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学前游戏论
4586800000006

第6章 学前儿童游戏概论(5)

观察法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在儿童游戏行为发生的当时,现场进行观察、记录,能够得到比口头报告或问卷调查更客观、全面、准确的资料。当然,观察法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观察资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观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心理因素的影响,有时,研究者希望观察到的行为是难以预测的。因此,采用现场观察有时难以奏效。

(二)问卷法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学前儿童游戏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卷法和访谈法都是收集学前儿童游戏资料的基本方法,它们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只是问卷法的问卷比结构访谈更具目的性、内容更加详细完整,设计更为缜密科学。问卷法的突出特点是标准化程度较高,是严格按照统一设计和固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的,避免了研究的盲目性和主观性。问卷法的另一特点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资料,由于问题和答案都预先进行了操作化和标准化设计,因此,所得资料也便于进行定量分析。目前,这些定量分析工作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进行,准确方便。问卷设计是误差研究的关键环节直接涉及到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研究学前儿童游戏的问卷一般包括题目前言和指导语、问题、选择答案和结束语等几部分。

运用问卷法研究学前儿童游戏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问卷中试题的数量不宜过多,必须紧紧围绕所研究的主题。

2.问卷中试题的内容应是学前儿童熟悉、并能理解的。

3.大规模的问卷研究,必须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预测中出现的答案是充实正式问卷试题的来源之一。应及早删去预测中难以区分等级或水平的试题。

4.问卷法的形式应以封闭式为主、开放式为辅,答案要便于归类、统计。

作为研究学前儿童游戏的常用方法,问卷法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它的内容客观统一,处理分析简洁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和经费,取样较大,对于描述一个总体的性质是很有意义的。在学前儿童游戏研究中,因研究对象尚不识字,因此无法进行问卷调查。如确需使用问卷,通常是将问卷上的问题与答案读给幼儿听,等幼儿回答后,由主试代为填写在问卷上。

(三)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学前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有关儿童游戏特征、水平与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访谈法在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其最大特点在于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学前儿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在访谈中,访谈者争取访谈过程的主动权,积极影响儿童,尽可能使研究按照预定的计划开展。访谈法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具有特定的研究目的和一整套的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访谈法的这些特点说明,访谈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比观察法获得更多、更有价值、更深层的有关学前儿童游戏的信息,同时,也比观察法更复杂、更难于掌握。近年来,访谈法在学前儿童游戏研究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为了得到学前儿童的积极配合,取得客观、全面的材料,在进行访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访谈前要充分熟悉访谈的内容,尽可能了解儿童的背景情况,选择好访谈的地点和时间,带齐进行访谈所需要的材料,如访谈研究的简要文字说明、记录纸等。

2.访谈开始时应提一些非研究性问题,以便建立合作友好的交流气氛。如,“你喜欢玩什么游戏?”、“最近妈妈给你买玩具了吗?”

3.访谈者要掌握交谈的艺术,尽量做到轻松自如,不要过于紧张生硬。谈话的主题和内容应是幼儿能够回答和乐于回答的。并能从中分析出其游戏特点。

4.成功访谈的关键在于把握谈话的方向。访谈者可以用多种提问方式如设问、追问等把握好方向,使谈话自始至终围绕调查主题进行,避免离开主题的漫谈。在访谈中应注意幼儿的特点,以恰当的方式提问,了解他们真实的态度、想法或做法。

5.访谈的记录可以是现场少记、事后多记,也可以是边交谈、边观察、边记录,及时捕捉能代表学前儿童游戏特征的信息。比如,幼儿的表达能力有限,幼儿常用各种动作表情来补充或表达。所以,访谈时不但要记录幼儿的原话,还要记录那些非语言表达方式。

访谈法有许多优点,它能有针对性地收集研究数据,适用于一切具有口头表达能力的访谈对象,具有较问卷法更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访谈法的局限性在于,访谈结果的准确性受访谈者自身的素质影响较大,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费时费力,而且访谈所得材料不易量化。另外,访谈效果也受环境、时间和访谈对象特点的限制。

(四)实验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研究游戏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根据实验研究场所的不同,可以将游戏实验分为实验室实验和教育现场实验两种类型。实验室实验指在实验室中借助于一定的仪器严格地控制实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这类实验的优点在于对实验条件控制严密,可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便于进行精确的统计分析。其不足之处在于研究环境和条件的特殊化使研究结论的推广与应用受到限制。

教育现场实验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境中进行的、对实验条件加以适当控制的实验,亦称自然实验。例如,前苏联心理学家马努依连柯(MaHyйлeHKo)曾做过“哨兵站岗”的实验,将3—7岁的幼儿分成5个组,要求幼儿在空手的情况下保持哨兵持枪的姿势。5个组的实验要求相同,但实验条件不同:

实验一在实验室内,对幼儿逐个个别进行。没有告诉被试的名称,只要求维持主试示范的动作。

实验二在幼儿园的活动室内进行。其他条件同实验一,只有增加了分心因素,因为活动室内有小朋友们在玩耍。

实验三 以游戏方式提出要求,使被试感到不是在完成成人交付的任务,而是在游戏中担当站岗哨兵的角色。小朋友们扮演工人,坐在桌旁包装糖果,哨兵则在旁边为保护工厂而站岗。

实验四 要求被试在游戏外担当角色。告诉被试让大家看看他是否能持久地维持哨兵的姿势,但是没有让他加入游戏。

实验五让被试在大门外离开集体的地方担当哨兵的角色。

实验结果表明,幼儿在游戏情景下担当哨兵站立不动的时间远远超过非游戏情境下站立不动的时间。

这类实验的特点在于实验能在平静和谐的自然情景中,把儿童游戏研究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方便使用实验结论,较易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其缺点是对实验研究中的无关变量难以完全控制,增加了形成研究结论的难度。在幼儿园进行的游戏实验研究,绝大部分是教育现场实验。

小结

学前游戏论是研究学前儿童游戏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科学。所谓游戏发展规律是指游戏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它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即描述儿童游戏发展的普遍模式或共同特征,揭示儿童游戏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不同因素对游戏发展的影响,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游戏的策略或具体方法。

游戏作为人类社会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它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但对儿童游戏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才刚刚开始发展,迄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儿童游戏研究的兴起,始于19世纪末,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儿童游戏的动因,并出现了大批游戏理论。20世纪40年代到50—60年代,是儿童游戏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在儿童游戏的研究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精神分析学派对于儿童游戏的研究,使游戏理论逐渐摆脱了美学的影响,成为发展心理学理论支配下的新游戏理论。70年代后,儿童游戏研究进入了繁荣时期,以皮亚杰(Piaget.J)、维果茨基等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研究的深入,游戏理论逐渐突破了认知理论的框架,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模式,如以伯莱因(Berlyne)为代表的游戏的“内驱力”,贝特森(Bateson)的“元交际”理论等。

我国教育家很早就对幼儿教育尤其是游戏方面有了论述。以托幼机构教育实践为基础的我国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可以说发轫于20世纪20_30年代,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开始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工作。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原因,游戏的发展变化。陈鹤琴认为,游戏是有益于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发展的活动。陈鹤琴还提出了优质玩具的标准,陈先生关于儿童游戏的思想与研究,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基础。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我国学前教育界全面学习前苏联的游戏理论。以社会文化学派的心理学理念为基础的游戏理论对我国儿童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此同时,来自欧美的理论与研究完全受到否定与排斥。“文革”时期,儿童游戏的研究处于停顿阶段,而这一阶段,正是国外儿童游戏研究与迅速发展时期。“文革”后我国的儿童游戏研究重新起步,一方面开始介绍来自欧美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开始了中断多年的我国游戏研究工作。随着《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已成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目前,我国儿童游戏研究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是儿童游戏研究的中国化问题,二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研究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必须要遵循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和实验法等。

学习评价

1.名词解释:剩余精力说;生活准备说;松弛说。

2.简述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3.结合实际谈谈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意义。

4.简述国外儿童游戏研究的历史发展。

5.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6.进行学前儿童游戏研究应遵循哪些原则。

7.结合幼儿园游戏实际,设计一个观察幼儿游戏的计划。

8.结合实际,制定一个调查幼儿游戏现状的问卷。

9.结合实际,设计一个调查幼儿游戏状况的访谈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