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从控制性指令的出处和来源上来看,控制性指令不是预存于中枢意识中的可以随意掌控的指挥性意念,它和其他普通的行为内容一样,都出自于主体结构的功能库中,按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都来源于长时记忆中。而主体中枢意识相当于短时记忆的区间或功能,其信息处理能力和保存能力都十分有限,大量的内容都储备在长时记忆中,它只提供一个小小的窗口。因此,中枢意识只能短暂地留存有限的信息(正兴奋着的内容),不可能保存大量的信息,它只是一个窗口、一个平台,其所表现的内容都来源于主体结构的功能库,这些内容不仅包括陈述性、描述类的内容,还包括大量的操作性的内容,它们是各种各样的内外动作和程序,同时,还有由上述内容演变而来的大量的策略性内容和指令性内容,它们都是主体结构的组成部分,这些内容的适时兴奋和交替变化便表现出多姿多彩的意识和行为活动。例如,可以是陈述性和描述性的,如想起了一首好听的歌或一段往事;可以是操作性的,如在计划、运筹和构想着某件事情;也可以是意动性、指令性的,如产生各种想法和打算,给自己下达某种行动指令等等。可见,控制性指令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与其他普通的心理内容一样,有着共同的出处和来源。
其三,从控制性指令的内容上来看,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任何指令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提出,因而是有内容的。而这种内容就是某种特殊的操作指令,是对某种操作动作的特殊表征,但它不是操作动作本身,而是操作动作的代码,是操作动作的概括化表征,或对操作动作的指令式或祈使式表征。因此,这些指令是与各种形式的操作动作联系的,是来源于操作动作的。而操作动作具有或大或小,或简单或复杂,或外显或内隐,或主观或客观等无限多样的类型,控制性指令也就具有无限多样的内容与形式。所以,控制的指令是与具体的情境和活动紧密相连的,是活动的内容演化而来的,是为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产生的,是非常特异和情境化的。例如,有调节主体身心状态各因素的指令,有指向各种客观活动的指令;有非常一般化、各种活动都通用的一些指令,还有指向各种具体的操作活动的指令:开车有开车的指令,珠算有珠算的指令,写作有写作的指令等等,这些指令就是动作结构的另一种表征方式。当然,当动作的图式和结构表征为指令时,它的角色便发生了转换,它便具有特殊的指挥和调控机能。
其四,从控制性意念和指令本身产生和设计的过程来看,也与主体解决其他问题所进行的思考加工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在主体各种控制性指令的产生或设计过程中,有些是瞬间就完成的,如各种忽然产生的念头、想法,它们可能是各种潜藏的意愿和心理需要必然的或偶然的显现,也可能是受到某种触动和刺激后临时产生的想法和打算,但都是以现成指令的形式来表现;有些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经过特定的认知加工才实现的,表现为某种特殊的行动策略。它们是主体调动相关的智力资源,在对自我及其问题情境进行考察、分析、判断和评价的基础上所构建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种内容作为一种结果而成为我们行动的指令。以上这两种指令的产生和设计过程,与普通观念或思想的产生过程一样,或者是条件充分具备后的顿悟,或者是需要思考加工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能发生在中枢意识空间,也可能只以结果的形式来显现,但其所依赖的都是主体认知结构的综合功能。
总之,主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指挥控制功能,其实与主体千姿百态的具体行为所体现出的普通功能一样,都来源于主体异常丰富的功能储备,都是由相关的结构信息的兴奋决定的。哪部分兴奋了,哪部分便占据和控制了意识中枢,便表现出相应的功能特性,该部分在此时也就具有最大的发言权和决定权。而控制指令及其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只是这众多的可占据并控制主体的内容之一,因此,控制作用的本质只是控制性意念和指令占据了意识进而发挥其决定权的过程。但它不是中枢意识所特有的功能,更不是万能的随意的,它的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是特定条件下的激活和唤醒,是非常具体和情景化的。在这一过程中,中枢意识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和窗口,谁占据它谁就暂时拥有发言权和特殊的优势,哪种心理内容占据它,便是此时整个心理的主宰,便是整个主体的全部。而每一个控制性指令对它的占据,便是此时的心理领袖,便可以发号施令,进而指挥和控制整个主体。通常被认为是中枢意识的许多功能,其实只是主体结构库中的普通功能,只是这些功能占据或借用了中枢意识的区间或窗口,才被误认为是中枢意识的功能。所以,中枢意识所表现的指挥和控制功能,只是主体结构显现区和兴奋区所具有的特殊优势,它所提供的不是超越其他心理功能之上的特殊功能,而只是给提供了一个指挥的平台和场所,就像我们社会领域中领导者的职位角色一样,谁占据它,谁就处于执政地位,就拥有发言权和决定权,便能够指挥和控制其管辖范围内的主体行为的流动和走向。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的,它的“政策”和“指令”的具体执行,还得看主体结构的整个现状,看其他结构倾向是否同意,这也像我们社会领域中的行政命令一样。
综上所述,人的主体结构中,并不存在一个独立并凌驾于其他心理机能之上的万能的具有指挥和控制机能的特殊系统或区域,中枢意识也并不具有有超越普通心理机能的智慧、理性、评价审视以及指挥调控等特殊的功能,而只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和平台。中枢意识的全部功能都靠与之紧密联系的主体结构提供的,是功能库中的全部内容为其提供支持。如果说有时人的中枢意识似乎有其自由和随意的一面,例如,在某些场合和情境下,我们可以这样想也可以那样想,可以“任意”发号施令,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发出某种指令,如集中注意、开始、停止、加快、放慢等等,其实,这种看似“随意”或“任意”的背后是有着严格的规律限定的,是条件充分具备后才产生的,是有着特定归属和范畴的。换言之,只有符合规律,才可能是“随意”
的,只有在规律允许的范畴内,才可能做到“任意”!即便确实存在着可以随取随调的控制性指令,也只是因为这些指令有着更宽泛的使用范围,在实际中更经常地被使用,使得它们频繁地出入中枢意识的空间,因而与中枢意识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最畅通的通道和最短的距离(在长时记忆功能库中的最表层),由此也便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和很低的兴奋阈限,可以非常容易的激活和兴奋,太容易了似乎也就随意和任意了,这些指令也似乎变成了专属于中枢意识特有功能了。
上一节中,我们探讨了中枢意识的本质,知道了控制并非中枢意识的特殊功能,而是一个很寻常的心理机能,心理活动并不需要所谓的中枢系统的引导和调控仍然能够正常进行。那么,是什么原因和条件来保证主体行为活动的有效性和有序性呢?或者说主体行为能够有序地流转变化的根源和本质是什么?这便是我们本节所要探讨的心理内容和结构倾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其本质不过是主体内部成分的兴奋而已,而意识流和行为流也不过是各种兴奋内容的连接和连缀。但是,任何内容的兴奋,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具备了相应的主客观条件的。截取意识流中的任何一个片段来考察,我们都可以发现它的产生和兴奋决不是孤立的,一定与前后内容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和联系,都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后一阶段的开始。换言之,某一内容的激活和兴奋,一定受之前兴奋内容的影响,同时,它也必将对后续兴奋的内容产生影响。主体的意识流和行为流,正是依靠各兴奋内容之间的这种依存和作用关系,来实现行为的连接和运行、变通和转换。
具体来说,一种内容的兴奋会连带出另一内容的兴奋,一种内容的兴奋会影响后续内容的兴奋,会为后续内容的兴奋打下前站、埋下伏笔,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后续行为的输出。也就是说,先兴奋的内容会对后续的内容产生重大影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与这些普遍联系的事物也存在着广泛的相互作用,而作为这种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产物和心理结晶,也使得主客体之间、主体结构的内部成分之间形成了这样那样的联系和关系。这种联系和关系,使得主体身上发生的事件常常是连锁性的,某一内容的兴奋会条件反射地诱发出另一内容的兴奋,某一内容被激活,常常连带地使这一区域、这一范畴的内容同时被激活,从而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和系列反应。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正是依靠各内容之间所形成的特定关系,依靠各内容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来实现意识的流动和行为之间的转换。至于哪些内容之间会形成联系和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性质,则依赖于主体所经历的一切,依赖于主体条件作用的历史,这其中一方面有赖于内容之间天然的逻辑联系,另一方面又有很强的个体特点和差异,但不管怎样说,相关性观念的连接方式是多样化的。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每一内容都有可能同时在不同方面和其他许多事物存在这样那样的联系,因此,某一内容的兴奋,常常可以引发许多可能的相关兴奋,至于最后究竟落定为哪一内容,有时是必然的,有时则纯属偶然。当然,从理论上来讲,对任何一个内容的兴奋,我们都可以分析它的来龙去脉,确定出它能够胜出、得以显露的最具体最确切的主客观原因。例如,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分析和考察:这一内容究竟怎样就兴奋了,为什么兴奋的是这一内容而不是那一内容,某一内容兴奋后,经过了怎样的环节和路径,就过渡到了现在的内容等等。
总之,任何一个心理内容,一定是受到某种作用后,才被激活,才产生兴奋,才跃升于显意识区间。心理活动正是依靠各种各样力的作用才实现同一内容的连续运行,以及不同内容之间的交替转化,而这种运作,是依靠内容之间所形成的各种连接关系来自动调配的。当然,这种连接关系的种类是十分多样的:从好想到坏,这是对比联想;从大地想到粮食,这是接近联想;从红色想到太阳,这是关系联想。当然,还有许多人为设定的固定联结等等。另一方面,错误的内容通常能引发出正确的和纠偏性内容的兴奋;事实性信息则引发出情感性、评价性信息;疑问性信息引发解释性信息;评价性信息引发出矫正性信息;引发性的大观念带出跟进和隶属性信息;指令性信息带出执行操作类信息等等,都反映了内容之间的某种连接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心理活动的运行过程,就是心理内容依靠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导致的相互作用,彼此牵连着、钩挂着,形成此起彼落的意识流、行为链。即a的兴奋激活了b的兴奋,b的兴奋又带动了c的兴奋,如此连绵不断。在这一绵延不绝的意识长河中,一观念引导出了另一观念,一状态诱发出了另一状态。而这其中所依托的,就是意识流的每一成分与其他成分之间所存在的这样那样、直接间接的联系和关系。至于说,一种内容会对其他内容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大小,以及一种兴奋着的内容会对主体的潜抑成分和主体综合的结构状态产生怎样的影响,则主要取决于该内容的特征和属性、角色和使命,也取决于主体现实的综合状态。有些内容对其他内容的影响很小,如一些描述性的、结果性的、孤立性的内容。而有些内容,诸如一些祈使性的、操作性的、指挥性的、前提引导式的,都会对后续行为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不同的结构倾向对主体后续行为的影响程度和效能是不一样的,有些内容注定比另一些内容对其他倾向和主体总的身心状态具有更大的影响——结构倾向的属性和功能有重大差异。但是,不管怎么说,某种意念的兴奋,必然会影响到自然运演、变化的意识流,某种意念的兴奋,一定会影响到主体结构现状及未来的变化。话题谈到这里,我们再回到控制的话题上。
所谓的控制,就是通过具有某种内容和目的的特殊指令,指挥和引导我们的意识,按照某种规范向着特定的目标运作。而这一过程的实质,就是控制性意念对主体后续行为的影响和制约,换言之,就是控制性意念影响了主体后续行为的输出和兴奋内容的种类。但是,正如前面我们所探究的那样,这种影响其实并不是什么特殊的、罕见的,而是意识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结构倾向之间的相互影响,只不过控制性意念由于其特有的角色和功能意义,使得它比其他内容对主体的后续行为会产生更为特殊的影响。
综上所述,控制的实质是主体结构倾向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结构倾向之间影响的各种形式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是通过控制性意念的兴奋对主体结构状态的影响和改变,对主体后续行为的输出产生强有力的规导和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