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者于是又将虞卿刚刚说的话转述了一遍,信陵君心里畏惧秦国,不想接纳魏齐,但是又念及虞卿不远千里来投奔自己的诚意,不好直接拒绝,事情处于两难境地,正犹豫不决,虞卿听说信陵君有难言之隐,不等到信陵君出来相见,已经大怒而去了。
信陵君问他的宾客说:“虞卿为人怎么样啊?”当时侯赢正在他的傍边,大笑说:“人不来不容易了解,了解人也是不容易的。”虞卿穿着草鞋,带着一个斗笠,他第一次去见赵王,赵王赐给他一双白璧和一百镒黄金;第二次与赵王见面,赵王就任命他为上卿;第三次见面,虞卿以三寸不难之舌取的赵王相印,封万户侯,等到魏齐在穷困的时候投奔他,虞卿不敢以爵位俸禄为重,解下相印相随,能够做到他这样的天下能有几人?等他急人之难来投奔公子时,公子却问:“他是什么样的人?”信陵君听后非常惭愧,于是驾车到野外来迎接他们。
再说魏齐悬悬的望着远方,等待了很久,也不见消息,想道:“虞卿曾说过信陵君是慷慨的大丈夫,一听说这件事一定会马上来迎接的,现在久久不来,看来事情是不会成了,再说我曾与公子无忌在大王面前争宠,现在他一定不会帮助我的。”一会儿后,只见虞卿含泪到达这里说:“信陵君不是大丈夫,乃是一个畏惧秦国不肯接纳我的小人,我将和你一起抄小路去楚国,怎么样?”魏齐仰天大笑道:“天啊,我这一切都是为了魏国啊,为什么老天要这么对我,我因为一时不察觉,得罪了范叔,一者连累了平原君,二者连累我的子女,现在又连累你和我长途跋涉的来到这里,就算苟延残喘到了楚国,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我为什么还活着呢?”说着拔出身上的佩剑自刎了,虞卿急忙上前阻拦,可是他已经割破喉咙死了。
虞卿正在悲伤难过时,信陵君车骑随后到,虞卿远远望见,于是有意躲开到其它地方,不与他相见。信陵君看到魏齐的尸首后,抚慰他哭道:“这是我无忌的过错啊!”当时赵王派人没有抓到魏齐,又听说相国虞卿辞了相印,知道二人相随而去了,但是知道不是到了韩国就是到了魏国(因为当时韩国、赵国、魏国的开国君王本是晋国的士大夫,后来三家瓜分了晋国,所以三国相连。),于是派遣骑兵四处追捕,使者到了魏国的郊外,刚刚知道魏齐自刎了,于是奏知魏王,请求获得魏齐的人头,以便好赎回平原君赵胜归国。
信陵君刚打算命人殡殓魏齐尸首,听说这事意犹不忍,使者对他说道:“平原君和您是一体的,平原君爱惜魏齐之心和您又是一样的。今天如果魏齐现在还在的话,这话我是不敢说的,今天可惜魏齐已经死了,如果不将魏齐的人头献给秦国的话,平原君将会长期被秦王软禁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您又怎么能安心呢?”
信陵君不得已,于是割下魏齐的人头,装在木匣里面,交给了赵国的使者,然后将魏齐的尸体葬在郊外。
赵王派人将魏齐的人头连夜送到秦国都城咸阳,秦王将人头赐给了范睢,范睢派人将魏齐的人头做成尿壶,说道:“你使宾客醉了将尿撒在我身上来侮辱我,现在你虽然死了,但是你在九泉之下也要受到我的侮辱。”秦王用应有的礼节将平原君送还赵国,赵王任命平原君为宰相,以便代替虞卿的位置。
范睢又对秦王说道:“臣本是一个布衣,现在深受大王知遇之恩,将我任命为宰相,又为臣报大仇。但是如果没有郑安平帮助的话,我就不能逃离魏国,如果没有王稽的引荐,我是不能被大王重用的。我愿意大王降低臣的官位,加赏他们两位,以此来报答他们对臣的恩德,臣就算死了无憾了!”
秦王道:“宰相如果不说的话,寡人几乎忘了此事!”于是下旨任命王稽为河东守将,郑安平为偏将军。然后采用范睢的策略,先攻打韩国、魏国,遣使者到齐国、楚国交好。
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结果赵国四十万大军投降秦国,但是绝大部分被活埋,赵国也因为长平之战而从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后,秦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于是向魏国和楚国求援,两国都答应出兵相助,当时魏王派遣大将晋鄙帅兵十万救援赵国。秦王听闻诸侯国救援军队快到了,于是亲自到邯郸去督战,并派人对魏王说道:“秦国攻打邯郸顷刻就能攻下,诸侯如果有谁敢救赵国的,秦国一定会先派兵去攻打谁。”魏王害怕秦国,于是派人追到晋鄙的军中,叫他不要“急着”向邯郸进发。于是晋鄙将军队驻扎在邺下,当时春申君也屯兵于武关,观望不进。
当时平原君三番两次派人到邺下请求晋鄙出兵相助,但是晋鄙以魏王的命令为理由而拒绝出兵,平原君于是派人带信于信陵君魏无忌说:“赵胜当时之所以答应和公子结为亲家,是因为公子高尚的道义,能够扶贫济困、急人之难。现在邯郸马上就要被秦军攻下了,而魏国的救援军队却停止不前进,这就是我派人请求你救援想要看到的结果吗?现在你的亲姐姐整天都在担忧城池什么时候被攻破,因此整天以泪洗面,公子即使不念及我们的情谊,难道就不念及亲情了吗?”
信陵君得到平原君的信后,数次进宫请求魏王下令让晋鄙进兵,而魏王却说:“赵国自己不肯投降秦国,却想仗着别人的力量使秦国退兵。”最终还是不肯答应。信陵君又派自己的宾客中善辩的人百般巧说,魏王只是不答应。信陵君说:“我决不能辜负平原君对我的厚谊,我情愿单独去赵国,与他们同生共死。”于是准备了一百多辆马车,并告诉自己的宾客,自己准备到赵国去,和平原君一起共赴国难。
宾客愿意跟随的有上千人,当他们经过夷门,准备和侯赢辞别时。侯赢对公子说:“公子自己去吧,臣年纪大了不能跟随,请不要怪我。”
信陵君屡次目视侯赢,侯赢并没有其他说告诉他,信陵君怏怏而去,大约走了十余里,心中自念:“吾自问对侯生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可是我今天就要奔向秦军,将赴黄泉,而怎么侯生无一言半语为我谋划,又不阻我之行,这真是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