中有哪些主题,每个幼儿选了哪些主题、扮演了什么角色、使用了哪些材料等。

选用这种方法,可以按照预先规定的时间间隔来进行,如每10分钟进行一次。一般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将所要观察的内容事先用表格的形式准备好,游戏开始时,就直接将所观察的内容在表格内做记号即可。不仅简便易行,而且可重复使用,便于前后比较。如图7—7是对幼儿参与游戏情节所扮演的角色的观察记录。

(二)定点法

定点法即观察者固定在游戏中某一地点进行观察,把进入此游戏区的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如在10分钟内,有多少孩子进人了这个活动角,每一个孩子在这里大约呆多长时间,他们在这里以什么方式游戏等。适合于了解一个主题或一个区域中幼儿游戏的情况,可以获得幼儿玩具材料使用的情况,该区域幼儿参与人数等,有助于教师了解环境创设的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投放新材料等。也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某一个主题的开展情况,了解幼儿的游戏经验。

(三)追踪法

追踪法即定人不定点法。观察者事先确定一到两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的活动情况。被观察的幼儿走到哪里,观察者就追随到哪里。适合于观察了解个别幼儿在游戏全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其游戏发展的水平,以获得更为全面详实的信息。这种方法可用实况描述法进行记录,必要时可配以一定的图示,就是将所看到的观察对象在游戏过程中的活动详细记录下来,最后分析整理,有针对性地提出策略。

总之,在游戏观察时,应注意将随机性与计划性、全面性与个别性相结合,观察者必须视游戏情况,随时调整观察重点。观察的目的,不是为观察而观察,要针对观察到的情况,抓住关键问题,加以分析、寻找原因,及时改进,以更好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四节】 学前儿童游戏教育的指导与评价

在学前儿童游戏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以指导者的身份合理地对儿童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如果说,为儿童创设游戏的环境条件,以及做好游戏开展的组织工作及其计划的制定,是对儿童游戏活动的外界帮助和支持,是一种场外指导,那么教师对儿童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过程的指导是游戏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一、学前儿童游戏的指导策略

对于老师来说,在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是一个开放性的与儿童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技巧或策略,并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实践中能够灵活机动地运用,所以游戏中的指导充分体现了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按照游戏指导中作用发挥的媒介的不同,指导可以分为三大类:以自身为媒介、以材料为媒介和以儿童为媒介。

(一)以自身为媒介

以自身为影响媒介的策略所讲的是指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介入的方式。一般有以下三种指导方式或策略。

1.平行游戏策略

平行游戏策略是指导教师接近儿童,并与他们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一样的游戏,但在游戏过程中不与儿童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这种指导策略往往用于结构游戏与表演游戏之中,效果较显著。例如,儿童坐在地板上玩结构游戏,教师可和儿童靠近坐着,也用同样玩具玩游戏。教师可以偶尔发表一些评价性的看法,但无特指对象,也不与儿童交谈,旨在吸引儿童的注意,以期达到指导目的。

实例:

一个男孩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在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便坐到他身旁去,但没直接搭理他,也拿一堆积木来搭“大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搭得高了。”

平行游戏充分运用暗示原理,使儿童在无意识中接受指导。实质上,教师的游戏是以一种含蓄隐蔽的示范方式指导儿童游戏。对儿童而言,是偶尔观察到了正确的游戏方法或玩法,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教师有意识的“诱惑”。这种暗示性指导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既实现了教师的指导意图,又不影响儿童的游戏进程。它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指导成为感染的可能。因而,平行游戏是教师指导的首选策略。

2.合作游戏策略

合作游戏策略也叫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游戏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或教师自己以合作者的身份加人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游戏角色互动,实现指导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游戏情境的需要对儿童的语言和动作做出应答性的反馈,也可以偶尔提出问题。合作游戏策略不是教师传授游戏方法,而是以暗示的方式引导儿童合理展开游戏情节。因而,应避免直截了当的指令,尽量防止儿童放弃游戏主动权而服从于教师的“调遣”。

教师当成“邻居”到娃娃家,假装发现娃娃发烧,并劝“爸爸、妈妈”应带娃娃到“医院”看病或请医生,使原本平淡的游戏情节得以扩展。在邮局游戏中,教师扮演“寄信人”却假装不知要写邮址或贴邮票,贴多少钱的邮票等,吸引邮局“工作人员”主动前来介绍,丰富了游戏中儿童的角色对话。在“菜市场”游戏中,教师扮演顾客,专买“市场”上没有的东西,如“海带”、“萝卜”,引发儿童自己寻求代替物,用纸条代替“海带”,用小扁瓶子代替“萝卜”,发挥了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例:

某大班角色游戏区,一个幼儿倒骑在凳子上,玩开公交车的游戏。他边转动方向盘,边东张西望,可是没人搭理他。因为没有乘客,一会儿就有点烦了。这时,老师走了过来:“哎,司机师傅,我要到天安门广场,找谁买票呀?”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演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

合作游戏策略的关键在于把握介入游戏的契机。如果贸然加入可能引起儿童的警戒。所以,在儿童没有直接邀请的情况下,比较妥当的方法是,以一个与游戏情境相关的角色参与游戏。例如,儿童在玩“商店”的游戏,教师可以“顾客”角色自然加入游戏。一旦进入游戏情境,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角色规范采取行动,但可以利用角色之间的关系采取隐蔽的方式控制游戏的发展。

3.领导游戏策略

领导游戏策略是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这种指导方法常常传授一些新的规则和玩法,一般常用于角色游戏和规则游戏。

实例:

某小班幼儿在玩小兔子的游戏。但是在游戏过程中,小朋友忘了自己是“小兔子”,总是跑来跑去。老师发现了这一情况,马上自己也扮演了兔妈妈的角色,轻轻跳跃着进入游戏场地,边跳边说:“孩子们,快来看,妈妈给你们带来了新鲜的蘑菇”。其他小朋友看见,赶紧做小兔子跳跃状,跳了过来。老师又紧接着以“妈妈”的身份,纠正了“兔宝宝”的动作。

领导游戏策略适合于还未进入角色的儿童。这些儿童通常缺乏游戏技能,难以在教师的平行游戏策略和合作游戏策略中接受指导。在规则游戏的组织过程中,领导游戏策略便于教师对游戏过程调控,从而有效地把握游戏的进程。但是,领导游戏策略的弊端在于教师难以把握对游戏的控制程度和干预时机。因为,任何时候由教师控制游戏总有一种潜在的危险存在,即儿童可能中止游戏,并且不利于儿童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发展。长此下去,会造成儿童在游戏中对教师形成依赖感。

(二)以材料为媒介

除了以自身为媒介去指导儿童游戏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或改变设备与材料的方法来影响儿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规范孩子的游戏行为,支持和引导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例如,教师在“娃娃家”门口贴了4双小脚印,这就意味着这里只能进去4个人。当4双小脚印上放满了鞋子以后,有个小姑娘也很想进去玩,但是,她只是在娃娃家门口徘徊、观望,始终没有进去。原来,蕴涵于环境之中的“规则”,在影响与控制着这个小姑娘的行为。因为娃娃家里已有“四口人”了。再如,给儿童提供需要多人合作才能玩的综合型玩具,让儿童寻找同伴一起玩,促进其游戏的社会性行为水平的提高,或者提供可以一物代替多物的材料,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想象的能力等。还有,幼儿游戏时,是给他们每人1个球还是2—3人一个球,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意图。如果想让幼儿练习拍球的技能,教师就会给幼儿每人准备一个球;如果想让幼儿学习分享、轮流与等待,那么让2—3个幼儿玩一个球就比较妥当。这种经过教师设计的教育环境,是会“说话”的,可以发出特定的信息,影响和指导幼儿的行为。

(三)以伙伴为媒介

儿童与成人的互动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代替或取代儿童与伙伴之间的互动。游戏是儿童学习与伙伴交流、互动的很好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伙伴互动这一因素,支持和引导儿童的游戏和发展。例如建议儿童结成小组,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际上,在游戏中的教师指导是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多种方法对儿童游戏施加影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