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点历史精粹
4729200000016

第16章 五代十国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势力进一步发展。公元907年,唐宣武节度使朱全忠逼唐哀帝禅位于己,建立了后梁,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从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相继统治中国黄河流域的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与此同时,南方也先后出现了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再加上在山西建立政权的北汉,史称十国。五代十国是中国继魏晋南北朝之后再度陷入分裂混乱的时期,是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但同时也是中国走向再次统一的过渡时期。到公元979年,北宋再次统一中国。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宣告结束。

朱全忠建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四月,梁王朱全忠即帝位,国号大梁,建元开平,是为梁太祖。中国重新分裂,五代十国混战开始。朱全忠即朱温,原是黄巢的部将,后见起义军大势已去,于是举兵降唐。唐朝廷授朱温同华节度使、右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后诏授为梁王。朱全忠兵势强盛,企图篡唐以代。他先后杀死昭宗、拥立幼主、屠杀诸王、剿灭朝士,拥兵自重,诸藩如李克用、李茂贞、王建、杨渥、钱谬、刘仁恭等都不能与他抗衡。当时唐哀帝困居洛阳,正在朱全忠掌握之中。唐天祜四年(公元907年)正月,哀帝被逼下诏,定于二月禅位。三月,哀帝正式降御札禅位于朱温。四月,梁王朱全忠更名为朱晃,身穿皇袍,即皇帝位,史称梁太祖。改元开平,国号大梁,以汴州为开封府,称东都。洛阳兵变梁太祖朱全忠晚年荒淫无道,与众儿媳均有乱伦关系,尤宠次养子友文妇王氏。长子友裕早死,友文因而在宫中不可一世,而次子友硅、三子友贞则备受太祖猜忌。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六月,朱温病危,想立友文为皇太子,友硅妇张氏得知内情,告之友硅,友硅因此密谋发动政变,六月二日他带兵进入宫中,直至太祖寝殿,杀死朱温,秘不发丧。友硅弑父篡位,朝野上下人心不服,而且政局不稳定,均王朱友贞见状乘势起兵,与握有重兵的杨师厚共击禁军,形势急转直下。友硅见大势已去,与妻张氏自杀。朱友贞返回开封即皇帝位,复年号为乾化三年,追废朱友硅为庶人,开五代兵变继皇帝位的先例。十年后,开封被后唐大军攻破,后梁末帝朱友贞自杀,梁亡。

李存勖建后唐李存勖是沙陀族人,李克用长子。沙陀部出自西突厥,唐末居代北神武川今山西应县、朔县间,桑干河上游。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僖宗召李克用镇压黄巢起义军,三年,拜河东节度使,治太原。乾宁二年(公元895年1,加爵晋王。唐末,克用与宣武节度使(今河南开封)朱温争霸,长期进行激烈战争。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李克用死,存勖继晋王位。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存勖在柏乡(今属河北)决战中,大败后梁兵,接着攻占幽(今北京)、魏(今河北大名北)等州,取得河北。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称帝于魏州,是为庄宗,改元同光,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十月,灭后梁,十二月,迁都洛阳。割据凤翔的岐王李茂贞与吴越、楚、闽、南平都称臣于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庄宗令郭崇韬等攻灭前蜀(不久,孟知祥又占蜀地,史称后蜀),进一步统一北方,并扩展疆土至长江上游。南方诸国中,仅南汉、吴可与后唐抗衡。李存勖骄淫乱政,任用孔谦重敛急征,百姓怨愤;重用伶官、宦官,诛杀功臣;抢掠魏州军营妇女人宫,激起魏州兵变。同光四年三月,克用养子蕃汉总管李嗣源(沙陀人,原名邈估烈)借兵变力量,夺取汴州(今河南开封)。四月,存勖在洛阳被乱兵杀死,李嗣源人洛阳称帝,改名李亶,是为明宗,改元天成。徐知诰称帝建南唐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八月,吴主禅位徐知诰,后者于十月称帝,国号唐,史称南唐。徐知诰在徐温死后,排除异己,专掌国政,早有代吴之意。至天祚元年(公元935年)十月,吴加徐知诰尚父、太师、大丞相、天下兵马大元帅,晋封齐王,以升、润等10州之地为齐国,几乎相当于吴国一半的版图。次年正月,徐知诰即建元帅府,设官职。十一月,吴又诏其置百官。以金陵(今江苏南京)为西都。天祚三年(公元937年)正月,徐知诰建齐国,立宗庙、社稷、改金陵府为江宁府,牙城称宫城,厅堂称殿,百官多如天子之制,设骑兵8军,步兵9军,如国中之国。二月吴正式册命其为齐国王。三月,徐知诰改名徐诰,以示与养父徐温诸子相区别。其取吴而代之的谋略步步实现,距正式禅代已为时不远。八月,吴主杨溥下诏禅位。十月徐即位称帝(南唐烈祖),改元升元。后复本姓李,名异。宫室、乘舆、服御、宗庙、正朔、徽章、服色悉如吴制。其版图袭吴并有所扩展。自建国历李异、李璟、李煜三代,开宝八年(公元975)灭于宋,存38年。刘知远建后汉刘知远原来是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在契丹与后晋互相攻伐时,刘知远采取观望的态度,据守本境。后晋将领杜重威投降契丹贵族后,一部分后晋军逃归河东,增强了刘知远的势力。契丹贵族耶律德光攻入后晋都城开封称帝时,刘知远有步骑五万多,他分兵把守河东四境,以防契丹军侵入。

辽太宗耶律德光虽知刘知远刺探之意,但为了拉拢河东势力而赐刘知远拐,以表示优礼与器重。同时派遣使臣访问刘知远,刘知远部将以为辽主已猜忌河东,情形危急,劝刘知远迅速起兵反辽。刘知远分析了当时的形势,用以静制动的计策取得了成功,并为其建立后汉打下了基础。

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后,刘知远也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称帝。为了收揽人心,刘知远称帝而不建国号,并继续使用后晋高祖石敬瑭所用的年号,以示不忘晋朝。辽太宗耶律德光听说刘知远称帝便下令削夺刘知远的官爵,并派耿崇美为潞州(今山西襄垣县)节度使,高唐英为相州(今河北临漳县)节度使,崔廷勋为河阳(今河南孟县西)节度使,包围河东地区。

在与辽的争战中,刘知远以迎晋出帝(即石重贵)到晋阳为名出兵抗辽。其下诏令河东各处官吏,不得搜刮百姓的钱帛贡奉契丹,处死所辖地区残酷剥夺百姓的契丹族官吏,慰劳表彰农民及武装抗辽的民众。刘知远的措施与辽在开封附近大肆掠夺的政策形成鲜明的对照,因而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后晋的旧臣武装纷纷归附刘知远,为灭辽出谋划策。河东境内及其他地方的民众也纷纷组织起义军,到处攻杀辽的守军,抢占城镇。一些被迫投降辽的后晋官吏此时也杀辽官而降刘知远,并以此谋求官位。刘知远在民众的支持下,先打破了辽的围攻,他支持潞州权知留后王守恩击退耿崇美的进攻。辽所派相州节度使高唐英尚未到任,州镇早已为梁晖占据。会同十年(公元947年)年末,辽太宗终因中原地区民众起义此起彼伏而无法控制,及契丹人不习惯中原水土等原因而仓皇撤军北返。刘知远闻知辽军撤离开封,则召集大臣商议进取之策,诸将认为应出师井陉(今河北井陉),改取镇(今河北正定县)、魏(今河北大名一带),先平定河北,河北定则河南不战自服。部将郭威力排众议,以为出兵河北,兵少路迂,又无应援,难以制胜。他主张先平定陕、晋,后攻汴、洛。刘知远抓住战机,依照郭威的计策,委派自己的弟弟刘崇镇守太原,自己则亲率大军由太原出阴地关(今山西灵石县西南)至晋(今山西临汾县)、绛(今山西新绛县),安定了陕、晋后方,又委派部将史弘肇为先锋,攻进汴洛。史弘肇治军严明,兵卒人人奋勇,一路所向披靡。辽守将闻刘知远进攻,纷纷弃城北逃。洛阳守将刘唏在刘知远发兵的前两天便弃城而逃往大梁(今河南开封附近)。刘知远自太原发兵,仅用了2l天便占领洛阳。在洛阳下令改国号为汉,即后汉,仍续用后晋石敬瑭天福年号,刘知远则为北汉高祖。后自洛阳进军开封,一路畅行无阻。刘知远入开封后,后晋时的藩镇相继降汉称臣,黄河以南的州镇名义上归后汉所有。刘崇建北汉公元951年,后周太祖郭威在开封即皇帝位的同时,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刘崇也在晋阳(今太原)称帝,继承汉统,史称北汉。刘崇是河东节度使,手握兵权。当他的侄子、汉隐帝刘承祜被弑后,他一度拟发兵南向,声讨郭威。但继而听闻郭威立他的亲子刘斌为帝,便又按兵不动了。现在听闻郭威篡汉自立,刘崇决计抗周,就在晋阳宫殿中,面南称帝,沿袭了汉的国号和乾祜年号,即位当年为乾祜四年。为了与周对抗,同年四月,刘崇遣使奉辽国皇帝为叔父,自称侄皇帝,每年进贡10万缗钱,以换取军事援助。从此后周与北汉边衅不断,公元979年北汉被宋朝所灭。

郭威建后周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春,后汉高祖刘知远趁契丹兵马撤退之时在太原称帝,拜他的侍卫亲军都虞侯郭威为枢密副使。汉高祖于乾祜元年(公元948年)病重,将其子刘承祜(隐帝)托于郭威及史弘肇等,郭威被拜为枢密使。乾祜三年(公元950年)汉隐帝杀掉了总军政的杨邡,典宿卫的史弘肇、掌财赋的王章,并派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去杀郭威。当时,为了抵抗辽军入寇,郭威被任命为天雄军节度使、出任魏州,仍兼枢密使,节度河北各镇,有机会便行动。他不仅大权在握,而且赢得了内外诸大臣的信赖,汉隐帝派人往邺都(魏州大名府)谋杀郭威一事,成为导火索,激起了郭威的反叛。

十月,诏杀郭威的使者到了。郭威隐匿诏书,与枢密使院吏魏仁浦策划,密谋反汉。郭威盗用留守印,重新伪造了让郭威诛诸将的诏书,这使得诸将群情激奋,皆为郭威所利用。十一月,郭威留义子郭荣守魏州,自率大军渡河,用抢掠之物来收买士卒;沿途无阻,七日后到了开封城外,汉隐帝被部下溃兵郭允明杀死,郭威人开封城,放纵诸军大掠三日。

十二月,契丹入寇,攻破内丘、饶阳两城。郭威到澶州,将士数千忽然大喊起来,展开黄旗披在郭威身上,拥立郭威为皇帝,郭威率众从澶州返回开封。

澶州兵变时,刘赞已到宋州(今河南商丘),王峻、王殷派人带兵去宋、许二州,刘斌被拘留,以李太后名义,废之为湘阴公,楚辰州刺史刘信自杀。广顺元年(/厶\元951年)正月,李太后令郭威监国,汉亡,郭威即位建元,是为后周,郭威称周太祖。郭威建后周不同于后唐代梁、后晋代唐、后汉代晋,他继位后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恢复了北周的农业生产,开始改变中国北方的残破局面。吴越建国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二月,梁遣兵部侍郎崔协等为使,册封吴越王钱谬为吴越国王,吴越开始建国,都城在杭州。吴越国王钱谬,杭州临安人,出身寒微。年轻时贩私盐为生,后应募参军,逐渐掌握军权而占据两浙之地。唐末时被封为越王和吴王。后梁初立,吴越为提高自身地位及加强国力,一反吴、蜀做法而向后梁示好,被封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虽受封但对梁不称臣而称吴越国,次年改元天宝,是一个表面臣属而实际独立的政权。吴越国版图在十国之中较为狭小,包括杭、越、湖、苏等13州。吴越国小力弱,孤处东南,始终对北方朝廷示好纳贡,以联络中原抗衡周边政权为国策,本身注意兴修水利,发展商业及海上交通,但赋役繁重,民众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