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共进午餐:向巴菲特请教投资心经
4747700000013

第13章 一流餐厅打造一流午餐(1)

如何选择最好的牛排店

一些刚刚进入市场的投资者总是会有这样的迷茫,他们没有过硬的技术,也没有很好的理论基础,他们全然不知道自己应该把钱投入到哪家公司的股票上。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就是找那些名牌公司买进。

这就好比你刚刚到达纽约,放眼望去一排排的牛排店、咖啡屋,可是当你想要吃一顿饕餮大餐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还是“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店,因为这里早已名声在外了,相对于其它商家而言,它就是华尔街的名牌餐馆。做股票如同吃牛排,当你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尽可能的选择一家名牌公司即可。

2009年全球最著名的商业杂志《福布斯》在对全球最富有的总裁排名时,赫然将巴菲特放在了第一位。很多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即使脱离开总裁这个局限,巴菲特也依然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2008年,巴菲特所掌控的伯克希尔公司并非一帆风顺,公司资产一度由698.9亿美元缩水26%至518.7亿美元。

为了扭转这一局势,巴菲特从2009年年初开始积极购买一些全球知名公司的债券,试图重振旗鼓。这一年的2月,在巴菲特的亲自主持下,伯克希尔对外宣布他们将从美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哈雷摩托公司那里购买利率为15%的优先无担保债券,金额达到了3亿美元,而这一切仅仅是开始。

在购买哈雷摩托的债券后不几天,全球保险业巨头瑞士再保险公司就对外宣布,他们将从伯克希尔公司得到26亿美元的注资。在这笔投资中,伯克希尔公司计划以可转债的方式投资瑞士再保险,当然他们的收益也是非常客观的,他们将得到该类债券的票面利率为12%。

随后,全球第二大珠宝公司蒂凡尼也对外宣称得到了伯克希尔公司的支持,伯克希尔公司先后出资2.5亿美元购买该公司的公司债券。根据当时蒂梵尼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申报的数据不难看出,伯克希尔的这笔资金中有1.25亿美元买的是8年期债券,另外一般则购买的是10年期债券,两种债券的年收益率都是10%。

从以上的投资不难看出巴菲特的投资思路,那就是当市场整体环境不容乐观的时候,那就大胆的去投资那些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都是各自领域内的名牌产品,在全球金融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巴菲特的资金支持对于他们来说无遗是沙漠中的绿洲,而对于巴菲特来说,把钱借给这些名牌企业无遗是最好的投资渠道。

然而,这并不是巴菲特第一次大举购入名牌公司的企业债券,在很多年之前,巴菲特就对投资名牌企业债券充满了兴趣。

早在1963年,巴菲特就开始对名牌企业垂涎三尺。当时美国捷运公司在美国旅行支票市场上占据了80%的份额,巴菲特认为投资这样的名牌企业将会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是这样的机会迟迟没有到来。

就在巴菲特为此愁眉不展的时候,机会悄然而至。当时,美国捷运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因为经营不善,又遭到了竞争对手的恶意陷害,使得美国捷运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丑闻中。当时,很多投资者认为捷运公司完蛋了,但是巴菲特却不这么看,他认为一个名牌企业是不会被这样的小小困难所击倒的。

正如巴菲特所料想的那样,捷运公司的股票虽然在资本市场上节节败退,从60美元一路下挫到35美元,但是人们却并没有因此而拒绝使用捷运公司的产品,相反大多数人已经将捷运公司的服务当作了生活的一部分。

在奥玛哈的罗斯牛排店,巴菲特看到依然有很多人在继续使用捷运卡付餐劵,而在奥玛哈的银行和旅行社,捷运公司的旅行支票继续为人们提供着极为便捷的服务,即使是在超市和药店,捷运公司的旅行支票也未受到任何冲击和影响,这一点让巴菲特意识到了名牌公司的强大之处。

资本市场上,捷运公司的股票下跌让巴菲特看到了希望,他认为这正是介入这种名牌公司的好机会。于是,巴菲特用1300万美元购入了捷运公司5%的股票,巴菲特的行为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滑稽的、不可理喻的。

然而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这家在他们看来名誉扫地的公司却成为巴菲特掘到的第一桶金,巴菲特也正是凭借投资捷运公司一举成为华尔街的传奇人物。这次投资获得的巨大成功,让巴菲特深信,那些知名公司总是能带来意外之喜的。

1980年,可口可乐在资本市场节节败退,投资人士认为这家美国饮料巨头正面临着崩溃。而巴菲特却对这家名牌企业充满兴趣,他开始购入大批可口可乐的股票,并不断增持,到1981年巴菲特先后投入了10.2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在可口可乐的股票上。一年之后,这些钱变成了37亿美元。

巴菲特之所以在可口可乐的股票上投放巨资,就是因为他相信,可口可乐仍然是美国最好的产品,这个名牌产品不会轻易的倒下。如同在捷运公司所获得巨额回报一样,可口可乐成为了巴菲特的聚宝盆。

如果对巴菲特几十年的投资生涯进行一番回顾,不难发现,巴菲特所投资的股票大部分都是行业内最好的,即使不是最好,至少也是十分优秀的,巴菲特钟情于这些名牌企业,就如同他钟爱“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店的牛排一样,这是因为相对于那些籍籍无名的小公司而言,他们的确更有优势。

留意“老字号”

“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店1977年在曼哈顿49街和第三大道交界处正式开始营业, 算来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年代虽然算不上久远,但是相对于年轻的华尔街来说,它倒也是“老子号”了。

如同爱吃“老字号”的牛排一样,巴菲特的投资的过程中,除了钟爱名牌企业外,他也同样喜欢那些年代久远的“老字号”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他们的企业已经有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样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如同陈年老酒,持有的时间越长,得到的惊喜也就越大。

对于投资这些老牌企业,巴菲特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经营盈利能力最好的企业,经常是那些现在的经营方式与5年前甚至10年前几乎完全相同的企业。”而这一点正是“老字号”企业所最为突出的特点。

巴菲特所崇尚的价值投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持股时间较长,是一种长期性的投资,这就需要企业有着非常良好的长期发展前景。相对于新型企业的诸多不确定性,巴菲特认为“老字号”企业往往在更加可靠。

伯克希尔公司在进行投资时,按照巴菲特的理念,总是会选择那些在未来10年、15年或者20年后的企业经营情况是可以预测的企业,因为只有这样,公司才会预知这家企业能够为伯克希尔带来什么。而这一切正是那些传统老店一直坚守的。他们二十年前在做一件事,三十年前也同样,在可以预期的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将这件事做下去。

贵州茅台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在近代中国的酒业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2002年上市之后,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盈利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在过去几十年里,茅台在做白酒,在以后几十年的时间里茅台依然会坚守在白酒领域,正因为此,茅台也被众多投资者追捧,一度成为两市第一股。

与茅台相对应的还有中石油这样的企业,中石油虽然称不上百年企业,但是从建国以来,他们也已经有了50多年的经营历史,过去五十年他们石油领域一度成为世界巨头,如今他们依旧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可以预期的未来中石油也依然会保持强劲的劲头,而这正是巴菲特所看重的。

2003年,巴菲特先后斥资4.88亿美元买入中国石油和天然气企业中石油公司的H股股份,在他看来这个有着五十年历史的企业,将会是他财富天枰中的又一个砝码。因为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十分稳定。

稳定的企业,能够让人一眼看到它的未来,所以巴菲特对自己手中的那些老店总是充满了信心,他坚信这些“老家伙”能够大幅度的升值,从而帮自己从中盈利。

巴菲特的这一投资理念也得到了美国沃顿商学院的股票长期投资研究权威西格尔教授的支持,西格尔教授认为,太多的数据证明那些“老字号”是值得人们信赖的,因为这些公长久以来的稳定性为他们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赚个钵满钵满。

西格尔教授举例,在1957年至2003年这46年,一直经营稳定、没有与其他公司合并重组的公司只有20家,而这20家股票平均为他的股东们获得了3倍至37倍不等的股票收益率。这充分说明,上市公司的历史越长久,他的业务也就愈发的稳定,因此未来的表现也是非常可期的。

那么百年老字号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正是它经营的稳定性,巴菲特认为不光要买那些已经成为老字号的企业,更要善于去发掘未来的“老字号”企业,如果一家公司的业务非常稳定,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渐变大变强,那这家企业就具备较大的竞争优势。

1989年,吉列公司陷入了困境之中,巴菲特认为这家生产剃须刀的企业在过去几十年的经营状况一直以来都保持着稳定,而且从长远来看,这家企业的发展也没有任何不妥的地方,因为每一个男人都在寻求一把称心如意的剃须刀,正因为此巴菲特开始与吉列公司进行了谈判。

当年7月,吉列公司发行6亿美元的可转换特别股票给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每年股息8.75%,同时双方约定,吉列公司的股票的股价如果能够在连续在20个交易日超过65.5美元,那这些特别股将以50美元/股的价格强制转换成普通股股权。结果,巴菲特在资本市场上又写下了令人惊艳的一笔。

到2002年,伯克希尔公司已经拥有9600万股吉列公司的普通股,这些股票的价值达30亿美元以上。巴菲特认为,吉列公司在创造了一百年的辉煌,但是它的辉煌仍然会延续到下一个一百年。

之所以选择这些老字号的百年老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巴菲特认为自己虽然有着几十年的投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并不足以弥补自己在企业管理经验上的缺失,他认为自己并没有学会如何应对和解决公司经营中所遇到的困难。因此,当一家企业陷入这样的困境时,他选择远远离开。

老字号的企业则不同,他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的管理方式代代传承,当经营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时,这些“老字号”企业的管理者在处理起这些问题时会变得游刃有余,这一点在巴菲特看来是难能可贵的。

投资和饮食一样,“老字号”总是对我们充满诱惑,“史密斯与沃伦斯基”牛排店在用正确的经营方式让自己努力的成为百年老店。而市场上那些平稳发展、稳定性极高的企业也在试图着做大做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些企业都不冒进,都在脚踏实地的前进,当你发现这样的企业时,不要忘记仔细留意一番,说不定它就会成为为你创造财富的“老字号。”

新餐馆也会有惊喜

如果你每天都在吃六必居的咸菜,全聚德的烤鸭,时间长了便不会有任何惊喜,因为名牌企业的咸菜吃多了也会让人腻,“老字号”的食物也未必适合天天品尝。在这个时候,当你走进一家新开办的湘菜馆时,说不定会有一份大大的惊喜等待着你。

想必巴菲特也是在偶然的机遇下走进了开张不久的“史密斯与沃伦斯基”,从此以后便爱上了这里的牛排,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不要固步自封,要大胆踊跃的创新,这样就会在新餐馆里收获别样美食。

投资也一样,虽然名牌企业和“老字号”是投资者的首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忽略那些新兴产业中涌现出的超级明星,这些公司的股票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如果选择正确,他们一定能为投资者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

作为一个投资者,我们要看重的不仅仅是过去,因为不管自己要投资的公司过去多么辉煌,都无法证明他的未来能够继续创造这样的辉煌。投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投资企业的未来,所以,要研究企业的过去,更要研究企业的未来。

市场上很多企业会用自己过去的数据来说明自己是一家如何优秀的公司,巴菲特认为企业的做法往往会将投资者引入到一个误区之中,因为过去的成绩无法代表企业现在以及将来的成绩,在投资的过程中要格外的注意这一点。

有一些新兴企业,他们刚刚成立不久,没有悠久的历史,更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业绩,他们的发展时间非常短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前景,相对于远景目标来说,一家企业的发展阶段其实是非常短暂的,投资者需要具备长远的目光。

在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要弄明白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投资不是为了过去,也不是现在,而是为了赢得未来。之所以对企业的过往和现在进行一番彻底的研究,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让自己的投资在未来能够有所斩获。

巴菲特告诫自己的追随者,股票的投资实际上就是用今天的闲置资金购买一家企业的未来,当这家企业具备足够明显的竞争优势时,才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为投资者创造客观的利润和财富。正因为此,巴菲特认为:“公司未来的经济命运,决定了投资者未来的经济命运。”

1977年巴菲特就对外宣布了自己的投资原则,那就是投资的公司应该具备长期发展的良好前景,他将这一条当做自己以及伯克希尔公司投资的金科玉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这项投资原则依然是得到了伯克希尔人的坚决贯彻。

在可口可乐成为世界第一品牌饮料之前,曾经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当时很多人不看好可口可乐的未来。巴菲特则通过分析认为,可口可乐极有可能成为领导未来的饮料市场的主角。正是基于这一点,巴菲特在可口可乐最为困难的时候,向他们及时伸出了援手。

对于投资可口可乐这一点,巴菲特也十分得意,在接受《福布斯》杂志的采访时,巴菲特对记者说他之所以购买可口可乐的股票,是因为他相信这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饮料公司并没有将他的魅力展现出来,至少在那个时候他相信可口可乐会成为饮料界的“新星”,它要做只是尽快打开海外市场而已。

1988年至1989年间,可口可乐为美国大多数人接受,但是他的市场仅仅局限美国,世界市场占据的销售份额只有区区15%,也就是说,在世界范围内,可口可乐还只是一个刚刚兴起的小角色罢了,但是它具备成为领头羊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