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静生活
4749200000036

第36章 静口训练——管好自己的舌头

以爱因斯坦之标准,一个成熟的公式应该是A(成功)=X(工作)+y(游戏)+Z(少说话)。少说话井非等于不说话成一宜保沉默寡言。这是与习惯信口开河者相对而言的。

管好自己的舌头,就能管好自己的生活。

一天,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某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一个消息要告诉你

……”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

“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

“第一个筛子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确实是真的吗?”

“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现在再用第二个筛子审查吧,”哲人接着说“,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就算不是真实的,也应该是善意的吧。”

那人踌躇地回答“:不,刚好相反……”

哲人再次打断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请问,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很重要吗?”

“并不怎么重要。”那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哲人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么就请你别说了吧!这样的话,它就不会困扰你和我了。”

常言道“祸从口出”。正因为如此,一本叫《劝忍百箴》的古训将“言之忍”列为第一。

有一天,释尊带有阿难到王舍城内托钵后,走出城外。他们看兄一个巨大深坑,乃是城内居民倾倒大小使的粪坑,雨水和脏水混入,臭气冲天。其中有一苹形似人状,而且有许多手脚的小虫。它从遥远处就看见佛来,不断从臭水中抬起头来,泪水直流地仰望著佛陀。

释尊见它那悲凄状,忍不住从怜恤的眼神里,呈现著悲哀,此时,一切反应都看在阿难的双眼里。

佛返回灵鹫山后,阿难铺好座垫,佛静静地坐着。

阿难代表大家向佛打听刚才看见小虫时,为什麽呈现难过的表情呢?

“世尊,刚才在王舍城外看见粪坑里的小虫,它前世到底做了什麽罪业呢?何时投胎在那臭水坑里呢?何时才能脱离那种痛苦呢?”

“阿难,你们仔细听著。现在让我谈谈它的前后因缘。”

佛陀开始谈起往事。

这是过去佛出世教化一切众生结束,入灭以后的事情。当时,有一位婆罗门建造寺庙。供养许多僧伽,有位施主供养许多奶物。一天,适逢一群云游和尚来访,该寺的知客僧心里想∶

“施主特地送来一批供养品,来了一群不速之客,端出来未免可惜,乾脆藏起来吧!”

知客僧果然暗中藏起奶物,不肯摆出来让大家吃。不料。那群作客僧伽早已知悉此事,就责问知客僧说∶

“你为什麽不让我们吃那些奶制品呢?”

“你们刚来作客,我是寺里的老主人,新来客人怎能享受佳肴呢?”

“奶物是施主供养的,现在住在寺庙的人,应该不分彼此,都能够分享才对。”

知客僧被人责备后,愈加愤怒,以至失去自制心,破口大骂∶

“你们去喝厕所的脏水吧!那有资格享受这些美食呢?”

佛把话说到此,就转口说∶

“妄开恶口,终有恶报,在以后数千数百年的漫长时间里,他就投生在厕所坑里了,也就是王舍城外那苹小虫。他只是对许多出家人说了一次恶言恶语,就饱尝如此痛苦。凡我弟子都应该明白祸从口出,妄开恶言会惹火烧身,故不能等闲视之,对父母和其他人必须言谈温和。”

《汉书·艺文志》中提到有《黄帝铭》六篇,但遗留下来的惟有一篇,这就是《金人铭》。《金人铭》开门见山说慎言:“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成语“三缄其口”也就是出自于与《金人铭》有关的典故。

凡奢侈浪费者,后必贫困;凌辱别人者必受人欺辱。看《红楼梦》中人,凡伶牙俐齿,尤其刻薄伤人者,其命运皆不好,凤姐、黛玉、晴雯等。凡能忍辱负重,言语和缓者,必后福。

林之孝口舌不俐,上天却赐给这老实人一个口齿伶俐的女儿。其女小红在宝玉屋中当差,倍受晴雯等众丫环们欺负,上天厚爱忍辱者,将她又编排到欣赏她的凤姐处了。

小红心地善良,在贾云母亲去逝,无钱发丧时,她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拿出,帮助贾云度过难关。在贾府大难之时,小红遇难被贾云所救。花袭人,在贾府她对上忠待下厚,少事寡言,深受上下喜爱。

贾府受难后她能平安嫁给善待她的夫君蒋玉菡。还有宝钗、宝玉二人,因平日善待人,也生命无大碍。初进贾府被人笑的刘姥姥,因心地善良,身体硬梆梆可寿命。

简单地总结现实,发现凡尖酸刻薄的人家,其后代大都口舌笨拙,吐字不清。古人言: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给子孙。自己言语不吃一点点亏,留给子孙的只有笨口拙舌,被人言语欺辱而不知应答。人最容易造的就是口业,稍不小心就会伤害到别人。故《中庸》孔子说:“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庸德之行,庸言之谨”。

人平日讲话是痛快了,那知我们的一言一行皆有因果,皆有人记载着,想来可怕。《大学》“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慎其独也。”天地鬼神在哪里?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其严乎!”。又写文章讽刺挖苦人,难道今后不被人用笔讨债,到那时自己心中怨天尤人,全然一副莫名其妙的委屈苦闷。

人无论是否在世间,皆要礼敬尊重为好,因不同生命体存在于不同维次时空,万物皆有灵。自己的过失尚怕别人提起,可却时常提起别人的,便一抓就难得放手,用最现代的军事武器强轰猛攻,把早已扔进历史尘埃中的东西反复轰炸。

现在报刊杂志上到处可见,诋毁伤害他人的文字,常常使受害者心灵深处存留下极其痛苦的阴影,那就是仇恨的火种,日后必定报复。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看似人为,实在是存在着那些受害者过去生的业报。如李斯在两千年前,上书秦始皇《焚书令》,除自然科学及神学外,秦以前的中国古典文献全部化作片片飞灰。次年,供职秦府的文化诸生,被活埋的有460多人,被屠杀的700多人,无数人被流放边境偏僻之地,途中死者无数。

当时的博士齐人淳于越,是李斯亲妹妹所钟爱之人,难逃杀身之祸,致使其妹妹自焚来表示抗争。李斯其人不会在后世遭到别人的陷害吗?故明理的人知:隐恶扬善是美德。

我觉得我们平日的言行都是在某种程度上修行,有的向上修,多数人向下修。不迷恋自己,舍己为人,心灵纯净即向上。执着自己的利益得失,总想多得而不顾及他人即向下。

执着贪得就是向鬼道修,执着嗔恚就是向地狱修,执着迷恋的愚痴就是往畜牲道修。一切宇宙人生真相,佛言善语谁能听?陈晓旭老师用自己的人生给我们写出了做人的榜样,如何对待自己及社会。

用人生之笔书写利益他人之言,开口便讲劝善之语,笔留青史,口留余香,德泽万古流芳。

而且,沉默是金对健康也有好处。在一项最新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体处于短暂沉默不语时,身体能明显地快速放松,而且越深层次的沉默人的情绪越稳定。

研究人员解释说适时的沉默能帮助人迅速与外界隔离,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并仔细思考可能被遗漏的细节因而情绪会变得稳定和平静。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为了身心健康我们不妨尝试每周去一个安静的、空旷的地方独处,不必说话沉默地待上一段时间就好。

守口如瓶真正而直接的原因并不是祸从口出,而是“口开神气散”,不利于能量凝聚,祸从口出只不过是能量不凝聚的后果。一旦开口要说话,舌头肯定就不能舔抵上腭,从而就不利于生“华池神水”,也就不可能“玉液炼形”。

刘欢唱起歌来声音洪亮、音域宽广、深沉有力,如天外来音,这最充分地反映在他所唱的《天地在我心》上。刘欢为什么能够唱出这样的水平呢?这可能与他的一个习惯“懒得说话”绝对不无关系。

刘欢的老婆卢璐在《嫁给刘欢》中特别说到过他这一习惯:在白天的大部分里,即使眼睛是睁开的,刘欢也很少搭理人,因为他懒得说话。懒得说话正是刘欢一个玉液炼形的好习惯,玉液炼形自然中气十足,发出声来当然洪亮深沉,就像铆紧了拳,打出去会非常有力一样。

这话不错:是人才不一定有口才,有口才一定是人才。但口才并不在于多说,恰恰相反,真正口才好的人都知道什么时候该闭上自己的嘴。一个人真正要说的利害话并不多,我们平常所讲的话其实有许多是不适机的话、不适时的话和不适对象的话,乃至于完全的废话。仔细想一想,就可以发现你平常的确说了许许多多的废话。禅宗教人“将嘴挂在墙上”,实至论也。

为了养成口宜缄的习惯,你可以试着学一学道家的玉液炼形——简单地说,也就是先养得满口津液,然后再慢慢咽下去,想像它滋润五脏六腑,流通百脉。甚至你也可以规定自己一天说多少的话,把话量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

静心课二十八

当我们全神贯注在当前时刻,我们可以感觉到喜悦、和平、安全、团结、和谐、神圣和充满活力。当我们与内心的自我沟通的时候,会觉得这时生命更有价值。这是完整而神圣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