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静生活
4749200000039

第39章 静息训练——能积蓄更好的体能和精神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陷入到各种坎坷、挫折、磨难和那些不顺心如意的事情中,这些令人不快的事情让人感觉疲倦、无奈、烦恼、痛苦。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走入了一个工作的误区,让心灵和身体处在无尽的忙碌状态中,他们以为这样就没有时间烦恼和痛苦了。如果却恰恰相反,他们疲于奔命,只是让自己陷入另一个烦恼、痛苦的游涡。事实上,走出烦恼、远离痛苦的方法只有一个:学会休息。

休息是对一个人身体内各项生理机能的有效放松,从而积蓄更好的体能和精神去完成下一个既定目标,休息得越充分,头脑就会越清醒,体能就会更充沛,那么制订的目标就会更高、更远,实现的机会就会越大。如果以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情,带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去挑战困难重重的目标,只会是“欲速则不达”,一旦搞垮了身体,那么到头来将是大病一场,得不偿失。

一年有四季的轮回,一天有白天与黑夜的更迭,作为一凡尘中的人,要学会工作,学会休息,让工作和休息在生活中交替,这才算是一个最快速度吸收养料,从而有足够的精力把工作做得更好。休息对于工作来说,如同游在水中的鱼要时时到水面上补充一下氧气一样。

试一试

当感到眼睛疲劳时,用两手中指和食指按揉或轮刮眼眶8~16圈,然后睁眼远望30秒钟后闭眼30秒钟,如此间隔20秒重复3~5次。

经常做些“相向动作”。站久了就可以原地下蹲3~5次,或办公桌旁坐一会;坐久了起身走动1~2分钟,或者做3~5次腹背运动,都可以缓解腰背肌的张力。由于工种不同,作业姿势各异,但是劳动者都适宜做这类“相向动作”。积极的休息能提高工作效率。

当脖子僵硬酸痛时,活动颈部。颈项竖直,下颏回收,头部慢慢地后仰依顺时针方向环绕1周,如此重复8次后,再恢复初始状态;然后依逆时针方向环绕1周,也重复8次。再用两手食、中、无名三指揉擦头颈后两侧肌肉20~30次。

坐久了出现腰酸背痛时,先用两手掌或拳轻轻击拍腰背部20~30次,两掌用力擦拭腰部及两侧肌肉20~30次;然后用第二掌指关节头横擦、或摩、或揉腰脊部两侧肌肉(肾俞和命门穴)20~30次。接着缓慢地向两侧转腰3~5次,上体向左右两侧侧身3~5次。

大约有50%~80%的身心疾病都和人体的过度紧张有关。自我放松有助于消除紧张情绪。具体做法:先洗温水浴,然后和衣静静地躺或坐,闭目静息。紧握右手,让肌肉收缩5~10秒钟,然后放松同样长的时间;接着紧屈右臂,让右臂肌肉收缩,再放松,时间同前。依此顺序作左手、左臂、两肩、右腿,最后是左腿。轮番松紧几次,约20~30分钟。肌肉松紧时,慢慢作深呼吸配合;紧时吸、松时呼,气从鼻吸入后,再从微翕的唇间呼出。肌肉放松完毕,再平静地呼吸1分钟。如能同时有轻音乐伴奏,则效果更好。

假如你不能入眠,你还可以试一试:

平躺于床上,展开四肢形成八字形,让全身肌肉放松,然后,手脚用力三秒后放松。

仰卧于床上,双膝屈向腹部,然后,双手用力抱膝三秒钟后放松,平躺四肢成八字形。

上述活动交替做5~10分钟,全身的紧张渐渐消除,人会感到舒适而渐渐欲睡进入梦乡。

息字诀

道门有一息字诀,所以使人忘物忘机,不思不虑,因物付物,心常清净之法门也。一般人很少谈及,实为至要。

李道纯谓:“息缘返照禅之机,息心明理儒之极,息气凝神道之玄,三息相须无不克。”内三宝与外三宝,皆能以一息字贯之,则仙佛圣人,顿超立就。心不能息则心劳,神不能息则神伤,气不能息则气损,精不能息则精亏,形不能息则形疲。息则日全,不息则日损,日损不已,人孰能全其生哉!

此息字诀,与佛家修止观及儒家“止至善”之“止”字诀,同一工法。唯佛家之修止有传授,如系缘守境止,系心一处止工法也。念动即觉,随而息之,制心一处止工法也。体真心不动,万境无碍,即体真止工法也。

儒家之修止,则无工法传授。息眼识所以无视,息耳识所以无嗅,息舌识所以无味,息身识所以无我,息心识所以无意,息意识所以无法,息法识所以无思。且也,息精所以养气,息气所以养神,息神所以养虚,息虚所以养道。其机甚微,其行甚不易,其孰能致之哉!

司马真人有云:“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骄,不执可图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自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萦尸僵。气漏形归后土,念漏神归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方得魂强。转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造化难知规准,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此实为养生圭旨,而又无一不是息字工法。

夫心能息机,寂然无物,方能“内外肃然”;能内外肃然,方能“主一不动”;能主一不动,方能“天清地宁”。

朱晦庵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两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全是小得息机工诀的境界。功夫要到清如苍天无片云,固在于斯;要得源头活水滚滚来,亦无不在于斯,进入斯境者,即能了此!

昔宋理学开山祖周濂溪先生,曾有诗与东林总云:“窗前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自幽;谁道二千年远事,今朝都到眼前头。”窗前兀坐,万机顿息,因其能有内息其机之大修养,所以才有外充其机之大作用,于是而有日暖风和庭草幽然之大自在观。世称其光风霁月,胸怀洒脱,便是得力于此。

他曾有偈云:“昔本不迷今不悟,心融境会豁幽潜;窗深草长松当道,尽日令人看不厌。”非内外两息内外两忘者,又焉能臻此,故朱子赞其“襟怀洒落,有仙道气”。周茂叔庭草不除,谓和自家意思一般,这就是满腔子都是生意。由自家满腔子的生意,就可体认出天地的满腔子生意;由天地的满腔子生意,亦可涵融出自家的满腔子生意;而风月怡然,心融境会之乐,亦自在其中矣。若不能内外两息,而内外两讼,内外两累,内外两扰,内外两困,纷纷纭纭,又何能有尽日看不厌之心境在?静则息,息则生,静极则一阳来复,息极则生生不已,非过来人,不可以语斯也!

亢仓子论息字诀时有曰:“凡修练人道,息心勿乱,息精勿泄,息神勿惕,息汗勿出,息口勿言,息目勿视,息耳勿听,息血勿滞,息唾勿远,息涕勿泣,息嗔勿恼,息神勿忧,息怒勿愤,息贪勿求,息痴勿迷,息怨勿念,息仇勿报,息害勿记,息事勿竞,息我勿争。若人行住坐卧,十二时中,常行如是,则心自宽,神自乐,丹自成,而道自得矣。”

夫人之纷纷扰扰,不能自安自足,逍遥自在者,只为不能息心息境耳。若能心境俱息,人我两忘,又何往而不自适哉?内息其心,外息其境;内息其念,外息其机;内息其意,外息其事,使内心不生,外境不入,自可一心不动,一念不生,而得泰定,与道冥一矣。

静心课三十一

睡到自然醒。每周至少关一次闹钟,让自己自然苏醒。切记,提前一小时睡觉并不能保证你会提前一小时睡醒。恰恰相反,提早上床的你会发现,自己大睁双眼躺在床上,辗转度侧,无法入睡。因此,如果晚睡习惯对你而言已经根深蒂固,那就最好顺其自然,偶尔在周末睡睡懒觉就行;但要是你习惯了早起,那就早起吧,这样还可以在早餐之前进行一些有越的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