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点历史精粹
4729200000010

第10章 三国

三国时期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起点。中原的混乱,中央集权的衰落,为少数民族提供了一片新的历史舞台。而中原人口的锐减,也为内迁的各族人们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间。江左出山越,川蜀定南中。三国因各自力量的平衡而暂存,也必将因平衡格局的打破而走向统一。

刘备称帝公元221年,汉中王刘备在成都称帝。220年11月,曹丕称帝后,蜀中传闻汉献帝刘协已被杀害,身为宗室的刘备于是发丧制服,追尊刘协为孝愍皇帝。事后,刘备部下纷纷劝刘备即帝位,刘备没有答应。军师将军诸葛亮上言,刘备才同意,并让军师诸葛亮、博士许慈、议郎孟光设定礼仪,选择吉日良辰,上了尊号。魏黄初二年(221)四月六日,刘备在成都即皇帝位,是为汉昭烈皇帝、蜀先主。因为他以兴复汉室为号召,所以国号仍为汉,改元章武。因仅有益州一隅之地,又称“蜀汉”或“季汉”。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设置百官,建立宗庙,祭祀先帝。五月十二日,刘备立夫人吴氏为皇后,并立儿子刘禅(阿斗)为太子,娶车骑将军张飞的女儿为皇太子妃。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爆发于公元200年,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曹操与袁绍争夺中原地区的关键性一仗。在这次战役中,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了袁绍,进而统一了北方。公元200年,袁绍调集十万大军,由大将颜良率领,从邺城出发,进攻许昌,征伐曹操。袁军攻占了黎阳,渡过黄河,包围了白马。

曹操采纳了荀攸的意见,解了白马之围。袁绍得知白马战败,又失掉爱将,气得直跺脚,又派大将文丑去追击。文丑带领五六千骑兵快马追击,一路上,到处是曹军丢弃的马匹、武器。袁军以为是曹军仓皇逃命时丢弃的,于是纷纷下马抢夺。曹操见此情景,一声令下,埋伏着的五百骑兵冲了出来。文丑和士兵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曹军打败了。袁绍初战失利,但他自恃兵多,不顾沮授的劝阻,亲自率领大军渡过黄河,直逼官渡。曹军全力固守官渡,两军在这里对峙。袁绍命令士兵沿曹营阵地堆土山、筑高台,居高临下向曹营射箭,曹营死伤不少。曹操跟谋士们商议,设计了一种霹雳车,这种车只要扳动机关,就可以把大石头发射出去,打毁袁军高台。袁绍又想出一个办法,命令士兵挖地道企图偷袭曹营。曹军发现后,在军营前挖了一道壕沟,切断地道出口。袁绍的偷袭计划失败了。两军相持了几个月。曹军粮食供应不上,士兵们也很疲劳,曹操有些支持不住了,准备退兵,但手下谋士劝他坚守。袁绍谋士许攸再次建议袁绍趁曹军兵乏粮缺的时候,派兵偷袭许都。袁绍不但不采纳许攸的建议,反而把许攸狠狠地责骂一顿。许攸一气之下,便投奔了曹操。曹操在大营刚脱下靴子想睡觉,听说许攸来投奔他,赤着脚出去迎接,他高兴地说:“你这一来,我就有希望获胜了。”

曹操采用许攸的建议,立即召集谋士们商议,派曹洪等将军守好军营,自己率精锐骑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连夜向乌巢出发。沿路遇到袁军岗哨盘问,都说是袁绍派来增援乌巢的。袁军岗哨没有怀疑,便放他们过去了。曹军到达乌巢,放起一把火,霎时间,粮仓到处起火,浓烟滚滚。守备的袁军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曹军杀得片甲不留,淳于琼也被曹军杀了。袁绍听说曹操带兵偷袭乌巢,马上命令大将张郃去攻打曹营。张郃劝袁绍说,曹操既然派精兵偷袭乌巢,官渡守备也一定不会放松。袁绍不听。张邰和高览只好带兵出发,张郃在官渡腹背受敌,就投降了。曹军乘势猛攻,袁军四下逃散,袁绍和他的儿子仓皇逃过了黄河。

官渡之战,袁绍的主力已经被消灭,从此一蹶不振;曹军势力大增,乘胜追击,不久就统一了北方。

在这次战役中,袁绍虽然具有雄厚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但是他骄傲轻敌,不能够采纳部下的正确意见,内部分裂,多次坐失战机,终于失去了优势,遭到惨败。

三顾茅庐

当曹操扫除北方残余势力的时候,在荆州依附刘表门下的刘备,也正寻找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四处招请人才,为自己出谋划策。在投奔他的人当中,有个名士叫徐庶,刘备非常赏识他的才智,便拜他为军师。

有一天,徐庶对刘备说道:“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有一位奇士,您为什么不去请他来辅助呢?这位奇士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人称‘卧龙’。”

刘备听到有这样的贤才,非常高兴,便决定亲自去拜访诸葛亮。第二天,便带着关羽、张飞启程前往隆中。刘备一行三人来到隆中卧龙岗,找到了诸葛亮居住的地方。下马亲自去叩柴门,一位小僮出来开门,刘备自报姓名,说明了来意。小僮告诉他说:“先生不在家,一早就出门了。”

几天以后,刘备听说诸葛亮已经回来了,忙再次前往。时值隆冬,寒风刺骨。他们三人顶风冒雪,非常艰难地走到卧龙岗。当他们来到诸葛亮家,才知道诸葛亮又和朋友们出门了。刘备只好给诸葛亮留下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刘备回到新野之后,一心想着诸葛亮的事,时常派人去隆中打听消息,准备再去拜谒孔明。三个人第三次去隆中时,为了表示尊敬,刘备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地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时,碰巧诸葛亮在草堂中酣睡未醒。刘备不愿打扰他,就让关张两人在柴门外等着,自己轻轻人内,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阶下等候。

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所打动,他根据自己多年来研究时势政治的心得体会,向刘备详细讲述了自己的政治见解,提出了实现统一的战略方针。他说:“现在曹操打败了袁绍,拥有百万兵马,又借天子的名义号令天下,很难用武力与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那里地势险要,民心顺服,还有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劳,也不可以与他争胜负,但可以与他结成联盟。”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的形势,认为如果能占据荆州和益州两地,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机会成熟,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功业可成,汉室可兴。

刘备听完诸葛亮的讲述,茅塞顿开。他赶忙站起来,拱手谢道:“先生的一席话,让我如拨开云雾而见青天。”刘备从诸葛亮的分析中看到了自己广阔的政治前景,于是再三拜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见刘备这样真诚,也就高高兴兴地跟刘备到新野去了。

从那时起,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用他的全部智慧和才能帮助刘备实现政治抱负,建立大业。从此,刘备才真正拉开了称霸一方的序幕。

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于公元208年秋天率兵三十万,号称八十万,南下攻打荆州。驻守荆州的刘表的儿子刘琮,没有同曹兵交战,就投降了。孙权、刘备为各自利益,决定联合起来对抗曹操。孙权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率三万精兵到夏口与刘备的队伍会合。孙刘联军在赤壁驻扎,与长江北岸的曹军对峙。

曹操的士兵因来自北方,初到南方水土不服,很不习惯南方潮湿的气候,再加上不习惯乘船,没多久就病倒了许多人。曹操见士兵们身体虚弱,只好召集谋士们商量对策。这时,有人献上连环计:“将水军的大小战船分别用铁环锁住,十几条船一排,每排船上再铺上宽阔的木板,不仅人可以在上面行走自如,就是马也可以在上面跑起来。”曹操听了非常高兴,立即下令:“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大小战船。”这样做后,效果果然不错,人在船上走,如履平地,一点也不觉得摇晃。

驻防在长江南岸的孙刘联军,看见曹操的战船连在一起,便想用火攻。正在发愁无法将火种靠近敌船时,周瑜手下的大将黄盖主动要求自己假装投降,以便靠近敌船。

周瑜很赞成黄盖的主意,两人经过商量,派人给曹操送去一封信,表示投降曹操。曹操以为东吴的人看清了形势,害怕兵败身亡,便没怀疑黄盖的假投降。周瑜在江东将各路人马布置停当,只等东南风起,火攻曹营。

公元208年冬至那天半夜,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势越来越猛。黄盖又给曹操去了一封信,约定当晚带着几十只粮船到北营投降。

当天晚上,黄盖率领二十只战船,船上装满干草、芦苇,浇了膏油,上面蒙上油布,严严实实地把船遮盖住。每只船后又拴着三只划动灵活的小船,小船里都埋伏着弓箭手。降船扯满风帆,直向北岸驶去。曹军水寨的官员听说东吴的大将前来投降,都跑来观看。

黄盖的大船离北岸约二里左右时,只见黄盖大刀一挥,二十几只大船一齐着起火来,火焰腾空而起,二十几条战船像狂舞的火龙,一起撞入曹操的水军中。火趁风势,风助火威,一眨眼的工夫,曹军的水寨成了一片火海。水寨外围都是用铁钉和木板连起来的首尾相接的连环船,一时间拆也无法拆,逃也逃不走,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大火烧尽战船。黄盖他们则早已跳上小船,不慌不忙地接近北营,向岸上发射火箭。这样一来,不但水寨里的战船被烧,连岸上的营寨也着了火。一时间,江面上火逐风飞,一片通红,漫天彻地。刘备、周瑜一看北岸火起,马上率水陆两军同时进兵,杀得曹军死伤了一大半,曹操只好率领残军从小道一直逃回许都。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胜利、曹操大败而告结束。这是三国时期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著名军事战役,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