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爸老妈幸福生活宝典
4751300000013

第13章 心理保健:情感调适促和谐(4)

(3)记忆力下降。由于精神持续低落,长期处于散乱状态,因而造成记忆力下降,脑力迟钝。刚刚发生的事情就记忆模糊,或者者根本不记得自己做过哪些事情。

(4)睡眠质量差。容易失眠,并经常做梦,浅眠,一旦醒来很难再入睡。

(5)食欲不振。很多病人会出现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的表现。对食物没有兴趣,不想吃,或少吃即饱。并伴有腹胀、便秘、恶心、心慌、心悸等现象。食欲不振可导致体重急剧下降。

2.老年抑郁症防治措施

抑郁症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但老年期尤为突出。要想远离疾病的纠缠,最好的方式就是知道如何预防,下面是心理专家介绍的预防方法:

(1)应该客观对待自己的衰老。生理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不要感到某些不适就悲观失望,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和科学的保养,来延缓自身的衰老。

(2)要积极转变自我意识,维持心理平衡。要想远离抑郁,保持情绪愉快是很重要的。面对离退休或生活环境的变迁,要承认并接受这一现实,然后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重新认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调整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3)生活要有追求,精神要有寄托。老年人不应该因退休或年老就放弃对未来的希望,要摆脱“老而无用”的心理,量力而行地为自己设定一些新的追求,是自己精神生活更富有。

(4)保持社会交往,密切人际关系。孤寂是使人衰老的催化剂,尤其是离退休、丧偶的老年人,最容易在孤寂中迅速衰老。因此,应努力保持一定的社会交往,不可自我封闭,足不出户,要适当的安排一些有益身心的文体娱乐活动,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解除心理上的压抑和抑郁。

(5)豁达乐观,知足常乐。历尽人生风雨的老年人在进入人生成熟阶段,更应该看淡人世间的曲折,保持顺其自然、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豁达心态。当面临重大变故、失意时,要积极调整心态,不要让抑郁等不良心态长久停驻心中。

老年人如何摆脱孤独症

老年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以往终日忙忙碌碌的老年人,突然从工作、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地位退居到第二线,心理上承受着严重的挑战与考验,如果得不到正确调整,则会出现一系列情绪和情感障碍,如被冷落感、不被重视感,情绪低落、忧心忡忡、烦燥、爱发脾气等,和外界沟通减少,严重者可由心理不适影响到躯体健康,造成老年期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下降,这就被称作老年孤独症。

1.老年孤独症发病原因

(1)职业角色变更困难,多见于刚退休的老年人,表现为坐卧不安、手足无措,生活失去规律,觉得生活无聊,自己成了一个对社会没用的人,因此而烦恼,情绪低落与亢进交替出现。

(2)寂寞孤独,或称“空巢感”,子女们纷纷成家立户,或在约定的时节未能回来探亲,常引起极度的颓丧和空虚感。

(3)丧偶独居,尤其是男性,丧偶以后生活中留下空缺,对日常生活感到无从下手,容易引起心理压力。

(4)子女工作忙,对老年人缺乏足够的关怀,尤其是对有生活困难、躯体疾病的老人而言,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5)子女不孝顺,对老人不尽赡养义务,老人由对子女失望扩展到对生活失去兴趣和信心。

(6)老人自身的性格特点:平日谨小慎微、少言寡语,不善与人交往的老人有高发本病的危险。

2.老年孤独症防治措施

(1)理解儿女,亲情沟通。近年来出现的诸如社区服务、活动中心、精神保姆、临终关怀等等,都是政府和社会各界为老年人办的实事好事。但是,这一切举措都替代不了双亲对子女的种种精神企盼。老年朋友理解子女由于上作的紧张繁忙而造成对自己的忽视。相信子女对养育之恩的回报之心,大胆讲出自己的精神需要。子女要多了解父母的需求,对父母不只是给钱、给物,更多的应给了精神和情感的慰藉。

(2)走出家门,多交朋友。老年朋友怕孤独,一定要大胆地走出去,与社区的居民交往,通过交往缓解心中苦闷。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将老人从老家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住,以示“孝敬”。殊不知,生活环境的变化,对老人们的精神影响实在太大了,老年人到异地后,过去几十年的朋友圈一下没了,根本找不到人聊天,即使家庭较宽裕,请保姆陪伴老人,但由于不属于老人过去的生活圈、朋友圈,老人还是觉得没有共同话题,仍然孤独。长此以往,老人就会变得孤僻、性格改变、纠缠不清、健忘,真至引发抑郁症状。因此,老年人到异地后,应该尽快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圈子,多交朋友,允实自己的生活,只有这样,才会远离孤单阴影,精神才能健康,心情才会舒畅。

(3)培养爱好,增加情趣。工作了几十年一下退休在家,很多老年人不习惯。这种情况下,老年人万万不可退缩居室,独居一隅,以致勾起回忆,更觉悲苦。越是平时没有什么业余爱好,没有目标可转移的老年人越容易感到孤独。老年朋友不妨多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参加适合自己的健身运动,参加益智活动,如学习烹调、家居布置,或养花、下棋、打拳、舞剑等等。过节可以事先为自己拟定一个节日活动计划,让自己在节日和平时都过得充实而快乐,分散注意力,无暇去胡思乱想,走出孤独症的阴影,迎来健康的人生。

老年人如何应对焦虑症

由于老年人容易出现孤独、紧张、逃避心理,并难以将这些不良情绪排解掉,长期受其影响,就容易导致老年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疾病,它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同时为其身体健康以及家庭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

1.老年焦虑症常见表现

(1)情绪不稳定。容易感到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经常忧心忡忡,注意力下降,对日常生活、事物丧失信心和兴趣。

(2)惊恐发作。惊恐是指没来由的或者在受惊后出现的严重生理和心理变化。惊恐发作时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似乎马上就要死亡,心理上出现难以忍受的不适感,并伴有呼吸困难、头晕、颤抖、心悸、出汗、窒息等症状。通常持续几分钟或数小时。

(3)坐立不安。举止不宁,来回走动,搓手顿足,不能平静下来。并伴有面部、手指颤抖、疼痛现象。

(4)易猜忌。经常杞人忧天,莫名地对一些事情进行毫无根据的猜想。习惯性的质疑其他人,过分敏感,并爱将事情的难度和严重性扩大。

2.如何对待老年焦虑症

(1)自我放松。如果当你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具体来说,就是有意识地在行为上表现得快活、轻松和自信。比如说,可以端坐不动,闭上双眼,然后开始向自己下达指令:“头部放松、颈部放松”,直至四肢、手指、脚趾放松。运用意识的力量使自己全身放松,处在一个松和静的状态中,随着周身的放松,焦虑心理可以慢慢得到平缓。

(2)自我疏导。轻微焦虑的消除,主要是依靠个人,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它的存在。其次要树立起消除焦虑心理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当你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去时,心理上产生的新的体验有可能驱逐和取代焦虑心理,这是一种人们常用的方法。

(3)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首先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古人云:“事能知足心常惬。”老年人对自己的一生所走过的道路要有满足感,对退休后的生活要有适应感。不要老是追悔过去,埋怨自己当初这也不该,那也不该。理智的老年人不注意过去留下的脚印,而注重开拓现实的道路。其次是要保持心理稳定,不可大喜大悲。“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要心宽,凡事想得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

老年人如何做到“巢空”心不空

“空巢老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老龄问题之一。从发展看,未来10年,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龄阶段,“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由于孤单寂寞、缺乏精神慰藉,空巢老人便会产生“老年空巢综合征”。

1.空巢综合征常见表现

(1)情绪明显低落。终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情绪持续低落,经常感到心情郁闷、沮丧、寂寞、孤独。说话语音平淡并时常叹气。

(2)自责、埋怨。时常进行自我反思,但通常都是将种种无足重轻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从而产生自责倾向。如认为自己过去因为工作对子女照顾不够等等。或者对子女产生抱怨,认为他们不重视自己,将自己抛弃了等。

(3)回忆。老人们独自处于空巢之中就容易经常回忆过去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经历,并沉湎其中,进而对现状产生无限惆怅。

(4)身体异常。夜不能寐,经常失眠,或浅眠。出现食欲不振,无精打采等现象,有时甚至泪流满面。

2.“空巢老人”的心理处方

为减少子女离家后对老年人的心理冲击,避免“空巢”出现的情感危机,心理医生给出了以下几个心理处方。

(1)正视“空巢”。有些”空巢老人”心理准备不足,误以为“空巢”只是过渡性的,从而使长期面对“空巢”带来的副作用更大。“空巢老人”只有积极正视,才能有效防止“空巢”带来的家庭情感危机。心理医生建议,“空巢老人”们可找一些有关心理学、保健学等方面的书籍来看。心情抑郁或焦躁不安时,多听听欢快的音乐,以消除不良情绪。另外,要规律生活,制定适合自己的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对保养身体、克服心理问题非常有利。

(2)重燃激情。老年人普遍怀旧、恋旧,尘封的往事难以忘怀。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练习书法,进行户外活动,散步、钓鱼等,此外,还要广交朋友。老年朋友们在一起趣味相投,可以通过聊天倾诉压抑与不快。身体较好的老年人还可以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3)心病医心。老年人预防“空巢”产生的心理缺失,不能采用消极的应对方法,如不正当的娱乐活动等,都是非常错误的。“空巢老人”由于各自情况有所不同,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解决心理的问题。必要时可接受规范的心理治疗。

老年人如何谨防“退休综合症”

古人云:“春夏过去又秋冬,朝霞相迎夕阳红”。人生像一艘起航的大船,经过风雨,惊涛骇浪,总会有一天要停泊。在紧张繁忙工作中的每个人,到了年老要退休,离开自己工作岗位,也像一条行驶当中的船到站停泊一样。这是一种不能够抗拒的自然规律。所谓退休综合症,即老年人不适应退休后的生活状态,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而感到的失落与苦闷。它会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引发其他疾病,甚至导致生活偏离常态。因此一定要对此病进行有效防治和控制。

1.退休综合症常见表现

(1)持续产生不良情绪。容易产生抑郁、焦虑、自卑、失落、孤独等不良情绪。且情绪不稳定,起伏波动较大。

(2)无所事事。觉得时间漫长而难以打发,百无聊赖,甚至觉得度日如年。好奇心逐渐丧失,对一些事物失去兴趣。

(3)身体不适。会出现头痛、失眠不安、食欲不振、胸闷气短、血压不稳、四肢无力等症状。容易诱发其他疾病。

2.退休综合症防治措施

(1)调整心态、摆正位子,以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积极地参加适合自己的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做一点自己能做到的事。要知足,古人说:“知足则心安,心安则事少,事少则家和,家和则天下安。”这样,能够品尝到那事到无心皆可乐,人非有品不能闲的心境。

(2)培养兴趣,增添爱好,拓展活动范围,丰富生活内容,令生活更加充实。有很多退休生活的成功经验:一是活动,二是劳动。清代大思想家颜元曾经说:“一身动则一身强”。种草、种花、学习拳操,图书馆走走,体育馆跑跑,丰富生活,陶冶情操,这真所谓是“难忘当年烦恼,自在乃在今朝”。

(3)宽厚谦让,善待他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给自己营造一个和睦融洽的周围环境。要善于处理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退休很之后会碰到很多新问题,一是要冷静,二是要换个角度思考,通常可以豁然开朗,开辟新天地。要乐于和周围的人群一起助人为乐,扶危济困,得到的必然是平衡和温馨。

老年人如何摆脱“居丧综合症”

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当一个人在其配偶死亡后,精神受到打击,产生悲痛、压抑、忧郁等情绪时,就可以说他得了“居丧综合症”。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居丧综合症”不仅使老人陷入巨大的精神漩涡中无法自拔,影响了今后的继续生活,甚至有可能导致身体产生疾病。这对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容易导致其萌生追随死者的想法。因此,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1.“居丧综合症”常见表现

(1)精神恍惚。神情呆滞、木讷,眼神涣散。注意力无法集中,对外界事物敏感度降低,反应迟钝。常常面对配偶遗像、遗物自言自语、痛哭流涕,或看到其他葬礼时触景生情。

(2)情绪不稳定。易哭、易激动。情绪常常无法自控。

(3)食欲不振。食欲下降,茶饭不思,对食物没有兴趣,容易导致体重下降。

(4)失眠、多梦。夜不能寐,晚上更觉得孤独、冷清。常常做梦,甚至做噩梦,睡眠质量严重降低。

2.丧偶老人的心理调适

丧偶老人怎样才能尽快摆脱和缩短丧偶后因过度悲伤而引起的心理障碍呢?专家提出了以下的几种心理调适方法:

(1)正确对待丧偶的现实,学会自我安慰。要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总有一个人会先离去。既然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那就要冷静地劝慰自己,对老伴最好的怀念就是自己保重身体,更好地生活下去。

(2)避免自责。老年人丧偶后,常常会责备自己过去有很多地方对不起老伴,如某些方面没有满足老伴的要求,生病时没有照顾好对方等。这种自责、内疚的心理削弱了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功能,沉重的心理压力也会使其身体衰弱,甚至会诱发疾病。其实,每个人都有做得不够的地方,丧偶老人不必过分自责。

(3)转移注意力。经常看到老伴的遗物会不断诱发思念之情,加重精神上的折磨。因此,不妨把老伴的遗物暂时收藏起来,避免睹物思人,并把注意力转移到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中去。

(4)寻求新的生活方式。老伴过世后,原有的家庭生活模式已被打破,要主动重新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地走出悲伤的阴影,比如去参加晨练、买菜、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旅游、参加街道社区或老年协会的活动、与儿女孙辈团聚、拜访亲友等。只有过得充实忙碌,生活就会翻开新的一页。

(5)再婚有利于摆脱孤独。美国有人对100余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为期10年的调查观察后发现:重新结婚精神舒畅,可使老年人延缓衰老,延年益寿。在32名重新结婚、生活和谐的老人中仅有3名因得慢性病死亡。因此,老年人丧偶后应考虑再婚,以溅聆孤独。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老人再婚遭受的阻力较大,再婚老人的离婚率也较高。但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状况将会逐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