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共进午餐:向巴菲特请教投资心经
4747700000001

第1章 前言:一顿午餐的时间,叩开财富之门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却不知道应该拜谁为师,那不妨仔细的去阅读一下巴菲特的故事。这个已经被无数人投资人挂在嘴边的投资大师,像一个财富的标杆,远远的矗立在那里,让人无法企及。

试想如果在1956年时,你拥有一万美元,你会做些什么?或许你会买一栋像样的房子供自己居住,也或许买一辆当时看上去很时髦的老爷车。但可以肯定的是,时过境迁,那一万美元的房子到现在已经破烂不堪,你甚至都懒得去重新装修它了。至于那辆时髦的汽车,或许你早已不知道它躺在哪个废品处理站里了。

如果在那个时候,你恰好认识巴菲特,我能给你的最好建议就是马上将这一万美元送到他的手上。因为,随着时间的变迁,巴菲特已经像魔术师一般,让这一万美元变成了不可思议的2.7亿美元,而且还是税后的。不要感到惊愕,这就是全世界最顶级理财大师的魅力所在。

沃伦·巴菲特是为投资而生的,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头脑里就开始充满各种各样让人难以置信的投资意识。五岁的时候,当别的小孩子还在家里玩耍,巴菲特已经开始在向人们兜售口香糖了。等他再大一些,他开始混迹在高尔夫球场,原因是这里有很多被大款们打丢的高尔夫球。巴菲特会仔细的搜索着丛林中每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然后将收集到的高尔夫球高价倒卖出去,这笔无本的生意让他收获颇丰。当时,这也仅仅是他天才投资意识的最初展现罢了。

11岁时,巴菲特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支股票。或许,对于我们来说,这多少有些神奇,因为我们在十一岁的时候还懵懵懂懂的做着算术题。可是,这仅仅是神奇的开始而已。巴菲特在上学期间,用一百美元入股和别人一起合伙开公司,到1962年,这家公司的资本已经达到了690万美元。

1956年,巴菲特以每股7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小纺织公司伯克希尔,这是他神奇魔力展现的开端。在随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伯克希尔从一家纺织公司摇身一变,成为了世界上最知名的保险和多元化的投资集团。而巴菲特则通过伯克希尔掌控了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吉列、华盛顿邮报、富国银行以及中美洲能源公司的部分股权,而这只不过是他财富帝国的一部分而已。

当金钱积累到让人无法想象的地步的时候,巴菲特开始从他的投资世界里跳了出来,他决定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比如慈善。从2000年开始,巴菲特将自己的午餐时间放在了网上拍卖,拍卖所得皆用于慈善事业,一时间舆论哗然,竞拍者如云。

在随后七年多的时间里,巴菲特的天价午餐募集到了相当多的善款,可对于中国人来说都这个概念还过于遥远,直到2008年一位中国企业家的出现。

2008年6月29日,“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创始人赵丹阳以破天荒的211万零100美元,竞拍得到了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这个价格不仅创造了巴菲特自网上拍卖午餐以来的最高价格,同时也第一次拉近天价午餐与中国人的距离。

两百万美元陪人吃一次午餐,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简直就是一次疯狂到不可理喻的举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意识到这顿天价午餐物超所值。

美国纽约时间2009年6月24日,赵丹阳在纽约的“权力之屋”与巴菲特共进了这顿价格不菲的天价午餐。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时间,赵丹阳所持有的股票“物美商业”,短短几天时间,上涨了百分之二十二,而他为赵丹阳所创造的利润远远抵得上十顿这样的天价午餐。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豪掷百万美金的赵丹阳,但是看着不断飞涨的物价和不断贬值的银行存款,人们同样希望自己的金钱能够投资到正确的地方,为自己创造一笔能够让自己安居乐业的财富。可是,谁能成为我们启蒙的导师呢?

本书汇集一些巴菲特的投资心经,总结巴菲特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让广大的读者走进投资大师的世界里,品味投资的乐趣。而读者朋友们也并不需要花费天价,只要在午餐时间,抽一点点时间来阅读本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