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一本书读完心理学名著
4810300000006

第6章 格式塔心理学(2)

趣味扩展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指形状或形式,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另一种含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含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但是,它不能译为“structure”(结构或构造)。考夫卡曾指出:“这个名词不得译为英文structure,因为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争论的结果,structure在英美心理学界已得到了很明确而很不同的含义了。”因此,考夫卡采用了E.B.铁钦纳(E.B.Titchener)对structure的译文“configuration”,中文译为“完形”。所以,在我国,格式塔心理学又译为完形心理学。完形说的基本观点如下。

1.学习实质—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构建完形

G.A.米勒(G.A.Miller)曾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用于说明当时格式塔心理学的声势和构造主义的困境。

当你走进心理学实验室,一个构造主义心理学家问你:“你在桌子上看见了什么。”

“一本书。”

“不错,当然是一本书。”“可是,你‘真正’看见了什么?”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真正’看见什么?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我看见一本书,一本包着红色封套的书。”

“对了,你要对我尽可能明确地描述它。”

“按你的意思,它不是一本书?那是什么?”

“是的,它是一本书,我只要你把能看到的东西严格地向我描述出来。”

“这本书的封面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暗红色的平行四边形。”

“对了,对了,你在平行四边形上看到了暗红色。还有别的吗?”

“在它下面有一条灰白色的边,再下面是一条暗红色的细线,细线下面是桌子,周围是一些闪烁着淡褐色的杂色条纹。”

“谢谢你,你帮助我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知觉原理。你看见的是颜色而不是物体,你之所以认为它是一本书,是因为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仅仅是感觉元素的复合物。”

那么,你究竟真正看到了什么?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心与环境存在对应的结构完形,结构变化时完形出现了缺口或缺陷,而人脑先天具有弥补缺口缺陷以完结图形的倾向,这种组织再组织的完形活动就是学习。学习就是使一种完形改变成另一种完形。

2.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1913—1917年,苛勒大猩猩学习实验研究证明了黑猩猩在未解决难题之前,它对面前的情境的知觉是模糊的、混乱的。当它看出几根短棒接起来与高处的香蕉的关系时,它便产生了顿悟,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学习是由顿悟而实现的。顿悟即是完形的组织构造过程。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修正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领悟的。顿悟说认为尝试与错误除了干扰外,对学习并不起作用,对事物应把握本质。

PrinciplesofTopologicalPsychology

《拓扑心理学原理》

库尔特·勒温(KurtLewin)

作者简介

库尔特·勒温(1890—1947),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先驱,格式塔心理学的后期代表人,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勒温对现代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巨大的贡献。

1890年勒温生于普鲁士的波森省莫吉尔诺乡村(今在波兰)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兄弟姐妹4人,他排行第二。父亲拥有并经营一家百货店。1905年,全家迁往柏林,他在柏林上完中、小学,并计划到弗赖堡大学学医,但很快他放弃了这种想法。在慕尼黑大学上了一学期,1910年开始攻读心理学哲学博士,成为C.斯图姆夫的关门弟子,当时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三位创始人M.韦特海默、K.考夫卡和W.苛勒也都是斯图姆夫的学生。在柏林大学期间,除学习心理学外,他也学习数学和物理学,完成了许多关于联想和动机的重要研究,并开始创建他的场论。

勒温在1914年完成博士生必修课,此时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1916年他才获得博士学位。大战期间他在德国陆军作为志愿兵服役4年,做过陆军中尉,曾因受伤而获颁铁十字勋章。1917年,他和教师玛利亚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这场婚姻维持了10年。在1917年受伤疗养期间,他发表了《战争形式》一文,文中首次提出场论的初步概念。战争结束后,他回柏林大学在心理研究所作教员和研究助教。他是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员,很多学生纷纷跑到他班上,并在他的指导下做研究工作。

1921年他成为柏林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次年任讲师,1927年晋升为教授,在此期间与格式塔心理学派建立联系,并成为该学派的积极倡导者。1929年他参加了在美国耶鲁举行的国际心理学家会议,同年他和盖特尔德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孩子。1932年应E.波林之邀赴美任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6个月,任期结束后,因逃避纳粹执政后对犹太人的迫害,于1933年从德国来到美国定居,1940年成为美国公民。

勒温在康奈尔大学任儿童大学教授两年(1933—1935),之后,他被任命为爱达华州立大学儿童福利所心理学教授。1944年受聘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担任由他创办的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同时,他还是美国犹太人会议的社会关系委员会主任,该会从事社会问题研究。

1947年2月12日,勒温因心脏衰竭于马萨诸塞州纽顿维尔突然逝世,终年56岁。

名著导读

格式塔心理学自1912年成立以来,一向偏重于知觉的研究,批评家常以格式塔的原则未能应用于情意心理学为憾。勒温及其弟子们的研究便填补了这个缺憾。勒温认为情意的研究尤以知觉为重要。在勒温之前的社会心理学,或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某些心理现象,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某些社会现象,而勒温的社会心理学则面向社会实际问题,并且试图以心理学的知识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因而为社会心理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形成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

该书是《20世纪心理学通览》之一,它以20世纪心理学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派、一家、一人、一说为原则,涉及的流派有元素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策动学说、格式塔原理、精神分析、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等。从每一流派或家系中选出一位创始人或代表人物的学说,从中可以看到这些学说对20世纪心理学发展的影响,以及他们自身的地位和成就。该书理论丰富,观点别具一格,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理论精读

1.心理生活空间

这是勒温提出的拓扑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他认为,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中发生的。一个人的生活空间,也就是一个人的心理世界。它是一种心理现实或机能关系的模式,并不是物质客体本身。生活空间用于描述特定时间内影响个人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其力量,包括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期望及现在所知觉的一切事件。

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人是从事有目的行为的主体,由人的内层、运动和知觉层组成。人的内层是人的心理最深处的部分,它代表人的需要。人的运动和知觉层处于人的内层区域和心理环境间的边缘地带,它代表一个人的认知和操作能力。所谓心理环境是指一切被察觉到的物体和事件,在一定时间内,渗入心理领域的那部分物质的或社会的环境。心理环境不同于生活空间的异质外壳。心理生活空间实际上就是心理动力场和拓扑学、向量学相结合的另一种心理学化的表现方式。心理生活空间包括自己、他人和觉察到的对象。

勒温的心理生活空间这个概念,考虑到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场的层次和变化,以及同实际生活的联系,确有可取之处。后来,托尔曼吸取了心理生活空间的概念,而别称为行为空间,其实,行为空间只不过是经过行为主义观点改造的心理生活空间而已。

2.行为和心理事件

勒温确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行为,但他将行为和心理事件并提,写成公式:行为(B)=f(PE),即行为或心理是人(P)和环境(E)的函数。

为了得到人和环境关系的统一的含义,他提出“行为(心理)的生活空间”概念,这一新概念,认为一个人在某一时间内决定行为的全部事实,就是包含影响人和环境内方面的一切事实。这些事实是“现时的”,不受过去或未来的心理事实的影响。他指出,生活空间不是现实生活环境,而是心理环境。他按“实在的、有影响的”事实为标准,把心理环境分为三大类事实,即准物理的事实、准社会的事实和准概念的事实。

例如,同一物理环境,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可能看做同一的,这要看它对个体发生实际的影响而定。因而他称这一实在的有实际影响的事实为准物理事实。

又如,母亲用警察恐吓儿子,儿子害怕警察不是因为警察执法,而是一种准社会事实对儿子的心理行为起作用。再如解数学题,儿童头脑中的数学概念不完全是客观实际的数学概念,而是一种准概念的事实。解决数学题或其他问题,就是要使这两种概念的含义超于统一,否则,如果儿童头脑中的和客观实际的数学概念,原来就是一致的,那么也就不必运算了。

作者认为个体、人就是在生活空间移动,是可以用数学即拓扑学和向量等概念来表示这种移动的。这部著作被称为动力心理学的代表作,就是因为它是用拓扑学来解释行为或心理现象的名著。当前已有人用拓扑学发展起来的模糊数学研究心理学。

3.领导风格类型理论

勒温以类似童子军群体作业的方式进行研究,将被试者分为条件大致相似的三组,各组作业活动相同,只是各组领袖的领导风格分为三种类型。

(1)独裁型领导(authoritarianleadership):群体的一切活动完全由领袖个人决定,群体中所有成员只能依令行事,不允许有任何异议。

(2)民主型领导(democraticleadership):群体的一切活动由领袖和群体成员共同讨论而后决定,在讨论过程中,领袖以群体成员之一身份参与,鼓励大家发表意见,力求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3)放任型领导(laissez—faireleadership):实行无政府式管理,领袖不闻不问,完全由群体成员凭其所好各行其是。

结果发现:在民主型领导之下,群体成员相处融洽,而且工作绩效最高;在独裁型领导之下,群体成员之间有攻击性行为产生;在放任型领导之下,群体工作绩效最差。此项研究对以后教育心理学和工业组织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勒温能够注意到领导者的风格对组织氛围和工作绩效的影响,区分出领导者的不同风格和特性并以实验的方式加以验证,这对实际管理工作和有关研究非常有意义。许多后续的理论都是从勒温的理论发展而来的。

勒温的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这一理论仅仅注重了领导者本身的风格,没有充分考虑到领导者实际所处的情境因素,因为领导者的行为是否有效不仅仅取决于其自身的领导风格,还受到被领导者和周边的环境因素影响。

4.团体动力学

1939年,勒温在发表的《社会空间实验》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团体动力学”这个概念,借以标明他要对团体中各种潜在动力的交互作用、团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等去做一种本质性的探索。1945年,勒温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办了“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团体动力学作为一种专业和学科得以建立。在其后的20年间,团体动力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影响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从历史的角度来反观团体动力学,它具有三个层次的意义:

(1)属于一种意识形态,即关于团体应如何组织和管理的方法和态度。在这种意义上,团体动力学十分强调民主领导的重要性,强调成员参与决策及团体内合作气氛的意义。

(2)关于一套管理技术,如角色表现、团体过程中的观察和反馈等。在这种意义上,团体动力学被广泛应用于人际交往培训、领导干部培训,以及工厂、企业、学校和政府部门的管理。

(3)一种对团体本质的心理学研究,旨在探索团体发展的规律,团体的内在动力,团体与个体、其他团体及整个社会的关系等。这是团体动力学真正的心理学的意义,也是勒温及大部分团体动力学家一致赞同的对团体动力学的定义。它并不依赖于前两种意义,事实上,为意识形态和管理实践提供一个更好的科学基础,正是团体动力学的基本目标之一,但科学地理解团体生活的本质,却是团体动力学的根本目的。

团体动力学作为一种新兴学科才能得以产生和发展。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团体动力学的基本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理论意义上的经验研究。属于经验主义范畴的团体动力学以观察、定量、测量和实验为基础来研究团体,是有别于涂尔干、弗洛伊德和黎朋等侧重思辨来研究团体的显著标志。团体动力学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理论的意义和价值,在实践中把理论建构和经验研究完整地结合了起来。

(2)注重研究对象的动力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团体动力学研究的是所观察的对象是如何相互依存的,团体中各种力的交互作用,以及影响团体行为的潜在动力、变化、对变化的抵制、社会压力、影响、压制、权力、内聚力、吸引、排斥、平衡和不稳定性等。它们可以表示心理力及社会力的操作,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严格地说,团体动力学不属于传统社会科学中的任何一门学科,它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经济学等都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团体动力学既是一种多学科的交叉性研究,也是社会科学中的一次新的综合。

(4)把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的潜能。尤其是随着“行动研究”和“敏感性训练”的推广,团体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已被企业管理、教育、心理治疗、政府与军事等许多领域广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