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的新解说
4586900000004

第4章 绪论(3)

总而言之,采取实证主义的研究策略,给心理学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使得人类对自身的认识较一百多年前大大跨越了一步。因此,实证主义的研究取向,在今后依然是我们始终遵循的大道。但是,过分夸大实证性方法的价值,甚至把其当作产生思想的唯一途径,而把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统统排斥在外的做法,以及淡化理论构想的功能价值及其对实验研究的指导意义,轻视理论对数据材料和事实现象强有力的组织、整合和解释作用,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和短视。因此,对实证方法所带来的弊端则要想办法加以弥补,尤其是不应该排斥个人内省、日常经验等非主流渠道获得的东西,更不应该贬低理论构想的价值和意义,而应该让科学的富有创意的理论构想引导我们的实证研究,让实证研究进一步检验我们的理论构想,促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和互动。

至于说到非主流的人本主义研究取向,它既反对精神分析学者视人类为动物本能和文化两者引起的冲突的牺牲品,也反对行为主义认为人类只是一种完全由环境塑造的生物有机体,因为两种理论都关注了人类的黑暗面、消极面和动物性的方面,真正的心理学应该研究健康的人,应该创立一种研究人类积极本性的心理学!正因为人本主义是站在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对立面,并把其作为抨击和反对的标靶,以图重建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取向,所以,人们才把人本主义称为心理学发展的第三势力。当然,人本主义心理学并不排斥实证心理学的理论抽象和客观方法,但它反对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化,反对采取还原分析法对人进行片面的考察,提倡整体分析法,把人当作一个有思维、有感情的统一体加以研究。它批评正统的西方心理学把人降低为普通的物理客体或生物客体,并按自然科学的方式来研究和控制人,最终使心理学成为非人化的科学。相反,人本主义所信奉的则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人性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承认人的存在的特殊地位,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相信人的自由本质,相信人是自己生活的设计者和创造者。同时,把人的心理体验放在了研究的中心位置,探索人的生活体验和生命意义,从而使心理学成为人文科学的一部分,成为人性化的科学。

其实,从心理学的整个发展来看,这两种研究取向都对心理学的进步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对人的认识,这种多种理论和多种研究取向并存的局面,实际上也反映了心理学正视了自身的特殊性,并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已经接纳和包容了不同指导思想和哲学背景的心理学理论,并取得了卓著的理论成果。事实上,不论是把人当作普通的生物客体的行为主义,还是强调人的特殊性的人本主义,都有它们存在的道理,行为主义如斯金纳所提出的强化理论,更具有一般性,也是更广泛的规律,不仅适宜于人,而且适宜于其他动物,使我们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和更广泛的背景上研究人、认识人。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如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则是更关注人的特殊性,关注人的特殊规律,它能够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人的特异性,了解人特殊的需要,特殊的情感体验,特殊的内心世界。

从我们的理论视角来看,心理学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整合或统一,并不在于两种研究取向的对立,因为,就目前来说,虽然说实证主义研究取向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坚定地奉行实证主义的认知心理学也正如日中天,代表着心理学主流的方向,但是,非主流的采取现象学研究取向的人本主义,也被绝大多数人接受。事实上,各种心理学理论,只要在一定程度上如实地反映了客观真实,揭示了极其复杂的人的某方面的功能特性,使我们增加了对人的认识,或者擅长指导某方面的实践活动,完全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这里最关键的是要寻找到一种适宜的语言和概念,寻找到一种具有更高概括性的规则系统,对各个不同理论流派有一种总的梳理和同等有效的解释,各种理论学说和具体的规律原理,都能够在这一理论的逻辑框架之下各就其位,得到统一的协调、梳理与整合,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而从具体的研究战略上来看,现有的各个心理学分支或流派,在对局部问题的探究上,或局部的理论构建上,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也积累了广泛的研究资料和实验数据,这些内容是几代理论家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许多已经成为了整个人类共同的和永久的财富。无论以后的心理学怎样的发展,这些功劳和成就都是不可能被抹杀和完全推翻的,它们只是需要在适宜的研究思想和理论构架下各得其位,成为新的统一理论的组成部分,并发挥它们各自的理论强项和优势,在各自的领域或方面上各显身手。因此,即便以后能够产生一个统摄心理学全部内容的大理论,也不可能是一个甩开现存的各心理学理论而完全独创的理论,新的理论不可能是全新的,其更大的可能是对现有理论的协调、综合与包容,只是其概念和语言的使用更加的中性而灵活,逻辑起点更高,理论视野更加宽阔,如此才可能具有更高的概括力、解释力和理论统摄力。

综上所述,从实验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在实验中检验假设和理论,这是一般的科学法则,心理学原则上也必须遵循这一法则。但是,心理学同时也是一门人学,完全采用客观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心理学未必适宜,尤其是人的主观经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个人体验和观察事实等更不应被完全排斥。真正的心理学应该采取更为广泛的研究策略,对待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和有启示的内容,不论是来自实验室测得的数据,还是来自日常观察获得的信息,以及来自自我的内省经验;不论是具体的知识经验,还是所采取的方式手段。而且,事实上,所谓的由严格的科学手段所获得的心理学规律,也必须回到现实中,能够说明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能够解决现实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包括我们个人的种种主观体验和感受,才算过了关,才算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否则,就称不上科学的结论。对此,心理学应该有更大的胸怀,包容这些来自不同渠道的认识,凡是能够为心理学提供资料和数据的各种信息,只要对认识人的心理有帮助,对理论构建有帮助,都应该得到采纳,这其中自然就包括各种朴素的经验性认识和体验,同时也包括存在或隐含于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文化产品以及政治、经济、科学探索等社会实践中的心理学内容。尤其是在目前,更需要集思广益,更需要心理学家们拿出足够的智慧和勇气,撇开不同理论学派之间的偏激和狭隘,站在整个心理学未来发展的高度,大胆融合,大胆构想,努力构建出一个有分有合,有主干又有枝节,有基本理论又有实践应用的综合性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五、我们的理论特色

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建立完善的科学体系,最重要的就是整个学科的宏观构架和研究思路的确立,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将会给随后的理论探索提供很大的便利,使后续研究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对科学研究的有效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否则会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很大浪费。

就心理学来说,由于它所探究的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最复杂最高级的物质存在形式——人的功能和特性,相应的对它的研究也注定是一项极其复杂和艰难的工作,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心理学的早期会出现如此多的流派纷争,而且,这种冲突和争论至今仍然没有结束,对人的终极认识任重而道远。

但是,不管是曾经出现还是以后可能出现的理论或学说,一个好的心理学理论,应该有很高的概括力和很大的跨越度,应该同时兼备较强的解释功能和可操作功能,在现实实践中的某一领域应该得到切实有效的论证和应用。

如斯金纳理论在行为矫正及动物训练方面,弗洛伊德的理论在心理治疗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再如奥苏贝尔、布卢姆之理论在教学与学习方面的应用等等。同时,一个好的理论,应该具有逻辑上的简单性,应该尽可能用少的概念、规则,解释尽可能广泛的事实和现象;一个好的理论,应该是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尽管理论本身可能还不完善,但其开放性的建构方式和具有启发性的思想,却为该理论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条件;一个好的理论应该是包含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该领域旺盛的生命力;一个好的理论,可能是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上比具体的研究成果和结论有更重要的贡献;一个好的理论,应该具有很强的预见功能,也就是说,通过理论的推演,可以预测许多尚未被认识或未被发现的结论或事实,等等。

就目前而言,心理学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大小理论,其中有些理论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而早已被放弃,有些理论部分地存在问题,但其许多思想还在现实中被应用着,有些理论虽然本身是错误的,但是给其他研究提供了参考的依据,等等。心理学自身成长发展的历史是极具戏剧性和启发性的,它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也反映了人的认识规律和心理活动的特点,我们可以从这些学派的争执和冲突中,看到人的一般的思想观念产生的过程和发展轨迹:茫然、混乱,部分的、不成型的观念、见解的显现,评价、反驳、补充、修正或者另外产生新的观念,最后,把这些彼此冲突对抗的或局部或整体的观念、思想加以综合、整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综合的较为正确的观念或思想。同时,通过一个正确观念在心理的产生和演变历程,我们也可以间接地看到心理学未来发展的前景,这就是,经过早期的冲突、争论,最后一定会走向整合和融合,产生一个统一的心理学理论——一个对人的心理的完整认识和解释的大理论。

最后,再回到我们所构建的理论——主客体相互作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