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三十六计与为人处世
4704100000019

第19章 借尸还魂

【原文】有用者,不可惜;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①我求童蒙②,童蒙求我。

【注释】①匪:通“非”。②童蒙:《六十四卦经解·蒙》中说:“喻童子弱昧,必依附先生以强立,故曰童蒙。”童蒙即年幼无知的小孩,这里指受支配者。

【译文】有作为的,不求助于人;无所作为的,求助于人。利用无所作为的并顺势控制它,不是我受别人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计名出处】此计名出自元代岳伯川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一则道教神仙故事。

【计名阐释】

借尸还魂原意是说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目的的策略。战争中往往有这类情况,对双方都有用的势力,往往难以驾驭,很难加以利用。而没有什么作为的势力,往往要寻求靠山。这个时候,利用和控制这部分势力,往往可以达到取胜的目的。

秦朝实行暴政,天下百姓“欲为乱者,十室有五。”大家都有反秦愿望,但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就难成大事。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边。当这些戍卒走到大泽乡时,连降大雨,道路被水淹没,眼看无法按时到达渔阳了。秦朝法律规定,凡是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的戍卒,一律处斩。陈胜、吴广知道,即使到达渔阳,也会因误期被杀,不如一拼,寻求一条活路,他们知道同去的士兵也都有这种思想,正是举兵起义的大好时机。陈胜又想到,自己地位低下,恐怕没有号召力。当时有两位名人深受人民尊敬,一个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温良贤明,已被阴险狠毒的秦二世暗中杀害,老百姓却不知情;另一个是楚将项燕,功勋卓著,爱护将士,威望极高,在秦灭六国之后不知去向。于是陈胜公开打出他们的旗号,以期能够得到大家拥护。他们还利用当时人们的迷信心理,巧妙地作了其他安排。有一天,士兵做饭时,在鱼腹中发现一块丝帛,上写“陈胜王”,士兵大惊,暗中传开。吴广又趁夜深人静之时,在旷野荒庙中学狐狸叫,士兵们还隐隐约约地听到空中有“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他们以为陈胜不是一般的人,肯定是“天意”让他来领导大家的。陈胜、吴广见时机已到,率领戍卒杀死朝廷派来的将尉。陈胜登高一呼揭竿而起,他说:“我们反正活不成了。不如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就是死,也要死出个样儿来。”于是,陈胜自号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占大泽乡,天下云集响应,节节胜利,所向披靡。

〔古计今用例说〕

有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的人,是不可利用的;无理想,碌碌无为者,则可以利用。利用无所作为者,使自己主动,可以任意支配别人。这就是借尸还魂的处世之道。

1.借尸还魂抢风头

或许你用同样的资金,在某地经营某种商品,开发某个项目的情景并不见好,而一旦发现某一形势的发展看好,赶紧投资进去,却能嫌大钱。还有,用手头的小本钱去经营别的东西不会有厚利,可了解到某种东西即将成为时髦,抓紧购进,到时卖出,也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是走在风头前的发财法,因能抢风头而发大财的例子有很多,下面我们举一例。

香港的企业家施先生,认准大陆搞改革开放后的有利形势,及时作出决策,抢尽风头,获得了巨大成功。

施先生是从社会的底层干起的,曾有两次创业失败的经历,但他并没有气馁、消沉。后来,他看清了我国开放、改革的好形势,与友人合办贸易公司,走到风头前,终于闯出了新的局面。从1983年起,施先生与他人一起向内地投资,并与香港金融界的朋友一起,投资改造厦门特区的某宾馆,“借尸还魂”。到现在,总投资2300万港元的本利已收回,董事会计划再投资,进行第二期扩展工程。这充分显示了施先生的眼光和组织能力,施先生和他的友人,是首批踏足厦门经济特区的港商。

施先生从一个码头苦力,到今日的十来家企业公司的董事长,固然是他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的结果,但在方法上却有其独到的一面,能抓住我们开放、搞活的机遇,抢在风头之前,当别人在观望、犹豫之时,首先说动金融界、企业界的朋友在国内投资,使事业兴旺发达起来。

要抢在风头前发大财,就需要我们眼观八方,尽快捕捉丰富的信息,并且根据自己对上自政策、举措,下至消费者的心态,以及社会潮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然后把握住时机,抢在某种风头之前,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

2.古技生今财

把商标培植在文化沃土上,可以使人们在长期的文化教育的熏陶中获得的情感移植到商标上,从而对商标产生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表现为一种艺术的回味、旋律的体验、情感的寄托以及对人物的仰慕。这就使商品除了物质的功利作用,又具有一种精神上的非功利诱惑力,缩短了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距离。人们不再需要强化记忆,便会熟识、记住这种商标名称,从而使这种商标很容易获得一定的知名度。一旦某种文化商标具有亲切感、知名度和非功利诱惑力,就会产生出一种商品本身不可达到的效应。

美国迪斯尼公司亚太地区副总裁约翰·菲涅有一段体会深刻的话:“我们卖的产品……价格都不便宜,但很受欢迎,因为这些产品融进了‘米老鼠’和‘唐老鸭’的特征:温暖、诚实和亲如一家。”“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商标权,给该公司带来了滚滚财源,1990年,外销额就达150万美元。

文化商标与商品产地的历史文化相联系。1986年下半年,山东邹县宝泉酒厂负债7万余元,全厂职工只剩下15人,镇政府决定将它并给砖瓦厂。这15人不甘心,同镇政府签订了承包宝泉酒厂的合同。他们想到了曾生长在邹县这块土地上的中国儒学创始人——孟子。于是请来了孟子后裔孟祥朵等有关儒学的专家,收集创始人孟府酒坊的酿酒技术。终于,一个完整的失传的历史名酒的配方和生产工艺诞生了。1988年6月,宝泉酒厂正式改名为孟府酒坊,并申请注册了“孟府”商标。“孟府”酒一炮打响,产品分别被评为省优部优,销往全国十几个省市。在当年的青岛交易会上,外商大量订货。在广州交易会上,外商订货25吨,产品远销东南亚、香港等地。该厂生产规模逐年扩大,还注册了“孟府宴”、“孟府喜”、“孟府家”等12个商标。难怪邹县的人都说:“是孟子救了这家酒厂!”

3.福勒的勇气与智慧

福勒是美国一位黑人佃农七个孩子中的一个,他决定选择经商作为生财的一条捷径,他后来选择经营肥皂。他挨家挨户出售肥皂达12年之久。后来他获悉供应他肥皂的那个公司即将拍卖,售价是15万美元。他决定买下这家公司,但他在过去12年的经营中,一点一滴地积蓄了2.5万美元。最后双方达成协议:他先交2.5万美元的保证金,然后在十天的限期内付清剩下的12.5万美元,如果他不能在十天内筹齐这笔款子,就丧失已交付的保证金。

福勒在他当肥皂商的12年中,获得了许多商人的尊敬和赞赏,现在他去找他们帮忙了。他从私交的朋友那里借了一些款子,也从信贷公司和投资集团那里获得了援助。

福勒回忆说:“当时我已用尽了我所知道的一切贷款来源。那时已是沉沉深夜,我在幽暗的房间里自言自语:我要驱车走遍第61号大街。”

夜里11点钟,福勒驱车沿芝加哥61号大街驶去。驶过几个街区后,他看见一所承包商事务所亮着灯光,他走了进去。在那里,在一张写字台旁坐着一个因深夜工作而疲乏不堪的人,福勒意识到自己必须勇敢些。

“你想赚1000美元吗?”福勒直截了当地问道。

这句话把那位承包商吓得向后仰去,“是呀,当然!”他答道。

“那么,给我开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当我奉还这笔借款时,我将另付1000美元利息。”福勒对那个人说。他把其他借款给他的人的名单给这位承包商看,并且详细地解释了这次商业冒险的情况。

那天夜里,福勒在离开这个事务所时,衣袋里已装了一张1万美元的支票。以后,他不仅在那个肥皂公司,而且在其他七个公司,包括四个化妆品公司、一个袜类贸易公司、一个标签公司和一个报馆,都获得了控制权。

福勒成功了,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冒险的勇气与他的智慧。假如他没有寻找到这灯光呢?假如他没有勇气去向这个陌生人求助呢?假如他不会运用“借尸还魂”之计呢?那他也许就要彻头彻尾地失败了。借尸还魂是一个好的计谋,但这也同样需要勇气。请记住:成功属于那些有勇气的人。

4.素菜起荤名

唐山市粉豆制品厂的科技人员经过研制,发明了许多仿肉食品,在一次别开生面的宴会上,每桌上了10道菜:有红烧鲤鱼、翡翠饺、溜大肠、鸡蛋饼、蒜苔炒肉丝、干炸响铃、紫卷菜等。这些菜个个色彩鲜艳,香味浓郁。但是该厂负责人却告诉参加宴会的人说:“这些菜全是由豆花和面筋做成的。” 的确如此,这些菜都是用该厂生产的豆花和面筋制作的,既保留了大豆营养成分,又不含化学物质,而且成本低廉,每桌成本只有十几元钱,在场的人个个惊讶不已,这些产品的名声也不胫而走。

5.死人“复活”

民国时期,福建省某县有一妇人楼氏,家有独子20岁,娶妻郑氏。郑氏姿容美丽,夫妻二人非常恩爱。不久楼氏的儿子猝死,楼氏哀哭不已,郑氏也痛不欲生。此后,郑氏每天幽居房中,吃素念经。楼氏见儿媳年轻守寡,对她非常怜爱。

一天,忽然有一人带着一个男子来到楼氏家,声称此人是楼氏的儿子。楼氏大惊,她讲自己的儿子已死,怎么会活过来呢?而且此人相貌也和她儿子不一样,但这个男子不管她怎么说,跪在楼氏前连连呼唤母亲,又说“儿子已经借尸还魂了。”楼氏更加惊奇。和男子同来的人说:“他是我的主人,已经死了两天,今天忽然苏醒。家人见他醒来都高兴,但他看了四周后却说:‘这不是我的家!’家人以为他在说胡话,不料他起身便走,并告诉家人说他是楼氏的儿子,他家在城里、接着又谈了许多楼家的事惰。家里人怀疑他是借尸还魂的人,所以带到你家,验证一下。”楼氏半信个疑,问他家里几件事,男子回答得得清清楚楚。楼氏相信了,便伏在男子的肩上大哭起来。

男子问:“我妻子在哪里?”楼氏问答说:“在房中。”郑氏见那男子大吃一惊,不知所措。楼氏告知她:“这就是你的丈夫。”接着讲了经过。郑氏说:“我夫尸体早就腐烂了,怎能把不认识的人作为我夫?”楼氏再三证明此人是自己的儿子,郑氏还是不听。楼氏爱子心切,强迫郑氏把此男子认作丈夫。郑氏说:“让此男子说一说我和丈夫平日说过的枕边话,也好作一个证明。”楼氏把男子带到外边去问,男子说得清清楚楚。郑氏知道后哭道:“这真是我的丈夫。”楼氏见郑氏已认夫,就让那男子先回去,说以后两家可经常来往。那人告辞而去了。

楼氏有个侄子住在隔壁,年少气盛,不信迷信,认为这是个骗局,于是告到县署。知事接状后派人把楼氏、郑氏及那男子带来,听了他们的申诉。知事首先讲借尸还魂荒谬,但由于那男子讲得太逼真,这又是奇事,可先在署内住几天,别的人都回家去。知事把男子留在署内,同时派人查访他的旧家,得知他叫何瑞生。一日知事设宴款待男子,直至喝得酩酊大醉,扶入内室不久就入睡了。忽然一人在男子的耳边高喊:“何瑞生,你妻子被人杀死了。”男子被惊醒,忙问:“是这样吗?”那人就抓他去见知事,男子知道事情败露,不得不供出实情。

原来此男子早就与未嫁前的郑氏私通,自郑氏出嫁后,二人苦于不能相聚,郑氏就杀死了丈夫并出了此计,以便于二人长相厮守,不料竟被知事看破,何瑞生和郑氏认罪被诛。

6.被聪明所埋没的人

一天,上海某派出所收容了一位在大学行窃的青年。在审问中,这位青年说不清自己是哪里人,但按他携带的身份证,民警联系了当地警方:请协助查查,葛留敏,男,生于1970年12月12日,籍贯宁夏钟县某村。不出半小时,对方告知说,此人早在两年多以前就患病死亡。难道是死人复活了吗?

事情原来是这样:1991年8月,贫穷的豫西史湾村沸腾了,本村青年石天龙考取了西安某高校。带着一股纯朴的乡土气踏进高等学府的石天龙,由于他的聪明和勤奋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担任学生干部。但在社会上经商热的影响下,石天龙也按捺不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牛刀小试,赚了800多元。此后,他深深体会到钱的作用,把精力放在收集信息和投机经商上,赚了钱就遍游全国名山大川,吃喝玩乐。由于他经常旷课和考试不及格,学院给他做出留校察看一年的处分。因为他投机失利,负债累累,而且不思悔改,就在他距毕业还差四五个月时,被学院勒令退学了。

被逐出校门后,石天龙无法摆脱内心深深的失落感,为平衡自己,他决定另起炉灶,重新报考大学。为此,他把自己关在小屋中,日夜复习课程,但不久他获知被勒令退学者两年内不允许再报考大学。他等不及了,听一位同学讲宁夏那地方落后,录取分数低,他就找到那位同学去了一趟宁夏。那位同学的哥哥是村支书,为人直爽,他说村中有一位叫葛留敏的,与石的年纪一样,刚病死不久,户口还未注销,不如就让石先叫葛留敏。葛留敏生前大字不识,空白的档案任由石天龙来填。几分钟后,死去的葛留敏又“复活”成了应届高中毕业生,而且手续一应俱全。当年8月20日,杭州某高校的通知书发向宁夏,葛留敏以高出录取分数线100分的成绩而再次考中,天之骄子的光环重新照耀在他的头上。

到了名牌大学,石天龙任学生干部,很会处事待人,城府又深,没有人知道他的底细。为掩人耳目,他每月偷偷给自己写一封信扔进邮筒。由于他学习有基础,这样就顺顺当当过了三个学期。但他不久就旧病复发,一味寻思怎样赚钱。到第四学期,他碰到从前未学过的课,而监考特别严,结果他7门课倒有6门课开了红灯,连补考的机会都没有了,他在大学呆了两年,终于又被清除出校门……

再次离开学校,他已不再为生计担心了。他在一间民房安顿下来,经常出没于杭州的一些高校,因为“故地重游”,屡屡得手。后来他从杭州消失,转向了上海,主要仍在大学校园内活动,最终翻船而露出了真相。

石天龙在第一次被勒令退学后,借用葛留敏之“尸”,重圆大学梦,但由于他恶习难改,尽管计谋设计得天衣无缝,但没有不透风的墙,最终还是败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