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快乐老人不生病
4718300000019

第19章 欣赏术——学会为别人鼓掌为别人喝彩

现代生活,机会多多,赚钱容易,花钱也方便。这样的生活,最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现代人的生活内容除了赚钱,就是花钱。其实,应该给自己保留一些闲情逸致,多做一些心灵的体操,让精神也放松放松。

人生有限,金钱无限,人生的乐趣,关键是看你活得开心或不开心,而不是取决于金钱的多寡。一个人,懂得欣赏这个世界的美好,为花开而笑,见雨落而喜,不放过任何一次美丽心灵、陶冶情操的机会,这样一种收获,岂是金钱多少可以衡量的。

不要以为把清早的时间用来欣赏世界是在浪费光阴。早晨清新的空气,鸟儿嘹亮的叫声,一定会给你一个美丽的心情。这样生活,你会觉得脚踏实地,你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也一定比别人深刻而清晰,会品味出生活的许多滋味。

懂得欣赏,才会有快乐

无知,便无欣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自然就无欣赏可言。

欣赏就是赏识,欣赏就是领略。欣赏就是视线之内的一份美好。

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被别人欣赏是一种承认。无人欣赏则为一种大不幸。如果一颦一笑一招一式都有人欣赏,那孟浩然就不会发出“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的慨叹了。

鸟啼而欣然,花落而自得。可见任何地方都有真正的妙境,任何事物都有真正的玄机。

欣赏高山,自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欣赏大河,自会在大河的澎湃中感悟到气度与洗礼;欣赏大树,自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与尊严;欣赏小草,自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

欣赏不同于好奇,需要有一双睿智而又真诚的眼睛;欣赏不同于猎艳,需要具备艺术的敏锐心灵,需要那份澄澈境界的雄阔。

欣赏是人生的阶梯,会产生奇妙无比的效果。欣赏更需要慧眼独具,角度不凡。正如明代学者洪应明所言:雨余观山色,景象便觉新妍,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

一个碌碌无为的浅薄者,是没有欣赏可言的。

既然不相信自己注定就是平庸之辈,就要在欣赏别人的同时,试着把自己投入到铸就辉煌的熔炉之中,把自卑表达成自信,把不满改写成奋争,把孤傲挥洒成壮观,把委屈升华成峻岭,把失意挤压成动力,把挫折摔打成练达……从半生的平庸中走向前去,尽管脚下没有红毯铺地,头上没有彩霞满天,但一生的欣赏也许会成为永恒的风景。

当然了,在所有的欣赏中,人,是最难欣赏的了。实话实说,人的素质,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但是,只要我们能宽怀地去静心细看他(她),也总是会发现他(她)有异于别人的趣味之处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人世间,最常见的欣赏眼光,是对大自然中美景和公认可爱的欣赏,而一些为人所不齿的景质,往往只是孤独的存在而己。

——粪秽是恶臭的,但它却是嘉禾的营养。(这是一种常见的辩证目光。)

——莽间出没的猛虎,有其力量的美,而晨夕道边的蜗蚓,却是在蠕动着柔善的美。(这是佛家的无限悲悯目光。)

——嵌于柔碧细草中的乡间别墅,有其典雅之美,而虬柏啼鸦的古刹,却能给人以苍凉之美。(这是道家的静虚目光。)

——桃花流水莺歌燕舞固然怡情,但电闪雷鸣暴风骤雨,却能给人以震撼之美。(这是儒家的洒脱入世目光。)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光有着美丽的风景,同样也有着不同个性、不同气质、不同人格魅力的人。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你会相识、相遇很多的人,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品质及魅力,欣赏、喜欢和爱便成了我们最难把握的尺度。

但是,一个不懂得欣赏的人,一定是一个不会爱的人。发现、品味世间万事万物合谐与美,这不仅是艺术家的功课,同样也应是每一个追求人格完美的人的功课。

《庄子》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恶有恶的合理,丑有丑的价值。人处身天地之间,渺如沧海一粟,臧否事物的本身,是不能改变事物的,而溶于其间,进而认同与欣赏,这是尊重客体,也是开心自己。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他们的身上同样散发着不同的美,每一种美好的品质都是诱人的。任何时候,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你周围的人,你便会更坦然地面对一切了。

学会为别人喝彩

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颇为得意的画后,拿到画廊去展览,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画家在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他的要求:每一位观赏着如果认为画有欠佳之笔,均请在画上作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这幅画,发现整个画面都被涂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决定换个方式试试看。他又募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画廊去展览,不过这次要求与上次不同,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他们认为最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现在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面对着同样的一幅画,为什么评判上会有如此大差异?想来是这样的:

如果你用挑剔的眼光看,那么这幅画是满身缺点与漏洞;抱着挑刺眼光看的人,看后觉得作品不好,自认心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如果换作用欣赏的眼光去观赏,那么这幅画便满身都是优点。抱着欣赏眼光看的人,看后觉得作品很棒,自然会心情愉悦。

一次,在老干部活动室,老李的一篇文章荣获某报征文一等奖,大家都为之高兴,有人还提议让老李买来喜糖和喜烟。本来这是值得高兴和庆贺的事儿。谁知老肖却不以为然地讽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还不知在哪里七拼八揍抄来的。”一贯要面子的老李气不打一处来,便回敬一句:“你抄给我看看,给大家看看,能获一等奖,我在县城最高级的饭店请客!”

场面十分尴尬,这时,老刘站出来指责老肖说:“你怎么一见别人有成绩就吃醋,就不高兴?我们都是老年人了,应该学会为别人高兴才是!”

生活中,类似老肖的人也并非绝无仅有。每当看到别人有了荣誉或成绩时,他就浑身不自在,就“醋”味十足,千方百计来贬你、损你,非把你说得一文不值才心理平衡和满足。其实这种“酸葡萄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自私、虚荣的反映。

学会为别人喝彩,往往会解除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忧愁,可以从“自寻烦恼”中解脱出来。学会为别人喝彩,可以从他人那里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其内心深处都有被重视、被肯定、被崇敬的渴望,当这种渴望实现时,人的许多潜能和真善美的情感便会奇迹般地激发出来。一个人在为别人高兴的同时,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从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能减少自己许多苦恼。

为别人喝彩,实际上是向别人的长处学习取经,从中汲取营养,来充实自己。并在为别人鼓掌喝彩的同时来增强自信心,也是为别人所取得成绩和成功的赞许和肯定,对别人也是一种价值承认,对于增强彼此友谊,融洽感情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都应有“别人快乐我高兴,别人光荣我幸福”的胸怀和气度,加强自身品格、情操、道德修养,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鼓励人、支持人多为别人高兴,就是在为自己加油:多—为别人高兴,对自己也是个鞭策,也能构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无处不风景

人多有慕名趋名心理。因而凡名山名川名景名胜名楼名阁名园名刹名石名树,人们便趋之若鹜,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呼朋引类,扶老携幼,摩肩接踵,往来如织。由此有了“泰山归来不朝岳,黄山归来不看山”的说法。

如果仅仅是为了极言泰山、黄山之胜,没什么不可以;如果真以为从此无岳可朝,无山可看,恐怕就是一种浅见了。

陶渊明“悠然见南山”,其心悠然,其身却并不在南山;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后人赞之极具“独坐”之神韵,而敬亭山则不过是宣城外一座寻常峰峦,有名的只是六朝以来的江南名郡宣州;写了前后《赤壁赋》的苏东坡,在一个极平凡的月夜游了一座极平凡的寺庙,却抓住瞬间佳境,同样作出传诵千古的最敏感的记录《承天寺夜游》;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山水除因东晋琅琊王司马睿避难而小有名气外,并不是特别出名的风景区。

自然形胜的奥妙无可穷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何其高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何其壮阔。江南秀丽,塞北苍茫;紫禁皇城巍峨雄伟,苏州园林纤巧玲珑;现代景观固然大开视野,废墟残迹同样启人深思。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此中玄机,在于非止于目之所接,乃归于心之所得。旅游,说到底,是一种艺术行为。因为各人的性格、气质、学识、教养、观念、情志、年龄、性别、职业,乃至彼时彼地的处境和心理状态的不同,同样的旅游,结果也完全可以是大异其趣的。

如今游人如潮的北京故宫御花园,当年的末代皇帝却只醉心于百年老树下蚂蚁的自由爬行。一位来自塞外戈壁的旅游者,他花了几千元专程来南方度假,并不遍访名胜,只是—味地晓行夜宿乘车坐船,他需要的只是这满世界的草与树的绿色,水与雾的湿润。

平生但得闲暇或机遇,能够北上南下东奔西走,甚至远涉重洋历览五洲,自然是人生一大快事。然而,三五友人,相邀于所居既久的城市郊外,寻—僻静处,或疏林或荒湖,置儿只罐头,举几盏薄酒,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其兴不止足以使人不知东方之既白么。

一个心灵充盈富有的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自能从无诗处读出诗来,从无画处看出画来,从无乐处听出乐来。正如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所言:“世界永远不缺乏美,缺乏的只是对美的发现。”

自然形胜如此,人文世界亦然。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应该把人生当作—个审美过程。

倘将人生作审美观,则人生与旅游有无数相似之处:

阳光雨露、春花秋实是风景,冰雪风霜、炎夏严冬也是风景;一马平川、春风得意是风景;艰难困苦、正汝于成是风景;豪宅深院、山珍海味是风景;蓬门茅屋、粗茶淡饭也是风景;香车宝马、前呼后拥是风景;闲居索处、儿孙绕膝也是风景;高朋满座、觥筹交错是风景;无事静坐,有福读书也是风景;安邦定国,造福社会是风景;老骥伏枥、洁身自好也是风景;辉且煌矣、青史留名是风景;平而淡也、无愧无悔也是风景;沐浴养育之恩的童年是风景;求知求立的青少年是风景;年富力强的中年是风景;静穆、浑圆、绚烂如同夕阳的晚年最是风景。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能否领悟其中奥妙,差别只在各人的志愿、胸襟和情怀。愿世间所有的老人在自己人生的旅行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快乐、充分的意义,人人都会“不虚此行”。

也要抽点时间欣赏自己

有人和别人聊天,常常欣赏和赞叹别的人和事,谁个当了官,出尽了风头,谁个退休又打工,大把大把进钞票,谁个风流潇洒,桃花运随身走,谁个子孝孙贤有福气……却很少有人欣赏自己,珍爱自己。

其实,世界是五彩缤纷、瑰丽多采的,是惹人欣赏的。在欣赏这世界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给自己一点信心,留一点时间欣赏自己。

珍爱自己,自我欣赏,常常被人们与自以为是、孤芳自赏等负面的词儿连在一起。其实,只要不是欣赏自己的缺点,而是欣赏有缺点的自己,有何不好?试想,连自己都看不重的人又怎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温和柔婉的女士,像柳永的词,令人魂牵梦绕;充满“大江东去”豪放的男人,如苏轼的诗,有挥不尽的潇洒……干嘛掩饰自己,每天生活在别人的看法里!挺起你的胸膛吧,你就是你,即使有人不喜欢也不必在意。

珍爱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重要、优势而有价值,你便不必依赖别人来提高你的价值,也不会强求别人的言行符合你的旨意。当你学会了爱自己,便会推己及人,很快懂得爱别人,并通过帮助自己、关心自己来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这样,你对他人的帮助中便没有了虚假的成份,你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博得他人的感恩,而是从帮助别人、关爱别人中享受真正的快乐。

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或平凡或美丽;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或委婉转折,或平平淡淡。珍爱、欣赏,风景更优美;珍爱、欣赏,故事更动听。从珍爱欣赏的镜子里折射出自己,其实只是换了一个方向。平常的相貌中自有风流的亮点,平凡的人生中也不乏闪光之处。一帆风顺当然很好,可是经历苦难而不倒的人更令人赞叹。成功的喜悦,屡败屡战的斗志,都弥足珍贵。

生命在不停地走着,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眼光,蓦然回首,会惊喜发现,自己走过的地方原来也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