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三娘道:“师父便对我道:狂夫之言,圣人择之。这话中所用的字眼,是‘择’而不是‘信’,由此可见古人心思。又给三娘说了少山公的生平来历,于是三娘方才了然这则寓言的真意。”
许罗闻言,顿时如茅塞顿开,心中堵着的一团乱麻尽去,豁然开朗起来。
古人曾说:狂夫之言,圣人择之。所用的字眼,乃是一个“择”字,却并非“信”或者“用”,乃是叫人筛选甄别。这个寓言之中,少山公却故作狂夫之语,反寓道理于狂言之中。
少山公修的是玉清始祖仙道,成道之后,位列中元宫中紫清道君第五位,故此所传大道讲求无亲无情,读这书的人,若是只见到其中盗开杀人食心的残暴,以为魔道,弃而不顾,便是囿于世间凡俗的道理,没有机缘,了无不了他的道。
相反,若是偏激愤恨之人,嚼出了话中表面的意思,却全然听信这盗开的道理,以为残杀肆性,百无禁忌才是大道,放纵自己的杀念,便是无本心,无本性,无悟性,无定力,也不能受他的道。
而这则寓言魔道并存,真正的道理,却是隐藏在残暴的盗开之后。说的是,无拘无束,不为世间一切意识虚像所束缚,明了自我,自在而为,方才是真意。
盗开为魔亦为道,那少山公作这个寓言,想必也是点化人之用吧。若你明白,便是有机缘,若是不明白,便是没有机缘,若是你走了火,入了魔,他也并不管你。明了自我,能看穿,能出家,能挣脱世俗礼法对自己的影响,方能受他的道。若是再有仙缘,便能得到少山公的道法,脱离凡尘苦海,一步登仙也不在话下。
想通了这一点,许罗方才长吁一口气,若是方才,自己真个被这寓言误导,放纵自己心中阴魔,认为残杀便是本性,那便这个要入了这少山公的瓮了。
原本这等道理,但凡是读书的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是知易行难,读书之时,一旦心思不够明澈,便被前人在书中设置的陷阱所惑,勾起魔心。
许罗原本倒是知道道理,但他读书时候的心中,早不澄澈,杀念恨念化作阴魔深藏,书中盗开偏激的言论正好又合了那阴魔的道,于是两相勾连,一下子便将他的心思蒙蔽。
好在瑶三娘的话,如醍醐灌顶,一下子便将许罗的心中魔障捅破,要不然,即使这一次镇压下去,下次这桩心结不解,阴魔还要作乱。
“只可惜你的道理虽然好,我却有我自己的道理。”
少山公之道,否定人之仁义束缚,主张冲破牢笼,却不是人道,而是天道。而覃子之道,以仁义聚人力,传承不已,正在人道五德之中。所以覃子之道,乃是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