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一本书读完心理学名著
4810300000015

第15章 精神分析心理学(3)

在人类的分工中,有许多可供安置不同具体目标的空间存在。每种目标都可能含有少许的错误在里面,而我们也总能找出某些东西来吹毛求疵。对一个儿童而言,优越的地位可能在于数学知识,对另一个,可能在于艺术,对第三个,可能是强壮的体格。消化不良的孩子可能以为,他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营养问题。他的兴趣可能转向食物,因为他觉得这样做可以改变他的状况,结果,他可能变成专门的厨师或营养学家。在各种特殊的目标里,我们都能看到,和真正的补偿作用在一起的,还有对某些可能性的排斥,和对某种自我限制的训练。

趣味扩展

阿德勒5岁时的一次遭遇几乎改变了他的一生。那年,他患上了致命的肺炎,医生认为他快死了,家人也不抱什么希望。但几天后,他竟奇迹般地康复了。这场病加上他3岁时大弟弟的死亡使他萌生了要当一名医生的愿望,他要用这个生活目标去克服童年的苦恼和对死亡的恐惧。所以,尽管他很喜欢音乐,也对许多艺术门类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选择了心理医生的职业,他的许多个体心理学的观点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的这一遭遇。

刚上中学的时候,由于阿德勒数学不好而被老师视为差等生,老师因此看不起他,并建议他的父亲让他去当一名制鞋工人。当然,他的父亲拒绝这样做,但这事也刺激了好强的阿德勒,促使他努力学习,在数学上有了很大进步。偶然的一个机会,他解决了一道连老师也感到头疼的数学题,成了班上的优等生,更增强了他的自信心。阿德勒后来经常提到这件事,在不无自豪的同时,也启示人们: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这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但是,关于阿德勒的工作有一个自相矛盾的现象:他的概念已得到普遍证实,并进入大多数人格理论,包括精神分析。但是,这些要领却未被最后承认。然而,阿德勒传统却由北美阿德勒派心理学协会所继承。该协会出版了通信的季刊《个体心理学》,举办定期聚会,组织研究班。R.德莱斯库为创建阿德勒培训学院、地区组织、家庭教育中心、研究团体等,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许多国家都有阿德勒派协会,最大的是在德国,那里出版了季刊《个体心理杂志》。个体心理学国际学会每三年举行一次会议。阿德勒夏季学校和学院已加入国际委员会。在许多国家,这些学校和学院已加入国际委员会,每年只办两周。

AnalyticalPsychologyItsTheoryandPractice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GustavJung)

作者简介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和弗洛伊德合作,后来,由于观点的不同,两人的关系终于宣告破裂。

荣格1875年出生于瑞士的康斯维尔,一个对宗教相当热衷的家族,他八个叔叔及外祖母都是担任神职人员,父亲则是一位虔诚的牧师,几乎把信仰当成他生命的全部。家庭中浓厚的宗教气氛很大程度上培养助长了荣格的神秘主义倾向。他有两个哥哥,但都在他出生之前夭折了;他的父母不和睦,经常吵架,母亲的性情反复无常。自小他便具有特别的个性,是个奇怪而忧郁的小孩,他大都是和自己做伴,常常以一些幻想游戏自娱。到了6岁之后,除了父亲开始教他拉丁语课外,也开始他上学的生涯,借着和同学们的相处,荣格慢慢发现家庭之外的另一面。多年之后回想起来,他将自己分成了两个人格——一号和二号。一号人格是表现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此时的他就如同一般的小孩,上学念书,专心、认真学习;二号人格犹如大人一般,多疑、不轻易相信别人,并远离人群,靠近大自然。

12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确实改变命运的事情。一个初夏的中午,他等待同学时,一个男孩猛然推倒了他,脑部受到了重击。接下来的几个月内,似乎有种神秘的咒语萦绕在荣格的脑中,每当必须回到学校或面对功课时,便陷入了昏厥的状态。这种状况的持续使其父母忧心不已,从各处请来的医生也无法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癫痫的状态。但慢慢地,他用意志力来面对这个问题:一开始,在认真十分钟后,眩晕的感觉袭上心头,但荣格未放弃,持续地强迫自己继续看着父亲的拉丁文书,经过了几个星期的努力后,一切又回复了原状,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日后回忆起这件事,他视其为经历一次“精神官能症”。这个精神官能症对他而言是个秘密,一个可耻的秘密。但它却诱发了荣格一种非同寻常的勤奋,每天五点准时起床,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并非做做样子罢了。

大学生活对荣格而言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他结交了许多和他一样对叔本华、康德有兴趣的朋友,在几次兄弟会会议中,他也发表了关于神学和心理学的演说。

毕业后,荣格选习精神医学方面的课程和临床实习。就在一次参加国家考试的经历中,他掀开了由埃宾所编的教科书,映入眼帘的序言“大概是由于精神医学的发展还未完全,精神医学的教科书或多或少被贴上了主观的烙印”震撼了他的心灵,作者将精神病患归类为人格方面有问题,在这一闪即逝的启示中,荣格获得清晰的概念,认识到精神医学是一生中唯一的目标。

1900年12月,他在苏黎世的伯戈尔茨利精神病院谋得了助理医师的执照。

1904—1905年,荣格积极参与由布雷勒领导的一个实验计划,主题是如何治疗早发性痴呆的问题,后来布雷勒则将它改名成精神分裂症。

1905年,荣格的努力获得了回报,他升任为苏黎世大学的精神医学讲师,并在同年升格为精神科医院的资深医师,主讲精神心理学,也讲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及原始人心理学。隔年,他寄给弗洛伊德的关于字词联想的研究结果,为其生命带来了另一项转折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书信往来,荣格决定亲身一访这位大师,1907年3月,两人正式在维也纳会面,并长谈了足足13个小时。对荣格而言,弗洛伊德是他所遇见最重要的人,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对弗洛伊德而言,荣格非犹太人的背景正好可以破除只有犹太人才关心心理分析的偏见,而他在伯戈尔茨利医院的心理医疗背景和经验,他的智慧和日渐高涨的名声,更让他成为心理分析阵营的新星。数年之后,他被推选为国际心理分析学会第一届的会长,同时也是该协会第一本心理分析期刊的主编。

慢慢的,他们两个人的思想出现了差距。1909年3月,桑德·法兰兹发表了著名的声明:“荣格正式不再信仰弗洛伊德”,分裂方公之于世。

跟弗洛伊德决裂之后,荣格开始了他的危险历程。此时的他已经39岁,犹如走入一条死胡同,朋友和同事们背弃了他,他也对科学书籍不感兴趣,在1914年时,他辞掉了职位,开始了一连串的旅行,并专心地去探讨自己的潜意识。1918年,他踏上面对潜意识的道路,竭力寻找历史人物心路历程的资料,以避免因自身的个人偏见对病人产生误判。

自1916年开始,荣格为自己的研究结果出版著作或是应邀演讲,在巴黎就自我和潜意识的关系发表了一次讲座,并于1921年出版了《心理类型》一书,他希望能借着这本书来界定自己的观点和弗洛伊德及阿德勒是有所出入的,主要的目的在于探讨个人对世界、他人和事物的关系,并讨论了五花八门的意识层面,即意识头脑对于世界可能产生的态度。接着,他就宗教和心理学的关系发表著作,出版《基督教时代》,尝试解释基督的出现如何符合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对基督现象的研究,让荣格重新思考如何依据个人的体验来表达自身的现象问题,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交互作用,从潜意识到意识的发展,以及人格对每个人的冲击。

晚年的荣格继续为现代人面临的精神矛盾寻找答案,他隐居在苏黎世湖旁完全按照自己设计规划的塔楼式住屋中。他在这个安静、能和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地方默默的思考着,陪伴他的是在1925年前往东非途中所遇到的英国女人露丝·贝利,太太艾玛早在1955年就过世了。1961年6月5日,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他饮下最后一瓶葡萄酒,这位当代思潮中最重要的变革者和推动者,安然地病逝于湖上的家中。

名著导读

1935年,荣格在伦敦的塔维斯托克(Taristock)诊所给大约两百名医生作了一个系列讲座,一共连续5个晚上。这个讲座及其讨论曾由玛丽·巴克和玛格丽·格姆打印成册,现在编成此书正式出版。

荣格的著作是广为人知的,但亲自听到他讲演的人并不多。被他的系列讲座所吸引的,不仅有各个流派的具有代表性的精神病学家和精神治疗学家,还有精神病医院的人员和大量普通开业医生。他的习惯是先讲一个小时,然后用一个小时来进行与听众的讨论。从讲座一开始,他新颖的材料、随和的态度、流畅的英语表述,创造了一种轻松而又激励人心的气氛,讨论大大超过原先预定的时间。荣格教授不仅具有演说家的魅力,还精于选词用字,准确地表达出他的意思,他的话清晰易懂,完全没有行话或学究腔。荣格教授主要阐述的那些原理,也是他的独特的理论贡献。他将这些原理归在两个大的范畴之内,即心灵的结构和内容;对心灵进行探索时所采用的方法。

荣格在这二十多年期间著述甚丰,表现出向纵深的发展,特别是对无意识的研究不断深化,探讨了我们对精神的健康或疾病所持的理解与我们的无意识之间的关系。作为一本介绍荣格理论的主要原理的指导,这些讲座的记录是极其珍贵的。它们既有严密的系统,又显得随便、亲切;这些记录下来的口头用语使人永远感受到他非凡的人格。

在该书所载的讨论中,听众要求荣格解释他所用的术语“主动想象”,荣格作了全面而完整的回答。他描述了主动想象在分析过程中的目的性和创造性,并显示了怎样结合起自发的画图行为就可以将这种主动想象用于治疗神经症。有的听众很吃惊地听到他讲起怎样常常劝病人用画纸和笔墨来表达他们自己。这一作法已被证明有极大的价值,尤其对那些无能力用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想象的病人更是如此。不仅如此,这种方法还使病人能够积极地参与治疗。

理论精读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主要汇集了荣格于1935年在伦敦塔维斯托克诊所发表的5次讲座和讨论,主要分为三个主题:心灵的结构和内容;探索心灵所采用的方法,即语词联想法、梦的解析方法和主动想象法;转移的心理学及其处理。

1.心灵的结构和内容

(1)意识。荣格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关于意识,即被人们称为无意识心理的产物的科学。意识指的是“精神事实对于自我的一种关系”,意识的核心是自我,它由个体对自身存在的意识、记忆材料和对已有的记忆的观念组成。自我也是一种情结,它总是处于人们注意和欲望的中心,并且是意识绝对撇不开的中心。自我一旦分裂,心理的各个部分就分散于自我和其他碎片之中,在精神分裂症中通常表现为人格急速的转变。

意识从无意识和外部世界中吸取内容,当这些内容与自我发生联系时即成为意识。由此,意识源于无意识领域。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它的内容是广泛而未知的,并且处于持续的运动中,要通过意识并且运用意识的术语才能表达出来。

(2)个人无意识。那些来源于个人的、可被认识的材料,被遗忘或被压抑的内容,创造性内容,我们称为个人无意识(thepersonalunconscious)或下意识(subconscious)。

个人无意识具有相对性,它的范围可被限制。由于民族、经验等的不同,一些人能意识到的内容,另一些人却未必能意识到。比如东方人对于事物的意识,西方人不一全能理解;而长年生活在农村的人,对于都市的生活未必有意识。对于个人而言,个人无意识的内容在某些方面是完全可以被意识到的;但在另一些方面,或在特定的时刻、情景下,个体不知道它们的存在。

情结是个人无意识的重要内容,将在语词联想测试方法中提及。

(3)集体无意识。这部分内容属于一般人类的模式,具有一种集体的性质,突出的特点就是神话特征。对于他们是否属于遗传,可否用种族遗传来解释,荣格在美国研究了纯种黑人的梦,发现这些梦的意象与血缘或种族遗传无关,也不是个体通过经验获得的,它们属于一般人类。

荣格借用古希腊基督教神学家圣·伊里奈乌斯(SaintIrenaeus)的话把集体无意识称为“原型”。它们不从属于任何专断性意图并且不受意志的控制,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包含神话主题,如英雄、救世主、龙等。英雄和龙的主题常常以“下洞仪式”的形式和内容在梦中呈现,这个“下洞”主题实际上是全世界共有的现象,在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可见。它所表现的正是意识的心灵沉潜入无意识的深处这一内向心理机制。看起来集体无意识似乎不存在,但它却实际上发生着作用,人们可以在他人身上看到它的存在。在美国对黑人的梦的研究可以说明这种集体无意识的象征。

2.探索心灵所采用的方法

荣格认为,要接近、了解人的无意识通常有三种方法:

(1)语词的联想测试法(word—associationtests)。准备一份写有100个单词的表,告诉被试者在听到和理解了刺激单词后尽可能快地对进入心中的第一个单词作出反应。确定被试者理解测试方法后,开始测试。实验者用秒表记下每次反应所用的时间;结束后,再将100个刺激单词重复念一遍,让被试者重复他先前的回答。记录下他第二次作出的不准确回答或错误,这些错误及反应时间长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2)梦的解析方法。梦在心理治疗中是信息的客观来源,因此为了让病人完全地在医生面前显露自己的病情,掌握丰富的材料,医生最好佯装出一种迟钝的样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医生要在病人面前完全隐匿自己。

在梦的分析过程中,弗洛伊德运用自由联想探寻情结,荣格则强调个体的无意识对自身的情结做了些什么、为何种目的做准备,而并不关心情结本身是什么,这也正是我们要从梦中辨认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