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最具趣味的发明
4864700000017

第17章 饮食养生篇(4)

1958年8月25日,方便面进入市场后,正如安藤百福所预想的那样立即引起轰动,爆发性畅销,成为象征高度经济成长时代的商品。其后,经过多次改良,他又发明了盒装方便面等全新形式的商品。如今,方便面已遍布全世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

罐头

起源:法国 问世年代:1804年 发明人:尼古拉·阿佩尔

今日的罐头是用来应付日常生活需要的,但最初诞生的罐头,原来与战争有很大关系。当时军队打仗必须要有充足的食品供应。但是过去没有科学的保藏方法,军队携带的肉类、蔬菜和水果常常大批发臭、腐烂,造成短缺。

18世纪末,法国皇帝拿破仑率军征战四方,由于战线太长,大批食品运到前线后便腐烂变质,于是他悬赏1.2万法郎征求军用食品的新鲜保存法。法国的许多科学家为此苦思冥想,当时有个叫尼古拉·阿佩尔的人,曾在酸菜厂、酒厂、糖果店和饭馆当过工人,后来成为一名厨师。他在贩卖果浆、葡萄酒等食品时,发现有些往往容易变坏,而有些却不易变坏。他又偶然发现,密封在玻璃容器里的食品如果经过适当加热,便不易变质,他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于是,阿佩尔响应政府的悬赏,对食品保藏的方法进行专门研究。经过十年的艰苦研究,他终于在1804年获得成功。他的方法是把已加热的食物放在坛子里封紧,再放到沸水中加热,从而达到杀菌久贮的目的。这就是现代罐头的雏形。后来,英国的朱兰将坛子换成了白铁盒,使这种保存食品的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推广。

1849年,美国人亨利·埃文斯开了一家规模空前的罐头厂。1862年,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发表论文,阐明食品腐败是细菌所致。于是,罐头工厂采用蒸气杀菌技术,使罐头食品达到绝对无菌的标准。

后来又通过不断地改进与发展,罐头生产已是现代食品工艺中的一大支柱工业,罐头食品已成为各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冰淇淋

起源:中国 问世年代:南宋

冰淇淋又名冰激凌,这一词来源于英语icecream。Ice意为冰,取其意;cream意为奶油,取其音,组合成 “冰淇淋”。这是一种半固体的冷食,用水、牛奶、鸡蛋、糖、果汁等调合后,一面加冷一面搅拌,使其凝结而成。

冰淇淋的起源说法很多,但最具说服力的还是始于中国。在商代,中国就已有隆冬取冰储藏至夏日使用的做法。周代,官府还设立了专管取冰用冰的官员,称之为 “凌人”。到唐代时,长安街头已出售冰制冷饮和冷食的商贩。在南宋时,中国已掌握用硝石放入冰水作为致冷剂,以奶为原料,边搅拌边冷凝制作 “冰酪”的方法,元世祖忽必烈曾禁止宫廷以外的人制作冰酪。一般认为冰酪是现代冰淇淋的最早起源。

在13世纪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元世祖款待他,并把冰酪的制作技术传给他,马可·波罗将其带回意大利,献给了王室。意大利王室将此技术保密作为礼物赠给了法兰西王朝,此后逐渐传入民间,

冰淇淋风靡全世界,是在1660年前后,在巴黎最早开业的Cafe Procope,意大利人Cotelli

制造出在桔子或柠檬等中加入香味的果汁后,将其冻结制成冰果并进行销售。但这时的产品冰晶大,较之冰淇淋更接近于冰冻果汁。最先开始制造出今天这样冰晶小而柔软的产品,是从1774年法国路易国王的御用厨师开始的。这时被称为奶油冰,后来随着大量使用浓缩乳、炼乳、奶粉等原料,才开始称其为冰淇淋。接着,冰淇淋经法国传入英国、美国,逐渐被人们所认知。

到现在,由于电气化和制冷技术的进步,冰淇淋的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品种也日益增多,成为一种深受欢迎的大众食品。

可口可乐

起源:美国 问世年代:1886年 发明人:约翰·彭伯顿

显微镜

起源:荷兰 问世年代:16世纪末 发明人:詹森和罕斯

现如今的显微镜可谓品种繁多,功能强大,在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提到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的发明者,你也许想不到他们会是16世纪末叶,荷兰密得尔堡一家眼镜店的老板——詹森和他的父亲罕斯。细说起来,罕斯父子俩发明显微镜的经历,还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呢!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590年,一个晴朗无风的早晨,詹森在楼顶上闲玩,无意中,他把两片凸玻璃片装到了一个金属管子里,并用这个管子去看街道上的建筑物,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教堂高塔上大公鸡的雕塑比原来大了好几倍,这个意外的发现,使詹森兴奋起来,他高兴地跑下楼去,把父亲也拉上楼来观看,一起和他分享这次新发现所带来的愉快。

虽然,偶然性的发现代替不了科学上的发明。但是,值得强调的是,詹森父子俩的修养起了决定性作用,他们抓住这个偶然的发现,认真思索,反复实践,用大大小小的凸玻璃片做各种距离不等的配合,终于在16世纪末,经过父子两代人的努力,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

当然,这台显微镜只能称为显微镜家族中的“始祖”,因为无论是放大倍数,还是分辨能力都是相当低的。后来,又经过了许多科技工作者不断的改进,才使得显微镜成为了如今的样子。

维生素

起源:荷兰 问世年代:1906年 发明人:克里斯琴·爱叶克曼

维生素是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人和动物一旦缺乏维生素时就不能正常生长,并会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提到维生素的发现,那可是1893年的事情了。

当时,荷兰派到南洋群岛去的医学研究员克里斯琴·爱叶克曼偶然发现:用去壳稻米喂养的鸽子会得脚气病,而不用去壳稻米喂养的鸽子则不得脚气病。于是他得出结论:脚气病的发生与长期食用除去米糠的白米有关。在随后进行的更深一步的研究中,爱叶克曼证明:米糠可以预防治疗脚气病。不过他当时认为,碾白米中含有毒素,而米糠可以中和这种毒素。

1901年,爱叶克曼的弟子格林斯通过研究,提出米糠中含有一种碾白米中所不含的一种未知营养素,脚气病的发生正是由于缺乏这种必需的物质。

1906年,爱叶克曼采纳了格林斯的意见,明确提出米糠中含有一种物质,在本质上和蛋白质,脂肪或盐类不同,缺乏时则可引起营养性多发性神经炎。这一发现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注意,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维生素就这样被发现了。

抑菌药物

起源:德国 问世年代:1932年 发明人:格哈德·多马克

20世纪初,人类已发明和拥有了疗效显著的一些化学药物,可治愈原虫病和螺旋体病,但对细菌性疾病则束手无策。人们都在试图研制一种新药以征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原菌。这一难关终于在1932年被32岁的德国药物学家、病理学家、细菌学家格哈德·多马克所攻破。

格哈德·多马克把染料合成与新医药研究相结合,使医药研究工作从试管里解放出来。他认为既然制药的目标是杀灭受感染人体内的病原菌,以保护人体健康,那么,只在试管里试验药物作用是不够的,必须在受感染的动物身上观察。这个崭新的观点为寻找新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在试验中,多马克把少量链球菌注入小白鼠腹腔,链球菌以20分钟一代的速度繁殖,数小时后便在腹腔和血液中充满了链球菌,小白鼠在48小时内全部死于败血症。多马克及其合作者经过千百次试验,终于在1932年12月20日,发现了一种在试管内并无抑菌作用的物质,并名为“百浪多息”,它是世界上第一种抑菌药物。

发明这种药不久,多马克唯一的女儿因为手指被刺破,感染上了链球菌,生命垂危,无药可救。紧急关头,多马克以自己的小女儿作了人体实验对象,给她服用了“百浪多息”,结果,挽救了爱女的生命。

狂犬疫苗

起源:法国 问世年代:1889年 发明人:路易斯·巴斯德

现在人们都知道,人一旦被狗咬了得赶紧上医院,迅速注射狂犬病疫苗,否则不久就会发作狂犬病。然而你知道发明狂犬病疫苗的人是谁吗?也许你对他并不熟悉,他就是伟大的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

巴斯德9岁时,曾经看到过有一个被疯狗咬伤的人,那个人跪在铁匠面前,请求他用烧红的铁,烙在被疯狗咬伤的伤口上,在那个人的惨叫声中,巴斯德吓得捂起耳朵,飞快地跑开。但是,即使用这种野蛮的方法进行治疗,那个狂犬病人仍然还是死了。

巴斯德大学毕业后,荣获了博士学位,并担任了教授。但他永远忘不了那凄惨的叫声,于是他决心对当时流行的狂犬病进行研究。巴斯德为了弄清狂大病病毒传染问题,多次用疯狗和兔子来试验。他有时把疯狗的唾液注射到健康的兔子身上,有时让疯狗直接去咬兔子。

有一次,一只疯狗疯病发作,口流唾液,但就是不肯去咬兔子。为了取得疯狗的唾液,巴斯德俯身下去,口含一个玻璃滴管,对着疯狗的嘴巴把毒液一滴一滴吸入口中的滴管,当时他的表情极其安祥,好像忘却了自己是在同死亡较量。

在研究狂犬病疫苗的过程中,巴斯德以其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地进行了无数次试验,最后,他终于在1889年发明了狂犬病疫苗。

人造血液

起源:日本 问世年代:1978年 发明人:内藤良一

人造血液,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一种液体,它能够在血库的血液供应不足的紧急时刻,替代人体内的血液输送给患者,从而达到挽救人性命的目的。在这项研制工作上,最先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是日本医学工作者内藤良一,然而他的成功却和另外一位科学家克拉克的研究成果是分不开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那是在1970年,克拉克试用氟碳化合物乳剂替换了狗的90%血液,结果这只狗一直存活了下来,并未见有任何不良影响。这一试验结果公布以后,轰动了整个医学界。

当时正在欧洲访问的日本红十字公司经理内藤良一知道后,提前结束访问赶回日本,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带人到美国专程拜访了克拉克。回国后,内藤良一组织了150名专家进行突击研究。他发现氟碳化合物有上千种,克拉克所用的那种,乳液中悬浮的颗粒较大,如果用于人体悬浮颗粒不易从人体中排除,而且极易引起慢性中毒。内藤良一的目标是要找到能够和血液混和,又对人体无害的氟碳化合物,这需要作大量的研究实验。

在经过11年的努力之后,内藤终于在1978年末研制成功了对人体无害的氟碳人造血液。而这种血液的第一次临床应用,则是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附属医院于1979年11月完成的。当时有一位67岁的老人在手术后严重贫血。死亡已经开始步步逼近。可是,这是位“上帝见证会”的教徒,他严格地遵守教规,拒绝输入人血。医生只得给他输人造血,在输入了3000毫升的人造血之后,这位老年病人很快就康复了。

卡介苗

起源:法国 问世年代:1921年 发明人:卡尔美和介林

在19世纪甚至20世纪20年代以前,人类饱受结核病的打击而束手无策,直到法国细菌学家卡尔美和介林发明了一种疫苗,才把人们从这可帕的疾病中解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