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点历史精粹
4729200000038

第38章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

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民族运动和人民群众反封建制度的斗争在欧洲和北美迅速蔓延开来。在欧洲,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同时,欧洲大陆的主要封建国家也陆续进行改革,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此期间,欧洲国家加紧殖民扩张与争夺,经过激烈斗争,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随后,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开辟了道路。在北美,英属殖民地爆发了大规模的独立战争,建立起新兴的美利坚合众国。批准“权利请愿书”查理一世继位后,国库空虚。为解决燃眉之急,他先后召集了两次议会讨论征税,谁知议会却提出:国王要想征税,必须承认此前执政的失误。在几次协调无效后,愤怒的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并开始向富人强制借债,但是收效甚微。沮丧的国王不得不召开了第三届议会,继续讨论税收问题。议会经过讨论,拿出了一份“权利请愿书”,其中明确规定国王不得随意借债、征税、审判及逮捕,同时不得随便动用军队,如果国王接受这份文件,议会将拨出35万英镑作为国王的经费。奉行“君权神授论”的查理一世,根本无法容忍“权利请愿书”对他权威的挑战,然而35万英镑又确实让他很动心。

查理一世在议会听取讨论后,并没有承认自己的过错,也没有对“权利请愿书”做出明确表态,然而这使得愤怒的议员们纷纷指责查理一世的行为。屈服于财权,查理一世不得不改变自己对“权利请愿书”的态度,正式批准了“权利请愿书”。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出现过短暂的民主时期,但是由于克伦威尔太强势了,不久英国就进入了克伦威尔的护国主政体时期。克伦威尔对外颁布了僦海条例》打击自己海上贸易的对手荷兰的同时,也有对内残酷统治的一面,所以英国老百姓在不满的同时意识到革命送走了皇帝又来了一个护国主,渐渐明白了社会如何和政体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克伦威尔死后,其儿子继承护国主。克伦威尔虽然没有德但还有威,但是他的儿子就是个“胡亥”,使得英国老百姓以及一些权贵很不满,于是迎回了斯图亚特王朝的血脉——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

1689年2月13日,威廉和玛丽在伦敦举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礼,威廉为英国国王,玛丽为英国女王,两人以平等的权力作为联合君主共同统治英国。

随后,议会又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后来,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688年政变,是一次没有经过流血而完成的政变,所以又称“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彻底结束了英国的专制主义制度,开始了君主立宪制的统治。在经历了1640年和1688年两个阶段的革命之后,英国不仅摆脱了封建专制统治,还确立了议会权力大于王权,国王“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产生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权利法案》的颁布

1689年“光荣革命”后,为了确保国家政权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将无限的君主权力限制在宪法范围之内,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法案规定:今后英国国王必须是新教徒;取消国王中止法律的权力;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征税;和平时期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招募和维持常备军;议会选举必须自由;议员在议会中的言论,在会外不受任何机关的弹劾;国王必须经常召开议会等。1701年,英国议会进一步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个人无权决定王位继承问题,并对王位继承作出了一系列限制。《权利法案》及相关法律的颁布意味着,英国传统的君权至上受到根本削弱,国王只是礼仪上的元首,国家大事都须经议会决定,由内阁(政府)执行。资产阶级新贵族同封建贵族一起,成为英国的统治阶级。从此,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得以确立起来。美国独立战争

18世纪中叶,随着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增强,英国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为弥补七年战争的损失,英国加重对殖民地人民的盘剥与压迫,从而使殖民地抗英斗争从经济、政治斗争发展到武装斗争。1774年9月至10月,12个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决定联合抗英。会后,各殖民地开始进行起义准备,训练民兵并储藏军火。1775年4月19日,驻波士顿英军去康科德查抄殖民地民兵的军火,途中在莱克星顿附近遭到大陆民兵的伏击,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5月10日,北美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建立大陆军,并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美国独立战争得到国际力量的援助。萨拉托加大捷之后,与英国有矛盾的法国等国公开帮助美国对英国作战。1781年10月,陷入美法军队包围中的北美英军主力在约克镇投降,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结束。两年后,英国承认美国独立。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从开始到结束经历了六年半,期间充满太多的曲折和艰辛。

当乔治·华盛顿开始掌管军队时,军人们大部分是由农民拼凑而成的杂牌军,缺乏训练,装备不全。相比之下,英军是真正的职业军队,火力强大,并有海军舰队作为后援。英国还大量招募了作战经验丰富的德意志雇佣兵,他们大多来自德意志小邦黑森一卡塞尔,因此北美人称他们为“黑森军”。

1776年8月,英军总司令威廉·豪率4万英军,向纽约进军。华盛顿率1.8万人进行狙击,结果损失惨重。美军且战且退,华盛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再和强大的英军硬碰硬,而是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依靠爱国人民的支持,找准机会发动突然袭击。

1776年10月,华盛顿在兵源严重不足又缺粮断药的情况下,却发动了一次大胆的反攻。在寒冷的圣诞节晚上,他带领2400人和仅有的18支枪,冒着暴风雪袭击了敌军在特伦顿的堡垒,捕获“黑森军”900人。接着又避开英军主力,袭击了英军后方的普林斯顿,重创英军两个军团。这两次胜利大大振奋了士气,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军队,与此同时,经过富兰克林的多方奔走,来自法国的秘密经济援助也陆续到达。1777年10月,美军包围了孤军深入的8000英军,在萨拉托加迫使英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

萨拉托加大捷鼓舞了美国人民的斗志,使世界为之一震。它导致了英国的夙敌、一度举棋不定的法国站到了美国一边。

1777年12月17日,法国第一个宣布承认美国的独立,并与美国建立军事同盟。西班牙也随之参战,攻击英国的供给船。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联合了普鲁士、荷兰、丹麦和瑞典组成武装中立同盟,保护各自的商船不受英军袭扰,对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发起冲击。1780年夏天,信守诺言的法国军队抵达北美,这支6000人的队伍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欧洲远征军。

1781年10月,陷入美法军队包围中的北美英军主力在约克镇投降,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结束。英军司令康华利勋爵决心在这里固守,等待英国海军的增援。华盛顿则迅速把他的部队和法国盟军合并成海陆联军,一边佯攻纽约以迷惑英军,一边紧紧围困了约克镇。与此同时,法国舰队也准时赶到,切断了英军从海上逃窜的后路,将英军紧紧围住,英军几次突围都没能成功。9月30日,华盛顿向英军发动长达20天的总围攻。10月19日,7000多名英军迈着缓慢而沉重的步伐,在英军司令康华利的率领下向华盛顿投降。自此北美战争基本结束。《独立宣言》

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独立厅召开。会议作出了同英国和解的最后努力,通过了致英王乔治三世的《橄榄枝请愿书》。但是,英王对此置之不理,在和解的希望完全落空的情况下,6月初,大陆会议通过决议,组织大陆军,任命来自弗吉尼亚的大种植园主乔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