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落幕诗缘
47342500000003

第3章 第〇三章 睡塾

读完了浩子的读后感,胡潇筱痴痴地呆望良久,眼角晶光闪闪。

“怎么了?”浩子有些不知所措。

“我在伤心。但并不是因为你写的诗有多好,是因为《苔丝》这部小说,我只是又想起了其中令人伤心的情节罢了。”胡潇晓似乎想要争辩什么。

“嗯,了解...还有,这个不能叫作诗,只是一份心情罢了,一份读了《苔丝》之后的心情。我的心情是这样的,已经写出来了;你的心情也是这样的,已经表现出来了。它带给我们的心情是类似的。”浩子难得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

“那你...为什么不肯表现出来?”胡潇筱又试探着问。

浩子看着胡潇筱湿润的眼睛,又陷入了松针毯子的回味,他想,如果习惯了,也许就表现不出来了吧。

转眼冬天就呼啸着来了,西北风像往年一样,将寒冷从西伯利亚吹了过来。寒假里,浩子在冰天雪地里撒着欢儿,浩子妈则在家里忙着包饺子冻起来,包豆馅包冻起来,包汤圆冻起来。年根上,浩子妈咬牙切齿地瞪着浩子训斥,“你就不学好!”浩子消停了,蔫着头陪妈熬浆糊、贴对联,清雪、扫院子;陪妈跟来串门的阿姨们唠嗑;陪妈看了第三遍《还珠格格》。

“砰”地一声,漆黑的夜里炸出一片绚丽的五颜六色,农场办公大楼前的广场上,烟花大会开始了。

“快点儿上炮!”浩子爸催促着。

浩子攥起早已烧得通红的炉钩子,捂着半边耳朵冲到院子里,点着了炮竹。紧接着,各家各户的院子也都此起彼伏地沸腾起来。

年夜了。入夜的时候放第一挂炮,春晚开始的时候放第二挂,午夜跨年的时候放第三挂,一早上太阳刚冒头的时候还有一挂。有的人家还要多放几通,每通都是五千、一万响的,熬不住夜想睡觉的人家也睡不踏实。农场里多是外来户,却都融入农场的过年的方式:炮竹都在炕头上焐着,放的时候取出来挑在长杆上,擦个火星就噼里啪啦地炸起来。谁家的炕头最热,谁家的炮声最响。

闹完了年,马上就开春,该忙种庄稼的事了。大人们盘算着今年种什么,买种子、化肥,串门商定机器下地的时间,白天黑夜转圈地忙,赶时令的趟。孩子们被彻底丢给了学校,没时间管顾。

浩子在教室里听课,侧过头就能看见远处突突着烟的播种机在地里拱。

过不了足月,田野就都绿了。燕子也从南方回来了,住到教学楼雨檐下的窝里,每天“叽叽喳喳”闹个不停。在万物复苏、绿意盎然的时候,大人们却睡在炕上补觉。

新学期,新气象。而浩子的名次却没什么进步,依旧在班级的中间几排放羊。胡潇筱却凭借班级前十的名次,被老师调到前排圈养起来。但两个人还是保持着借小说和交换心情的关系,尽管浩子看书的速度总是落后胡潇晓很多。一次,浩子看完了《牛虻》,在还书的时候,胡潇筱郑重其事地问他,“你有没有想过好好读书,考市里的高中?”

浩子耷拉着眼皮回答,“没有!”

“为什么?”胡潇筱又问。

“去市里读书有什么好?”

“你还没去,所以才不知道有什么好!”

“我没去,也知道有什么好。但去了也没啥用!”

浩子猜想,如果能读市里的高中,便有希望再次见到苏婷。可真的见到了又能怎样?他们原本就不熟识。虽然胡潇筱并不明白浩子的心思,还是苦口婆心地劝导,“你想考市里,就得进点班。今年就只有期末考试这一次机会。就算明年你进了点班,落下这么多,进步的空间也有限。”

“本来就没想进,想进也不一定进得了!”甩下一句赌气的话,浩子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他原本想再借一本小说,却不好意思开口了。

课堂上,语文老师照旧地解数学题似的解述着文言文,浩子照旧地溜号。一晃神,一张纸条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浩子瞥了瞥纸条,便顺手将纸条向收信人的方向传了出去。过了不一会儿,同一张纸条便又传了回来。浩子便又机械式地将纸条传向下一站。在还没有手机的时代,这是学生之间习以为常的通信方式。如果是随便对折的演算纸,八成是拍币子的同学在约战;如果是折成各式花样的信纸,便肯定是互颂倾慕的情书,既精致,又不至被偷瞄到甜言蜜语。

浩子又看到前排的同学挥舞着臂膀接力,这一次传过来的却是一张精心折好的演算纸。浩子看到自己的名字时吓了一跳,他战战兢兢地拆开,原来是从胡潇筱那里传过来的。

演算纸上写道,“如果你想学,就认真听课吧!”

浩子琢磨了一会儿,写好了回复,他将演算纸按着折痕重新折起来,拍拍前座的肩膀,递了过去。前座转手便将纸条塞到更前座的脖领里。

浩子正犯困,呆滞地看着书本上的文言文句子,上下眼皮直打架,却突然听到语文老师咆哮着自己的名字。浩子一个激灵,登时睡意全无,腾地从座位上窜了起来。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也都是一惊,瞧一瞧怒目圆睁的语文老师,又瞧一瞧不明所以的浩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皓然!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孟浩然。”语文老师瞪着眼,狠狠地训斥。

“来来来...我念给大家听听。”说着,语文老师把胡潇筱的那张演算纸斜展在胸前,摇晃着脑袋,绘声绘色地朗诵起来。

“先生...意懒...我神游,

幻见...野外...境清幽。

正值鸟语花香...日,

何劳...呓语...议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