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提高你的凝聚力
4719400000010

第10章 提高你的语言交际能力(1)

语言交际能力是成大事者必备的能力之一。人类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成功越来越依赖于有效的自我推销及相互沟通。出色的语言交际能力是一条金子做的纽带它连接着你和另一头——成功。

□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一个人能力的大小,语言交际是极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谈吐可助人成功,蹩脚的谈吐可令人一败涂地。说话产生的效果天差地别,说话能力差者,成功将会与他拉开距离。所以,你必须努力锻炼你的说话能力,只有这样成功才能伴你左右。

一个人与人之间交往空前频繁,每时每刻都需要口才的现实社会中,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就等于找到了成功的钥匙。

交谈,开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先河。如果世界离开语言,那么必将变得黯然无光,架于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也就塌陷。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无数诸如孔子、孟子、苏秦、张仪等一大批凭“三寸之舌”就能“一言兴邦,一言衰邦”的杰出游说家。春秋时期出现的纵横家,更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在西方国家,口才更受到重视。

一个人的才干要被人认识,要被人了解,如果不借助口才,那结果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工作要交谈,政治要辩论,学术需争鸣,外交得斡旋,经济上需谈判,而这些无一不需要口才。卡耐基先生曾举过一个很生动的例子。他说,美国费城有一位青年为谋取职业,成天徘徊在费城的大街上,曾幻想有哪位商人能发现他的“存在”。然而,不管他做出怎样引人注目的举动,都毫无结果。有一天,他突然记起欧·亨利的一句话:在“存在”这个无味的面团中加入一些“谈话”的葡萄干吧。于是,他突然闯进著名富翁贾鲍尔·吉勃斯先生的办公室,请求吉勃斯先生能挤出哪怕仅仅一分钟的时间来见见他,并容许他讲一两句。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吉勃斯先生破例接见了他。起初,吉勃斯只想与他讲一两句,然后将他打发了事,没想到两人越谈越投机,一直谈了一个小时。结果,吉勃斯先生替这个穷困潦倒的青年人很快找到了一份工作。很显然,如果这名青年继续在大街上徘徊,而不去找吉勃斯先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他还找不到工作。

口语说“舌灿金花”,可见三寸之舌的功用,有时它强于百万之师。但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讲都不一样。他并非常人的所谓的“耍嘴皮子”,口才实际上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必须是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人,只有这样,说出来的话才能既生动准确,又能反映出事物的本质。此外,还须运用普通话语言,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丰富的词汇、渊博的知识,具有自信心,对人诚恳等。只有这样,说出的话才有分量,才能起到强于百万之师的威力。

□ 智者不可辱,反唇相讥

人不会时时处处受到别人的尊敬,那么假如受到别人的污辱时,怎么办?应运用自己的智慧,反唇相讥,赢得人格和尊严。下面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婴出使楚国时的两个反唇相讥、不辱使命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晏子高超的交际能力

春秋时,南方的楚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起来,楚王自认为是“南岭虎”,想咬谁就咬谁。,齐国虽则是个大国,楚国也不把齐国放在眼里。为了疏通国与国之间的渠道,改善关系,齐王又派晏婴出使南域。

等到晏婴到达楚国的时候,楚王已及传令说任何人都可以尽量羞辱晏婴。狭隘的楚王想借晏婴出气。

晏婴远远地过来了,前来迎接的礼宾官员见他那么矮小,就命令士兵打开城门旁边的侧门,瞧他进不进。

晏婴仪表堂堂地站在正门前,一声不响。

嘻皮笑脸的士兵过来了,晃悠着脑袋指了指小门儿,说:

“先生,您请进吧!”

晏婴冷蔑地笑了笑,也虚指了一下侧门儿,打了个比喻,反击道:

“这纯系狗洞!出使狗国的人,才走狗洞!”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想侮辱晏婴的礼人官员反被侮,却又不能发作,只好命令士兵敞开正门。

楚王接见了晏婴,但傲眼朝上,他不屑一顾地问晏婴: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么?”

晏婴听了这话暗想: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嘲笑,更主要的是对国家尊严的侮辱。

于是,晏婴高声赞颂起自己的国家。

“我的故国齐都,名唤临淄,说大,确实不大,只有几百闾人家,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把袖子甩开,那么大的太阳都能被我们盖住,如果每个人挥一把汗水,无异于下一场大雨!国都的大路上,人如潮涌,摩肩接踵,怎能说没人呢?”

听了这话,楚王也想自夸一下,却发现无辞令,真是尴尬万分,困窘了半晌,才接上了晏婴的话茬,冷嘲道:

“齐既然人多势众,为什么选你来出使我国呢?”

晏婴也“顺流而下”,接着楚王的话音刺道:

“是的,诚如您所说,齐国派出使者,是经过谨慎选择的:水平高的,出使上等国家;水平低下的,出使下等国家。我晏婴水平低下,不消说,就出使到贵国来了。”

楚王还想反唇相讥,可又觉得自己无理、无礼,只好吞下了这颗“苦药丸”!

到了吃饭的时间,楚王设宴招待。喝了几杯酒,就见楚国的士兵押了一名被捆绑着双手的犯人走进宴会厅。楚王装出一副惊奇的模样问道:“这被捆的人是何人?”

“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押解犯人的官吏禀道。

楚王回头看看晏婴说:“哦,原来这盗贼是齐国人!看来,齐国人都是惯于偷东西的吧!”

晏婴随即站起身回答说:“我听说过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淮北为枳,难道您不知道?桔树生在江南,就结出桔子;移到淮北,就长成为枳实,那叶子徒然相像,果实的味道却大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水土的差异,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从来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会偷盗,这是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盗呢?”楚王听完缄默无语,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真是自讨没趣。

上述故事反映了晏子的聪明才智,对于楚王的侮辱,给予了有力还击,维护了自己及国家的尊严,这不仅是人的智慧,更是显现了语言的威力。所以,我们在交际中,要十分注意,语言的应用。

□ 幽默在交际中的作用

幽默是交际中的润滑剂,他可以使人们的表现力增强,从而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如果你是说话风趣,幽默感十足的人,那么你会在交际中很受欢迎,并且善于应付复杂场合,在困境中力争主动。

同样的话,有的人说出来生动有趣,而有的人说出来呆板无味,这除了与人的个性有关外,还与说话有无技巧有关。一个故事是否有趣,很少含在故事的本身,它之所以有趣,十之八九在于讲故事的人如何讲法。

(1)语双关

一语双关幽默法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句的同义、谐音关系等,有意识在具有双重意思,而说话者常常强调的不是其表面意思,而是它暗含的另一种解释,即“话中有话”。幽默的特点含蓄委婉、生动活泼、风趣诙谐。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很容易做到一语双关,因此中国人特别喜欢一语双关的幽默形式。下面举例说明:

①有两个人吵架,甲说:“你那么厉害干吗?你能吃人不成?”乙说:“我不能,因为我是回民。”

这里的“回民”就是双关语,一定词在特定环境中有特定意思“回民”就是人们从中可以听出话中话。乙是通过回民不吃猪肉来骂甲是猪呢,应该说此话恶毒。

②从前有个有钱人,非常吝啬,待人很刻薄。一天在吃饭的时候,他把客人留在客厅自己偷溜进里面吃饭。客人很生气,大声说道:“这座厅堂很可惜,许多梁柱被蛀虫蛀坏了!”主人听见了,急忙走出来,问道:“虫子在哪里?”客人笑了笑,答道:“它在里面吃,外面怎么知道?”

客人的答话是双关语,表面上是说蛀虫,实际上是指主人。主人自然能够听出话中话。

③一个有钱人向一个年轻的女演员大献殷勤,送了许多昂贵的礼物。聪明的女演员当然明白他对自己不怀好心,于是对他说自己的心已另有所属了。但这个有钱人彬彬有礼地回答:“我的渴望没有那样高。”

有钱人的回答也是一语双关,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其话中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邪念。利用一语双关达到幽默的效果无可厚非,但利用一语双关的方式来暗示下流的东西或阴谋就是不道德的。

④在延安时,毛泽东有一阵子右肩发痛,时常痛得不能入睡。毛泽东问他的保健医生朱仲丽: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过朱仲丽在窑洞里进行一番仔细察看,发现这洞内朝北的那一面依着山,有一个约两米高、一米宽的洞。这下可找到原因了,“对了,对了!就是从这个防空洞口吹进来的过堂风害人。”她肯定地说。毛泽东顺着朱医生手指的方向看去,接口说道:“好,这个原因寻着了。看起来,不正之风是可以使人生病的哇!今天我从你这里学到了学问。我看,凡是从防空洞里吹出来的风,总是逆风和歪风,那就非堵住它不可。要不然,真会像你讲的那样,害死人的!我们要争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一定得提防从防空洞里钻出来的歪风,不能有半点大意啊!”

毛泽东的话是双关语,表面上是说从隐蔽的防空洞里吹出来的歪风、逆风,实际上是说资产阶级的坏风气,会使我们革命队伍里的一些人受到毒害,思想上患病。我们非得把那害人的“防空洞”堵严、堵死不可。

(2)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法实质上是一种偷换概念、故意违反逻辑的机智幽默。幽默的效果随着概念被偷换得越离谱,越隐蔽,概念的内涵差距越大而越强烈。

①在1980年总统竞选中,里根在底特律对人说:“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中卡特走过来问我为什么抢他的工作。我对他说,我不想抢他的工作,我只是想做总统。”

这里卡特所说的“工作”意思是指他总统的“工作”,而里根却偷换了概念,把“工作”换成了总统。本来大家对卡特的话是都明白的,强烈的幽默效果在这一换中产生。

②1843年,亚伯拉罕·林肯作为伊利诺斯州共和党的候选人,与民主党的彼德·卡特赖特竞选该州在国会的众议员席位。

卡特赖特作为一个有名的牧师,他利用林肯不承认耶酥特点,从而进行大肆攻击,搞得满城风雨,林肯在选民中的威信骤降。

对此林肯胸有成竹。有一次,林肯获悉卡特赖特又要在某教堂作布道演讲了,就按时走进教堂,虔诚地坐在显眼的位置上,有意让这位牧师看到。卡特赖持认为让林肯当众出丑的机会到了。当牧师演讲进入高潮时,突然对信徒说:“愿意把心献给上帝,想进天堂的人站起来!”信徒全都站了起来。“请坐下!”卡特赖特继续祈祷之后,又说:“所有不愿下地狱的人站起来吧!”当然,教徒霍然站立。

这时,牧师用特有的神秘而严肃的声调说道:“我看到大家都愿意把自己的心献给上帝而进入天堂,我又看到除一人例外。这个唯一的例外就是大名鼎鼎的林肯先生,他两次都没有作出反应。林肯先生,你到底要到哪里去?”

只见林肯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虽是面向牧师,其实是面向选民,很平静地说:“我是以一个恭顺听众的身份来这儿的,没料到卡特赖特教友竟单独点了我的名,不胜荣幸。我认为:卡特赖特教友提出的问题都是很重要的,使我感到可以不像其他人一样回答问题。他直截了当地问我要到哪里去,我愿用同样坦率的话回答:我要到国会去。”

林肯雄辩风趣的语言征服了在场的人,有些人甚至忘了自己是身处教堂而热烈鼓掌,这使得卡特赖特狼狈不堪。

林肯的妙答也是偷换概念。对卡特赖特的质问“你到底要到哪里去?”林肯明白卡特赖特的意思,当然不能上当,而是顺水推舟,回答说:“我要到国会去。”

③阿凡提当理发匠,大巴依来剃头,总是不给钱。阿凡提想整治他一下。

有一天,大巴依又来理发了。阿凡提给他刮脸时问他:“巴依,你要眉毛吗?”

“当然要!这还用问!”“好,你要我给你!”阿凡提说着,就把巴依的两条眉毛刮了下来,递到他手里,拿着眉毛,巴依被气得说不出来。

“巴依,胡子要吗?”

巴依连忙改口说:“不要,不要。”阿凡提又嚓嚓几刀,就把巴依的胡子刮下来,扔在地上。

阿凡提的所作所为是利用的词语的多义性来“偷梁换柱”。巴依的“要”是指留在原来地方,不用剃掉。而阿凡提却把它换成“你要就给你”。“不要”是指不要剃下来放在我的手里,留在原来的地方。阿凡提把它换成“不要就剃下来扔在地上”。这样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④威尔逊任新泽西州州长时,他接到来自华盛顿的电话,说新泽西州的一位议员,即他的一位好朋友刚刚去世。威尔逊深为震动,立即取消了当天一切约会。不过仅仅几分钟后已就接了一个来自新泽西州的政治家电话。

“州长”,那人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希望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

“好吧”,威尔逊对那人迫不及待的态度感到恶心,他慢吞吞地回答说,“如果殡仪馆同意的话,我本人是完全同意的。”

聪明的威尔逊当然只是装糊涂,很明显,他明白那人说的位置。但他偷换了概念,将“位置”换成了殡仪馆,既回绝了那人的要求,又产生良好的幽默效果。

□ 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法是指巧妙地借助别人的某一话题,引申发挥,出人意料地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场合,有的话不宜直接了当地说,这时巧用借题发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传南唐时,京师连日未下雨,大旱。于是某日,烈祖问群臣说:“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京师不下?”大臣申渐高说:“因为雨怕抽税,所以不敢入京城。”烈祖听后大笑,并决定减税。

申渐高的话就是借题发挥,巧借烈祖的话,引申发挥京城税多,应该减税的思想从而被巧妙表达。非常巧妙,效果也很好,烈祖在笑声中接受了他的意见。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同周总理谈话时,看到桌上有一支美国派克钢笔,就带着几分讥讽的口气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何还要用我们美国的钢笔呢?”这话里有话,周总理自然明白,但他仍不失风度而又风趣地说:“提起这支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的战利品嘛,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这支贵国的笔。”挑衅的记者无话可说。

周总理针对美国记者企图讥讽、讥笑中国贫穷落后的意图,巧借话题,说了这番风趣幽默而又有分量的话语。周总理用“战利品”、“做个纪念”等词语暗示了中国的强大。

有一次,阿凡提害眼病,看不清东西。国王偏叫他来看这个看那个,还取笑地说:“你不论看什么,都把一件东西看成两件,是吗?你本来穷得只有一条毛驴,现在可有两条了,阔起来了,哈哈!”

“真是这样,陛下!”阿凡提说,“比如我现在看你就有四条腿,和我的毛驴一模一样呢。”阿凡提的话把国王气得干瞪眼却无话可说。

还有一次,国王和大臣带着阿凡提外出打猎。炎热的天气,使国王和大臣的衣衫都湿透了,于是他们脱下衣衫并搭在阿凡提的肩上。

阿凡提本来就够热了,再加上国王和大臣的衣衫,更是汗流如雨。国王见阿凡提热得满头大汗,便故意戏弄他:“阿凡提,你真不简单,能驮一头驴驮的东西。”

阿凡提听了很生气,但却平静地说:“不,我肩上驮的是两头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