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外国篇)
4683500000011

第11章 戴尔·卡耐基之母伊丽莎白:人生信念不能灭(2)

卡耐基信以为真,为此事而连续几天不能入眠。母亲知道孩子的恐惧,对他说:“卡耐基,你想想,这可能吗?你的同学打打闹闹的有的是,可你看到过谁的耳朵被人剪掉过?”

听了母亲的话,戴尔紧张的心情才放松下来。

当卡耐基成名以后,仍然没有忘记山姆·怀特。他归纳出了一番人生哲理:“要想别人对你友善,要想与同事和睦地相处,处理好上下级关系,那就绝不能去触动别人心灵的伤疤。”

儿时的他,担惊受怕的事情真的不少:下雷雨时,担心会不会被雷打死;年景不好时担心以后有没有食物充饥;还担心死后会不会下地狱。

有一天,卡耐基帮母亲摘取樱花的种子时,突然哭泣起来。

母亲问:“你为什么哭?”

卡耐基边哭边答:“我担心自己会不会像这种子一样,被活活埋在泥土里。”

稍大以后他更加胡思乱想:想自己的衣着、举止会不会被女孩子取笑,担心没有女孩子愿意嫁给我。但后来卡耐基发现,曾经使他非常担心的那些事情,99%都没有发生。

然而随着青春期的来临,戴尔又没有逃过另一种忧郁。那时的戴尔非常渴望能和女孩子交往,然而他在与女孩子交往及交谈时又显得异常局促不安,他为自己缺乏吸引力的外表而伤心恼火。因此,他总担心自己以后在结婚典礼上怎么办。

对当时的忧郁,戴尔·卡耐基回忆说:“我想像着我们在某个乡村教堂举行婚礼,然后搭乘车顶缀有饰品的四轮马车返回农场。我无法想像我在返回农场的途中该说什么,我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谈话得以继续下去。”

直到1948年,戴尔·卡耐基还这样向世人表白:“当我微微举帽向她们打招呼时,我担心女孩子们会由于我笨拙的动作和不敢恭维的外表而嘲笑我。”

在卡耐基的一生中,忧郁和自信有时是结伴而行的。但是卡耐基最后战胜了忧郁,这里面有母亲的功劳,童年时的卡耐基,如果没有了母亲的安慰和鼓励,也许早就因为过度忧虑而死去了。

一个如此没有自信,几乎被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忧虑缠绕的小伙子,最终成为给别人自信、让人们乐观的心理激励大师,这中间需要经历多少磨砺,这里面有母亲的多少安慰,就可想而知了。

在很多父母的眼中,孩子是无忧无虑的,不会有忧郁。果真如此吗?殊不知,他们正用自己的眼睛在观察与感受;事实上,因为孩子不像成人那样会使用语言来表示心情不好,他只是不知如何诉说罢了,并非没有忧郁的心情。

父母亲若是发现孩子的行为突然改变,情绪不似从前那样稳定,都可能是他正在忧郁。这时,父母不要忙着发脾气,也不要认为他是在无理取闹,这样做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亲子间的紧张冲突,更糟的是,问题不但没消除,孩子的焦虑反而会节节升高。

父母要试着弄清孩子焦虑的原因,不要因为孩子的幼稚而嘲笑他,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教孩子学做情绪的主人,学习用有效行为来控制抒发情绪,并化解压力。这样,孩子就不会被坏情绪伤害,孩子的心理才能健康地成长。

教子点睛:

孩子的心灵是单纯而敏感的,也许父母认为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在孩子心中会留下难以忘怀的阴影。对于敏感的、易于变化情绪的孩子,父母要更多的给他们关怀和帮助。让他们懂得,无论发生什么,总有爸爸妈妈在身边,这样就会减少孩子的忧虑。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孩子忧虑不安的真实原因,帮助他早日走出阴霾,重新获得儿童应有的快乐时光。

帮孩子克服自卑

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因为自己的缺点而自卑是愚蠢的。如果一个人总是跟自己过不去而产生自卑心理的话,那无异于折磨自己。

有人这样说:“自卑是心灵的结,甚至是心灵的枷锁。”其实,自卑就像一种细菌吞噬着孩子的心灵,给他带来莫大的痛苦,给他的心灵刻下深深的创伤。所以,父母一定要把孩子心灵的这个结解开,把这个枷锁丢弃,只有这样,才能让他获得重生。

在学校里,卡耐基瘦弱的身体和不合时宜的服饰也常使他尴尬不已。有一次上数学课,卡耐基被老师叫到黑板前解答问题。

当卡耐基走上讲台后,教室里立即爆发出一阵雷霆般的大笑声,老师连续做了几个安静的手势都无济于事。卡耐基尴尬地呆立在讲台上,深深地埋下头,然后异常窘迫地回到座位,仿佛是上了一次审判台。

下课后他才明白同学们笑话他的原因。原来,那天卡耐基穿着一件破夹克上学,班上一个叫迈特的捣蛋鬼就坐在他背后,这个捣蛋鬼对卡耐基搞了一个恶作剧。他在卡耐基夹克破裂处插了一朵玫瑰花,并在旁边贴了一张字条,写着:“我爱你,瑞德·杰克先生。”在英语中,“瑞德·杰克”与“破夹克”是谐音词。受到这样的嘲弄,卡耐基难以承受。当天回家后,他满怀委屈地对母亲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

“发生什么啦?上帝,卡耐基究竟怎么啦?”母亲满脸惊讶和失望。卡耐基伤心地说:“同学们老是笑我穿的破衣服,我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和思考。”

母亲静静地看了戴尔大约三分钟,缓缓地说道:“你为什么不想办法让他们因佩服而尊敬你呢?好了,不必伤心,没有什么,今年秋季,我们一定给你买套新衣服。”

或许是母亲的话启发了戴尔,也可能是出于其他原因,他终于顶住了精神上的压力,没有在那一次事情后退学。

为了驱散心头的阴影,卡耐基想寻求出人头地的捷径,成为具有特殊影响和名望的人——棒球球员或辩论能手。

他知道自己没有运动员的才华,就决心在演讲比赛上获胜。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练习演讲,但他没有演说的天赋,参加了12次比赛,屡战屡败。30年后,卡耐基谈及第一次演说失败时,还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是的,虽然我没有找出旧猎枪和与之相类似的致命东西来,但当时我的确想到过自杀,我那时才认识到自己是很差劲的……”

经历失败后,在母亲的鼓励下,卡耐基发奋振作,重新挑战自我。

1906年,戴尔·卡耐基一篇以《童年的记忆》为题的演说,获得了勒伯第青年演说家奖。这是他第一次成功尝试,这份讲稿至今还存在瓦伦斯堡州立师范学院的校志里。这次获胜,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非同小可的影响。

他在后来的回忆中不无自豪地说:“我虽然经历了12次失败,但最后终于赢得了辩论比赛。更为激励我的是,我训练出来的男学生赢了公众演说赛。女学生也获得了朗读比赛的冠军。从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该走怎样的路了……”

1908年,卡耐基仍旧很贫穷,但与两年前进入师范学院时已有天壤之别了。他成了全院的风云人物,在各种场合的演讲赛中大出风头。全院的师生对他刮目相看;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开始走出学院去扩大自己演讲的影响了。

也就是这一年,戴尔开始走向社会,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销售员。他的任务是推销国际函授学校丹佛分校的教学课程。没想到第一天他便卖出了两套。随后的工作业绩,令他自己和母亲都很满意。这时在戴尔身上再也找不到昔日的忧郁和自卑了。

后来,卡耐基经过刻苦努力,勇往直前,终于奋斗成为世界著名的演讲大师,他对自身生活进行深刻总结的演讲稿《摆脱忧郁的方法》、《人性的弱点》等风靡全球。

再后来,他还创立了“卡耐基课程”。许多著名的企业家和艺术家都是卡耐基课程的忠诚听众。费城著名的滑稽演员史密斯·泰勒就是他的学生。

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把自卑丢进垃圾桶,要让他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

教子点睛:

现在有大量的人在认真地探讨卡耐基的教学课程,因为都明白,卡耐基自己的经历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在卡耐基悲苦的童年时代,如果没有母亲的鼓励和信任,他也许会走一段更为艰难的道路。所以,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只要有母亲这个强大的后盾,再多的苦难也是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