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差异化就是卖点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每个人都有其魅力所在,就如同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每一件都有其卖点。只要找对了自己的卖点,才能够更快地走向成功。
坊间流传着一个请总统荐书的经典营销案例。一位出版商手头积压了一批书卖不出去,眼看就要大亏其本了。情急之下,出版商想了一个点子:给总统送去一本,并频频联系征求意见。忙得不可开交的总统随便回了一句“这书不错”。
出版商如获至宝,大做宣传:“这是一本总统喜爱的书。”还把总统亲笔提写的“这书不错”四个字印在封面上。于是该书很快被抢购一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一批书,便照方抓药,又给总统送去一本书,总统有了上次的教训,想借机奚落出版商一番,就在送来的书上写道:“这书糟透了”。
但总统还是着了“道”,出版商又大肆做宣传:“这是一本总统讨厌的书”。人们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使该书成为抢手货。第三次,出版商再次把一本新书送给总统,总统有了前两次被利用的教训,干脆紧闭金口不理不睬。然而出版商还有话说。这次他的宣传语是“这是一本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结果,书还是被抢购一空。
这是一个典型的拿大人物说事儿的营销宣传策划案例。在这个案例中总统被设计成了卖点,这个卖点显然是强行借来的,在目前市场上这样的例子还不少。
到目前来看,武汉野生动物园“砸奔驰车”应该说是国内借大个儿说事儿最成功的一个案例,但谈不上完美。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动物园作为区域性极强的一种商业形态,必须建立品牌以绕开区域性这个问题,如迪斯尼,在美国是迪斯尼,在香港还是迪斯尼,通过这种品牌的营造,迪斯尼成功地回避开区域性问题。
软件行业有“要出名,告微软”之说。说白了这就是“傍大款”扬名,让大个儿的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谁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来着。这时候,小的、无名的反而具有一种天然的优势。
成熟产品又将如何进行营销卖点提炼呢?最高明的手法就是从产品本身出发,把产品的营销卖点考虑进产品开发设计中去。目前,国外的品牌基本上都是这种做法,其产品本身的技术内涵便是最强有力的卖点。反观大部分的国内品牌,由于无法突破技术的瓶颈,于是只能翻来覆去的炒概念作卖点。其实任何产品的宣传提炼均不可游离产品本身,成熟产品更是如此。
一般来说,成熟产品的差异化宣传有三种方式。
一是“变形象营销卖点”。由于这种差异化宣传仅限于外观本身,而非核心内容,易受消费者识破,因为消费者是不愿掏高价只买“长相”的。
二是“变级别营销卖点”。这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升级或取得重大突破,导致产品自然更新换代,形成由里及外的整体差异卖点的做法。如影碟机从VCD到DVD的演绎。每一次“升级”都导致众多企业灰飞烟灭,而率先 “升级”者则因整体的产品差异卖点而傲立不倒。
三是“变类别营销卖点”。这指的是当既达不到“变级别”的高度,又不甘心仅仅是“变形象”,便两者取其中,不动筋骨,增添一些可有可无的附加功能以形成产品差异化的做法。如空调净化空气,热水器竟能美容。这种偏离本身核心卖点的“变类”做法,若不以增加消费者负担则尚可被消费者接受;倘若增加消费者的负担,消费者是不愿意掏钱为其买单的。
找卖点需要眼光,需要一个人的战略决策能力,这就是平时所说的做正确的事。一旦找到卖点就需要全力以赴。
差异是这个世上的唯一价值。长城若有一万座,那么它就毫无历史价值;长江若有一万条,它就毫无利用价值。物以稀为贵、以多为贱,这就是目前世上的价值判别式。
成功法则:
做过营销的人都知道卖点是什么以及卖点对于品牌突围和扩大销售的重要性。当各行业的经营日趋成熟,品牌影响力、知识水平、甚至营销手法、推广手段都越来越近乎雷同时,如何进行卖点差异化提炼就成为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2.不断更新,寻求卖点
不断寻求新的卖点就要不断升级。升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尤其在今天这个突变时代,升级更应引起大家的关注,更容易创造辉煌。
贾平凹刚开始时,最喜欢写千来字的小品文,在生活中随便找个点,就能发出一些人生感慨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智慧增进,再加上社会上对美文的需求市场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人生干出点大名堂帮助不大,因此他觉得必须升级自己的写作对象、写作能力和写作文字量,于是他便开始写起了长篇小说。
升级,是这个世界的必然规律,只有升级才能生存。社会的升级我们是最清楚不过的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接着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当然,除了社会升级之外,世界上升级的东西可谓无处不在。
因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在前进和创造的世界,旧的事物不断被新的事物替代,电脑从286、386、486直到奔Ⅲ、奔Ⅳ、奔Ⅴ,就这样一代代不断升级;个人成长也是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一步一步升级。
一个产品、一项技术、一个产业、一个国家,若不考虑升级换代,就会被淘汰出局。竞争,也主要集中在升级之争。当今时代,不迅速升级,便会立即死亡!这就是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当然反过来说,也是动力。
三星集团老总李健熙说:“当今世界,除了老婆孩子,其他的一切都应变!”
只有想方设法升级,才能生存,才有基础谈成功与卓越。那么,升级具体从哪里开始呢?当然是从点上开始。
比如唱歌的,一种特色已唱了几年了,就要考虑升级了。不然,就会被新包装的歌手所替代掉。
现在考研的如此之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显然,这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越来越高了,今天尤其需要专业人才。所以,读研究生的人自然就多。
如今企业都在大力倡导学习型组织建设,因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一个企业若不能推出升级产品,就会被消费者抛弃。因此,企业要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那就得先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
如今,一切都面临升级问题。那么升级应从哪个点开始呢?
当然是从你拥有相当基础的行业点开始,这是最佳方案。因为,你已在这个行业里工作了很久,掌握了专业的技能和独特的资源,只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不难在这一行业里做出一流的成绩。
当然,升级不应只局限于某一点,升级应是全方位的,有一点必须明白,升级一定是为了创造出更大的竞争力,是为了未来的发展着想。
升级的本质是什么呢?它是集中战略的优化实施。
在一个点上都没做到一流,做到顶端水平,就想去涉足别的行业,别的点,这是不懂竞争战略的表现。“要做就做老大,不然就别干。”这是许多中外500强老总的口头禅。
不能在一个点上卓越,也就不可能在其他点上卓越。因为卓越是一种品质,一种思维方式。世界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就能卓越,他必须比普通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流更多的汗水。
整个世界的趋势都在向产品的高、精、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干什么,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都得走精细化专业的道路,说得更直白一点,都得走集中制胜的道路。
就目前状况来看,我们集中的程度还远远不够,生产的产品太粗糙,搞的服务没有人情味,这都是大问题。这都要求我们必须全神贯注,更加集中。
在点上卓越,是这个时代的普遍特征,你既然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点,那么,就将这个点认真做足做好,把这个点做上去,做到同行的顶尖水平,那时,你就会名利双收,创造卓越人生!
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有点野心,在哪里干,就一是要干出点名堂来,就一定要力争一流,否则,就没啥意思。
升级是必然的,又有如此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就应立即制定升级的方案。
对个人来说,要立即设计个人的升级点,升级步骤,升级程序;对于企业来说,要立即动手在某些环节上升级,或人才升级,或产品升级,或网络渠道升级,或管理升级等。因为,只有立即升级,才能立即卓越!
余华,以前一直为自己写的长篇小说超不过20万字而苦恼,于是,他花了多年时间全面研究小说结构、小说叙述、小说的容量等一系列问题,近年他终于推出了《兄弟》这部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先不说内容,仅文字量就证明他的确升级了。
升级是没有止境的,大家都知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且,升级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一个知名讲师,主讲“性格化领导”,他说对于一个弱势者来讲,最快的升级方法就是想办法扩大你的背景价值,例如最好与北大某机构合作,不再推自己的小公司,而是以北大的名义对外培训。
叶楚华(研究炫耀性消费、奢侈品市场、明星及娱乐经济的专家)发表在《经济学家茶座》 上“关于刘德华星路历程的经济学原理”一文,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刘德华是什么?
首先是一个人——刘德华,一个集歌星、影星、电视明星于一身的人;他主演的电影之“卖座”,令众明星望尘莫及;他的唱片销量之高,令歌坛天后天王为之逊色;他在娱乐界长期保持的极高人气无人能企及。客观评价刘德华的演艺成就是该文的一个前提。
一种商品——当人们习惯于探讨各类明星的身价时,其实已经默认了其是作为商品而存在的,不是商品,何来价格?当然,刘德华不同于经济学中一般意义的商品,它的效用、出售方式均很特别,比如,一般商品是具有竞争性的,即它一旦被某人购买使用,它就不能同时被另一个人消费,而刘德华则不具备这一属性,刘德华可以同时被无数人共同消费和“使用”。他可以数万人共同观赏他的演唱会而不相互冲突。
一个企业集团——从另一个角度看,刘德华又是一个企业集团。这个集团“生产”诸多产品:刘德华牌电影、刘德华牌歌曲、刘德华牌演唱会、刘德华牌慈善会、刘德华牌广告……一个人的企业集团,生产如此多的产品,你不能不对这种现代商业模式感叹!
刘德华的商品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类某种(些)欲望的能力。探讨刘德华的商品效用,必须首先探讨刘德华可以满足消费者那些需求。笔者认为,刘德华可以满足消费者如下几种需求(欲望):
性本能需求——这主要对女性崇拜者有效。刘德华的歌影迷女性占的比例很大,这与刘德华的俊朗外表对异性的强烈吸引力不无关系。许多女性把刘德华当作梦中情人,而且能获得“虚幻”满足。
审美需求——刘德华具有超凡俊俏的外表。他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无比潇洒,他的歌声对其歌迷来说是一种高度的美,他的演唱会的舞台设计、舞蹈表演等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刘德华具有超凡脱俗的美,能高度满足歌影迷的审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