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层层突破
4785800000010

第10章 广结良缘 知人善任(2)

李嘉诚深谙用人之道,他宁亏自己,不亏大家,使企业富有凝聚力。长江有起有落,但不管怎样,鲜有跳槽者,这不能不说是李嘉诚用人的成功。

李嘉诚很念旧情,对曾有功于长江者,他都以恩相报。李嘉诚留人先留心,方有了今日的人才济济,高人满堂。

长江集团正如长江,以其博大的胸怀汇集了万千细流,感召了八方英才。李嘉诚齐聚弄潮儿,呼啸而出,乘风而来,合众人之力,终于打造出一个令人敬仰的商业帝国。

三、重视能力偏于资力

在李嘉诚公司所建立起的少壮派中,有一位名叫周年茂的青年才俊。

周年茂的父亲是长江的元勋周千和,周年茂还在学生时代起,李嘉诚就把他作为了长实未来的专业人士培养,与其父亲周千和一道送赴英国专修法律。

当周年茂学成回港之后,很自然地就进了长实集团,李嘉诚指定他就是长实公司的代言人。

一九八三年,回港两年的周年茂被选为长实董事,一九八五年后与其父亲周千和一道擢升为董事副总理,就任的周年茂当时也只不过三十多岁。

有人说周年茂一帆风顺,飞黄腾达,是得其父的荫庇——李嘉诚是个很念旧的主人,为感老臣子的犬马之劳,故而“爱屋及乌”。

其话也有它一定的道理。的确,李嘉诚是一位念情的人。但是却不能说周年茂的“高升”只因李嘉诚对他的关照的关系。其实最主要的仍然是他具备了一定的实力,有足够的能力担此重任。

据长实的职员说:“讲那样话的人,实在不了解我们老细(板),对碌碌无为之人,管他三亲六戚,老细一个都不要。年茂年纪虽轻,可是个叻仔(有本事的青年)呀。”

周年茂任副总经理,是顶替了移居到加拿大的励颂声的缺位,主要是负责长实系的地产发展。

茶果岭丽港城、蓝田汇景花园、鸭脷洲海怡半岛、天水围的嘉湖花园等大型住宅屋村发展,都是由他具体策划落实的。

压在周年茂肩上的担子要比盛颂声在的时候还要大,肩负的责任还要多。但他不负众望,努力扎实地拼干,得到了公司上下“雏凤清于老凤声”的一致好评。长实参与政府官地的拍卖,原本由李嘉诚一手包揽,全权掌握,而现在呢?同行和记者会经常看到的长实代表,却是张文质彬彬的年轻面孔——周年茂。而那李嘉诚的老面孔则不常见了,只有金额巨大的项目才会一览李大超人的面孔。

周年茂虽然看外表像是一位文弱书生,但却颇有大将风度,临危而不乱,该进该弃,都能较好地把握分寸,收放自如,这是李嘉诚很放心的。

现在长江的地产有了周年茂,财务策划又换了霍建宁,楼宇销售则有女将洪小莲。在长江地产至长江实业的初期,这些工作全部都是由李嘉诚一手包揽的,每件事都亲力亲为。而现在,李嘉诚的领军角色换位了,由管事型变成了管人型。

正如商场战场流行的一句话:“指挥千人不如指挥百人,指挥百人不如指挥十人,指挥十人不如指挥一人。”

指挥一人,就是抓某一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就可以了。当然,对集团的重大决策与事务,自然还得劳烦李超人亲自出马上阵了。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李嘉诚的确很念旧,以致爱屋及乌。不过,更重要的一点则是他看重的是能力,他能尊重及任用贤能。假设周年茂并不是现在的样子,而只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那李嘉诚不会如此重用于他。他要报答周千和,办法实在是很多的,简单地说,可以送给他一笔钱,让他去干别的事情,任其去发展,却断然不会拿自己的事业作儿戏。

李嘉诚得俊才辅佐大业,才从事无巨细一把抓的初级阶段给释放了出来,将主要的精力投注到别的更大的事业之中去。

“指挥一人”的观念是上乘的法则,李嘉诚就是这样实践着的,“用人要用才”,李嘉诚也是这样做的。

四、凝聚英才不拘一格

香港某周刊在《李嘉诚的左右手》一文中,探讨李嘉诚的用人之道说:

“创业之初忠心苦干的左右手,可以帮助富豪‘起家’,但元老重臣并不能跟得上形势。”

“到了某一个阶段,倘若企业家要在事业上再往前跨进一步,他便难免要向外招揽人才。”

“一方面以补充元老们胸襟见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利用有专才的干部,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

“故此,一个富豪往往需要任用不同的人才……

“李嘉诚用人之道,显然超卓。如果他一直只任用元老重臣,长实的发展相信会不如今天。

“长实在80年代得以扩展及壮大,股价由1984年的6(港)元,升到90元(相当于旧价),和李嘉诚不断提拔年青得力的左右手实在有关系。”

元老重臣经验的确很丰富,而且老成持重,但是他们却拙于开拓,缺乏闯劲。

事业已经处于上升期,那就更需要勇于开拓的人才。企业越来越大,就需要科学管理,就需要专业人才。

如果说,创业之初需要忠心耿耿、同甘共苦之人,但随着事业的不断扩展,单凭这些人是不够的,这时就急需青年人的闯劲。哪怕就是跌几次跟头,走一些弯路,但是只要吸取教训,始终进取,就一定能够创新成功,获取更大进步。于是,李嘉诚决定起用新人。

在长实管理层的后起之秀中,最引人注目的算是霍建宁。他的引人注目,倒并非他经常抛头露面。实际上,他所从事的工作是幕后工作,处事低调。他负责的那部分是长江全系的财务策划,擅长理财,他认为自己不是个冲锋陷阵的干将,而是个专业管理人士。

霍建宁毕业于香港名校,随后赴美深造。1979年学成回港,被李嘉诚招至旗下,出任长实会计主任。他业余进修,考取英联邦澳州的特许会计师资格证(凭此证可去任何英联邦国家与地区做开业会计师)。

李嘉诚很赏识他的才学,1985年委任他为长实董事,两年后提升他为董事副总经理。

是年,霍建宁才三十五岁,如此年轻就任香港最大集团的要职。在香港实为罕见。

霍建宁不仅是长实系四间公司的董事,另外,他还是与长实有密切关系的公司如熊谷组(长实地产的重要建筑承包商)、广生行(李嘉诚亲自扶植的商行)、爱美高(长实持有其股权)的董事。

外面的媒体称霍建宁是一个“全身充满赚钱细胞的人”。长实全系的重大投资安排、股票发行、银行贷款、债券兑换等,都是由霍建宁策划或参与抉择的。

从这些项目中任意拿出一个项目来,动辄就会涉及数十亿的资金,亏与盈都在于最后的决策。从李嘉诚对他的器重和信任来看,就不难看出他的最终决策总是盈大亏少。

霍建宁本人的收入也是很可观的,他的年薪和董事袍金,以及非经常性收人,如优惠股票等,年收入要达到1000万港元以上。人们常说霍氏的点子“物有所值”,他是香港食脑族(即靠智慧吃饭)中的大富翁。

霍建宁不仅是长江的财源,而且还是为李嘉诚当“太傅”的角色,肩负着培育李氏二子李泽钜、李泽楷的职责。

李嘉诚在实践中证实霍建宁确实具备超常的经商才华后,能够不拘一格委以大任。再者,让霍建宁得到与其付出相应的收益,以增强其归属感。

在长实系新型的人才中不仅只有霍建宁,还有周年茂,洪小莲,他们三人被称为长实系新型三驾马车。

洪小莲年龄也不算大,她全面负责楼宇销售。

洪小莲在60年代末期,长江上市时,就跟随李嘉诚任其秘书,后来又任长实董事。

洪小莲是长实出名的“靓女”,人长得靓,风度好,待人热情,在地产界,在中环各公司提起洪小莲,无人不晓。

长江总部,虽然人数不足200人,但却是一个标准的超级商业帝国。每年为长江系工作与服务的人,数以万计。资产市值高峰期有时达4亿港元,业务往来跨越大半个地球。大小事务,千头万绪,往往都要到洪小莲这里汇总。

跟洪小莲交往过的记者说她:“洪姑娘是个‘叻女’,是完全‘话得事’(说话算数,能拍板)的人。”

80年代中期,长实管理层基本实现了新老交替,各部门负责人,大都是30—40岁的少壮派。

周年茂说:“长实内部新一代与上一代管理人的目标无矛盾。而且上一代的一套并无不妥,有辉煌的战绩可凭。”

使用年轻人,使长实锐意进取,富于活力。

年轻人精力旺盛,工作效率又高。像洪小莲,她的工作颇似长实的总理,不但事无巨细,千头万绪都到她这里汇总,而且她还是个彻底的务实派。面试一名职员,会议所需的饮料,境外客户下榻的酒店房间,她都要一竿子插到底。

李嘉诚思贤若渴,爱才如命,广聚人才还表现在任用马世民一事上。

马世民是英国人。1966年,马世民来到了香港,而且又进入了当时最负盛名的怡行洋行工作,并且一干就干了十四年,在怡和洋行很受器重。

70年代末的一天,马世民代表怡和贸易来长实推销冷气机,希望长实在未来的大厦建筑中,采用怡和经销的冷气系统。

当时马世民来到长实以后,竭力要亲自面见李嘉诚。平日里,身负众多大任的李嘉诚是根本就不会过问这一类小事的,只把它交给手下人员去干就行了,但是在对方的强烈要求之下,他还是同意会见一下这位倔犟的“鬼佬”经理。

通过这次会面,他们对彼此的印象都非常的深刻。

马世民自我评价说:“目前来说,我的能力和经验还有待于边干边学。但香港是这样,只要你拿出真本事来做生意,你就会学得很快。”

马世民还说:“我属龙,用你们中国人的话说,是龙的儿子。”

李嘉诚也是属龙的,不过不同的是他比马世民整整大了十二岁,李嘉诚与马世民还就好些话题交换了意见,对这位新认识的“龙老弟”很是有好感。

1980年,四十岁的马世民决定告别打工生涯了,他自立门户创立了Dayeaham工程顾问公司,主要是承接新加坡的地铁工程。

1932年以后,李嘉诚与和黄行政总裁李察信,在“立足香港”问题上产生了很深的分歧。于是最后的答案是李察信去慧已定,李嘉诚也就开始积极物色接任人选,他看重了马世民,于是李嘉诚用尽所有的办法接马世民来加盟。

1984年,李嘉诚透过和黄收了马世民的Davenham公司,委任他为和黄第二把手——董事行政总裁。

马世民一上任,便为和黄赚大钱,并辅佐李嘉诚成功地收购港灯集团。是为当时华资进军英资四大战役(李嘉诚收购和黄、港灯,包玉刚收购九龙仓、会德丰)中的一役。

我们禁不住要为李嘉诚的思贤若渴、爱才如命击节叫好。李嘉诚为得到马世民这个大人才,而不惜重金将马世民的公司一起买了下来,其实他用意不在Davenham工程顾问公司,而是在于马世民这个人。

从这里可以看到,在长实公司不仅有经验老道的,上了年纪的老员工,而且还有体力、精力、智力都十分旺盛的青年员工;不仅有专业人士,还有日理万机的工作效率极高的职员,真是人才的聚集地。

五、重实干兼品质

在李嘉诚少年时,就曾听父亲讲战国时孟尝君的故事。孟尝君能成大事,得“客卿”之助。

李嘉诚能成宏业,“客卿”之功当然也是不可没的。

李嘉诚曾郑重地对记者说:“你们不要老提我,我算什么超人,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我身边有300员虎将,其中100人是外国人,200人是年富力强的香港人。”

长实公司有300员虎将,其中除了李嘉诚的“近臣”之外,剩余的就是总部与分公司的负责人,以及在长江系挂职或未挂职的“客卿”。

“客卿”之中,数大牌律师李业广与当红经纪杜辉廉影响最大,李业广是。“胡关李罗”律师行合伙人之一。李业广持有英联邦的会计师执照,是个“两栖”专业人士,在商界声誉甚隆。

人们称李业广是李嘉诚的“御用律师”。李嘉诚说:“不好这么讲,李业广先生可是行内的顶尖人物,我可没这个本事独包下他。”

李嘉诚所言也许是真话。李业广身兼香港20多间上市公司董事,这些公司市值总和相当于全港上市公司总额的1/4强。

除此之外,李业广还是许多富豪的高参。

李业广并不是一个见钱眼开,只要有酬金而且酬金高就必应之士,就是一般的富贵人还不一定能用钱把他给请去的。

长江上市,李业广便是首届董事会董事,长江扩张之后,李业广又是长江全系所有上市公司的董事。仅凭着这一点,就不难以看出两个李之间的关系非同平常!一定是相当密切、相互信赖的。

李嘉诚可是一位彻透彻闹的务实派,他绝对不会拉虎皮做大旗,虚张声势。李嘉诚在商界的名气要比李业广大得多,在香港的商界当中,有几个人会不知道他李超人呢?莫说商人就是平常人也如是,可以这么说,李嘉诚在香港已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在香港这片商业领地上,拉名人作企业董事的人比比皆是,早已经见怪不怪能被人们所理解的了,但是李嘉诚却并不认为有此必要,就他本人则更是不会那样做的,他用李业广,是因为他敬重李业广的博识韬略。

就长实的不少扩张计划,都是两个李“合谋”的杰作。

李业广并不是喜欢抛头露面,看重表面光彩的人,他甘愿作幕后人,保持低调做人做事。1991年,李业广一飞冲天——出任了香港证券联合交易所董事局主席。真让人吃了一惊,这就是高明人的做法:不鸣则矣,一鸣惊人。

香港报章,在介绍联交所新任主席李业广资格履历时,称他是“胡关李罗”律师行合伙人,长实集团多间上市公司董事……长江在李业广及公众心目中的份量,可见一斑。我们都知道孟尝君其人,他几乎是古代中国尚贤的典范和化身。

孟尝君门客三千,其中志士能人比比皆是。

我们也很熟悉冯谖的故事。

冯谖先生弹铗三唱,受到孟尝君赏识,后为孟尝君市“仁”并谋就三策,使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芥之祸。孟尝君的成功在于他深明大义,尚德尚贤,因此招到了不少身怀绝技的高人,这些人感其知遇之恩,倾力相报,而使孟尝君功成名就,流芳千古。

李嘉诚缔造其商业帝国,也多得“客卿”的鼎力相助。从这一点上看,李嘉诚真可称是“当代的孟尝君”。就此之外,杜辉廉也是他的一个“客卿”。

杜辉廉(PhilipTose)是英国人,出身伦敦证券经纪行,是一位证券专家。70年代,惟高达证券公司到香港发展,杜辉廉任驻港代表,与李嘉诚结下不解之缘。

1984年,万国宝通银行收购惟高达,杜辉廉便参与万国宝通国际的证券业务。

杜辉廉被商界称为“李嘉诚股票经纪人”,他是长江多次股市收购战的高参,他经办长实及李嘉诚家族的股票买卖。

杜辉廉多次谢绝李嘉诚邀其任董事的好意,是李嘉诚众多的“客卿”当中惟一的一位不支干薪者。但是他却绝对不会因为未支干薪,就拒绝参与长实系股权结构、股市集资、股票投资的决策。就因为他一直都是这种态度,让重情的李嘉诚,总感觉到自己欠杜辉廉太多太多了,却又一直无法报答他。

1988年底,杜辉廉与他的好友梁伯韬共创了百富勤融资公司。

杜梁二人占35%股份,其余股份,由李嘉诚邀请包括自己在内的18路商界巨头参股,如长实系的和黄,中资的中信、越秀,地产建筑老行尊鹰君与瑞安,旅业大亨美丽华、胡应湘的合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