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贞观燕王
48525300000010

第10章 、初见长孙氏

“我自会处理一切!”

“你也才十二岁”当一个人从心里接受了你是他的孩子,他会突然记起你的年龄,或者选择忘记你的年龄……。

今夜注定是不眠之夜,太极殿、立政殿整夜灯火通明。

东海湖畔,那座磨坊依然静静地立在那里,但杂草丛生。很久没人来打扫。长沙公主、房陵公主、九江公主三位公主跟随高祖李渊搬离了皇宫,住进大安宫。

推开满是灰尘的房门,一群老鼠从房间内四处乱穿,随后顺着墙缝逃了出去。从凝云阁拿过扫帚慢慢清扫房间内灰尘。

李宽不禁想起曾经有位侍童替他打理这间磨坊。磨坊还在,人却不在。月色迷离,人也迷茫。想救之人,却没救回来。本不该死之人,却因为他而死。他到现在也不明白,余侍童是因为忠心,还是因为催眠背负他遁逃百里。李宽不是那种能轻易相信他人的人,这样的人绝对不会轻易将生命放在他人之手。他永远不会读懂余侍童那类人。

灰尘一点点被清扫到门外,房间越干净,人也越加孤单。

尚食内院,讨些大豆,绿豆,尚食内院内侍核查李宽身份后给了两袋豆子。

再回到磨坊,远处启明星升起,或者说它从来都在那个位置。拔掉抑制水车运转的木楔子。水车开始转动,带动石磨。李宽将豆子从中间倒入……。

独自饮用豆浆,味道很淡、很凄凉。也许是太累了,李宽斜卧在榻上,睡去。

“小娘子!醒醒!”一个七八岁孩童闯进李宽的卧室,李宽皱了皱眉。身后一名与李承乾差不多大的少年跟了过来。

“打扰小娘休息了,我兄弟二人看到这里有被打扫过,很好奇,冲撞娘子休息”稍大地少年像李宽致歉。

“趁我没发怒前,出去!”李宽冷吓,李宽一直使用腹语与人交谈,他还没到变声期。这一次使用本音,犹如银铃般清脆,干净。李宽随后意识到不对,然后使用腹语术。

“出去!”比较威严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两位少年被前后的差异弄懵了。怎么一会犹如天籁般美的女声,一会又变成充满威严的男声。

“请小娘子,不要动怒。吾兄弟二人立刻退出!”少年立刻退了出去。

李宽也没心情在休息。此时已经日上三竿,四月长安气温已经很温暖。远处来来往往地内侍正在忙碌地清扫昨夜盛世残留地垃圾。李宽再次披上重甲,来到太极殿,一片狼藉。群臣已经退去,只有内侍在清理。

“殿下!今日陛下在两仪殿办公”尽管内侍不认识李宽,但是李宽的鱼符表明了他的身份。

李宽出了太极殿,来到两仪殿前。殿前侍卫立刻拦住李宽。

“燕王李宽求见圣人”李宽将鱼符递给两仪殿前侍卫。卫士示意李宽退后等待,随后进入大殿中。过了一会卫士出来将鱼符递给李宽。

“殿下萱燕王进殿!”。李宽走进大殿。长孙无忌、李靖、魏征、萧瑀等人看向李宽。

“燕王来此何事!”李世民问。

“东突厥被陛下所灭,而且打算将大多数东突厥部众迁到黄河以南安置。但殿下有没有想过,这样一来,朔塞空虚,薛延陀会趁机迅速扩大势力。圣人有饲虎之嫌”。李宽直接说明来意。

“燕王,突厥不南迁,更是大患!”魏征担心。

“薛延陀汗国成立后,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等少数民族纷纷归附,其境东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碛,北至俱伦水,有精兵数万。其势已成。所以,我想再次出征。”李宽请战。

“不可!”魏征、长孙无忌等人立刻反对。

“与突厥大战之后,更应休养生息,实在不宜再动武!”魏征进言。

“以大唐国力无力再兴战,但吾可以带领五百血卫突袭薛延陀,直接将珍珠毗伽可汗夷男掠回。”李宽双眼放出嗜血光芒。李靖心一惊,他知道李宽恐怕不止掠人那么简单。

“狂妄!荒唐”长孙无忌冷眼讽刺。

“殿下,蓝田血卫已经被编入玄甲军”魏征立刻说道。李世民不会允许战斗力超强的军队不受他掌控,尽管掌控这只部队的人是自己儿子。

“算了!蓝田血卫进入玄甲军也算是他们福气”李宽这么说也真心实意,并非应付,毕竟李宽不能给蓝田血卫更好的待遇。凭借蓝田卫士的能力,混个低级军官还是很容易,部分人才甚至能成为高级将领,他们在李宽手下,只能是个兵卒。

看到李宽并没有抱怨,李世民很满意,长孙无忌等人也松了口气。他们害怕李宽反对,从李靖口中得知,蓝田血卫对李宽绝对忠心。李宽也很乐意血卫渗透到大唐军队体系中,并不是李宽打算通过他们掌控大唐军队,而是蓝田血卫拥有了保家卫国的军士思想。这种思想是李宽经过半年时间特意培养而成,说是一种思想不如说是信仰。这将影响他们一生,这也会成为种子在军中生根发芽,开花……。

“二郎,汝从没有见过你阿娘。去立政殿见一见。我想她看到你一定很欢喜”李宽无奈只得退出两仪殿。

“诸位对燕王说言,有何看法!”李世民将脸沉下。

“灭掉薛延陀汗国,需要十万精骑,可保大唐百年无忧。但薛延陀汉国与大唐友好,大唐没有出兵理由”魏征进言。魏征绝对是儒家治国代表人物。当前,魏征的治国方针很适合大唐国情。李宽的思想很复杂,没有特定的治国方针,主要是受到后世各种先进思想影响。

一国方针制定主要是依旧国情,大唐是以自然农业为主的国家,儒家的亲农思想很适合,但是这个亲农的农不是指农民,而是之地主阶级。只因为古代儒家思想的短视,他们眼光只看到地主阶级。

立政殿上,长孙氏正在教育李承乾、李泰,李治正在她附近玩耍。

“皇后殿下,燕王在殿外候着!”内侍轻声报告。

“宣他进来!”长孙氏将李治抱到身边。

“殿下,请进”内侍将李宽带到长孙氏面前。

“臣参见皇后殿下”李宽躬身礼。

“燕王请起!”长孙氏看着起身的李宽。李宽与长孙氏都愣住了。李宽暗想,怪不得李世民能这么快接受他,他的脸与长孙氏有七分相似。也怪不得李承乾一直盯着李宽的脸,甚至短时间内建立信任敢,也是因为李宽的脸。

“阿母,阿母”李治看了看李宽,有看了看长孙氏,然后走到长孙氏身前,伸手抱住长孙氏的胳膊。

李宽比长孙氏多了三分男性英气。这也是她们之间最大的区别。这也是李靖、唐俭等人不怀疑李宽身份的另一个原因。李靖等人都见过长孙氏面容。

“我一直圣人与长孙尚书是为了拉近关系才说我母亲出自长孙一族”李宽自嘲。

“吾与汝确实是姊妹。”长孙氏剩下的话没说。也不需要说。长孙无忌若不是母亲出身显贵,又有舅舅高士廉撑腰恐怕好不到哪去。长孙无忌虽然现在是长孙一族的族长,但它是庶出,是长孙崴的第四子。

“算了!母亲大人已经过世,这些都不重要”李宽释然。

长孙氏与李宽寒暄一阵,是在是没什么好说的。三年前长孙一族还要至李宽于死地,现在却有相认,双方见面颇为尴尬。

“见过二兄!”李泰走了过来,好奇并且仔细地观察李宽。除了李承乾之外,所有皇子的身份相差无几,尽管李泰李治是嫡子……。

“见过越王”李宽观察李泰,李泰绝对比李承乾聪明些,但是缺少大智慧。

“见过二兄!”李治走了过来,抱住李宽的腿,李宽现在身着重铠。李宽将李治抱起,仔细端详,确实少了些皇者霸气。随后将李治放下。

“殿下一夜忙绿,甚是疲惫,臣暂且告退”李宽请辞。

“内侍,去取几匹丝绸赠与燕王。不要整日披重甲出入”长孙氏吩咐内侍。

“谢皇后殿下赏赐”李宽退出立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