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4690000000011

第11章 第3种方式 蹲下来与孩子说话(3)

孩子最需要与父母沟通,他不仅希望得到父母的关心,也希望能了解父母,进而了解家庭与社会。如果父母不知道孩子的这种需求,一味让孩子读书,不把自己承受的压力与困难告诉孩子,也不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与父母间的沟通就不顺畅了。

虽然孩子还小,但他也希望知道父母的事情,希望父母能把想法告诉他。在孩子的心里,他是家庭成员,有权利知道家里的事情,而很多出于对孩子关心与爱护的考虑,往往并不对孩子说自己的事情。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必要知道那么多事情;也有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知道的多会分心,会影响他的学习;还有父母认为,跟孩子说自己的事情没用,而且孩子也不会理解。

实际上,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孩子在家庭中都不了解自己的父母,与父母缺乏情感沟通,无法理解父母。那么,孩子走上社会以后,也不会正常地与他人交往,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曾说:“夫妇或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秘密的事,不论任何事情没有不能公开讲的。孩子渐渐长大,绝对没有某事只对那个孩子讲而不叫这个孩子知道的情况。如果父母责备孩子礼貌不周,那么孩子也会笑话父母教育失策。”所以,父母要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了解。

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孩子,一方面可以让他更好地了解父母,促进亲子沟通;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帮他提前历练人生。

亲子沟通小贴士

父母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告诉孩子,不要隐瞒,而且还应该教孩子学会面对。如果父母的工作很艰辛,而还总是给孩子零花钱,不把艰辛的工作情况告诉孩子,孩子就永远也无法理解父母,甚至不会用心读书,以为父母的钱非常好挣。如果父母认识不到这一点,那孩子就永远不能更好地了解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与孩子一起学习

李先生在一条繁华的大街上开了一家特产店。他很会做生意,每天光顾小店的顾客络绎不绝,李先生自然十分高兴。可是,让他有点遗憾的是,他的小店经常会有一些外国游客光顾,因为他不会英语,只能通过手势与那些外国游客沟通,但很多时候都不能理解彼此,也就很难做成生意。

在一次又一次与外国游客的生意失败以后,他决定学英语。一天晚上,他回到家,看到上初中的儿子正在背英语单词,就对儿子说:“爸爸也想学英语!”儿子一听,高兴地对他说:“好啊,爸爸,咱们一起学吧!”

第二天一早,李先生和儿子都起得很早,他们拿上书本,提着录音机,来到公园里,一边听磁带,一边轻声朗读单词。就这样,李先生与儿子的英语从没有间断过。

两年后,父子俩的英语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李先生已经不是原来的英语盲,他现在能用英语接待外国顾客了,不但做成了生意,还与外国游客成了朋友呢!

与孩子一起学习非常必要,这体现了父母的一种进步意识,能让自己不断进步、与时俱进,也能够获得孩子的认同与赞叹;同时,在与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增加许多与孩子沟通的话题,使亲子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与和谐。

某市曾对学生做过一次调查,让学生都说说父母每天都在忙什么,记录父母一天的活动。之所以做这次调查,是希望学生能知道并理解父母的辛苦。可以,令调查者没有想到的是,大多数孩子说,家务活都让爷爷奶奶包了,要不就是家里的保姆全做了,父母在家时都在打麻将、喝茶聊天、看电视等!学生希望父母能看看书、学学英语、和他们一起学习!

这个调查结果确实让很多父母汗颜!的确,现在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辛苦,指责孩子不学习光上网,把责任一古脑儿地推给了社会,而他们自己却沉醉在无聊的应酬与消遣中,不再学习进步。其实,为父母者,更应该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这项调查还显示,很多孩子并不在乎父母的收入,而是更加看重知识的力量。所以,面对充满希望的孩子,为人父母者应该醒悟了,应该在浮躁与迷失中找回自我,关掉电视、收起麻将,在温暖明亮的灯光下,与孩子一起学习、探讨,把自己一份学习的心融入孩子的心灵,呵护他的成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今天的父母特别需要学习,把孩子当做一本很厚的书来读,今天的孩子们身上的优点很多,所以不能孩子一出现问题,就说中国的下一代都完了,都是不可救药的。其实这一代的孩子是很优秀的,他们的现代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环保意识等可能都高于成年人,他们对新事物的追求、热情、敏锐都高于成年人。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在与孩子一起学习的认识方面,一位有识的家长这样说道:“不要以为和孩子一起背英语,做数学题就是学习?那是最传统,最原始的培养方式。我与孩子一起学习的方式是陪着孩子听故事,他听自己的儿童故事,我听我喜欢的名著,历史故事,然后再和孩子一起交流对方已经听过的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相互了解对方,彼此就有了学习上独特的沟通方式。”

还有,之所以要与孩子一起学习,很多父母已经找到了原因。对此,一位父亲这样说:“在与孩子的一起学习中,我们建立了良好的感情。遇到问题我们会平等协商,双方都会努力通过阐明道理来说服对方。我在孩子的眼里既是严格的父亲,同时也是可以倾诉苦楚的朋友。我为孩子指明人生的方向,孩子为我的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能与孩子一起学习的父母是有智慧的,孩子需要父母与他一起学习,而且与孩子一起学习更能促进亲子沟通,改善亲子关系。所以,请父母们行动起来,与孩子一起学习吧!

亲子沟通小贴士

与孩子一起学习,并不只是向书本学习,也应该与孩子一起向生活和自然学习。要教会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可以利用节假日,与孩子一起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一起观察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活,看潮起潮落,看日月星斗……其实,与孩子一起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内容无所不包。所以,父母随时随地与孩子一起学习是完全有可能的,更是完全有必要的。

尽量多与孩子商量

有一次,小兄弟俩商量好到田野中去玩。父亲同意了他们,但是要求必须在傍晚之前回来。可是他们可能玩得太高兴了,直到天黑之后才回到家。

对于他们没有在规定时间里准时回来的事,父亲当时并没有说什么。等他们再次提出类似的要求时,他对两个儿子说:“有件事让我和你的母亲很担忧,就是约定好的时间里你们没有回来。那天可把我们急坏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你母亲都快急哭了。你看应该怎么办呢?”

由于孩子亲自参与对问题的决定,所以他会很自觉地按照要求去做。后来,兄弟俩再也没有发生过不守时的事。

这位父亲认为,通过一个问题的共同商量,父母最后想让孩子明白的是“理解、信任、承诺、准时”等重要的观念。通过商量的方式,最容易让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也最容易让孩子养成理解他人的习惯。

他说:“如果面对上述情况,我没有采用商量的方式,而只是一味地斥责。那么,儿子就不会真正理解父母的一番苦心,有时甚至还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会变得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

人与人之间的商量非常重要。商量能够让人感受到尊重。孩子也是这样,他也有受尊重的需要。如果父母喜欢与孩子商量,孩子就会非常乐意与父母交流;相反,孩子则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容易封闭自我。

其实,不管要求孩子做什么事,父母都应该与孩子商量,而不是去命令孩子。比如,提醒孩子做作业时,父母不应该说:“赶紧去做作业!”而是应该说:“现在你是不是该去做作业了呢?早点做完作业还可以早点休息呀!”

无论是什么事,尤其是涉及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都不应该擅自为孩子作主张,应该与孩子商量,要取得孩子的同意或认可才行。

著名作家彭见明就特别喜欢与孩子商量事情,对此,他这样写道:“‘商量’这个词,在父子、父女之间的使用率一般应是不高的,而我们却是将其当做准则。面对任何事情,我不端父亲的架子,她不使独生女的性子,商量的格局便形成了,还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约定俗成。比如她看中了一个玩具,我觉得不妥,便和她商量可不可以不要,强压她可不服,糊弄缺乏诚信,商量是最佳途径,她一般能接受,欢天喜地放弃初衷。”

父母喜欢与孩子商量,家庭的气氛就会很和谐,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也会慢慢养成与父母协商的好习惯,愿意主动与父母沟通,这样的亲子关系无疑是非常融洽的。

另外,当与孩子的关系出现冲突时,有的父母希望以家长的权威来使孩子改变主意。实际上,孩子不仅不会因此而听从父母,反而会与父母对抗,从而导致亲子关系恶化。对此,聪明的父母会用商量的口吻,与孩子进行协商来处理问题,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这样,孩子就比较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共同解决问题。

亲子沟通小贴士

孩子难免会出现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情形,当然,他都希望父母能尊重他的意见。如果父母漠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地以家长的权威去压制孩子,即使孩子在口头上答应了,在他的内心也无法认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心中有怨,还怎么能与父母倾心沟通呢?所以,父母只能把自己的意见通过商量的方式传达给孩子,以帮他全面客观地认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