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持之精、严。据报道,曾荣获日本最出色的“经营者奖”的士光敏夫就像写楷书那样“精”、“严”治业。他有句名言,说他的全部经营管理学说就是“一部楷书”。他以这种经营管理之道,振兴了面临困境的石川岛公司,使赤字累累、濒于破产的东芝电器公司重整旗鼓。他曾多次应邀出国讲学,到处讲他的“一部楷书”的经营管理之道。
卓有成效的经理对看准的事情,就要像一个人写正楷字一样,认认真真,一点一撇、一勾一捺都毫不马虎,脚踏实地,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符合标准决不放过,要有一种“推倒重来”或“从头做起”的精神。
80/20法则
“80/20法则”即“巴特莱法则”。创立这一法则的社会经济学家巴特莱认为,事物的80%集中于20%的组成部分中。根据巴特莱法则,一个人如果将所有精力集中在20%最重要的事上,就会出现80%的效率。一个企业如果办10件事,不妨从中选出2件最重要的事来办,办好了,就意味着收到了80%的效果。这一法则在实际操作中的效用为:
80/20的用人法则。在企业生产经营中,人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力后盾和关键。企业可把主要精力放在对20%的骨干的管理上,以提高企业效益。
80/20的竞争法则。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规律,也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切方面、一切环节、一切工作之中。企业领导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优势上,以提高竞争力。
80/20的决策法则。决策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为了做到科学决策,成功的企业家,总是抓住企业存在的众多问题中的最关键问题进行决策,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应。
80/20的信息法则。这一法则是一个企业在短时间内对生产经营找出最需要、最有用的信息。企业应对20%左右的重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
80/20的融资法则。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资金是命脉,资金应在时间上先后继起,空间上同时并存,结构上比例协调,运转中不断增殖,以保证生产经营过程顺利进行,不断提高效益。要实现这一点,企业应将有限的资金投到重点项目,以不断优化资金投向。
总之,如果经理善于把“80/20法则”运用到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中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八节科学运用时间
经理能否科学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关系到工作成效的大小。著名思想政治工作者刘吉先生对时间问题有一精辟形象的说法:聪明者——利用时间;愚蠢者——等待时间;劳动者——创造时间;懒惰者——丧失时间;有志者一一赢得时间;无为者——放弃时间;求知者——抓紧时间;闲聊者——消磨时间;勤奋者——珍惜时间;自满者——糟蹋时间。
经理应树立强烈的时效观念:时间就是希望,就是财富;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成功。
节约时间的技巧
不会利用时间的人总是事倍功半;会利用时间的人则可事半功倍。综合金志涛、姚鸣健、桑名一央[日]、林力源等学者的见解,以下方法可提高时间利用率:
1.对时间进行计划管理。把要完成的任务,按小时、按天、按周的先后时序安排好,然后按计划逐个完成。在自己可控的时间内工作,要紧张而有节奏,并尽力把不可控制时间转化为可控时间,善于在不可控时间内处理事务。使用时间最忌把时间切成零星的碎片;不能把一件完整的工作肢解分几次完成。要尽量把自己的时间集中起来使用,这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率。
2.对时间的使用要计算成本。凡是劳而无获或得不偿失的事尽量不去做。计算时间的单位不要用小时,而要用分。越小越有助于督促自己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假定一个企业平均每人每日劳动报酬为35元,如果办一件事,需要3人干7天,则办此事的人工成本为:35×3×7=735元
3.区分重点和一般。急件马上办;优先件尽量去办;普通件,有空去办。把主要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才能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4.利用最佳时区办最难和最重要的工作。一个人在一天的不同时间里,精力状况是不一样的。经理应找出自己在一天中,什么时间工作效率最高,要充分利用自己最佳效率的时间,来处理最重要和最难办的事情。
5.把常规的工作标准化。经常性工作,要照章办事;同样的问题出现后,对处理的办法加以总结,形成范例,并逐渐修订形成标准化。经理要保持优化的工作秩序,思考好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使自己的工作有条不紊,逐步规范化,不能顾此失彼。
6.抓住今天,不唱“明日歌”。李大钊同志说:“我以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今’,最容易丧失的也是‘今’。”一个人不抓住“今天”,他就等于丧失了明天,因为当明天到来的时候,又转化为“今天”了。当天必须完成当天的任务,而不能拖延到明天。日本效率专家桑名一央提出:“昨天已是无效的支票,而明天是预约的支票,只有今天才是货币,只有此时此刻才具有流通性。”
7.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谢觉哉同志说:“挤,……工作要挤才紧张,时间要挤才充裕。”挤时间可增加工作密度,加快工作节奏。
8.提高每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做任何事情,都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便缩短时间。有成效的管理者并不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压得喘不上气来,总认为自己还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来。
9.复合工作法。人的大脑是划分区域的,如听觉区、视觉区、语言区等。有些应酬或不重要的会议,经理不去又不行,这时既要表面应酬,又可思考其它工作问题。
10.有效地利用节约时间的工具。如个人备忘录、台历、工具书、通信簿、计算器、电传、电话、录音机、录像机、复印机、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工具齐全、适用,用起来方便、顺手,就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11.尽量避免“无效功”。经理不要成为一个庸庸碌碌、效率不高的事务主义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参考以下技法:(1)有些电话、电报、信件可先让秘书或办公室人员“过滤”,自己只处理非处理不可的事;(2)能打电话的就不写信,他可口授给秘书或办事人民去处理;(3)减少不必要的书面报告或传阅文件;(4)选择合适的人员,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授权,切忌事必躬亲,应把对间和精力花在“锦囊妙计”上。(5)汇报工作要简明扼要;(6)一般例行短会,可选在午饭前或下班前半小时。
12.创造一个强化时间意识的环境。办公室的布局要合理,办公桌的排列要符合工作流程,电话可放在随手可拿到的地方,办公室要安静,避免相互干扰,照明要适宜。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强化时间意识的环境,增强下级人员的时间观念,在企业内要形成人人珍惜时间,紧张工作的风气。
13.时刻提醒法。用格言、警句、座右铭来激励自己,是许多杰出人物或事业成功者的重要经验。我们也应学学这种经验,它可以推动我们勤奋起来,促进我们充分利用时间,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14.培养提高时间利用率的自身素质。人的记忆力、分析力、观察力、思维力、判断力、筹划力、意志力、说服力、指导力、想象力、理解力、自信力、实际操作力和表达能力等,都与提高时间利用率有关。
15.ABC时间管理法。“关键的少数与次要的多数”的原理也适用于管理人员的时间安排。管理者可把80%的时间,用于20%的重要工作项目上,因为这20%工作项目的价值要占全部工作价值的80%。具体做法是:首先分析每项工作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作用,然后分成A、B、C三类。A类占工作数量的20~25%,每天约1~3件,最重要,也最迫切,与实现系统目标关系很大,因此,必须下精力马上亲自去做,其花费时间约占60~75%。B类占工作数量的25~30%,每天3~5件,比较重要,时间也较迫切,可采取一般管理的方法,最好自己亲自做,也可委托别人办理,其花费时间约占20~25%。C类占总工作数量的50~55%,不太重要,时间要求也不太急迫,对实现系统目标影响不大,不必花大精力用在这些琐碎的小事情上,可以委托别人去做,也可插空处理,其花费时间可在10%以内。
经理如果每天能用几分钟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全天要做的工作,然后按A、B、C分类,并认真实施,会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时间管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