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4690000000013

第13章 第4种方式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2)

女儿又说:“我不想搞临床医学,那样太没意思。我想搞病理生理,可是又怕做不出突出的成绩,担心没有发展前途。所以,我打算先试一下,不行就再改行。”

“哼!”父亲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三心二意、缺乏毅力、怕吃苦、没有恒心的表现,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一事无成,不会有什么出息!”

女儿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于是哭了起来。她本以为父亲会来哄她,但父亲并没有理她。

她想到了自己上大学的前夕,父亲曾对她说:“亮亮,我们相依为命,爸爸很爱你,爸爸只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对人民有所作为的人。我相信你不会辜负爸爸对你的期望的。”可是如今,自己大学毕业了,怎么能这样朝三暮四呢?难怪父亲生气了。

陶斯亮终于忍不住了,她对父亲说:“爸爸,我错了。”

“嗯,知道错就好。”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亮亮,爸爸苦口婆心劝告你,严格批评你,甚至发脾气,只是希望你能成为一名好医生。你既然立志做革命者,首先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否则干革命只是一句空话!亮亮啊,爸爸是靠不住的,最后还是要靠自己。要知道,无论是哪个阶级的后代,都不能靠祖荫安身立命,那样是毫无出息的。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懂得啊!”

听了父亲的亲切教诲,陶斯亮激动地说:“爸爸,您放心,女儿决不辜负您的期望,一定立志做个有出息的人。”后来,陶斯亮一直从事医学工作,直到1987年调任。

陶铸先生针对女儿思想上不安心学习,想贸然改行的问题,与她倾心交谈,终于让女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心做一名有出息的医生。陶铸先生与孩子倾心交谈的沟通方式确实值得今天的父母学习和借鉴。

英国小说家罗伯特·斯蒂文森说:“交谈是最容易获得快乐的办法。他不花费任何金钱,却受益匪浅。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们提升我们的教养,建立并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友谊。无论在何种年龄阶段,也不管你的身体状况如何,都能享受到这种交谈的乐趣。”

所以,父母要以一个朋友的姿态,与孩子倾心交谈,告诉孩子你每天经历的事,甚至和他一起侃大山。当然,也可以询问他一天经历的事。无论多么忙、多么苦、多么累,父母都要和孩子倾心交谈,让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

要想达到与孩子倾心交谈的目的,父母应该注意几点:

第一,找出问题的原因。

父母应该弄清楚孩子出现思想或行为问题的原因所在,以便能够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确定与孩子交谈的内容。

第二,注意自己的态度。

与孩子的倾心交谈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父母切不可以盛气凌人的姿态凌驾于孩子之上。否则,就难以产生亲和力,孩子就不会接受。

第三,做好各方面准备。

与孩子交谈时,父母应该在心理、语言和技巧等方面有所准备,应该对谈什么、怎么谈、要解决的问题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让交谈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通过倾心交谈告诉孩子你多么爱他,可以慷慨地把时间分享给他,但也要让孩子明白,对物质上不可以“有求必应”。通过倾心交谈,父母也可以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样也可以加深亲子间的感情。

亲子沟通小贴士

与孩子倾心交谈有一个关键,就是父母要与孩子进行以心换心的心灵沟通。这样的话,才能达到沟通情感,心理相容,才能化解矛盾,达到解决孩子的问题的目的。

改一改说话的语气

事例1:

诚诚在画布上涂涂画画地折腾了一个下午,然后他兴冲冲地捧着自己的“作品”走到爸爸的面前:“爸爸,看,这是我画的画。”然后满是期待的眼神看着爸爸。

爸爸不经意地把头抬起来,瞅了一眼诚诚的画,冷淡地说了句:“嗯,不错。”接着,继续埋头看他的报纸,不再理会诚诚了。

诚诚沮丧地走回到小桌子旁,把画布随手一丢,接着玩别的去了。

事例2:

菲菲也在画布上涂涂画画地折腾了一个下午,然后他也兴冲冲地捧着自己的“作品”走到爸爸的面前:“爸爸,看,这是我画的画。”然后也满是期待的眼神看着爸爸。

这时,爸爸要放下手中的报纸,拿过菲菲的画,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点头赞赏:“菲菲的画画得真是太棒了,用的颜色简直漂亮极了。”

菲菲高兴地拿着画布跑回到小桌子旁,小心地把它放在了一边,开始“创作”她的第二幅“作品”了。

孩子的表现欲一般都很强,他希望引起父母的注意,更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与赞赏。

如果父母用赞赏的语气肯定孩子的行为,孩子知道自己被认可,就会体验到快乐的情绪,从而增强自信心,就会有更大的兴趣和动力去做事。

反之,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语气是冷淡的,即使是赞扬孩子,孩子也能感觉到父母是在敷衍他,并不是出自内心的真诚。这时,孩子就会感觉自己的能力受到了否定,于是就没有了兴趣,也就不会有动力和信心继续做下去,从而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甚至由此会让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

研究表明,成功的家庭教育与父母的语言表达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父母与孩子说话的语气,将会深刻影响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与修养。父母应该仔细揣摩孩子需要父母以怎样的语气对他说话,这样才能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比如,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所以父母在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对他的充分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篮球,父母应该用信任的语气说:“我相信只要你努力学,就一定能学会打篮球。”如果父母用这样的语气:“就你这三分钟热度的还想打篮球?”就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再如,当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一味批评责备他,而应该帮他中总结经验教训,鼓励他下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时,不小心把碗摔碎了,母亲就不能责备他:“怎么连个碗都端不住,笨。”这样就会打击孩子尝试做事的勇气。母亲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没关系,孩子,以后应该先用手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孩子做事的方法,又增加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所以,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说话的语气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话,以不同的语气表达出来,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命令、责备与训斥的语气只会让孩子生反感而不愿意接受,而亲切温和的语气则会让孩子愉快接受。

所以,面对出现问题的孩子,父母不妨坐下来,以和蔼的语气、低缓的声调开导孩子,孩子的心理就会得到极大的安慰,紧张的神经也会松弛下来,从而能够稳定自己的情绪。父母对他低缓声调的交谈,就像说悄悄话一样,孩子感觉父母尊重他,容易激发他与父母沟通的兴趣,他也就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导。

亲子沟通小贴士

如果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情形,父母应该用温和的语气去要求或引导孩子。对于孩子正确的言行,应该给予他肯定和赞扬;对他错误的言行,则应该认真地以平和的语气向他说明不能那样做的原因,而不能一味简单地以命令语气来解决问题。

让自己的态度温和起来

张文上小学三年级,是个非常调皮的男孩。放学回家后,他不是忙着做作业,而是放下书包就跑出去玩。为此,父母总是训斥他,有时甚至还打骂他,但张文就是没能改掉这个毛病。有时候,张文在父母的训斥下回到家,勉强坐下来写作业,可是老长时间也写不完,而且作业马马虎虎,老是出错。父母叹息道:“真是拿你没办法!”

一天,张文的妈妈又在因为这事训斥他。这时,张文当老师的姑姑来了,见到这个情景,她对张文的妈妈说:“嫂子,让我来和他谈谈!”

姑姑把张文带到房间,摸着他的头说:“文文,在外面玩得开心吗?”

张文说:“不开心!”

“那妈妈让你做作业,你为什么不做呢?”

“妈妈对我太凶了,她总是骂我,有时候还打我。我就是气她,所以才不做。”

“那你觉得是先做作业好啊,还是先去玩好啊?”

张文没有说话。

姑姑接着说:“你是不是觉得写完作业再去玩心里就没有压力了?也不用听父母的责骂,会玩得很开心呢?”

张文点点头。

“姑姑知道,文文是个懂事的孩子,非常聪明也热爱学习,就是妈妈不催,你也会主动认真完成作业的,是不是?”

张文没说话,而是走到书桌前,打开书本,开始写作业。这一次,他写得非常认真,也没有出错。

由此,张文的妈妈认识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从那以后,她改变了态度,不再严厉责备他,而是以非常温和的态度对待他。让她感到高兴的是,张文反而比以前听话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要想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父母温和的态度非常关键。如果父母总是以一副威严的面孔对他,以严厉的态度与孩子说话,无形之中就会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不敢与父母沟通,甚至还会产生反抗情绪。

父母应该知道,这样的教育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阻断亲子之间的沟通。所以,父母应该以一种温和的态度对孩子,这样孩子才愿意接受。这是尊重孩子的表现,也体现了父母教育孩子的艺术。那么,为什么温和的态度这样重要呢?

第一,能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爱与温暖。

父母的态度温和,孩子在父母面前就不会因为害怕而紧张、恐惧,他就会以一种非常平静的心态与父母交流,也会认真听取父母的意见与建议。

第二,温和的态度不会让孩子感到压力。

父母的态度很温和,孩子就不会感到有压力,从而让孩子产生倾诉的欲望,愿意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心声,喜欢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给父母。

第三,态度温和也是一种亲子沟通艺术。

温和的态度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体现,是一种艺术的体现。父母重视这个修养和艺术,就会有温柔的眼神、微笑的表情,从而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心灵距离,让孩子乐于亲近父母。

亲子沟通小贴士

你是否注意过自己与孩子说话的态度?特别是当孩子做错事后,他会小心翼翼地问:“妈妈,您是不是生气了?”你是不是会绷着脸说:“没有。”但是,愤怒却写在了你的脸上。这时的孩子非常敏感,他能分辨出你要传达的真正意思和态度。其实,在孩子知错的这种情形下,父母更适合以一种温和的态度对孩子说话,而不是训斥孩子,这反而会赢得孩子的尊重,并且愿意与父母深入沟通。

向孩子敞开你的心扉

一位父亲被单位裁员了,但他又不敢对家里人说。于是,还是每天按上下班时间出门、回家。不过,他白天要么去书店看书,要么在公园溜达。

有一天,他刚回到家,5岁的女儿悄悄对他说:“爸爸,您是不是没工作了?”这位父亲有点惊讶,但还是随口说:“当然不是啊!爸爸每天早上不都是按时出门,晚上又按时回家的吗?”女儿满腹狐疑地走开了。

几天后,父亲发现女儿似乎不怎么跟他说话了,就有点纳闷。后来,他从邻居那里得知,前几天女儿的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到公园游玩。结果,女儿看到在公园里闲逛的他了。

女儿还对同学说:“爸爸骗我,我再也不理爸爸了。”

知道了欣欣的“心事”之后,父亲感到很苦恼。

不可否认,父亲的过失给女儿造成了伤害。实际上,如果父亲能向女儿敞开心扉,与孩子好好沟通,这件的伤害完全可以避免。

当孩子开始询问:“爸爸,您为什么不高兴呢?是不是在工作上遇到了麻烦?”这时候,父母应该认真考虑一下,是否应该与孩子谈谈,该怎么谈。如果父母对孩子搪塞说:“没什么,很好啊!”或“没你什么事,一边玩去吧!”这样做,就等于拒绝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就等于关闭了与孩子沟通的大门。

教育专家指出,父母应该向孩子敞开心扉,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与信赖,这样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同,从而有效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一般都不会向孩子坦露自己的心声,却希望孩子能向自己坦露一切。实际上,这是不平等的,会成为亲子沟通的障碍。

没有人是完美的,在孩子面前,父母以一种十分轻松的方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会让孩子感觉父母更加亲近,而且还能传达给孩子一种坦然的处世态度。

要想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父母也需要自己向孩子敞开心扉。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第一,与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父母与孩子关系的亲密程度不言而喻,理应一起分享喜怒哀乐。这样,孩子就会感到父母对他的信任与尊重,孩子也会更加尊敬父母,并且也会向父母敞开心扉。

第二,让孩子了解你的工作。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你在做什么工作,工作的细节包括什么,收入情况等等。与孩子说说自己的工作情况,聊聊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与成功,对亲子沟通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当孩子了解父母挣钱不易时,就知道节约,不会大手大脚地花钱。

第三,告诉孩子你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