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1
4610300000002

第2章 世界历程(2)

许多欧洲人都认为这一局势将导致地中海大战,奥斯曼帝国将会因此崩溃.现在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使战争局部化,将战火限制任的黎波里地区。据报道土耳其对意大利没有任何敌对行为,因此意大利的行径被广泛地谴责为鲁莽草率之举。英国的一家报纸说,意大利是“海盗”.“土匪”。可是意大利人民却走上街头表示支持参战。

恰雷科夫的外交行动

意土战争爆发后,俄国于1911年10月,训令驻君士坦丁堡大使恰雷科夫向土耳其苏丹提出一项俄土协定草案,规定俄国帮助土耳其守卫海峡和附近地带;土耳其政府则负有义务不反对俄国军舰通行海峡。恰雷科夫的外交行动引起欧洲列强极大不安。当俄国询问法国意见时,法国政府含糊其词地表示愿和俄国政府就海峡问题交换意见,但又提出必须与英国商量。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则建议:或者禁止一切外国军舰通过海峡,或者允许—切国家自由通行海峡。德奥一看英法都表态反对,便阳奉阴违地讨好俄国,表面上表示支持暗地里强烈反对。恰雷科夫的外交行动遭到如此孤立;俄国政府觉得十分难堪。正在休假的外交大臣萨松诺夫立即出面收拾残局。他在接见法国《晨报》编辑时声明:关于海峡问题“俄国没有什么要求,也没有着手进行任何谈判,而且也不打算采取任何步骤”。稍后,他又向奥匈大使表示俄国政府不赞成恰雷科夫的外交活动,并于1912年3月召回恰雷科夫。

丘吉尔荣升海军大臣

10月1日,今天温斯顿S·丘吉尔接受指令,将使英国海军处于“随时准备立即参加战斗”的状态,以防德国进攻。向他下达这一指令的是英国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阿斯奎斯任命丘吉尔为海军大臣。

丘吉尔虽然只有37岁,却已在政府部门身兼两职:商务大臣和内政大臣。在他任内政大臣期间,他曾亲自赶到悉尼大街去指挥围困无政府主义盗贼,而不是将此事交给警察处理,因此引起人们的批评。

丘吉尔刚刚在政府部门任职后,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在部队当中尉时,曾请假到波尔战争的战场上任战地记者,被捕后又逃脱。敌人悬赏要他的人头,但他说悬赏价格太低,只有25英镑。他的惊险经历为他写作和讲演提供了泰材,他说:“我是仅够糊口。”

武昌起义成功

10月10日。保路运动发展为四川各县人民的武装反抗,清政府派端方从被起义新军推选

为鄂军都督的黎元洪。湖北率新军入川。在同盟会的影响下,早已在湖北新军和会党中积蓄了力量的文学社和共进会,决定于10月9日起义。9日上午共进会领导人在检查武器时炸弹不慎爆炸而受伤,在汉口的机关被俄国巡捕破获,彭楚藩、刘尧澈、杨宏胜等三人遇害。文学社领导人蒋翊武闻讯,玫定当夜发动。固送信人未能到达炮营,号炮未响.各营未动,蒋翊武被迫出走 ,10日上午清潮广总督瑞激相第八镇统制张彪将按名册捕人,形势紧迫.革命党人暗中联络于当晚起义。晚七时工程营熊秉坤率队占领楚望台军械局,各营奋起,向总督署进攻,瑞激、张彪等逃走,遂占领武昌。当时孙武、蒋翊武均不在场,革命党人强推清协统黎元洪出任军政府都督,发表宣言,号召各省起义。湖南,陕西、江西等省相继响应,形成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

意大利国旗在土耳其的黎波里上空飘扬

10月20日。本月早些时候,意大利水兵将意大利国旗插在的黎波里海岸.现在,他们进而占领了的黎波里的几个要塞,声称他们已是“的黎波里的主人”。在奥布里海军少将指挥下的一支意大利舰队炮轰班加西城,在激烈的速决战后意大利又控制了该城大部分地区.土耳其尽管损失惨重却拒绝投降。他们说目前国家领土完整处于危险时刻.意大利的胜利似乎证明了意大利确实是他们自诩的“军事大国”。

占领军将意大利国旗

升起在的黎波里上空意大利与土耳其在的黎波里发生争端,意军今天进驻当地,对阿拉伯人施以暴行。

中国王朝摇摇欲坠

10月30日。今天,5岁的皇帝溥仪在摄政王辅佐下同意向中国人民颁发宪法并成立没有贵族参加的内阁。满族在中国300年来的统治就此土崩瓦解。目前尚不知道这一为时太晚的措施是否能使燃烧着革命怒火的国家平静下来。今天晚上,重兵把守着北京城的皇宫。中国共和军在战场上

从本世纪初起,起义就一直在酝酿着,直到3周前在武昌爆发了起义。这次起义已象野火一样迅速燃遍了全国.交通的现代化以及贸易的需要使人们渴望与外界接触.1905年的俄日战争大大动摇了皇帝的威望.1908年慈禧太后的死又拖延了在1906年应允的议会政府的成立.从那时起,摄政王就从未能够巩固他对中国的统治.诸如孙逸仙这样的革命领导人已唤起人民对自由的渴望,因此公开起义一触即发。

皇帝在一份由摄政王公布的不同寻常的声明中说,造成起义是他的责任,对此他表示道歉。他还说执行他的政策的人在:工作中欺骗了他。大多数认为这一改革为时太晚。数千名满族人逃离首都,为的是躲避在他们看来是注定要发生的大流血。(→11/10)

12月12日女王亚历山德拉王后在印度的华盖下躲避印度的骄阳,英国皇室成员在行进中。乔治五世(左)今天登位为印度皇帝并将首都从加尔各答迁至德里。

孙逸仙医生当选为中国大总统

12月29日。与满清王朝进行斗争的革命党领轴孙逸仙医生被南京政府选为临时政府孙逸仙和她的夫人大总统。在上海,以唐绍仪为首的清帝代表团和以伍廷芳为首的起义军代表团举行的和谈已经结束。为期10天的停火协定已经生效.在双方停火期间,孙总统将提出清帝退位的期限,并将与袁士凯进行谈判。自从淳亲王退位后,袁即以总理和帝国军事首领的身份掌管国家大事。

孙逸仙于1866年在中国澳门附近出生,早年在檀香山读书,后到香港学医,在那里他遇见立志要更换政府的其他中国学生。清王朝曾企图阻挠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但未能得逞。

清王室同意由全国大会决定中国新政府的形式。袁总理向王室说;他如果有1000万美元,就能保住长江以北的地区,可是王室不愿出钱。据传美国银行家可能会提供贷款。

各省代表在选举后合影。豹的跳跃事件阿耳黑西拉斯会议后,法国加紧在摩洛哥扩张势力,先后派兵占领了卡萨布兰卡、非斯和其他一些城市。德国在摩洛哥的克虏伯、蒂森和曼内斯曼等大垄断资本,强烈要求德国政府采取措施制止法国扩张。德国外交大臣基德伦也写信给德皇说;“非斯的被占领,可能就是法国吞并摩洛哥的先声。我们如果用抗议的方法,不会获得什么东西,我们何尝不可以派军舰去阿加迪尔港等地保护我们受威胁的同胞和德国巨大的公司。”根据基德伦建议,德国驻法大使舍恩男爵于1911年7月1日晨通知法国外交部,决定派军舰到杂加迪尔港。就在当天,德国炮舰“豹号”抵达阿加迪尔港,轻型巡洋舰“柏林号”也出现在附近海域。这一事件被称为“豹的跳跃”。德法关系顿时紧张起来,形成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法国原想以部分法属刚果作为补偿,但德国胃口太大,要求割让全部法属刚果。法德双方都在准备战争。此时,英国出面干预。英国参谋总长出访法国,视察法德边境,令英舰队进入战争状态。英国以鲜明的立场助法抗德。德国政府感到自己的战争准备还不充分,内有群众反战示威外无盟友支援,决定作暂时的让步。法德之间进行了长期讨价还价谈判,于11月4日签订了《法德关于摩洛哥条约》。法国将27.5万平方公里的法属刚果领土割给德国,以使之与德属喀麦隆接连成一体。德国势力从此进入刚果河流域。11月29日,代替豹号的柏林号军舰驶离阿加迪尔港回国。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到此结束。

塞尔维亚“黑手党”成立1911年,塞尔维亚激进党的政治领袖恢复了1903年的老组织,建立了一个新的秘密团体,在章程上定名为”不统一毋宁死”,即所谓的“黑手党”。“黑手党”的目标有两条:第一实现民族的理想,统一所有的塞尔维亚民族;第二,本组织认为采取恐怖行动胜似理智的宣传,因此对于非本组织的成员应保持绝对的秘密。该组织的新成员加入仪式是在阴森恐怖的气氛中进行的。入党的成员必须宣誓:以自己的生命为担保,绝对忠诚于本组织的法律,并始终不渝为本组织牺牲。该党印戳的标志为一个骷髅,一副交叉的枯骨,一颗手榴弹,一把匕首,一瓶毒药。“黑手党”成员之间一般不认识,各个成员皆以秘密的号码为标志,只有在贝尔格莱德的中央委员会才知道各成员的情况。该党的灵魂和领导者为塞尔维亚参谋本部情报主任——德拉古丁·提米特利耶维齐上校。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黑手党”成员普林西波刺杀。

里根

(1911~)罗纳德·威尔逊·里根,美国第四十任总统,1981年1月20日~1989年1月20日在任。共和党人。1911年2月6日生于伊利诺伊州坦皮科镇。1932年毕业于尤里卡学院,主修经济和社会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33~1937年在衣阿华州达文波特市WOC电台任体育节目播音员。1937年5月进入好莱坞,成为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的电影演员。1942年4月应征入伍。1945年底重返好莱坞。先后从事电影工作20多年,演过《老鼠兄弟》、《墨菲中士》、《空中情深》等50多部影片,并多次当选电影演员工会主席。1940年与影星简怀曼结婚,1948年因感情不合离异。1952年又与好莱坞影星南希戴维斯结婚。1954年~1962年受聘于通用电气公司,任该公司电视节目主持人。1962年脱离民主党,成为共和党人。1966年弃影从政,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成功,并连任两届。1980年11月击败卡特,当选美国总统。1981年3月30日遇刺受伤。1984年再度当选。在其任内,为复兴经济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后来被称作“里根经济学”。这个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减税、控制货币供应量,修改规章条例以减少政府干预等。在对外政策方面,强调恢复美国的军事优势,与苏联抗衡。1983年3月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与此同时,还主张同苏联进行战略武器控制、削减中程导弹谈判以及高级贸易谈判等。1987年12月在华盛顿美苏双方签署了削减中程和短程导弹条约。对第三世界国家则推行“里根主义”,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巩固美国的势力范围,全面削弱苏联的势力影响。1983年10月曾下令出兵格林纳达。1984年4月26日~5月1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1989年1月20日卸任。目前身患帕金森症。著有《里根回忆录》。

蓬皮社

(1911~1974)乔治·让·雷蒙·蓬皮社,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三任总统,1969~1974在任;法国政府总理,1962年4月~1968年7月在任。祖籍法国奥费涅。1911年7月5日生于法国中南部康塔尔省的蒙布迪夫。早年先后在阿尔比的拉佩鲁斯中学、图卢兹中学和巴黎的路易第一中学就读。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选拔进入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大学毕业后获得了担任文学教师的资格。后又进入巴黎政治科学学院学习。1935年在马塞的圣夏尔公立中学任法文、拉丁文和希腊文教员。后又在巴黎的亨利第四中学执教。1939年法国沦陷时在军队中任步兵中尉。在战争期间由于能讲一口流利的德语,曾担任抵抗运动的情报官,深入到德国。1944年8月,第一次遇到戴高乐将军,后在其办公室担任秘书,负责同教育部的联络工作,同时创办报纸《世界报》。在政治流亡年代中,一直跟随戴高乐将军。1944年在法国临时政府中出任办公厅专员。1945年底被任命为政治学院讲师。1946年戴高乐下台后为其私人财政顾问和个人财产管理人。1946~1954年任法国最高行政法院查案官,并兼游览事务总署副主任。1947年3月出任戴高乐办公室主任,负责整理将军的日记。同年获得最高行政研究中心的学位证书。1954年参加了洛希尔兄弟银行的领导层,1956~1958年担任该银行总经理。1958年戴高乐重新上台担任总理后出任总理办公厅主任,并参与新宪法的起草和经济政策的制订工作。1959年戴高乐当选总统后表面引退重新担任洛希尔兄弟银行总经理,但实际上仍为戴的重要谋士和主要顾问之一。1959年2月被任命为宪法委员会委员。1960年受命同阿尔及利亚进行秘密接触,并于次年正式同对方谈判。在1962~1968年连续五次组阁任总理期间,忠实地执行戴高乐总统的内外政策,同时也参与了各项重大决策的制订。在1969年6月的总统选举中获胜,6月20日就职。任总统期间,一方面确保戴高乐主义的继续存在和戴党政策的连续性,同时又强调“开放性”及和解精神。在其任内更换了四届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就一些对外政策作出了必要的调整。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开展平衡外交。1970年先后访问了美国和苏联。在访苏期间发表联合公报,首次提出“召开欧洲会议将有利于欧洲的缓和”的建议。改变了前任戴高乐拒绝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僵硬立场,在1969年12月的海牙首脑会议上声明不再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并与英国首相希思达成协议,于1972年4月就扩大欧洲经济共同体进行公民投票并获通过,从而为欧共体的进一步扩大扫清了障碍。在其任内改善了与阿尔及利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