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4862100000035

第35章 一场醉生梦死的裂变2

一是仙丹夺命。

大唐皇帝有嗑药的光荣传统,自从唐朝开国,李家就奉太上老君李聃为远祖,所以以道教为“国教”,而道教又提倡“仙道”,宣传通过服用丹药,就可以长生不老。对此,唐宪宗十分执著。早在元和五年(810年),宦官张惟则从海路出使新罗,回来后他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在一座孤岛上,张惟则偶然遇到了一位神仙,这位神仙告诉他"唐朝皇帝乃吾友也,烦请传语"云云。张惟则说得天花乱坠,宪宗听后深信不疑:"吾前生岂非仙人?"从此,他就不断地下诏,搜求天下方士,访求长生不老的丹药。

于是,一些小人纷纷奔走于道路,以讨好宪宗。

元和十三年(818年)十月,朝臣李道古过去在鄂岳观察使任内做过不少坏事,所以,他日夜不宁,担心有一天会"东窗事发",便苦苦地思索如何讨皇上的欢心。忽然,他的脑袋里灵光一闪,计上心来。于是,李道古立刻去找宰相皇甫镈,告诉他:"从前,我担任鄂岳观察使时,听说有一位山人柳泌能炼制长生不老药,请您报告圣上!"

宪宗大喜,立即命柳泌进京,住在兴唐观,为他炼制仙药。炼了一段时间,柳泌一无所获,又怕不好交差,就向皇帝报告:"听说台州天台山是一座仙山,山里面有很多奇花异草。如果陛下让我去那里任职,我一定能为陛下求得仙药。"宪宗求"药"心切,便命他暂时署理台州刺史。

这时,谏官们纷纷上奏:"本朝从来没有让方士出任刺史的先例!"

宪宗却是勃然大怒:朕是天下之主,富有四海,现在让柳泌去台州为朕炼制仙药,岂非好事?于是,他立即下诏,把这些谏官臭骂了一通,认为他们有失"为臣之道",一点也不关心"皇帝陛下"的龙体。

不过,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不死之药”,柳泌又怎么可能找到呢?所以,他折腾了一年,还是一药无成。这时,他害怕了,便举家逃入深山。谁知,这事让浙东观察使知道了,急忙派兵把他抓了回来,解往长安。可是,皇甫镈、李道古又出面为他百般说情。最后,还是宪宗“宽大为怀”,不仅没有治柳泌的罪,又任命他为翰林待诏,继续服用他炼制的丹药。

第二年(820年)元月,宪宗病重,连早朝也不能上了。在这种背景下,对宪宗“毒发身亡”的官方解释,也能说得过去。

二是要命的太监帮

正常人长期服用这些“仙丹”,通常会有两种不良反应:一是口渴难耐,二是脾气暴躁。所以,宪宗一服药,他身边的人可就倒了血霉。到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已吃了许多“仙丹”。知道炸药怎么来得吗?就是过去皇家炼丹,炼出来的。炼丹的工序和现在民间炒炸药差不多,炼来炼去就爆了。而吞吃仙丹的人,也就相当于吞吃炸药,不光身体爆,而且脾气暴躁。

在药力的作用下,宪宗有时神智不清,狂怒得像一头猛虎,身边的宦官、宫女动不动就被他喝令推出去斩首。于是,皇宫里面人人自危,众宦官仿佛"末日来临"一般,惶惶不可终日。到最后,皇上身边的宦官们觉得,宪宗要是再服用这些“仙丹”,他们连这条小命也保不住了。

随着丹药越服越多,宪宗身体每况愈下,搞到最后连早朝也不能上了。对此,人们议论纷纷,非常恐慌。

这时,内侍陈弘志再也无法忍受了,担心下一个宪宗爆头的人就是自己。在这种极度恐惧的压力下,正月二十七日夜里,陈弘志将熟睡中的宪宗活活勒死。

按照正史推理,史书《旧唐书·宪宗本纪》载:“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是夕,上崩于大明宫之中和殿。时以暴崩,皆言内官陈弘志弑逆,史氏讳而不书。”用白话文说,就是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这天晚上,宪宗皇帝突然在大明宫死亡。皇帝猝死,当时都说是太监陈弘志谋杀了皇帝,但史官却隐讳了这件事不记录,以至于详情不得而知。

按照史书推理,参与此次弑君行动的肯定有神策右军中尉梁守谦,内常侍陈弘志、王守澄、马进潭、刘承偕、韦元素。而陈弘志之所以成为元凶,不过是在其中扮演了集体智慧的执行人的角色。

这次行动不是因为偶然,而是经过周密部署的,有组织,有预谋的杀人游戏。在这场游戏中,虽然陈弘志担了元凶的恶名,但他只是别人手里的一把刀。

史书记录有点蹊跷。太监(内官)是“刑余之人”,这种人在正常人眼中一向是卑贱耻辱的对象。他干出谋杀皇帝的“大逆不道”之事,为什么要“讳而不书”呢?史料并没有对此事有更多叙述,只是在《文宗本纪》中记载:“大和九年九月癸亥,令内养齐抱真将杖于青泥驿决杀前襄州监军陈弘志,以有弑逆之罪也。”似乎认定陈弘志是元凶。

可是本书还是有些地方透露了不同的信息。《皇甫鎛传》载:“宪宗服柳泌药,日益烦躁,喜怒不常,内官惧非罪见戮,遂为弑逆。”又象是陈弘志害怕宪宗无故迁怒自己,所以先下手为强。

对于这帮无家无后的太监,他们只关注自身安危,一旦他们感觉到周围的杀气,为了自保,一旦出招,绝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因为他们实在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失去,除了残缺的命运。当天夜里,他们一起守在中和殿外面,目送着自己战友陈弘志走进去,片刻之后又看着他走出来。是日深夜,宫中的内侍宦官正式发布了天子驾崩的消息。同时他们还附带说明了天子的死因——药物中毒。

三是弑夫夺权

历史的真相远比我们的想象力来的更为丰富,也更具有戏剧性。

元和八年(813)十月,在刚刚册立新太子整一年的时候,拥立太子的朝廷官员又上表请求宪宗立郭氏为皇后。自玄宗以后,后宫活着被立为皇后的只有肃宗的张皇后,那是因为她在平叛的特殊时期有特殊的功劳,宪宗将郭氏册立为贵妃已经是后宫最尊贵的角色,宪宗以种种借口拒绝了此番动议。此事以后,郭贵妃在朝野内外,广结党羽,包括宦官中的厉害角色神策军中尉梁守谦以及王守澄等人,他们暗中和吐突承璀等较量。

《后妃传》载:“宪宗懿安皇后郭氏,尚父子仪之孙,赠左仆射驸马都尉暧之女。母代宗长女升平公主。元和八年十二月,百僚拜表请立贵妃为皇后,凡三上章,上以岁暮,来年有子午之忌,且止。帝后庭多私爱,以后门族华盛,虑正位之后,不容嬖幸,以是册拜后时。”这段可见宪宗拖延不册立郭氏为皇后,因为怕郭家势大,干涉自己对其他小老婆的宠爱,却造成了郭氏心中有怨气——皇帝的女人总是想方设法要做皇后的,以郭家的功勋富贵,却做不了皇后,能不怨恨?而迟迟成不了皇后即意味着自己迟迟成不了正室,始终是没有地位的“妾”而不是作为六宫之主的“妻”。

政治斗争在后宫中一点都不逊色于朝堂上,有时候会更残酷。而宪宗死后即位的穆宗正是郭后的儿子,“母以子贵”,郭氏因为儿子当皇帝而名正言顺成为太后,坐正后宫掌权者的位子。这就暗示我们,郭氏极有可能谋害

四是弑父夺位

唐宪宗于正月二十七日暴崩,皇太子李恒于同年闰正月初三即位,他在即位敕文中说:“今年正月二十八至闰正月三日,宫苑诸门守捉,西内立仗将士,量加改转,应内侍省及内侍宫正等,并赐恩爵。”(《唐太诏令集》第2卷,《穆宗即位赦文》)赦文中为什么要从二十八日算起呢?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说:二十七日,宪宗暴崩于中和殿后,中尉梁守谦与其它宦官共立太子,杀吐突承璀及澧王李恽,“赐左、右神策军钱人五十缗,六军、威远人三十缗,左、右金吾人十五缗。”

这段史料表明,从二十七日起宫内发生军事政变,经过一场血战,最后杀死吐突承璀及澧王李恽等,拥立李恒即位。对于在这场宫廷政变和拥立中立功者,李恒进行了大张旗鼓地表彰,这说明李恒对宫廷政变是十分清楚的,而且在政变中他还充当了弑父帮凶的角色。

关于这一点,后世史家也是持肯定意见的。明末清初史学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第二五卷中指出:“陈弘志持推刃之贼,弑宪宗之贼非郭氏、穆宗而谁哉?”而近代史学家陈寅恪在其所著《顺宗实录与续玄怪录》一文中也认为宪宗之死,是与唐穆宗密切相关的。当代黄永年先生更是以墓志作为佐证。这方墓志说:“元和十五年少帝即位,二月五日改号为永新元年。”这“永新”年号今天已不见于任何典籍,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当时的政局出现大的变动,需要提前改元。当改外之后,穆宗又感到这种搞法容易引起人们对帝位交替产生疑问,对巩固统治不利,只好又取消此“永新”年号而按正常办法在第二年正月三日辛丑改元长庆,同时将元和十五年二月五日丁丑赦文中改元永新之文字删除,其他文字中有“永新”年号者也一律窜易或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