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贵族精神:中产阶级高级修身讲座
4749700000009

第9章 贵族精神的优良品质——德布天下的浩然之气(4)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领会什么是信誉为本的贵族精神。这种精神是对现实的“流氓文化”最好的冲击。贵族精神中的讲求信誉精神是在任何时间、环境下都不会有任何的折扣,因为秉承这种精神的人,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将承诺遗忘;也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将承诺落空。在他们心目中,即使海枯石烂、物是人非,但心中所坚持的道德观是需要永恒坚守的不朽信念。他们兑现的不仅仅是给予他人的承诺,更是自己心灵莫大的使命感。

春秋时候的故事,实际上也不完全是一种慷慨激烈、充满血腥,也有一些听起来非常温暖的故事,比如说有一个叫“季札挂剑”的故事,听起来非常富于诗意,也是对贵族精神中崇尚信誉的又一诠释。说的是吴国有一个公子叫季札,这个人修养非常好,国王就派他出使晋国。

在出使晋国的路上要路过徐国,于是他就去拜访徐国国君,没想到两个人谈得非常投缘,成了好朋友,他在徐国一连呆了好几天。在聊天过程中,季札注意到,那徐国的国君一直在看他腰间挂的这把宝剑。我们知道吴国是产名剑的地方,而且季札对剑很有研究,是一个剑的大收藏家,他身上带的是他最好的一把宝剑。那么他看到这位国君不断地看他的剑,就知道他喜欢上这把剑了。但是,因为君子不夺人之美,所以没好意思直接开口要。季札读懂了他的心思,想把这把剑赠送给这位徐国国君。但是,当时国际上有一个规定,就是作为外交使者,身上必须佩剑。

他想,等我出使完了之后,回国途经徐国时,再把剑送给徐国君,这样不就两全其美了。于是,他对主动和国君说:“大王,在下路径贵国,但没有什么礼物相送,唯有身上这把佩剑还拿得出手。但我现在要出使晋国,没有佩剑不行,所以等我回来时再将此剑赠与大王,您看如何?”徐国国君先是不好意思有些推脱,在季礼的坚持下还是答应了。

季礼在徐国呆了几天,就继续出发去到晋国。等他在晋国完成了外交使命,回国的路上又一次经过徐国时,他兴冲冲地想把宝剑送给徐国君,却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说徐国君在这几天当中得了急病死了。

这个季札非常悲痛,就找到了国君的继任者,他说这个先君活着的时候跟我非常好,我曾经想把这个宝剑送给他,但是他不幸去世了,现在我把这个宝剑送给您,以表达我的心意吧。但是这位继任者说,我们的国君活着的时候没跟我交代过这件事情,所以您这么贵重的礼物,我不能够收下。

季札一听,说那这么着吧,我去祭拜一下您的先君。于是就带着各种祭品来到徐国君的墓前,恭恭敬敬地给徐国君行礼默哀,完事之后,季札从腰间解下宝剑挂在了徐国君墓边的树上,然后扬长离去。

季礼的信誉是真正的贵族精神的体现。虽然他完全可以不把宝剑赠与徐国国君,一是因为国君已亡;二是新国君也并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协定,所以即便不赠与,也不会受到身体的名誉上的损害。但真正的贵族精神是由人的高贵的道德品质所呈现在世人面前的,环境的有力或恶劣,都只是对这种精神的一种衬托。拥有这种品质的人,他们坚信以信誉做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这种原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改变的铁血精神。

贵族精神是人类道德的精髓,它体现的不仅是身份的尊贵,更是人性的善良、坚强和美好的一面。因此,以诚信立身,是对贵族精神的丰满,也是关乎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能融洽发展,积极向上的润滑剂。

§§§第11节 处变不惊的淡定——非凡气势掌控局面

淡定似乎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有人说冷静就是淡定、有人说心无旁骛则为淡定,有人说胸有成竹方位淡定。这些都可以归纳为淡定的含义,而贵族精神则处处都显示着淡定的踪影。比如说:优雅、无畏、坚韧不屈等等,如果没有淡然的心态作为前提则是很难实现的。如果没有淡雅之心,遇到不顺心之事时便满嘴粗口、怒发冲冠,又如何彰显优雅的气质?如果没有淡然之悟,面对危险时手足失措,又如何发挥强大的勇气?如果没有淡薄之意,出现诱惑时抛弃道德观念,为求目的而不择手段,又如何显示精神的可贵?如果没有淡定沉着,遭遇羞辱时又如何展现宽广的胸怀?

总之,淡定是众多贵族精神的源泉。一个人是否有贵族气质,其实大多数时候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表现,往往一个坚定的眼神、一句看似毫无紧要的微妙之语,一则轻描淡写的举止,便大大的拉开了人与人气质和形象上的差别。贵族精神不在于急于表现自己的意见,而是坚持原则寻找最好的时机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淡定正符合贵族精神特征的总和,是修炼贵族精神之人必备的心态。

除此之外,淡定的贵族心态在现实中也有意想不到的威力。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波动内心的挑动,而在逆境时掌握住局面给是拔得先机的头筹。有时候,场面的失控并非就会陷入僵局不可收拾。拥有淡定的贵族精神,却能在不经意间扭转乾坤,使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名为左斌的贵族就有过这样的故事:

左斌奉命出使齐国,经过鲁国一处险要之地时突然遭到一伙不明身份的匪徒抢劫。左斌此去齐国只为商讨国事,并没有带领大队人马,随从只有四个护卫加上一个驾车的仆人。侍卫看到大队人马杀过来顿时傻了眼,只大喊着:“公子先走!”仆人驾着车就要逃离,但是年轻的左斌却立马喝住仆人,让他不要逃跑。

左斌并非拥有以一敌百的本领,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四个侍卫根本不保护不了自己。但是他想着自己身负重任,如果被掳走、杀害或者被抢去银两肯定会耽误出使的时间。在危急关头,他立马想到这伙人虽然是不明身份的土匪,但是近些年天灾不断,住在附近村落的百姓肯定也是民不聊生,他猜测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是村里年轻人因生计被迫出来抢劫商贾。若是自己逃窜,不仅不能逃过劫难,反而会遭来横祸。

于是,左斌经过短时间冷静地判断后毅然决定停车。左斌的马车一下就被匪徒围住了,四个侍卫抽出长剑胆战心惊地与敌人对视。但只见左斌缓缓走下车来,慢悠悠的看了看天。匪徒心想一般人看到这阵势都吓哭了,他为何不怕?难道后面还有大批人马?于是个个都面面相觑,暂不上前。

左斌稍过一会便朝一个貌似头领的人抱掌说:“这位想必是众人的头领?”那人冷笑一声说:“算你有眼力。快点把值钱的财物都交出来,否则必定取你性命。”

左斌仰天长笑,弄得众人皆摸不清头脑。那头领喝到:“你笑什么?”左斌说:“我笑你们将要大祸临头还不自知!”头领也笑着说:“现在大祸临头的恐怕是你吧!”左斌又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楚国出使齐国的要使,如果你今天斩杀了我,或者抢夺我的财富使我耽误出使的时间。楚国和齐国都会派兵攻打你们鲁国,而且你们必定是附近的村民吧?就算你们可以逃之夭夭,但你们的家人却逃避不了。到时候,你们的国君会因为你们的举动而围剿你们,你们的家人也将遭受灭顶之灾。”

众人皆被他的言语惊住不敢上前。左斌又想:“既然他们能豁出命干强盗的勾当,必定是被逼无奈,只怕狗急跳墙。”于是他又说:“近年大旱不止,我看你们也是迫于生计。这样吧,我这里有一块我家传的宝玉,暂时放在你们这。等我从齐国出使回到楚国后,再用金银来兑换回来,你们看如何?”

一众强盗只是想要抢劫财物,又考虑到家人和自己的安危,现在有他的祖传宝玉在手也不怕他将来不用钱赎回。于是拿着宝玉便离开了。左斌因此解困,从而顺利的出使齐国。

左斌的临危不惧、冷静沉着、机智应对让他化解了危局。但最为重要的,而是他淡定无比的心态。若他一早便吓得屁滚尿流,或者面对众匪而神情紧张,跪地求饶,那么恐怕早就命丧黄泉了。正因为他的这种贵族素养,使得在危急关头不仅能够急中生智,更为重要的是淡定的神情所展现出的非凡气势。这种气势是一般的商贾或者凡夫俗子所不能具备的,因此,强盗们这才相信了他的话语。

一个局面的失控有时候也许只是在面子上被人嘲笑一番,有时却是生死攸关的险境。这种淡定的贵族气质,是赢得胜利反客为主的关键筹码。无论是在任何的情况下,淡定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气质永远是令人感到敬佩的。如果像某些富人只能依靠雄厚的财力和绝对的权力等外在条件来仗势欺人,一旦这些失去作用时,便变得束手束脚,不但无法解决困难,最终只能闹得贻笑大方的悲惨结局。

贵族精神的淡定之心,是面临危机时所体现的高贵气质,也是冷静思考的前决条件,是勇猛无敌的豪壮之气,是对自我尊重和自信的客观诠释。可以说,没有淡定的内心,就根本无法具备贵族精神的其他品质,也无法掌控全局,化危为机。贵族的气势不是靠财富的高低来渲染,而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淡定气质才能体现的。

§§§第12节 贵族精神的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不相忘

中国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等成语来形容那些懂得感恩的高尚德行。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所共同承认的伦理价值。懂得感恩的人,才能被人瞧得上,也能赢得别人发自肺腑的尊重。而中国也有将那些不懂回报恩情,或者“以怨报德”的道德低下者,不屑地贬为“白眼狼”、“黄眼狗”等等。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恩怨观。

同样,这个价值观也是贵族精神所倡导的人之品行。从道德的意义上看,人家帮助你,你当然要回报别人,这是善良和高贵的象征;从现实的角度看,如果当一个人受到他人的帮助时却不但不思回报,甚至恶意相向,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如何的浑浊黑暗?

对于感恩的人,中国最看重的首先是父母之恩。因为有生与养的付出,有爱的侵入,是所有恩情的首义,因此也就是传统观念里的孝义。没有孝义的人,无论有多大的成就都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人们的尊重,因为这就是起码的人格。就好像我们在新闻里或者在现实生活中看到那些不愿意尽赡养义务将年老的父母推出门外的人十分痛恨,甚至那些打骂老人的不孝子,人们都痛恨的称之为“畜生”!其实,这就是对不懂得知恩图报行为的深恶痛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