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学前游戏论
4586800000005

第5章 学前儿童游戏概论(4)

许多有关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就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儿童游戏研究来源与研究程序

(一)课题来源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学前游戏论要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需要不断提出研究的问题,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新的研究课题来自哪里,如何选择研究课题,选择什么样的研究课题,这是每一个学习和研究学前游戏论的人首要考虑的问题。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问题来自两个源头:

1.关于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理论的研究

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理论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儿童游戏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如学前儿童游戏如何发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影响儿童游戏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等等;二是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如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游戏的动因在于愿望的满足,儿童的愿望是什么?儿童是如何通过游戏获得满足的?游戏又是如何解决儿童在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与危机?这就是通过恰当的方法对这种理论进行检验。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按着一个不变的发展顺序向前推进的,而游戏的发展与儿童智力发展的顺序相一致,也是按照一个不变的阶段逐渐提高。那么儿童发展的机制是什么?这一过程是如何演进的?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2.幼儿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深入幼儿教育现场,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索儿童游戏和发展的课题。比如,如何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幼儿,以及不同类型的游戏进行指导,不同的游戏活动区需要什么玩具和游戏材料,教育目标如何在游戏中得以实现,游戏评价如何实施,不同游戏区的教育功能是什么,等等。这种取自于教育第一线,来自于儿童游戏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对其研究的每一点进展,都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推动教育改革与儿童发展为目标。这类研究最贴近教育实际,最能与儿童的发展联系起来。由于学前儿童的游戏研究尚存许多未知领域,研究中或许会出现在一些方法论或是结论性的问题,但只要在实践中反复调节和实验,总会得到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结果。

学前儿童游戏是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交叉点,我们在研究学前儿童游戏发展时,必须同时把握这两个方面。

(二)研究程序

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程序,通常有六个步骤:

1.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

对学前儿童游戏进行研究设计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理清研究的思路。研究目的的不同,直接影响着被试的选择、研究变量的确定、研究的具体方法。例如,“民间游戏与农村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与“老师行为对幼儿游戏发展的影响研究”两项课题,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其研究变量与指标、初试的选择等方面自然随之不同。

在研究目的确定后,虽然研究对象的选择范围大致界定的,但还需要充分考虑课题对被试代表性、典型性提出的要求,选定具体研究的被试,以保证研究结果可以说明一个地区、某一类情景或某一类对象的一般规律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此外,还需要根据统计学的知识估算样本容量的大小,即应选取的被试的数量。其目的在于,一方面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提高研究推论的精确性,另一方面减少研究者不必要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浪费。如果研究需要,还应采用一定的方法建立一个除研究因素外各方面条件与研究对象都基本相同的对照组。

2.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

在学前儿童游戏研究中,可采用的收集事实与数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实验法,谈话法、观察法、问卷法、测量法等。而每种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如观察法有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的方式。这些不同方法与设计方式各有特点与局限性,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在研究设计时,应根据研究的目的、被试的特点(如研究被试是幼儿还是成人)、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如研究的时间、人力、经费、研究者的素养、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条件等,选用最恰当的方法去解决课题所提出的具体问题。

3.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

无论采用哪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方式去研究学前儿童游戏,都是为了探讨变量间的关系,并以研究假设的形式对其性质与程度进行预测。因此,确定研究方法和设计方式后,应根据研究目的与假设,进一步明确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变量有哪些?研究变量的性质是因果的还是相关的。为了避免认识、观念上的分歧,保证研究结果的确定性、可比性,应给研究变量下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比如,在研究玩具对幼儿游戏发展的影响时,就应对“玩具”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使之可以被客观、科学、可靠的观测指标测定,也便于以后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

4.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

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的工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选用现成的研究工具和材料,二是自行编制,即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特殊要求,自己编制有关研究材料。如为研究幼儿园游戏实施现状而编制的老师问卷、为探讨游戏中文化的影响而设计的访谈题等。无论采用哪种方式,确定研究材料与工具都必须全面考虑到研究目的、被试的特点、研究的条件等,以保证所用材料与工具的科学性、适宜性。

5.研究程序和选择研究环境

制定研究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确定研究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顺序。二是操作变量的有关方法和程序安排。三是拟定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向被试介绍研究的有关情况,说明被试在研究中所要遵循的程序和完成的相关任务。四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研究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非自然环境。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外部效度较高。与此相反,在非自然环境中(如实验室环境)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内部效度较高。在具体研究中,尚需根据研究目的及上述特点等做出恰当选择。

6.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在研究设计时,就应初步考虑对收集到的研究数据、资料等进行整理分类,用何种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据此对收集资料的方法和内容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例如,如果研究结果将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则在问卷设计时就应考虑到如何使数据录入更为快捷、方便。如果在设计前不加以考虑,就有可能找不到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从而影响研究工作。

三、儿童游戏研究的基本方法

为了揭示儿童游戏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研究者必须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研究学前儿童游戏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主要介绍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和实验法的基本内容。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并由此分析学前儿童游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是研究儿童游戏的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这是由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有限,其心理活动的外显性突出,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学前儿童游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动作性和语言,即游戏伴随着大量的动作和语言进行,研究者通过观察和记录,可以比较真实地得到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资料。这使得观察法成为学前儿童游戏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研究。

进行观察研究必须首先进行观察设计。观察设计通常包括三个步骤:其一是确定观察内容。其次是选择观察策略。常用的观察策略有参与观察策略、取样观察策略以及行为检核策略等。最后是制定观察记录表。目前,在制定观察记录表时,通常采用观察代码系统,它们是为观察、记录和随后分析处理的方便而制定的一些代码系统。

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游戏,应当注意下列问题:

1.明确观察目的,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前要做好准备,根据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题目确定观察目的和记录要求。如果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就难以把握观察的重点难以对复杂的现象进行取舍,更难以控制观察的过程,观察的结果难免零乱、琐碎。一旦明确了观察目的,观察者就要确定观察内容,计划观察的时间、空间、过程、对象、记录方法与表格等,保证观察的科学性。

2.在自然状态下观察

所谓自然状态是指对观察对象不进行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能使研究者考察到学前儿童在日常现实生活与幼儿园学习等活动中真实的、典型的和普遍的游戏行为及其规律。因此,观察时应尽量使儿童处于正常游戏状态,最好不让儿童意识到自己是观察对象。观察者也可通过单向玻璃、摄像等设备进行观察,使儿童的真实游戏行为不受影响。

3.善于记录与观察目的有关的事实,以便事后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意见。

4.观察者除了观察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言行外,还应分析其他与游戏有关的材料,如玩具、游戏材料、手工制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