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4862300000017

第17章 请君暂上凌云阁(2)

【人格大分裂】

李绩算是民间演义里歪曲得最厉害的人之一,他是唐代名将之首,用兵如神,但在《隋唐演义》里却成了老道士徐茂公,变成了类似于诸葛亮、吴用之类手无缚鸡之力的妖孽军师人物。李绩出身富豪之家,自幼好武,十七岁参加瓦岗军起义,很快崭露头角,屡立战功。后随李密降唐,跟从李世民先后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等,功劳显赫。唐太宗即位后,任命他为并州总管,不久平突厥,安定了唐朝北疆。他在并州十六年,社会稳定,被李世民称赞为国家长城,官拜兵部尚书。唐高宗即位后,召回被唐太宗故意外贬的李绩,封为宰相。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以七十八岁高龄寿终,一生极为顺利。后人说到唐代名将,必称英、卫(李绩封英国公,与他齐名的李靖封卫国公)。

第一,家庭出身:不差钱的非农户口。李绩,本姓徐,名世勣,字茂公。唐高祖赐姓李,因此本来的徐世勣就变成了李世绩。高宗永徽年间,又为了避太宗李世民的“世”字名讳,改成单名一个“绩”字。所以,徐世勣、徐懋功、李世绩、李绩、徐茂公都是同一个人(本书为了行文方便,通称李绩)。

李绩是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东南)人,出身于山东豪强家庭,大地主成分,家里余粮成堆,珠宝成箱。他和父亲徐盖一样都是乐善好施之人,喜欢做做慈善事业。不过李绩并非那种喜欢享乐、提笼驾鸟、花钱如流水的败家子。他眼看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于是当下决定,要自己掌握未来的命运。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翟让在瓦岗(今河南滑县南)聚众起义,李绩就跑去加入了。李绩这时才十七岁,放在现在还是迷途少年。但这小子却很有想法,他劝翟让说:“这里是咱们的家乡,乡亲都彼此认识,不好打劫,不如去宋、郑两州,那里离运河近,商船特别多,去抢劫生意人,就够咱们兄弟过活啦!”翟让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果然在运河上抢了无数财物,队伍迅速壮大。

瓦岗军的发展势态良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地方豪杰和平头百姓。这时候我们在一些评书里所熟知的王伯当、单雄信等都当了堂会的小头目。李密当时参加叛乱失败,被官府通缉也亡命来此加入。李绩见李密是个人物,很会忽悠。几次大大小小胜仗过后,名号更响、领导能力也凸显,就劝说翟让让位给李密,以扩大影响力。也不知道是不是李绩捣鼓的作用,还是翟让有心让位。反正李密成为瓦岗军的首领,非常受拥戴。后来李密和翟让之间产生了矛盾,义宁元年(公元617年),李密在他人劝说下用计杀死翟让,身为翟让部下的李绩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中,脖子还被乱兵严重砍伤。虽然李密将李绩扶入帐中,还亲手为他上药,并让李绩分领了翟让的旧部,但李绩的心里还是很受伤。

第二,性格特征:以德服人。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李密被在洛阳称霸的王世充击败,本想去投靠镇守黎阳的李绩,但听到旁人说:“李绩当年被砍伤脖子,差点死掉,现在去投靠他,他一定还在记仇。”李密左右为难,在自杀未遂、意志崩溃之时,入关降唐。这时候李绩全面接管了李密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南至长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

有一天,他的军营里来了一个神秘的客人,是李密的老部下、唐朝最大的忽悠大王魏征。魏征本来是个道士,不安心修道,却四处结交这些反隋叛军。他和李绩、单雄信都是老朋友,这时候已在唐高祖李渊手下当了秘书丞,来劝降李绩。李绩同意归降,虽然在演义里他才是真正的妖孽道士,能掐会算,但历史上的他却是一个纯粹的武夫,准确地说是一个很有头脑的武夫。他当即说:“我不能随便做主,我的部下和土地都是李密的,要是我拿自己上司的功劳去换取富贵,那是我的羞耻。还是让我的上司李密献给唐皇帝吧!”于是他做了个报表,详细记录了手下的州县名数及军人户口,派人献给李密。唐高祖见李绩没有给自己的降表,只有给李密的信,感到不解。当他听使者说完李绩的意思后,非常高兴,称赞李绩是个够义气的好臣子,就封他做黎阳总管、上柱国,加右武侯大将军,封曹国公,赐良田五十顷,并入住长安城的一流豪华区域。其实李绩这人的独门绝技不是他的武艺,而是他能随时祭出双重标准,把本来矛盾的事情处理得面面俱到,人人满意。估计演义中徐茂公的一部分形象就是从这里挖掘出了一点。能像他这样做到新旧主子都非常满意,自己也名利双收的,可不多见。

不久,李密叛唐被杀,李绩上表请求收葬李密的尸骸。高祖准许,将李密遗骸送到李绩的属地黎阳。李绩穿上重孝,三军缟素,为李密举哀,安葬于黎山。他又命令手下建了特别高大的坟墓,建完了,才脱下丧服,朝野上下都称赞他义气过人。

李绩俨然把朝堂当作了展现个人魅力的“超级秀场”,同样的事例再做了一遍。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十月,窦建德军大败李绩,抓走了李绩的父亲李盖。李绩本已突围而出,但因父亲被人逮去做了人质,只好返回投降,窦建德仍派他镇守黎阳。李绩对唐朝倒是忠心耿耿,内心计划先多立战功获得窦建德的信任,再找机会归唐。他主动出击王世充,立下赫赫战功,窦建德果然对他放松了防范。于是李绩在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正月趁机跑掉了。我就纳闷了,这时候他怎么又不顾及他父亲的安危了呢?于是就有人劝窦建德杀死他父亲李盖,窦建德倒也是条汉子,说:“李绩本来就是唐臣,只不过被我抓了起来,他不忘本朝,是个忠臣,他父亲又有什么罪?”

李绩这次归唐后,一帆风顺,协助秦王李世民,一路势如破竹,接连平定了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人的叛乱,胜利返回长安。李绩英勇善战,论功行赏时,名列诸大将的首位,获得和秦王一起身披黄金甲祭祀太庙的殊荣。

李绩帮李世民破王世充时,他的昔日好兄弟单雄信早就是王世充手下的一员骁将了。单雄信有个外号叫“飞将”,武艺高强。一次,李世民巡视战场时,与单雄信相遇,单雄信挺槊直刺李世民,差点把李世民捅落马下,幸好第一保镖尉迟敬德及时赶到,跃马大呼,横挑单雄信,这才使真命天子幸免于难。王世充战败降唐后,手下十几员大将包括单雄信在内都被问成死罪。李绩拼命向李世民推荐单雄信的勇猛善战,并愿意以自己的财产官爵赎回老哥儿们的性命。大概因为之前差点死在单雄信手里,李世民坚决不准。李绩只好号哭着退下,去大狱向单雄信诀别,单雄信埋怨他说:“我就知道你办不了这件事,大丈夫死就死了,何必为难自己。”李绩无言以对。行刑前,李绩在法场生祭单雄信,哭着说:“我以前跟兄长结拜,发誓同生共死。但是我已经以身许国,没法同时兼顾国家大义和兄弟义气,况且我死了,谁来照顾兄长的老婆孩子呢?”于是取出佩刀,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请单雄信吃下,说:“希望你吃下我的肉,让这块肉伴随兄长入土,就当作我没有辜负从前的情分!”单雄信果然吞了李绩的肉,两人大哭永别。隋唐英雄之间的男儿义气的确感人。不过这也是李绩再次用双重标准,处理了国家和兄弟感情之间的矛盾。

第三,个人事业:国之长城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后,任命李绩为并州总管,坐镇北方对付突厥。三年后,李绩趁唐朝正和突厥颉利可汗议和,和另一位大将李靖分道突袭突厥,在突厥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杀得对方大败投降,稳定了唐朝的北方。这也是李绩两面手法的一次成功运用。

李绩坐镇北方十六年,唐朝边疆太平,唐太宗大赞李绩的功劳“朕委任李绩于并洲,胜数千里长城耶”。唐太宗任命李绩为兵部尚书,还未赴京上任,继突厥而起的漠北薛延陀真珠可汗又趁机造反,李绩又被委任为朔州行军总管,追击薛延陀,俘虏了五万多人。叹一句,李绩用兵真如神啊!李绩攻下城池后,将所得财物都分给部下,自己一点都不贪财,执法非常严格。跟着有德有义之人火里来水里去,是心甘情愿,因此下属都愿意为他卖命。

夸人夸到底,李绩还有知人善任的名声,一发现人才,立刻加以礼遇,会邀请人家到自己房间里谈论不休,经他引荐的,后来大半都当了大官。他在战场上选将,有个特殊嗜好,喜欢挑选看起来颇有福相的人,别人奇怪,他解释说:“长一副薄命相的,得不了功名,而且会危害到我的军队,怎么能派出去打仗?”看样子他比较喜欢脸圆圆的胖子将军。

出来谋求功名,要跟对人。李绩如此为唐室卖命,是因为李世民这匹伯乐。李绩回朝后,忽然生了场大病,医生说要拿胡须灰当药引。当时李世民长着漂亮的胡须,平时很以此自得,当时美髯公是衡量男子帅或者不帅的重要标准。李世民听说此事后,没有犹豫拿起剪刀咔嚓剪下胡须,命令手下烧成灰给李绩和药。古代中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损伤,唐太宗居然亲自剪下“龙须”,给臣下做药引,李绩感动得磕头都磕出血来,唐太宗说:“我是为了国家着想,不烦深谢!”后来,李绩重病,也只服皇帝送来的御药,家里人请来的大夫一律不见。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念着当年李世民那一碗美味的胡子汤。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重,他故意把李绩远远地贬到甘肃去,对太子说:“你对李绩没什么恩典,现在我故意贬他,等我死了,你再把他召回来,让他当宰相,他定会为你出死力。”李世民太了解这个人,只要对他好一点,他会生死都随你。果然唐高宗即位后马上召回李绩,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也就是宰相。

乾封元年(666年),高丽内部发生动乱,已经70多岁的老将李绩再次披挂出征,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丽。二年九月,李绩攻占高丽军事重镇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接着,唐军在金山(今辽宁昌图西)大败高丽军,斩敌首5万余级。总章元年(668年)九月,唐军攻占平壤城(今朝鲜首都平壤),灭掉高丽。李绩班师回京后,唐高宗李治为了嘉奖李绩,特加封为其太子太师。唐朝在平壤置安东都护府,以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率兵2万驻守此重镇。高丽从此纳入唐朝版图。

李绩一直是高宗最忠心的臣子,为人深沉谨慎,善于趋避。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高宗打算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朝廷的顾命大臣都表示反对,只有李绩一言不发。高宗私下询问,李绩说:“这是陛下的家事,用不着问外人。”669年,75岁的李绩病逝,葬于昭陵。唐高宗李治悲痛欲决,七天不上朝,在下葬的那一天,唐高宗李治亲自率百官送葬。他临终之时,李绩让他的弟弟李弼置酒宴乐,堂下子孙满排而立。李绩看着自己的弟弟说:“我自知必死,怕你悲哭,所以假装病情转好为此宴乐。你现在脑子清醒,听我讲话。我亲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人辛苦建立起来的门户,都被后辈搞得破家亡人。我这些不肖儿孙,现在都交付给你,应细加防察,如有操行不伦、结交非类,马上打杀,然后奏之,以免倾覆家族……”。李绩难道真有预感,还是历史和他开了一次天大的玩笑。二十九年后,李绩的亲孙子徐敬业反武则天失败,武则天下令把李绩的尸骨从坟墓里挖出来。有生之年在政治上完满的李绩,死后却被子孙害得不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