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点历史精粹
4729200000009

第9章 汉朝(3)

主要内容包括: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即光武帝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简化机构,裁减冗员;提倡儒学,表彰气节,即光武帝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东汉建立后,即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同时,对于王莽代汉时期隐居不仕的官僚、名士加以表彰、礼聘,表扬他们忠于汉室、不仕二姓的“高风亮节”,企图养成重名节的社会风气,为巩固东汉封建统治服务。

注意民生,与民休息:即释放奴婢、刑徒;整顿吏治,提倡节俭;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与民休息;欲抑制豪强势力,实行度田政策。

因各项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为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得垦田、人口都有大幅度增加,从而奠定了东汉前期八十年间国家强盛的物质基础。

梁冀专权

自汉和帝起,东汉王朝大多是由小孩子继承皇位,最小的皇帝是只生下一百多天的婴儿。这就导致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互相争夺,轮流把持着朝政,从而使东汉的政治越来越腐败。公元125年,东汉第七个皇帝汉顺帝即位,外戚梁家控制了朝政大权。梁皇后的父亲梁商、兄弟梁冀先后做了大将军。梁冀为人十分骄横,他胡作非为,公开敲诈,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汉顺帝死后,接替他的是两岁的汉冲帝,半年后,汉冲帝死了。

梁冀就在皇族中找了一个八岁的孩子接替,这就是汉质帝。汉质帝虽然年幼,但聪明伶俐,他对梁冀的刁钻蛮横看不惯。有一次,他在朝堂上当着大臣们的面,指着梁冀说:“真是个跋扈将军!”

梁冀听了,气得七窍生烟,但不好当面发作。暗想:这孩子这么小的年纪就那么厉害,将来必是心腹大患,就暗暗把毒药放在煎饼里,给质帝吃了。梁冀害死了质帝,又从皇族里挑选了十五岁的刘志继承皇位,这就是汉桓帝。

汉桓帝即位后,朝政全由梁冀掌握着。他更加穷奢极欲,盖了不少宫殿宅院,霸占了洛阳近郊的民田,作为梁家的私人花园,里面亭台楼阁应有尽有。梁冀无法无天地掌了将近二十年大权,最后跟汉桓帝也产生了矛盾。汉桓帝忍无可忍,就秘密联络了单超等五个跟梁冀有怨仇的宦官,趁梁冀没防备的时候,带领御林军一千多人,包围了梁冀的住宅。梁冀得知情况后,惊慌失措,最后只好服毒自杀。汉桓帝论功行赏,把单超等五个宦官封了侯,称作“五侯”。从那时起,东汉政权又从外戚转到宦官手里了。

党铟之祸东汉时期,除了外戚和宦官两大势力集团相互斗争外,还有一个以名士和太学生组成的士人集团,他们不满宦官掌权,主张改革朝政。公元165年,汉桓帝让陈蕃做了太尉,李膺做了司隶校尉,王畅做了尚书。这三个人都是读书做官、清正廉洁、又不满宦官的人,因而深受太学生们的拥护。李膺一当上司隶校尉,就有人向他告发野王县令张朔贪污、勒索、虐杀孕妇,无恶不作。张朔是大宦官张让的弟弟,他知道李膺的厉害,就逃匿到张让家里。李膺知道后,亲自带人到张让家去抓捕,张让为张朔说情,谁知李膺执法公正严明,下令斩了张朔。张让马上向汉桓帝哭诉,汉桓帝知道张朔确实有罪,也就没有为难李膺。

李膺的举动引起了宦官的仇视。第二年,有个和宦官交往密切的方士张成,他善于捕风捉影,故弄玄机。有一天,他从宦官侯览口里得知,朝廷要颁布大赦令。于是,他假装看了看风向,说皇上就要下诏书大赦天下了。别人不信他的话,张成就跟人家打赌,并叫他的儿子去杀人。李膺把张成的儿子抓了起来。就在这时,大赦的诏书果然下来了。张成得意地对众人说:“你们看我占卜的灵不灵,诏书已经下来了,李膺不敢不把我儿子放出来。”

这话传到李膺耳朵里,气得李膺火冒三丈,他说:“张成预先知道大赦,还故意纵容儿子杀人,这是藐视王法,大赦不该赦到他身上。”于是就下令把张成的儿子杀了。

张成不肯罢休,他找到宦官侯览、张让,让他们替他儿子报仇。侯览他们想出一个坏主意,叫张成上书汉桓帝,诬告李膺和太学生、名士结成朋党,诽谤朝廷,请桓帝惩办。他们还附上一份所谓党人的名单,跟他们作对的人全列在上面。

汉桓帝看了张成的控告,心里早就对那些批评朝廷的读书人不满,就命令太尉陈蕃逮捕党人。陈蕃一看名单,上面写的都是天下名流,不肯照办。汉桓帝火气更大了,通令各地,非把这些人抓到不可。

李膺、杜密、陈翔等名单上的二百多人全给逮捕了。有个名士叫陈蹇,他也被列入党人里头,有人劝他逃走,他毫不畏惧地说:“我逃了,别人怎么办?我进了监狱,和他们在一起,也可以壮壮大伙的胆。”他自己来到京城,投案进了监狱。范滂也跟陈蹇一样,挺着腰板自己走进监狱。太尉陈蕃上奏章,为党人说情辩护,被汉桓帝革了职。被捕的党人在狱里,受到宦官的百般折磨。李膺想了一个办法,要治治这些宦官。于是招供出许多宦官的子弟,说他们也是党人。宦官们没有办法,只好对桓帝说:“现在天时不正常,应当大赦天下。”就这样,两百多名党人又全部被释放了。这些党人虽然被释放,可汉桓帝却下令“禁锢”他们终身,罚他们不许留在京城,一辈子不得做官。历史上称之为“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

东汉时期,由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与地主阶级的对立非常严重。公元184年,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使东汉王朝的统治陷入了摇摆不定的危机之中。在巨鹿郡,有兄弟三人,大哥叫张角,懂得医道,早年在民间行医。他看到人们都希望安心生产,过太平的日子,就创立了太平道教,广收弟子,利用看病行医的机会,向人们宣传教义。他还常常免费给人治病,救治了不少病人,这样一来,张角就出名了。

大约过了10年,太平道传遍了全国各地,教徒发展到几十万人。张角把教徒分成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一方都设一个首领,叫做渠帅,等待时机举行起义。

张角和他的弟弟张宝、张梁以及各方首领们商量,准备在公元184年3月5日发动起义。这一天是甲子日,张角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

张角还叫弟子们在大街小巷、官府、寺庙,到处用白土写上“甲子”二字,作为起义的暗号。然而内部出了叛徒,张角弟子马元义的一个助手唐周,向朝廷告了密,马元义被朝廷抓起来杀了,同时被杀的有一千多人。

张角得到消息,立即通知各地提前起义。张角自封天公将军,封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起义军伞部扎黄色头巾,所以叫“黄巾军”。

黄巾军每到一个地方,就放火烧官府,捕杀为非作歹的官吏,没收官府财物,开仓放粮,势力发展很快。

黄巾军声势浩大,作战英勇,接连打下了好些郡县,杀了许多贪官污吏。后来,朝廷调来各地的官兵,黄巾军由于组织指挥不力,缺乏战斗经验,连吃了几次败仗。

在黄巾军和朝廷军队相持时,张角生病死了。张梁因放松了警惕,被突然扑来的汉军袭击,张梁率领部下奋勇抵抗,最后战死。张宝势单力薄,也死在战场上。

黄巾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有目的的席卷全国的农民大起义,其发动的广泛、计划的周密,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黄巾起义中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鲜明对立,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场规模空前的农民大起义,发生在地主阶级的封建割据倾向迅速发展的时代,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武装,与官军联合起来,处处阻截和镇压农民军,迫使农民军不能大规模集中力量发动进攻。所以黄巾军虽然表现出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取得过一些胜利,却不能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最终在敌人的分割包围中被各个击破,先后失败了。

虽然黄巾军主力被朝廷镇压下去,但是各地农民起义的浪潮还没有平息,腐朽的东汉王朝早已经名存实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