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4694000000012

第12章 勤奋——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中国)韩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中国)华罗庚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意大利)达·芬奇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每个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企业家们,没有一个人是靠懒惰成功的。当然,勤奋是一种习惯,是要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一点一滴积累的。

人的很多能力可以在勤奋劳作中被激发出来,当能力变成一种习惯,就会轻而易举地去做很多事情。当一个人能在勤奋中明白:所有的难事,大多是因为自己不熟悉,如果通过勤奋地练习,一切都能突破。

一位勤劳的家庭主妇,负责为家人准备一日三餐。她天天做饭,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对于她而言,用较短的时间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因为她的勤劳,又看不惯先生做事不认真,20年的家庭生活,使得先生很少进厨房,基本不做家事。如果太太不在家,先生会懒得做饭、甚至懒得去买饭,就饿着肚子等太太回来。

一个下雪天,太太外出买菜扭伤了脚,严重得根本不能下床。正好先生赶上休假,就担负起在家照顾太太的职责。结果,因为先生平时没有做惯这些家事,做起来非常困难,干什么都要问太太东西在哪。起初几天,先生情绪还算平稳,不过3天,先生已经显得非常不耐烦,即使做好了饭菜,却一脸的不高兴,夫妻两人的情绪都异常低落……

就这对夫妻的家庭生活而言,周围的亲人朋友都说先生有福气,在家什么都不用做,而太太勇于奉献,精神可嘉。其实不然,勤劳的太太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觉得难和苦,她即使去做事业,也不会难到哪里去,因为“勤奋”会促使她的能力不断提升;而先生就做了几顿饭,就难受得愁眉苦脸,苦与乐都是自己个人的感受,到底谁更有福气?

所以说越勤奋的人,越有能力,越会让周围的一切变得容易起来。

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是一个勤奋的人。每天,天刚刚亮,他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刚开始写作时,他的生活非常穷困,甚至连电话费也交不起。但是,他每天坚持写作,一年当中只休息3天,那就是自己的生日、圣诞节和美国的独立日。其余的时间,他都在不断地写作,以至于他的灵感从来没有枯竭过。他说:“我从没有过没有灵感的恐慌。”

的确,这就是勤奋给予的力量。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勤奋出灵感。”孩子如果从小被培养并且具备了勤奋的品质,他就具备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心理素质,并且在他突破的过程中又不断地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当孩子自身变得强大起来的时候,生活会不轻松不幸福吗?

培养建议一:做不懒惰的父母

有人说:“父母懒惰一点,孩子会勤快一点。”这是指父母不要替代孩子做他能做的事情。勤快父母只要弄得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就肯定教不出懒惰的孩子,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行为孩子看在眼里,一定会落实在行动上。父母要想自己的孩子勤奋,自己做人做事就不能懒惰懈怠。

一位父亲是当地著名的牙科医生,在工作中非常勤奋,回到家经常研究病人的治疗方案到很晚,早上起得也很早。他的妻子工作相对轻松一些,每天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他们的女儿在父母的影响下,学习总是很勤奋,从来不迟到不早退,在学校是“全优生”。女孩长大后,依然保留良好的作息和勤奋做事的习惯,在工作中得到领导的器重,事业之路一番风顺。

而另一位父母有爱睡懒觉的习惯,总是到非起床不可时,才叫女儿起来洗漱。女孩上学时,经常踩着点出家门,踩着点进教室,迟到是家常便饭,这个习惯沿袭到她大学。女孩上班之后常常因为迟到遭到批评,差点因此丢了工作。但是,每天早起对她来说比登天还难,她说:“从小养成习惯了,就是起不来。”

两个不同家庭培养出不同习惯的孩子,固然有不同的命运。孩子幼儿时期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一些人可能认为:勤奋是很累人的事情,其实,懒惰才是真正的拖累。

勤奋的人,生活工作都会很如意,很少会出现不想做、懒得做的想法,自然觉得人生比较轻松。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工作生活中可以独当一面,那就一定从小培养孩子勤奋的习惯。而培养孩子的前提是:父母自己一定不能懒惰。

培养建议二:用劳动培养孩子的勤奋

劳动一定是培养一个人勤奋的最佳途径,孩子从小就应该有劳动的体验,而且要经常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父母可能会认为:孩子长大后,什么事自然就会做了,用不着从小锻炼培养。如果父母不重视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必然会导致孩子劳动机会的减少,没有行动的实际操作,长期以往,必然会变得懒惰。

一位母亲非常注重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孩子3岁时的一天,非要帮妈妈扫地,而且那几天都很爱扫地,也不会感到累。母亲觉得孩子这么喜欢劳动,一定要帮助他养成这个好习惯。

于是,母亲总是鼓励孩子劳动,并耐心地教导他,一旦孩子养成习惯,母亲就会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孩子。比如扫地,刚开始,母亲只是夸奖孩子很勤劳,渐渐地就教给孩子扫地的正确方法,等孩子学会后,专门给孩子买了一把扫帚,并且把几间房间安排给孩子。在母亲的帮助下,孩子很少会懒得做什么,逐渐形成了勤奋的好品质。

当然,家庭的每个成员在孩子的勤奋训练中都要起积极的作用。如果父母双方中,一方很勤劳,一方很懒惰,懒惰的一方必然会经常使唤孩子,孩子渐渐懂事之后就会有埋怨,会想:“为什么你不做?”这对孩子培养孩子的勤奋精神是不利的。

所以,当父母通过劳动培养孩子时,最好一起参与到劳动中来,好榜样加上常练习,孩子必然会成长起来。

培养建议三:不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事

勤奋是练习和锻炼出来的,是孩子必须靠自己的行动才能获得的品质。如果孩子自己不动手,是没有机会在实践中养成勤奋的好习惯。所以,父母一定不要认为孩子太小,做不好,就替孩子做他原本能做的事情。孩子做事不是看他做的好与坏,主要是在孩子做事的过程可以养成他很多良好的习惯,其中就包括勤奋。

一位女生15岁就考上了大学,母亲从她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她的自理能力。母亲经常会说:“你自己干!”这位女生三四岁时就自己洗手绢,自己洗碗,并且自己学扫地,整理小床……上中学时自己拆洗被子、棉袄、打毛衣……这种“自己干”的习惯使她养成了独立精神,锻炼了意志。

她在准备大学毕业论文时,独自一人在某地的乡下呆了3个月,最后拿出四万五千字的论文。她说:“‘自己干’培养了我的决策能力及办事的迅速性和果断性。”

所以,再勤劳的父母也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干”。试想:一个连袜子都不肯洗的孩子,他还肯做什么?他还指望自己远大的理想得以实现吗?那根本不可能,因为理想的道路是要靠付诸行动实现的,没有勤奋的习惯又何以获得成功?

勤奋本身能激发出一个人很多潜质,潜能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在做的过程中挖掘出来的。如果父母希望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就放手让孩子去做他能做的事情吧!

培养建议四:用成功人士的事迹激励孩子

每一位事业的成功者,也许学历高低不同、家境不同,但共同拥有的一定是勤奋的品质。古今中外,这样的好例子很多,比如:钢琴王子郎朗,被一位家长问到如何使自己的孩子在钢琴方面有突出的成就,郎朗说:“每天练习8小时琴!”包括很多世界冠军,每一个动作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没有勤奋,就不可能有成功。就像一位哲人所说:“成功就是每天频繁的重复!”

成功人士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有大量枯燥练习的经历,这就是勤奋。父母要多用他们的故事激励孩子,鼓励孩子学习他们的精神。孩子看到父母的榜样,又经常受到勤奋故事的熏习,加上落实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的勤奋就不难培养了。

培养建议五:不要轻易说孩子“懒”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不要轻易把“懒”定义在孩子身上。孩子对事物兴趣来得快也走得快,前几天还高高兴兴帮妈妈洗碗的孩子,这几天就说不爱洗了。孩子的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父母也不需因此说:“这孩子怎么变懒了!”

经常听到父母说自己懒时,孩子就会真的越来越懒,他觉得反正父母认定我懒,那我就是懒。孩子不是真懒,是父母的言语暗示了他的懒。这样下去,当孩子一遇到要突破的事情时,一下想到的就是:我不想做。

所以,父母遇到孩子倦怠的时候,就提醒孩子去做该做的事,而不是用否定的语言去数落孩子,数落孩子对他的成长有害无益。当然,父母常说孩子懒,对培养孩子的勤奋品质也不会起促进作用,所以,请父母对自己的言语一定要谨慎。

培养建议六:用立志激励孩子勤奋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如果孩子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他就愿意为这个志向付出自己的勤奋,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小凡是一高三女生,但她就像没意识到高考的重要性一样,并没有更加勤奋地投入学习中去。有时候,父母不在家,她还会忍不住看一两个小时的电视。有时放学回来累了,吃完饭先睡觉,一躺下就起不来了,直到夜里快12:00了,才觉得自己作业没完成,迷迷糊糊地爬起来写一会儿。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小凡落榜了。

她看着同窗好友都被不错的大学录取,并且准备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她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小凡下决心好好复习一年,一定要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在复习的一年里,她就像变了一个人,每天早上早起半小时复习英语,放学回来,吃过晚饭,要一直学到很晚。

有时,也觉得太累了,但是她一想到自己不久就能考上理想院校的时候,就不敢懈怠了……经过一年的勤奋努力,最后小凡如愿地进入一所名牌高校读书。此次,深刻地体会到了“有志者,事竟成”的含义。

生活中,这样真实的例子太多了。当孩子的勤奋尚且没有形成稳定的品质时,志向就会成为孩子勤奋的动力。就像李嘉诚曾立志要当船长,并向着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虽然,他最终没有做成船长,但是,他一直以船长的意识去经营他的公司和人生。他喜欢把自己的李氏王国比作一条船,还经常说:“我就是船长,我就是这条航行在波峰浪谷中船的船长。”

所以,父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尽早帮孩子明确自己的志向,并鼓励孩子向着志向而不断努力。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孩子的勤奋自然养成了,他也会体会到勤奋带给自己人生的如意。

【教子箴言】

只有勤奋的孩子,才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生命的主人。而勤奋是一种习惯,既然是习惯,父母就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培养。父母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勤奋,是孩子最大的力量。当然,勤奋是孩子自己在实践中养成的,父母不要过分心疼孩子,请放开手,让孩子在自己的力行中获得这宝贵的品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