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一本书读完心理学名著
4810300000007

第7章 格式塔心理学(3)

5.动力思想

动力思想是场论的基本思想,也是勒温的心理学的基础。他早期曾利用无意义音节对联想进行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从中阐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勒温认为,单用联想不能解释心理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他说:“由习惯(联想)所产生的联结,绝不会成为心理事件的动力。某些心理的能量,即产生于意志或需求压力的心理紧张系统,才是心理事件发生的必需条件。”

6.心理紧张系统

勒温认为紧张和需求是人的行为根源,他认为:“只要在一个人的内部存在一种心理的需求,就会存在一种处于紧张状态的系统。”紧张(tension,或称张力)的释放为心理活动和行为提供动力和能量,从而构成了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潜在因素。在勒温看来,紧张必然要有它的确定的目标,这种目标既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但一定是个体当时在心理上所感知的,或当时对个体发生实际影响的。勒温用“准需求”一词来强调这种心理上的认知意义,一种目的或意向往往是一种准需求,如要完成一件工作或要考入某所大学等。无论是真正的需求(如饥渴等生理需求)还是准需求,都会突破原有的心理平衡,而引起一定的心理紧张。在勒温的动力理论中,行为或心理活动的目标也具有一种力,勒温称为引拒值(valence)。正的引拒值具有吸引力,负的引拒值具有排拒力,所以人的行为不单是由于内在需求和紧张的推动,而且还由于目标本身的吸引(或排拒)。需求的强度增加,与该需求有关的目标的引拒值也会增加,而引拒值的增加,又会反过来影响需求的强度。这正如一个人越是饥饿,食物对他的吸引力便越大;食物的吸引力越大,人的内在的求食愿望便越强。因而在勒温的动力心理学思想中,人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他的心理紧张系统便包括了这种人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了紧张与目标的相互作用。

7.社会心理学的应用

当代社会心理学中的应用方向也是由勒温开创与奠定的,他领导的“食物习惯改变的研究”是应用社会心理学出现的一个重要标志。1936年,勒温等人创立的“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一直是应用社会心理学发展的支柱与力量。1972年,普罗尚斯基(H.M.Proshansky)在就任该学会主席的讲演中说:“从1936年该学会创立以来,它便一直关心如何把行为科学研究应用于解决当代人的主要社会问题。”

勒温去世后,他的学生卡特莱特曾编辑出版了一本勒温的社会心理学论文集,取名为《解决社会冲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知识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便是此书的主旨与基调。书中提到了“文化建设”问题,分析了德国与美国民族心理的异同及其结果,讨论了“婚姻冲突的背景”,研究了“如何提高工厂的士气”等一系列的问题。G.W.奥尔波特在为此书写的前言中说:“这本论文集表现了勒温的一种信念,理论的价值必须由实践来检验,任何一种心理活动都必然涉及它的社会基础。”我们在前面也曾提及了勒温的团体动力学与行动研究,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方向是他的社会心理学的突出特征,也是当代应用社会心理学所保持的传统。普罗尚斯基说:“当我们提‘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时,我们所想到的正是勒温的这种研究。它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对发生真正生活背景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从1980年开始,“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筹集资金召集专家编辑出版了《应用社会心理学年鉴》,出版者在每一卷年鉴的封面上都附有这样一段说明:“……继承库尔特·勒温的思想传统(包括他的同事与后继者),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一直致力于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社会实际效益的研究。以此为目的,这个学会承担了这一套新年鉴的编辑工作——介绍与宣传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接触到的社会问题的广泛领域。”从这个年鉴近几年的出版情况来看,应用社会心理学已成为当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一种趋势,体现了勒温思想与传统的意义和价值。

趣味扩展

勒温除了是一位社会心理学家,还是一位传播学家,不过在传播学中他的名字通常音译为卢因。卢因对传播学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著名的“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卢因指出,信息的传播渠道流通总是有“门区”的,即把关人所处的位置。他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为守门人,守门人的主要作用是选择和过滤他所接到的信息。可以说,这一概念是卢因成为传播学创始人的重要理论原因。

1947年,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系统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一般来说,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在于: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专业标准和市场标准、新闻价值和新闻要素、媒介组织的立场和方针。

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尽管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媒介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是“把关”的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此外,他在把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同时,实际上也给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因为他研究的人类行为场理论和群体动力学既属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范畴,也涉及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在这个意识上,卢因是最早研究传播学的心理学家之一。

最后,他对人们行为和群体的研究,也给传播学中的效果研究一个重要启示:在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人的影响时,要充分注意社会环境和个人所属群体的作用。

KnowledgeandError

《认识与谬误——探究心理学论纲》

恩斯特·马赫(ErnstMach)

作者简介

恩斯特·马赫(1838—1916),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马赫在研究气体中物体的高速运动时,发现了激波。马赫确定了以物速与声速的比值(马赫数)为标准,来描述物体的超音速运动,在力学上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哲学上,马赫是逻辑实证论者,并提出经验主义。

1838年2月18日,恩斯特·马赫出生在奇尔利茨(现属捷克)的外公家,同日在附近图拉斯接受洗礼。马赫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和思考。两岁的马赫,在草地上奔跑,追逐下山的太阳,纵情享受着大自然的乐趣。4、5岁时,父亲带他到维也纳。在父亲的因势利导下,他7岁就迷恋上科学,并在父亲的引导下做些实验。8岁时,听父亲给别的学生上代数课,他的理解能力竟跟14岁的孩子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