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点历史精粹
4729200000039

第39章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2)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发表了主要由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以17、18世纪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学说为基础,提出“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虫立宣言》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立美利坚合众国。《独立宣言》作为美国独立战争的一面旗帜,激发了殖民地人民为捍卫个人自由和实现自治而浴血奋斗。《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7月4日,后来被定为美国的国庆日。攻陷巴士底狱

在今天法国巴黎市区的东部,有一个巴士底狱广场。200年以前,举世闻名的巴士底狱曾经耸立在这里。巴士底狱是一座非常坚固的要塞,它是根据法国国王查理五世的命令,按照12世纪著名的军事城堡的样式建造起来的。当时的目的是防御英国人的进攻,所以就建在了巴黎城旁边。后来,由于巴黎市区不断扩大,巴士底狱要塞成了市区东部的建筑,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到18世纪末期,它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监狱(当时一共只关押了七名囚犯)。

巴士底狱高100英尺(1英尺=O.3048米),围墙很厚,有8个塔楼。上面架着15门大炮,大炮旁边堆放着几百桶火药和无数炮弹。它居高临下,俯视着整个巴黎,活像一头伏在地上的巨兽。凡是胆敢反对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监禁在这里。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多少年来,人们像痛恨封建制度一样痛恨这座万恶的巴士底狱。许多人曾经作过推倒巴士底狱的尝试,可惜都没有成功。然而,人们的希望没有落空,他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巴黎的警钟长鸣,工人、手工业者、城市贫民纷纷涌上街头,夺取武器,开始了武装起义。

法国人民早就痛恨国王、僧侣及贵族。僧侣是当时法国封建社会的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其他各种人都归入第三等级。第一、第二两个等级的人数不过20多万,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但是,他们有钱有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而法王路易十六就是他们的总头子,他同僧侣、贵族狼狈为奸.弄得民不聊生。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也因为政治上没有权力而受到欺压。

18世纪后期,国王和他的大臣们眼看国库空虚,就用尽一切办法搜刮钱财,好继续吃喝玩乐。为了这些,他还在1789年召集已经停止了175年的“三级会议”来筹款。可是,第三等级的代表识破了国王的诡计,他们趁开会的时机,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限制国王的权力,把三级会议变成罔家的最高立法机关;第二,改变按等级分配表决权的办法,要求三个等级共同开会,按出席人数进行表决。国王路易十六听了这些要求,暴跳如雷,认为第三等级大逆不道。他偷偷把效忠王朝的军队调回巴黎,准备逮捕第三等级的代表。消息传出来以后,巴黎人民群情激奋,怒不可遏。于是,酝酿很久的一场大革命就这样爆发了。

1789年7月13日这一天,手执武器的人群攻占了一个又一个的阵地,巴黎市区到处都有起义者的街垒。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夺取了整个巴黎城。最后,只剩下巴士底狱还在国王的军队手里。

“到巴士底狱去!”起义队伍中响起了呼喊声。起义者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巴黎的最后一座封建堡垒。

守卫巴士底狱的士兵从房顶上和窗户里向起义者开火,塔楼_卜的大炮也开始轰击。

冲在前面的起义战士被暴风雨般的火力压住,无法接近巴士底狱,大家就从周围的街垒向巴士底狱还击。他们没有大炮,只有从各处寻来的一些旧炮,甚至几百年前铸造的长满铁锈的古炮也加入了战斗行列。他们没有炮手,只有一些自告奋勇的人出来开炮,一个名叫肖莱的卖酒人居然成了炮手。然而,这些古炮和旧炮在被战斗激发起昂扬情绪的起义者手里,终于发出了轰鸣。一排排炮弹撞击在监狱墙上,打得烟雾弥漫,砖屑纷飞。可是因为围墙太厚,还是无法攻破,而起义者已经有了伤亡。一个小时过去了,战斗没有什么进展,围攻巴士底狱的人却越来越多。人们十分着急,有的人干脆拿着两个火把,勇敢地冲到拱门前,把要塞的卫兵室和军人食堂点着了火,可是对于要塞和塔楼还是毫无办法。一个假发制造师想用火把点燃要塞的硝石库,但没有成功。有人喊道:“用磷和松脂混在一起,烧敌人的大炮!”但是炮位太高,根本够不着。这时候,从阵地后面又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我们现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于是大家镇静下来,都在等待着,张望着。两个多小时以后,一门威力巨大的火炮被拉来了,有经验的炮手也找到了。不一会儿,猛烈的炮火射向巴士底狱。一部分守军终于举起白旗投降了。吊桥徐徐放下,起义群众冒着另一部分拒降的守军射来的弹雨,冲了进去,解放了被关押的七名囚犯。

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在农村,到处都有农民攻打领主庄园,烧毁地契。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这一年,制宪会议颁布了“废除一切封建义务”的“八月法令”,紧接着又通过了著名的从权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人身自由,权利平等”的原则。雅各宾派专政雅各宾派系法国大革命时期参加雅各宾俱乐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政治团体,1789年10月迁到巴黎,开始时包括后来成为斐扬派、吉伦特派的许多成员,到巴黎后又吸收一批巴黎的非制宪议会成员。因政见分歧,1791年7月、1792年10月,立宪派、吉伦特派先后分裂出去,雅各宾派成为以罗伯斯庇尔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

在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众多革命团体中,雅各宾俱乐部是唯一的全国性组织,拥有数千地方组织。雅各宾派的成员中以小业主最多,也包括许多富有的资产者。1792年8月推翻君主制后,俱乐部成为领导大革命的主要团体之一。

1793年1月,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巴黎革命广场(今协和广场)被国民公会以叛国罪处死。

1793年6月,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取得政权。在内忧外患异常严重的形势下,雅各宾派政府实行恐怖统治,组织爱国力量,严厉打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限制资产阶级投机活动,规定物价的最高限额。雅各宾派的非常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效果,至少是暂时稳定了政权。比如,根据雅各宾派1793年颁布的法令,逃亡贵族的土地一律没收,分配或低价卖给农民。贵族地主在最近200年内从农村公社中夺占的一切土地,应当归还农民,不分性别、年龄,按人口进行分配。这样,数十万农民成为小块土地所有者,还无条件废除了一切封建义务。这样,农民成为革命战争以及拿破仑战争的重要兵源。雅各宾派为了抗击外国侵略者,l793年8月23日国民公会颁布总动员令,宣布:“从现在起到一切敌人被逐出共和国领土为止,全国人民时刻处于动员状态。”“年轻人应上前线作战。有家室的制造武器、运送粮食。妇女缝制服装、帐幕及在军医院服务。孩子们用衬衣撕成绷带。老年人应到广场去激励军人。”人民热烈响应号召,很快组成一支42万人的大军,并且雅各宾派对军队进行了整编,从而使战争形势迅速改变。1793年10月,两次打败奥军;12月,从英国占领者手中夺回南方重镇土伦;l794年6月,在弗勒吕斯同英、荷、奥、普联军大会战,给敌人以决定性打击。形势好转后,雅各宾派内部出现政见不一。丹东派在1793年秋冬主张放松恐怖统治,而以巴黎公社(1792~1794)为阵地的埃贝尔派则主张更严厉地推行恐怖政策。罗伯斯庇尔在1794年3~4月先后镇压了两派领导人,但意见并未统一。1794年6月法军在弗勒吕斯取得重大胜利后,罗伯斯庇尔派进一步加强恐怖措施,资产阶级不愿继续受到限制,使雅各宾派内部矛盾更加尖锐。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政权,而政权转人大资产阶级热月党手中;11月热月党封闭了雅各宾俱乐部。1799年7月雅各宾派成员和拥护者重建俱乐部,但仅维持1个月即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