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奉铁路通车减价章程》签订。清政府奉天交涉司许鼎霖、邮传部郎中阮惟和与日本总领事小池张造、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副总裁国泽新兵卫、理事田中清次郎在奉天签订。主要内容:(一)运送军用制造机器及建筑物料应临时商酌减价;(二)运送军用枪炮、子弹、饷协及军装、军服、马匹等均减收半价;(三)运解中国犯人及护送人经过该路应减收半价;(四)学生年假、暑假及旅行来往该路应减收半价;(五)遇有政府招募苦工经过该路,应临时商酌减价;(六)运送地方公益、慈善物品及灾民等应随时酌量减免。安奉铁路是安东(今丹东)至奉天(今沈阳)的一条铁路,这个章程的签订便利了日本从其占领地朝鲜向中国东北运送军火等物品。
10月31日。清军向汉口民军分途猛攻。革命军只能依托房屋树木狙击敌人,使清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清军为了清除前进障碍,“不惜将中国市区全部焚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繁华的汉口市区顿时湮没在一片火海之中。
江西南昌新军起义。武昌起义的爆发,对与湖北交界的江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九江率先发动,于23日起义,成立了九江军政分府。省城各界人士纷纷行动起来,酝酿南昌起义。在南昌的革命力量中,最为集中的也是新军。第二十七混成协,下辖步兵第五十三、五十四两标,第五十三标驻九江,南昌只有第五十四标及骑兵、工程、炮队、辎重各营队。同盟会派了许多会员投入新军,江西新军几乎为同盟会所掌握。武昌起义前夕,江西巡抚冯汝怀疑第五十四标不稳,就将该标调驻袁州(今宜春)。获得武昌、九江起义的消息后,冯汝便调上饶巡防营赶到南昌,监视新军,又收缴陆军小学堂学生的武器弹药,软禁了第二十七协协统吴介璋。
是时,湖北革命党人派丁立中到南昌,要求发动起义,支援武汉。经过革命党人蔡公时等人的策动,新军骑兵营管带方先亮、排长蔡森、工程营队官蔡杰、排长韦兆熊、米洛宾、司务长沈鹤年、辎重营队官宋炳炎开会决定,31日起义,由方先亮、蔡杰、宋炳炎担任司令。是日晚,蔡森首先率队攻城而入,城内陆军小学堂、测绘学堂学生群起响应,打开城门。城外起义军一拥而入,很快占领了巡抚衙门。江西巡抚冯汝逃到九江服毒自杀。清朝各级官吏大都事先闻风而逃。起义军很顺利地占领了南昌城。
孙中山电李将军,告以即将回国组织政府,托其在英洽商贷款。
宋教仁自武昌致函上海陈其美等,告以武汉战事吃紧,望南京、安徽迅速行动,以牵制清军。
袁世凯自彰德南下抵信阳接任视事。荫昌返京。
湖南立宪党人发动政变。湖南在焦达峰任都督之后,博采民意,广纳人才,力除苛捐杂税,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但也引起了地主、官绅、立宪派的痛恨。
以谭延闽为首的立宪派对焦达峰、陈作新担任正副都督心怀不满。22日焦达峰、陈作新被推为正副都督时,他们就登台声明都督是临时的,企图否定焦达峰、陈作新二人的领导地位,此后便有计划地进行了一连串的阴谋活动。谭延一伙收买煽动黄忠浩部下的旧军官为黄忠浩报仇,甚至支持黄忠浩的死党梅馨等人召开秘密军事会议,策划谋杀焦达峰、陈作新二人。他们煽风点火,造谣中伤,污蔑焦达峰是“匪”,根本不配当都督,攻击他克扣军饷,贪污腐化,还以会党群众纷纷应召加入军队为口实,造谣说他要用会党代替新军,离间他和新军之间的关系。在军政府里,谭延闽等人千方百计窃取权力,排挤限制焦达峰。23日军政府甫一成立,在谭延的操纵下成立了由立宪派控制的参议院,谭延自任议长,参议院大都是原谘议局议员,规定都督调兵、用人、发布命令、实施行政事务等,甚至发一电报,都必须通过参议院同意,使都督的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25日,立宪派又援引湖北军政府之例,要求给谘议局议长与湖北汤化龙一样的权力,实行军民分治。于是,在都督之下分设军政、民政两部,谭延担任民政部长,下辖民政、财政、教育、司法、外交、交通六司,会计检查院,盐政处;黄鸾鸣担任军政部长,下辖参谋、军需、军法、副官四处。各司处长多是立宪派。这样,立宪派实际控制了湖南的政权。
对于谭延等人的明目张胆的篡权活动,湖南革命党人一开始比较软弱,企图用让步的办法维持与立宪派的合作关系。在立宪派的逼迫下,焦达峰曾想辞去都督职务,率兵援鄂,一走了事。26日,同盟会中部总会负责人谭人凤来到湖南后,看到都督大权旁落,便主张取消参议院。30日,谭人凤等人邀集立宪派士绅在谘议局商议都督府组织法,获得多数通过。在谭人凤的支持下,焦达峰的态度也坚决起来,在是日召开的各界代表会议上,宣布了取消参议院和军政部的决定。谭延无可奈何,当场辞职,怏怏退席。
当日,立宪派勾结反动军官梅馨,突然发动政变。梅馨将所部分为两队,一队埋伏在北门外和丰火柴公司附近,一队准备围攻都督府,然后制造了“和丰公司纸币挤兑风潮”。立宪派绅士立即前往都督府请求派兵弹压。陈作新不知是计,单骑前往视察,行至半路,伏兵四起,惨遭杀害。叛兵又冲进都督府,杀害了焦达峰。当晚,梅馨迎接谭延至军政府担任都督。
政变发生后,梅馨被提升为镇统。谭延将有革命倾向的官兵编为援鄂军,派赴湖北战场。谭延转嫁杀害焦达峰、陈作新二人的罪责,悬赏5万元缉拿凶手,下令公署一律下半旗致哀,厚葬焦达峰、陈作新二人,为二人建祠铸铜像,抚恤家属,并亲自到焦达峰、陈作新的灵柩前放声痛哭。
11 月
11月1日。江西军政府成立。江西各界代表在商会集会,公举吴介璋为都督,刘凤起为民政部长,建立了江西军政府。吴介璋任命吴守慈为都督府秘书长,夏之麟为参谋厅长,朱寿同为军务厅长,王之禄为总务厅长。军政府下令查抄清军军官家产以充军饷,又决定组织义勇队援助湖北革命军。
上午,清军冯国璋部大举进攻,汉口军政分府撤退。下午,汉口市区逐步被清军占领。黄兴见无法挽回败局,遂决定退守汉阳,等待援军,再图恢复。
皇族内阁辞职。以奕为首的皇族内阁于本日宣布辞职。清政府任命奕为弼德院院长,那桐、徐世昌、荣庆并为弼德院顾问大臣。载涛罢军谘大臣,以荫昌补任。起魏光焘为湖广总督,命速往湖北。
清廷授袁世凯内阁总理大臣:命组织完全内阁。陆海各军及长江水师仍听袁世凯节制调遣。
同盟会中部总会陈其美等议定上海先动,苏杭应之,以支援武昌。
袁世凯第三次致函黎元洪,要求黎务宜设法和平了结。
安(东)奉(天)铁路全线通车。
11月2日。上海英领事宣告“中立”上海革命党人发动起义之前,英国驻上海总领事法磊斯感到无法对抗即将爆发的革命,便于本日未等到北京公使团的同意,擅自发布告示,宣布“中立”,规定任何英国人未经英王许可均不得参与反清或助清活动,否则处以500英镑罚金或两年以下监禁,并被驱逐出境。
在上海光复之前的一两个小时,英国驻华海军司令温斯乐致电英国海军部,建议每个国家各派1500名步兵,带小炮若干来上海,这样可以防止革命的扩大,但他的电报刚发出去,上海就宣告光复了。上海光复后,法磊斯借口沪宁铁路是用英国资本修建并在英国人监督下经营的,应当恪守“中立”,下令万国商团占领沪宁车站,阻止民军使用。英国政府急令香港军事当局准备好600名步、炮兵,以便随时调赴上海,长江上的英国军舰也准备在必要时派水兵上岸。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指示法磊斯,可以和革命当局进行事务上的往来,但公共租界的地位不得受任何影响。他强调对任何试图以强力改变租界现行管理办法的行动,都应以武力占领来回答。上海道台刘燕翼逃人租界后仍照常办公,接受各国领事送去的公牍,召集逃亡官员密议,委任会审公廨的中国法官。租界还严密保护盛宜怀的财产。朱尔典电令法磊斯作出规定,“叛党政府”不得触动海关收入,江海关税务司同领事团合谋,将关税存人汇丰银行,卡住了沪军都督府的财政来源。
孙中山自纽约启程赴伦敦。
第六镇统制吴禄贞自石家庄电内阁及资政院,请大赦革命党,速停战争,饬冯国璋军队退出汉口,愿只身赴鄂,以扶危局,请严惩在汉口烧杀之清军将领。
11月3日。黄兴被授为战时总司令官:汉口失陷后,保卫汉阳成为最为紧急的任务。是否防守汉阳,湖北军政府内部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有人主张放弃汉阳,专守武昌。有人认为不能放弃汉阳,以免汉阳兵工厂资敌。还有人要求军政府迁往汉阳,以示固守的决心。最后决定固守汉阳,并电请起义各省迅速出兵支援武汉。军政府一面整顿队伍,组建新军,一面在汉水沿岸及险要地点加紧修筑工事,部署防御。
为了统一指挥各省赴援民军,同盟会、文学社的部分人员建议推黄兴为湖南、湖北大都督或南方民军总司令,与都督平行。而共进会、立宪派和旧军官中的部分人员,为了保持湖北军政府在全国的领导地位,主张只用战时总司令的头衔,坚持总司令要受都督节制,并由黎元洪委任,以免引起内部纷争,影响团结。为此两派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最后经宋教仁调解,后一种意见占了上风。湖北军政府决定效仿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的故事,由黎元洪登坛拜黄兴为将。
是日上午,在军政府前的阅马场筑起了拜将台,各机关长官和各部队都列队参加。首先由黎元洪讲话,然后将委任状、印信和令箭授予黄兴,接着是黄兴讲话,最后由黎元洪请黄兴下坛巡视军队。
上海革命党人起义。武昌起义后,上海的报纸多以显著的位置刊登起义消息。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所掌握的《民立报》成为发布革命起义消息的权威,望平街的民立报馆则成了公开的革命机关。革命党人加快了上海起义的准备工作。
当时中部总会将主要精力放在支援武汉、督促各地革命党人的响应上,光复上海的领导责任委托给了陈其美。陈其美(1877~1916),宇英士,浙江吴兴人,1906年夏到日本东京,入警监学校学习警察,加入同盟会,1908年回到上海,往返于沪浙及京津各地,联络党人。1909年夏与浙江会党首领策动浙江起义,未果。创办《中国公报》,协助宋教仁等人办《民立报》,宣传革命。加入上海青帮,是大头目之一。1911年7月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被推为庶务部长。为了在上海组织武装起义,陈其美把他主持的《民声报》馆和马霍路德福里住处作为联络机关。10月24日,宋教仁、陈其美、范鸿仙、叶惠钧、叶楚怆,沈缦云等人在《民立报》馆开会,研究上海起义事宜,确定工作中心为“联络商团,沟通士绅”。接着,沈缦云、叶惠钧、王一亭等便开始与自治公所总董、商团联合会会长李平书接触。李平书同意与革命党人合作。上海自治公所掌握着一批有武装的商团,这些商团大多是按行业、按地区组成,成员是工人、店员、学生、教师以及部分业主,总数达5000余人,是武装起义的一支重要力量。10月底,陈其美、李平书和自治公所的绅董吴馨、莫锡伦等人多次开会,筹划起义。当时上海的清军主要有高昌庙江南制造总局的卫队、巡防、炮兵等营,江面上还有军舰保护,吴淞有炮兵、巡防、盐捕、水师等营,总计约5000人。为了分化瓦解这些敌军,李燮和、陈其美、李平书、张承桶等人出面做清军军官的工作。巡防营统领梁效绰、吴淞巡官黄汉湘、闸北巡警局总队官陈汉钦、吴淞炮台总台官姜国梁、海盐巡捕营统领朱廷燎、巡防水师营管带王楚雄、济军督队官徐占魁等人,经做工作都表示不反对起义。随着准备工作的顺利进展,上海革命党人拟于本月6日与杭州同时起义。本月1日,宋教仁连续致函陈其美,希望尽快起义以牵制清军对武汉的进攻。陈其美与李平书、钮永建当晚商量对策,2日再与李燮和商量,定于3日下午4时发动。
是日凌晨,陈其美命令起义各队于午后2时集合,进攻制造局。不料,闸北巡警侦知陈汉钦暗通革命党人起事而发生冲突。陈汉钦趁机串众占领了该励,起义提前发动了。下午4时,各路商团、敢死队数千人在九亩地举行誓师大会,陈其美、李平书、沈缦云等人发表了演说,宣布上海反清独立。随后,陈其美率队进攻制造局,遇到清军顽抗,在乱军中被俘。张承,刘福标率敢死队进攻道台衙门,道台刘燕翼逃往租界。这时各城门都竖起了象征革命胜利的白旗和军旗,大街小巷到处都张贴着革命党人以上海军政分府和中华民国上海民政总长李平书的名义发布的安民告示。李平书等人得知陈其美被俘后,去见制造局总办张士珩,请予释放,遭到拒绝。4日凌晨2时,商团、敢死队和反正士兵数千人向制造局发起总攻,在内部工人的响应下攻入局里。经过6小时激战,清政府在上海的最后一个堡垒终于被攻克,陈其美获救,张士珩逃走,上海胜利光复。
清政府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宣布实行责任内阁制。规定国会有制宪、改宪、选举内阁总理、宣战、媾和、决定财政等权力。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皇室经费听由国会决议,皇帝权限和皇室大典由宪法规定。《十九条》把原来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关于“君上大权”削减了许多,但仍规定皇位世袭,不受侵犯,皇帝有权任命总理和国务大臣,直接统率海陆军,对人民的权利只字未提。
清廷发内帑10万两赈四川遭兵难民。
第六镇统制吴禄贞自石家庄电军谘府、陆军部、资政院,凡有运往战地军火、子弹,暂行扣留,以消战争而保和平。
汪康年病逝。汪康年,原名灏年,字梁卿、穰卿,号毅伯、恢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1860年生。光绪进士。入张之洞幕,任自强书院编辑、两湖书院教习。中日甲午战争后,知非变法不足以图存。参加上海强学会,办《时务报》,任经理。撰文介绍西方议院制度,主张中国复民权、开民智、崇公理。助罗振玉办农学会,与梁启超办不缠足会,与曾广铨办蒙学公会。1898年,在上海设东文学社,刊《时务日报》,旋改《中外日报》。1904年入内阁中书。1905年与张元济等商办浙江铁路。1907年在北京创办《京报》。1910年(宣统二年)又办《刍言报》。有《汪穰卿遗著》、《汪穗卿笔记》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