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提高你的凝聚力
4719400000011

第11章 提高你的语言交际能力(2)

阿凡提两次对国王的回答,用的都是巧借话题法。从中可以看出阿凡提的智慧。从国王的话题引申发挥,达到了讽刺国王的效果。

□ 急中生智

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往往会遇到令人发窘的问题和尴尬的处境,那怎样才能做到遇事不惊、不乱,从狼狈难堪的境地中解脱出来呢?幽默的最好方法是急中生智,把自己的思维的潜在能量充分发挥出来。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冷静、乐观、豁达,使自己的精神处于一种自由的 、活跃的状态,说出机智而又幽默的语言,帮助解困。

有一次,著名京剧老生演员马连良先生演出《天水关》,他在剧中饰演诸葛亮。没想到,一位饰演魏延的演员开演前病了。一位来看望他的同行毛遂自荐,替演魏延这一角色。

当戏演到诸葛亮升帐发号施令巧施离间计时,这个演员想和马连良开个玩笑,该魏延下场时,他偏不下场,却摇摇摆摆地向诸葛亮一拱手,粗声粗气地说道:“末将不知根底,望丞相明白指点!”

当然,马连良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难倒。他先是微微一怔,旋即向“魏延”莞尔一笑,说道:“此乃军机,岂可明言?请魏将军站过来。”“魏延”一听,只好走到“诸葛亮”眼前。只见“诸葛亮”稍微转了一个身体,俯在“魏延”耳边轻声说了一句什么,那“魏延”口中连呼“丞想好计!丞相好计!”然后赶忙匆匆下场。

这段临场现场加的“戏”,连台下的老观众也没有看出其中的奥妙。其实,马连良的“好计”只不过是压低嗓门,笑着对这位同行骂了一句:“你这个王八蛋,还不快点滚下去!”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马连良不慌不恼,巧言解困,所用的就是急中生智幽默法。马连良真不愧是一位艺术大师。

周总理被外国友人称为最有魅力的外交家,他在外交过程中表现出机敏和风度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相传有一天,周总理设宴招待东欧的一位外交使节,没想到无意中,一个本该是“”字形的传统民族图案成了法西斯标志“”。外宾大吃一惊,忙向总理请教:“为什么在这道汤里有法西斯标志?”总理也发现了汤里有“”字图案,随即热诚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标志,这是我们中国的一种图案,名叫‘万’字,象征着‘福寿绵长’的意思。这是对客人们的良好祝愿!”接着,总理又幽默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客人们听了哈哈大笑,这道汤被吃了个精光。

以机智闻名于全世界的周总理,再一次以机智的语言从尴尬的处境中解脱了对方,显示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潇洒风度。在复杂的困境中,如果能够做到急中生智,不但能自己摆脱尴尬的局面,也能给别人以台阶,这在社会交往中,即使在政治活动中也是很有必要的。

60年代,我用外交部长陈毅同志访问亚洲某国。在当地的公众集会上,一位宗教界的长老代表万民僧众向陈毅赠献佛像。立时万众瞩目。这位著名的共产党人高高兴兴地双手接过佛像,大声说:“靠老佛爷保佑,从此我再也不怕帝国主义了”,一语引得笑声如雷。

如果接过长老赠献的佛像,是否也预示共产党人信佛,应该说这也是一种困境。陈毅却机智地说了一句“靠老佛爷保佑,从此再也不怕帝国主义了”,即摆脱了困境,幽默得体。

有时,机智的幽默可以攻击对方,维护自己的尊严,并且效果很不错。

著名丹麦童话家安徒生生活俭朴,戴着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富人嘲笑他:“你脑袋上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

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的机智幽默被安徒生用于攻击于对方。攻击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对方简直是拾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难怪人们总把激烈的语言交流称为“唇枪舌战呢,有时候两片嘴唇一条舌头,比真枪实弹的威力还要大。海涅是犹太人,经常因此而遭到一些“大日耳曼主义者”的攻击。一次晚会上,一个自称是“素有教养”的旅行家,对海涅讲述了他环球旅行中发现的一个小岛。他说:“你猜猜看,在这个小岛上,有什么现象最使我感到惊奇?”接着他说:“在这个小岛上,竟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白了这个旅行家一眼,海涅不动声色地反击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只要我和你一块到小岛上去一趟,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了!”

旅行家的本意是说海涅是驴子,海涅却机智巧妙地将对方比作驴子,从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语言交际能力的高低,在幽默的应用上便可看出来,能力较高者,是十分善于运用幽默的。

□ 故做荒谬

以插科打诨为特色的荒谬的幽默,具有相当的戏谑性。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要立即纠正对方的荒谬,而是模仿对方的推理方法,使戏谑味升级,从而获得幽默的效果;另一种是对对方的逻辑和结论不作正面的反驳,而把它作为前提加以演绎和引申,引到一个显而易见荒唐的结论上去,由结论的荒唐性从反面证明对方的荒唐。

相传甘罗的爷爷是秦朝的宰相。有一天,甘罗看见爷爷在后花园走来走去,不停的唉声叹气。

“爷爷,您碰到什么难事了?”甘罗问。

“唉,孩子呀,大王不知听了谁的挑唆,硬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想法去找,要是三天内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罚。”

“秦王太不讲理了!”甘罗气呼呼地说。他眼睛一眨,想了个主意,说:“不过,爷爷您别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你上朝好了。”

爷爷不知孙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第二天早上,甘罗真的替爷爷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

秦王很不高兴,说:“小娃娃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

甘罗说:“大王,我爷爷今天来不了啦。他正在家里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来了。”

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家哪能生孩子?”

甘罗回答道:“即然大王也明白男人不能生孩子的道理,却又为何想吃公鸡下的蛋呢?”

本来公鸡下蛋已经是够荒谬了,为了说服国王,甘罗从谬就谬,将两个同样荒廖的事并列在一起,国王承认后面一个是荒谬的,那自然也证明前面一个是荒谬的。国王虽然心理气得慌,却也找不出甘罗的漏洞,只好看着他扬长而去。

有一位小姐与一位先生聊天。小姐说世界上最锋利的是这位先生的胡子,这位先生不解。小姐说:“你的脸皮这么厚,但你的胡子居然还能破皮而出。”而这位先生反问道:“小姐,你知道吗?你为什么不生胡子?”小姐自然不知道。“因为你脸皮更厚的缘故,连尖锐、锋利的胡子也无法破皮。”

这位先生以绝妙的回答对小姐的戏谑进行了反戏谑。即我有胡子是因为胡子尖利透了皮肤,而你没有胡子则是因为你的脸皮更厚,再尖利的胡子也无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无往不胜。

幽默的方式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是多种多样的。从其性质来看,有滑稽荒谬的,有协调的,有出人意料的,有戏谑、诙谐、反讽、挖苦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需要强调的是,在运用幽默谈吐时,要考虑场合和对象:一般情况下,在日常社交场合中,可多用幽默;在学术性或政治性交往活动中则慎重运用幽默,应防止不适当幽默削弱听众对主题的注意;在鼓动性的言谈中一般不用幽默。因为这类讲话一般需要听众激动、紧张起来,幽默会松弛这种情绪和气氛要防止滥用幽默,切忌把滑稽当成幽默。幽默与滑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幽默是使人想一想才笑的,是人们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的外露,至于那种仅仅只逗人一笑的只能称作是滑稽。如列宁所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适当给人们增加些笑料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不看对象、场合而油腔滑调,自认为幽默风趣,实际上是“小丑”,被人内心瞧不起。幽默即风度,一个人具有了幽默的风度,其魅力就会大增,哪怕你并不漂亮。据报道,已有54岁的英国人威利,其丑无比,他的脸整个像个癞蛤蟆。但他幽默无比,其语言常常令人捧腹大笑,以至于有三位年轻而漂亮的姑娘争着要嫁给他。因为幽默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机智、聪慧、宽厚、勇敢、爱心、正义感、尊严、质朴等。

□ 语言交际中的劝喻应用

用巧妙的语言激励别人奋发图强,也是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

自尊、好胜、虚荣之心总是潜藏在人的感情世界里。这种情感,如果得到他人的尊重激励,就会给人鼓舞,教人奋发,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它亦是成大事者为利用和调动人们的某种心理而产生或运用某中激言励志的方法。具体说来,激言励志就是在游说中,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主张,事先并不直截了当地点明要害,而是先用掌故、比喻或生动的事例开场,从调动对方的情绪入手,而后顺情释理,让对方在兴致正浓之间或在触类旁通之际,接受理喻。

当年楚国的庄辛就是用激言励志的方法说服楚襄王远离声色,重振国威。

楚襄王之父楚怀王因听信谗言,放逐屈原这后,不仅失去了当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优势,而且连年遭到秦国的进攻,变得一蹶不振,最后连自己也被秦扣留,客死秦中。而楚襄王也是到自己逃到城阳苟安时才后悔自己过去不思进取,沉于酒色,不听谏臣庄辛的话。于是哭诉到了庄辛名下。

“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这位继屈原之后楚国的又一英才,虽很不满意襄王的昏庸、愚昧,但念及受苦受难楚国人民和国家,仍希望楚国再度强盛起来,故此对襄王进行了一番动情的劝谏:

“我听到俗话说:‘见到兔子再找狗,为时不晚;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我也听说,历史上汤武王以百里之地而兴国,桀纣自恃有天下而亡国。今天楚国虽然变得弱小,但大大小小加起来,也有数千里之地,不是远胜于百里之域吗?”

听了这话的楚襄王心里是又惊又愧又深受感动。庄辛顺水推舟,一鼓作气。

“大王你见过到蜻蜒吗?六只脚,四张翅膀,飞翔于天地之间,饥而啄蚊虻食之,渴以甘露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急。不想竟被顽童以胶丝作圈套住玩耍,最后成为蝼蚁的食粮。”

楚襄王静静地听着。

“如果您认为蜻蜒这种小动物,不是为奇的话,那么那俯栗颗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但还是惨死是在王孙公子的弹丸之下的黄雀又如何呢?”

楚襄王凝神看着庄辛,点点头,庄辛又继续道:

“黄雀也是小动物。那么黄鹄呢?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可食鳝鲤,仰可啮阴衡,奋其六翻,而凌清风,飘摇其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不是最后也成为猎人鼎中之物,盘中之餐吗?”

庄辛说到此,瞥了襄王一眼,见其神情专注,便又说开去:

“黄鹄之事也小,再看蔡灵侯吧。他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水,食湘江之鱼,左抱幼妾,右拥美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虑,最后被灵王捆绑而去。”

听了这话的襄王已是坐立不安,相当不自在了,但庄辛像没看见,仍不停地说:

“蔡灵候之事也不值得一提,再看看大王你自己吧,左州侯,有夏侯,坐着车跟鄢陵君、寿陵君四处游览,吃的靠俸禄,四时还有人馈赠金银珠宝,与他们驰骋于高山大川,而不以天下国家为虑,不思念先王的重托,最后不是被流放于城阳吗?”

一席话,说得楚襄王悔恨交加,当庄辛再抬眼看他时,只见襄王“颜色作变,身体战栗。”从那以后,襄王是舍弃酒色送小人,振奋精神,开始为国工作,虽没有恢复到以前,却也不至于被秦灭掉。这与庄辛善于以事喻理,以言激将的劝导有很大关系。楚襄王沉迷酒色已深,庄辛的劝说倘若是轻描淡写地点一点他的过失,或者没有丰富的事例来启发、刺激襄王,而只是赤裸裸地批评,能使襄王这样的昏君醒悟、震动以致振奋起来吗?

谈话之中,应善于抓住对方语言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对症下药”,就是在游说之前,要对游说对象作客观了解,把握对方的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然后针对不同对手,采用不同的游说对策。倘若不了解对手就仓促上阵,犹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虽有期求之心,却使事与愿违。倘若能知人智者,因人施言,必定会事半功倍。

某公司老板陈先生眼下资金周转不灵,如不及早筹措到位,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生意和声誉。他本想向银行贷一笔款,但是,银行却不愿意再多借他一分钱。

就在这个时候,陈老板忽然想到找朱先生帮忙。此人身为一个纺织公司的董事长,却是一个富有、吝啬、一毛不拔的人。如果照常理来推断,钱是对绝对借不到的,不过陈老板还是想试试看。

陈老板深知如果用一般的方法来他交涉的话,是绝无成功的可能。他经过片刻思考后,就下定了决心,打电话给朱先生,约好见面的时间和日期。

到了约定的那一天,陈老板很早就搭车前往。然而在离朱先生家还有150米时,他就下车开始全速跑向朱先生家。那个时候正好是夏天,陈老板当然是满身大汗。朱先生见了他非常诧异的问“咦!你怎么搞的?”

“我怕赶不上约定的时间,只好跑步赶路!”

“那你怎么不坐计程车呢?”

“我很早就出门了。我坐公共汽车来,不过,因为路上发生了车祸,所以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是,我又怕时间来不及,只好下车跑来了。所以才会满身大汗呀!”

“像你这种人也会坐公共汽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