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工作和解
4810800000031

第31章 合同期内能跳槽吗

文/郝健尹璐

拒绝跳糟派

刘萌/女/29岁/高中教师六年前我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中学任语文老师。起初,凭着自己那一颗长不大的童心,我庆幸自己没有离开校园。和孩子们在一起,每天过着披星戴月的日子,我毫无怨言,这种纯净的生活正是我向往的。我用了三年时间把一批学生送进了大学,一个轮回下来,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当我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当我从记忆中抽取三年前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感觉时,我竟然会把那两拨学生进行比较。不得不承认,如此循环往复地为学生传授相同的知识是一个累心的过程,我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再加上现在的孩子都是越来越有主见,面对学生早恋、早熟,心思不在学习上的现状,师生之间不免会有一些矛盾产生,于是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

就在我刚刚走进第五个年头时,一份新工作不期而遇。通过层层筛选,我被那家贸易公司录取。对方一再催促我尽快入职,否则将失去这次机会。那个阶段我心里充满了矛盾,尽管学生们总是让我手足无措,但冷静下来,我想我还是离不开校园的。学校里的那种纯净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给予我的,也许我也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吧!坚持跳槽派希易群/女/28岁/人事主管22岁到24岁,我在某集团做后台技术,是办公室里唯一的女性。老板很赏识我,总是旁敲侧击:“不出几年你将是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这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来说的确是一个相当大的诱惑。

不过,在校庆典礼上,老师得知我的工作状况后并没有太多的赞赏:“你想做一辈子技术吗?如果调转一个方向,你应该做得更好。”这句话触动了我。不久后,老师介绍了一家小公司,问我是否愿意过去做些人力资源方面的事情。当时我犹豫再三,一直得到肯定的我放弃技术去做人事,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另一方面,我的合同期还有三个月,如果在这个时候走,我将带不走在这里做出的所有技术成果。但老师的那句“大舍才能大取”最终让我递上了辞呈。

来到新公司,我在心里一次次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选择,所以我没有不努力学习的理由,否则我一定会后悔。短短四年的时间,我从最初的那家小公司进入了这家有700名员工的大公司,通过在职研究生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学习,我已经成为了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犹豫不决派杜鑫/男/26岁/外企职员刚毕业的时候通过考试,我来到了一家“悠哉”的国企上班。那里的工作可以说没有任何压力,每天和一帮叔叔阿姨级别的人在一起唠家常,看报纸,品浓茶,却唯独学不到一点儿本事。看着那些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我羡慕得手心都痒痒。可是爸妈告诉我:“就在这里耗着吧,过几年就能升个科长,再过几年还有提升的可能性。”做到第一年年末的时候,上级发下合同文本,又要续签一年。我试图用一些小伎俩抗住合同,可是没办法,不签就要走人。后来我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说服自己,签吧,反正人挪活树挪死,大不了不就是赔偿单位一万块的违约金吗?只要我找到好的工作我一定会离开这里。

可话是这么说,真到了要掏出违约金的时候人就变得犹豫了。因为国企轻松的工作,我趁那段时间练习了英语。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外企的面试,没想到顺利地通过了语言关,接下去更是一路绿灯,我顺利地进入了这家公司。可回到单位,当我把写好的辞职书准备拿给领导时,我心里又充满了矛盾。我不确定自己在外企会做出什么样的成绩,也清楚,如果在国企里再耗上两年我就真的可以提升了。当然,还有那一万块的违约金……

郝彬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

在离婚率都呈直线上升的时候,约定劳动关系的劳动合同似乎更不能锁定一生的职业发展了。由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人才流动政策和户籍管理也逐渐松动、自由了。无论是雇主还是雇员,双方都面临着更多“第三者”诱惑。

首先,企业不是我们的家,在快速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多变,不管你的个人能力如何,东家是死是活,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我们不能掌控。其次,社会分工逐渐精细,今天的岗位明天也许就不需要了,比如过去的电报员。同时,新鲜的职业机会层出不穷,专业对口的几率越来越低,比如学历史的可以做旅游线路开发,学医的可以做宠物保健师,学体育的可以做健身教练,今天的你也许就是明天的他。

我们一生中,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职场上度过的,如果找到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相匹配的“另一半”,对双方都将是一段稳定、愉悦的时光。正是由于职业生涯设计观念的加强,合同诚可贵,赔偿价更高,若为发展故,两者皆可抛。智联招聘专业顾问的建议是,对于个人来说,不管和谁“过”,要永远保持自己的竞争魅力和就业含金量,忠于自己擅长的职业,把“饭碗”抓在自己的手里,成为该岗位的行家里手,比忠于一个企业更重要。

但是,我们并不鼓励时刻准备“离婚”跳槽,有时候卧槽比跳槽好,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还不熟悉职场规则,了解一个行业和职业内涵,包括自己,至少需要2~3年的积累,35岁左右的“大龄”员工在“另寻新欢”的时候需要考虑生活状况等等。

一般地,强烈想走出城外的是那些探索3~5年后,难以胜任压力和变化,遇到发展瓶颈或面临更好的发展机会的人。至于合同,我想认同比合同更重要,据智联招聘的调查显示,虽然双方“生活美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分开的理由只有几条:个人方面主要是希望提高薪酬待遇,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上级或同事关系不融洽,现公司发展前景不妙等等。如果双方已经是同床异梦,还是早离早超生吧!我判断一个好工作的标准只有三个:你喜不喜欢做?你能不能做好?这份工作值不值得做?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关于手续方面,职业转变实际是续写自己的新篇章,在去意已定的时候,还是和原配好合好散,递交辞呈,交接工作,商议补偿,办理手续。即使你“痛恨”原来的公司,也不要在背后恶言冷语,也许你哪天还会“用”到原来的公司,谁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