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用人、管人的突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李嘉诚的成功秘诀,大多是以人为本。他嘱托李泽楷说:一是树大招风,保持低调,二是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他的用人观是:不拘一格,惟才是用。他还深深地认识到:无才最多使企业发展不起来,而不忠之人却能使企业走向灭亡之路,所以招纳贤士是他一大突破,堪称“当代孟尝君”。
一、做人比做生意更重要
如果说李嘉诚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为人、做人方面更是成功的,这一切大家也都耳闻目睹了。同样地,他在教育两个儿子方面更是如此,他常对儿子说:做人比做生意更重要。
在今天的李家,每逢吃晚饭时,两个儿子分别坐在李嘉诚的两旁,经常性地你一言我一语说得非常活跃,似乎总有说不完的有趣话题,而坐在对面的大媳妇王富信则不然,她一声不吭地专心吃着饭。
无论工作有多忙碌,每逢是星期一,他们一家人必须在深水湾家或去外婆家吃上一顿团圆饭,通常一家四口,四菜一汤。吃得很清淡。这一习惯在李嘉诚创业之初到今天一直坚持着。
在众人的眼里,李嘉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商业巨子,懂得如何赚大钱。但在他的两个儿子的心里,李嘉诚有另一种心灵上的追求,感觉很温馨。
小儿子泽楷说:“我觉得我很幸运,可能是令人想不到的。我们生活是那样简单,不是说简单就叫做非常好,而是简单原来就是非常幸福。”
李泽钜说:“爸爸是一个很懂得用钱的人,他知道生命里哪些事情最重要。如果在他一生中,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可以帮助不幸的人,他感觉更加富有。”
李嘉诚说:“1957年、58年,我赚了很多钱,那两年,我很快乐。”一年后,快乐换来迷惘,他想:有了金钱,人生是否就可以很快乐呢?
左思右想,他终于想通了。“当你赚到钱,等有机会时,就要用钱,赚钱才有意义。”
等到想通了金钱的意义,跳离了金钱的圈套,李嘉诚就把这一所悟教育给自己的儿子李泽钜、李泽楷。李嘉诚十四岁丧父,今日的成就是依靠自己千辛万苦挣出来的。于是他明白,只有磨练,方知做人、做事的艰辛,温室里的幼苗是不能够茁壮成长的,他带他们去看外面的困难,让他们去领会人生的艰辛,带他们坐电车坐巴士,又跑到路边报纸推档,看那一边卖报纸一边还在温习功课的小女孩,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求学态度。他带着两个儿子,从身边大众身上去接受、领悟人世的坎坷,去品味该如何去做人。
每当星期天,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必定会跟父亲出海畅游这已是多年的习惯,像一日三餐不可或缺。也许大家感到奇怪,不就出海吗?人人都会,人人都去。但是,他们出海畅游的目的,在于他们要协力上演的一幕“压轴好戏”。
据李嘉诚所言:“他们一定要听我讲话。我带着书本,是文言文那种,解释给他们听,然后问他们问题。我想,到今天他们亦未必看得懂,但那些是中国人最宝贵的经验和做人宗旨。”
生意跟做人一样,李嘉诚有自己坚守的原则。“有些生意,给多少钱我赚,我都不赚……有些生意,已经知道是对人有害,就算社会容许做,我都不做。”在滚滚红尘当中,可以辟一处地方安顿好自己的良心,身心亦较舒坦。
李嘉诚给儿子们的“最高指示”,是凡事要低调,不可大张旗鼓,大肆渲染。但是在一些适当的场合里,他也会做一些巧妙的安排,让两个儿子爆光亮相,出现在众人面前。比如在一九九○年万博家国推出预售之前,长实集团公关精心安排,让当时的集团执行董事长李泽钜,出现在媒体面前,接受两本杂志的访问。但是在一些平和场面里,他总不让儿子“坦面”于众,以免树大招风,无助于心理成长。
一九九二年四月,李嘉诚亲自携了两名儿子,在北京中南海的古典建筑物前,向中共总书记江泽民介绍。
同年七月,新任港督彭定康参观葵涌四号货柜码头,李嘉诚亲率大军迎接。那天,李嘉诚要庆祝属下公司处理第二千万个货柜,李泽钜、泽楷两人,和父亲一样佩带公司名牌,上面简单地写着本人的名字。
回想起那一天,在有关规定欢迎彭督的男性要员,一律不允许穿外衣,深色的长裤,但是却惟独李泽楷裤头加了过肩吊带,和父亲伴在“肥督”身边全体合照,李泽钜则远离此地,静静地站立在外围。
一九九二年十月,港督与商界午餐聚会,被称“小超人”的李泽楷也来参加了。等到过了几日,在彭定康宣布“总督商务委员会”的名单当中,包含的成员就有香港十八位主要的商界人士及三位官守义员,就这十八位成员之中,就有长实集团执行董事李泽钜在内。成员任期期限是自一九九二年十月的那天起一直到一九九四年底结束。
李泽钜获委总督总蚕(有说这是港府的“商政局”,成员有利国伟、荣智健等)后三个月,在长实集团荣升为副董事总经理,再过一个月后生效,取代长实“老臣子”周千和的位置。而在年前,李泽钜己趁父亲辞去汇丰董事时,顺手推人狮子银行的董事局陡。
两项新委任。有没有关联?一九九四年底首届总督“商委”任满时,李泽钜是否已经接管李氏王国?这是后话。至于取代追随父亲打江山的老臣子在公司的地位,则应属李嘉诚精心部署的一着。
李首富以念量见称,周千和因年老而退下来,但仍继续担任长实非执行董事,就变相担当“师傅”角色,让世侄李泽钜好时时请教。
其实就是那时,周千和之子周年茂早已经是李氏的重臣子,他在李氏集团里,主要是专门处理有关地产发展的问题。除此之外,多年来也是李泽钜的“指军员”,特别是在集团的重量级业务地产方面。
尽管一九九三年二月,李泽钜出任“旗舰”长实集团的副董事总经理,但上有“师傅”与“指导员”“看住”,而总司令李嘉诚又仍牢稳地坐在决策的位置上,并没有丝毫轻言放权之意。就是对在和记大厦办公的李泽楷,由于“鞭长莫及”,虽然主手让他打理卫视、但仍自任了卫星广播有限公司主席,实行以名星追踪“遥控”。李首富对儿子再次下达“最高指示”,就是“凡事低调”,但搞电视、搞大众传媒,本身就是“曝光”行业,由于激烈的竞争,又不得不以高姿态行事,那么如何才能达到矛盾的统一呢?以李大超人的级数,相信亦非容易之事。
李泽钜兄弟二人,自出道以来,由于“高姿态”而受到老父的责骂、教训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就有一次,用来迎送贵宾的劳斯莱斯车,李泽钜受父亲交代,车内装置一台镭射机,却由于差少许未做足一百分,而被“俄”两句。即使是这样的小事,李首富还是训子从严,对其“接班”期望之殷,由此可见。
李泽钜“曝光”不多,而且上镜的表情也十分地严肃,岂会是没有原因的呢?身负“千亿王国”香港首富继承人的千斤重担,以“立”之年,委实是只有“超人”方能承受得了的压力。那么大概也只有与红颜知己共结秦晋,享鱼水之欢,才是他真心感到由衷快乐的泉源吧!
李嘉诚联合信托公司的注册地在香港。如迁地,香港将会有1000多亿资产权益流到海外。香港的家族基金设立地点多在海外,如瑞士、加拿大、巴拿马、卢森堡等,这些地方不收遗产税,并为储户保密,被称为世界“洗钱黑窝”和“逃脱天堂”。
正是因为这些,香港证券界对李嘉诚信托基金最终注册点的担扰,既有道理,又毫无道理可论——包氏基金在港注册,爱国爱港的李嘉诚事必将香港作为了他永久的注册地。
1995年夏,《财富》杂志刊出一篇哗众取宠的攻击性文章,称“1997年后香港一回归都会改变,因而走向死亡”。
面对这种谬论,李嘉诚等香港界的爱国人士,立即给予激烈的驳斥,对此已毫不希奇了,并被事实证明那是毫无根据的“预测”。《中英联合声明》已发表了10多年了,香港至今的经济不是仍然保持着快速向前发展的良好势头吗?就一九九四年来说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达2.1万美元,这一切难道都是不真实的吗?
事情发生之后,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邵逸夫、曾宪梓等几位富豪纷纷捐款筹建“香港明天会更好基金”。各人均捐出了一笔很可观的钱款。据何鸿荣向记者们介绍说:“我积极支持香港明天会更好基金会,鲁平主任私人亲自写信过问,在第一时间里,我家捐出500万港元作为基金。”
9月29日,李嘉诚等22位基金会理事的合影照片,整版刊登在全港各报章。宣言标题是:“我们立场一致,全体一心为香港!”正文是:
香港未来的发展和繁荣是香港人的切身问题。今天我们坚持立场,携手创立“香港明天会更好基金”——一个非牟利和非政治性的组织,目的在凝聚句蛩,建立信心,使香港在1997年后继续维持国际商贸及金融中心的领导地位。
我们需要万众一心。商界、政府、劳工和各行各业以至每一个香港人都应各尽所能,为香港现在及未来的辉煌出一分力。
让我们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更好的明天努力。
有关李嘉诚从政的传闻,由来已久。说李嘉诚与包玉刚一样“识做”即会做,多年前,中国政府在港设立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包玉刚便拿出旗下连长佛大厦的两层来做会所,得到中方的赞誉。现在预委会香港秘书处则设在华人行,华人行又是李嘉诚的大本营,李氏也只不过象征性地收了一点租金而已。
李嘉成完全否认他从政的传言,过去,曾传包玉刚将可能出任首任香港特区最高行政长官,但就算包氏能活过一九九七年,他的英国籍也同样地让他失去这次机会。李嘉诚同样也入了英国籍,与包玉刚的情况一模一样,这相信他比谁都清楚。香港舆论,常常把一个人的爱国行为与有意从政混为一谈,令李嘉诚啼笑皆非。难道做人就那么简单,每做一件事就非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吗?
就此我们不能不为李嘉诚的人品所打动,不得不为他的人格所感动,不仅他自己如此,他更教育自己的儿子也如此。
一九九三年八月时,李嘉诚让其次子李泽楷任全系主力舰和黄集团的舵手。但是李泽楷却没接受父亲安排,而是走上了一条独立创业发展的道路。
儿子自立门户,李嘉诚显得很豁达:“年青人到底有自己的理想,和黄管理层有人手,我不会强迫他做。”
对儿子放单飞,李嘉诚送他两句话。
一是“树大招风,保持低调。”
二是“做事要留有余地,不把事情做绝。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李嘉诚的箴言,不仅是他对两个儿子的要求,这也实在是他一辈子经商心血所凝成的经验,同时也是他自己一生行商的准则。
就是这个简单不过的准则,让李嘉诚结交了无数商界朋友,赢得了广大股东和职员的信赖和支持,树立崇高的形象,为他赢来了无数的财富,并一举登上香港首富、世界华人首富的宝座。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满招损,谦受益”,讲究“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是普通老百姓也懂得“以和为贵”、财不外露。
利益共享也是中国式经商的行动准则,假如违反这一游戏规则,失去的绝不只是合作的这一个对象。口口相传,失去的将是你的整个商业信誉,继而危及你的整个商业地位。
但是如果把事情反过来考虑呢?如果按照李嘉诚所说的只拿9%,你得到的又绝非仅仅合作的一方,人们将从你的行为中,相信你的人格和信誉,你就将会赢得大量的商业机会,势必就会财源滚滚而来的。
从表面上来看,你的确是少拿了1%,但是从实际来讲,回报于你的又岂是只值你少拿的那1%呢?它有时是它的十倍,甚而百倍、千倍。
李嘉诚对儿子的劝诫,实在是放之于商界而皆准的真理,是经商制胜的法宝。实是扬我中华之美德的写照。
二、选人应注重诚实
李嘉诚由一个普通的打工仔成为香港的首富,世界财富第五位,长江由一间破旧不堪的山寨厂成为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究其原因,用李嘉诚的话说:“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知人善任。”
李嘉诚以稳健著称,其超人还在于其虽是有“超人”的脑袋却不刚愎自用,而是集思广益,力求圆满。他的用人之道是惟才是举,爱才如命,求才似渴,把人才安排得远近适所。用人要用诚实之人。
知人善任,确实是李嘉诚制胜的法宝,他曾说:
“知人善任,大多数人都会有部分的长处,部分的短处,好像大象食量以斗计,蚁一小勺便足够。各尽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为原则。这就是说,公司需要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发展公司的大业。就如在战场,每个战斗单位都有其作用,而主帅未必对一种武器的操作比士兵纯熟,但最重要的首领十分清楚每种武器及每个部队所能发挥的作用……统率只有明白整体布局,才能绰绰有余地指挥士兵作战,使他们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特长,从而取得战争胜利。”
李嘉诚在用人之道上可以说是达到极高的境界,他惟才是举,招纳了许多贤士良才。
对于白手起家的人而言,创业之难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李嘉诚有一把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在企业创立之初,企业最希望有忠心耿耿、忠实苦干的人才。在塑胶厂草创时期,李嘉诚曾亲自安装机器,生产制品、设计图纸,靠自己的双腿走街串巷,采购和推销。因此,他的确需要能够切实帮他的创业人才。所幸的是他还是找到了这样的人,那就是上海人励颂声和潮州人周千和。
励颂声负责生产,周千和主理财务,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辅助李嘉谚创业,是长江劳苦功商的元勋。
周干和回忆道:“那时,大家的薪酬都不高,才百来港纸(港元),条件之艰苦,不是现在的青年所能想象的。李先生跟我们一样埋头拼命做,大家都没什么话说的。有人会讲,李先生是老板,他是为自己苦做——抵(值得),打工的就不抵。话不可这么讲,李先生宁可自己少得利,也要照顾大家的利益,把我们当自家人。”
知人善任,任人惟贤。
多年的患难与共,使李嘉诚与励、周二人不仅建立了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而且在事业上对他们极为信赖。一九八○年,李嘉诚提拔励颂声为董事副总经理;一九八五年,他又委任周千和为董事副总经理。
有人说:“这是重旧情的李嘉诚,给两位老臣子的精神安慰。”
其实不然,李嘉诚委以重职又同时要以重任,盛颂声负责长实公司的地产业务;周千和主理长实的股票买卖。一九八五年,盛颂声因移民加拿大,才脱离长江集团,李嘉诚和下属为他饯行,励氏十分感动。周千和仍在长实服务,他的儿子也加入长实,成为长实的骨干。
李嘉诚说:“长江实业能扩展到今天的规模,确实要归功于他们。”盛颂声、周千和都是忠心耿耿、埋头苦干,并且能够同甘共苦。因此,李嘉诚在创业之初即把他们两人倚为左膀右臂。
创业阶段是艰苦的,如果没有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共识,很容易就见异思迁的。
创业之初,李嘉诚身体力行,身先士卒,为大家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