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草原染绿的爱
4869700000013

第13章 经节庙会是情侣相聚的良宵

每当北斗星转把、长庚星睁开亮眼时,明雀就抖翎亮翅飞在空中高唱第一支黎明曲儿了。这时候草原的姑娘们,睁开睡眼提着奶桶走向了黎明时的牛栏旁。她们先放开一个一个的小牛犊吸食母奶,待它惊妈溢奶时,就把小牛拉开拴在长绳上。于是齐刷刷地跪在乳牛下挟起奶桶,两手在乳头上晃动,奶水如泉流到木桶里,刷刷的流奶声和“太古、太古……”的挤奶歌在晨风里飘荡。一桶桶的鲜奶送进寺庙里,一部分奉献给喇嘛哥哥饮用,一部分进入旅游市场换美钞。为了换钱,挤净了奶水,只给可怜的牛娃留一点淡水,最后在小牛吸不出奶水只是顶撞母亲的奶盘,直到吸出血来失望地离去了。

晨光中,庙宇的经堂上吹起了螺号,击响了磬石,唤喇嘛和活佛到经堂里去念早经。这是一日三念经的第一经——“满静经”。

寺庙里的喇嘛就是念经修道,一年要念很多种经,就如机关的会议一样,一个接一个的开,一个接一个的念,总是开会,总是念经,信仰不同,都是信徒。

边塞草原,北国的冬天早经很受罪。苦行僧们,天色微明,值勤的小喇嘛就穿上红僧袍、戴上鸡冠帽,站在寒风凛洌的大“督宫”上,吹着螺号,击着磬石,召唤甜睡中的喇嘛活佛到督宫里念经。(这里的喇嘛把经堂叫督宫)

“督宫”里不生烟火。数九寒天跪在阴森潮湿的大殿里念经,冻得两肋哆嗦,心寒如冰。就这样冷也得闭目合掌,摇铃捻珠,静坐咏念,不准二目斜视,交头接耳。如有违者,法师格司贵立于门侧,手执法棍,立刻执法。

中午和晚上,老法师经堂讲经,那更得洗耳恭听,学不会要挨弹脸板。三月有“毛勒迈经”,四月的“麻尼经”、五月的祭敖包经,六月的“跳鬼”经……

跳“鬼”经节前,很早就集中训练小喇嘛。因动作复杂,灵活多变,难度大,零碎多,小喇嘛们发愁,累得饭不香,觉不甜。

旧时的边塞多是白草兽骨,平沙茫茫,有时骑上骆驼摇晃一天见不到几顶包房。牧人们过着单调、寂寞的游牧生活,整年没有个红火热闹。牧民就等到六月十四的“跳鬼”节上来看热闹,会情人。

上午九点以后,牧民们都离开畜群点,云集到庙圈子里看热闹。

骑马的、牵驼的、开着旅游汽车的。老年人赶庙会是为磕头消灾的,求长生青天睁开万只亮眼保佑草原不让魔鬼践踏。青年人是来看热闹,小伙子姑娘们在一起磨鬓相恋。有的头一年相识了,第二年像牛郎织女来“鹊桥”相会。白天在人流中漂来漂去,晚上相拥于疏林野欢,尽管是短暂的,也感到是幸福的。

江卜拉和娜日萨被漩在人流的漩涡里搡来涌去,好不容易挤进了大督宫的前场里,这里就是跳“鬼舞”和摔跤的地方,先看“跳鬼”,后去摔跤。要是过去,绝对不让女性随便进入,除了宗教的活动以外的活动方可进入。现在连宗教活动也是进入市场,多半成了表演式了。这一天,庙上的喇嘛全部换上新僧袍进寺院论等排次,在大殿前排成了阶梯式。鼓号齐鸣,打着黄罗伞迎进了活佛。活佛坐在最高一层的红靠椅上,再下来就是铁臂喇嘛、达喇嘛、奈同喇嘛、格司贵喇嘛、歇布楞喇嘛等依次往下排坐。两侧是鼓号乐队,一边四筒牛腿号,大约有几丈长,吹起来嘟嘟山响,阴天能听十里远。两面圆鼓,鼓框上安一鼓把,用一只手撑起来敲打,鼓锤像弯弓一样,嘣、嘣的一下一下敲击,长号嘟一声他敲一下,为跳舞者伴奏。那铙钹大钗像五梢锅盖一样大。

看热闹的人排成了几面大墙,中外游客举起照相机、摄像机摄猎着感兴趣的活动。

舞者都是中青年喇嘛,在宏声大乐的伴奏下一个接一个的出场,一时间好像进入山林。牛头、马面、鹿头、狮子……各种动物出来旋舞。有单跳、双跳、群舞,一群大头娃娃伴随着白眉长鬃的白老翁跳起了极乐舞。白老翁——也叫长寿翁,他是全舞的主角,他跳的时间长、花样多,弹跳如球,旋转如风,把一场群舞推向了高潮。因他祝福人们幸福长寿,万安福高,所以人们热烈地欢迎他。

看到这里,你会想到世界文化各地的相同相似之处。西藏“跳鬼”和内地的大体相似,都是长寿翁,可是汉族祭拜的老寿星又与西方的圣诞老人相似相近,虽然国籍和民族不同,但是崇拜和信仰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大概和宗教的信仰有些关系。

“跳鬼”结束后,喇嘛全部去送“八灵”,也就是用莜面揉制的高大彩人送去焚烧。这又和汉族正月十五的闹“天官”一样,红火三天,最后一天叫送“三官”,也叫“送瘟神”。送出去焚烧后跑回来,为了消灾保平安。

喇嘛退下,体育比赛开始了。堪称摔跤、赛马、射箭的“三艺”习俗是少不了的。

布赫沁(摔跤手)们分成甲乙两队,排列在两个角上,江卜拉身个儿高,站在甲队前列。在贺勒莫沁(祝辞家)(摔跤歌>声中准备应场。声宏、苍劲、悠长的摔跤词唱起,布赫沁们迎风站下,摔跤衣银钉闪闪。祝词唱道:

朝政清明兴嘉会,那达慕古风要弘扬,

乳品精华马奶酒,斟满杯中待品尝。

四方云集的摔跤手,次第编册名高扬,

一曲《前世修福业》,乃为盛会作序唱。

坐南朝北两帐篷,并立相连颇宽敞,

远乡近邻的摔跤手,聚在帐中排两行。

……

嵌金镶银的坎肩儿,穿在身上光闪闪,

五彩缤纷的长流苏,系在腰间垂冉冉。

绵缎套裤壮行色,跃舞登场雄风展,

盛会愿为添风采,摔跤健儿堪称美,

济济壮士会一处,个个竞技比高低,

谁最强悍见分晓,哪个雄健待试比。

有的未试先犯愁,有的巴望能得手;

听凭运气不在乎,有的淡然无所忧。

芸芸多名摔跤手,秉性各异争上游。

且听司仪叫三遍,首拨跤手快出去。

这时候“布赫沁”们从两角跳着鹰步和鹿步入场,围观的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身上。祝颂又起:两阵无论哪一边,远方高手人数多。

两两相对摆架式,双双纠缠来拼搏。

有的对峙一拉手,一个马爬去啃土,

有的气盛用力猛,有的失足自跌扑。

你使钩栏我闪躲,你换把位我抡背。

按在上面用胯顶,勾住腋窝猛别勒。

祝辞人像球场广播员一样即兴赞颂:

功夫过硬力过人,技巧见长人称颂。

巧妙制胜可称奇,几翻交战便取胜。

一个高大,一个矮胖,上场只战几个回合,江卜拉就把对手摔倒了。全场响起一片掌声。江卜拉展开双臂,以他的鹰舞步奔向台前,敬礼后,抓起炸食、糖块四下抛撒。观众沸而去抢。祝辞人又在后边祝唱:

角力场上见高低,功夫卓然自拔起。

一朝争得雄鹰首,美名传遍千人口。

下场后江卜拉刚脱衣服,娜日萨就把他拉走了:“快去看看,放饭开始了,记者们和旅游者都去看了。”江卜拉边换衣服边说:

“应该去看一下,旧社会召庙有大喜才放饭,如贺活佛、班禅来,没有大事不举行。”

两人走过去,已经挤满了人,他听他叔叔讲过,现在要亲眼看一看济人场面。

“放饭”这一隆重仪式,一般要准备好几天,每个庙仓里备有十来个“满静”大锅。这个庙上最大的一口,直径就有三米多,周长有十多米,深有四米,需要搭着梯子进去刷锅铲渣。这种大锅平时闲着,大经节用来熬茶放饭时做粥。江卜拉听他叔叔讲,旧社会庙上驻军,有四个大兵偷偷进去抽大烟,有的还在锅里聚众赌博。

“放饭”一般是做粥,有荤粥和素粥两种。素粥是炒米或小米,加黄油、红糖、冰糖、葡萄、红枣等制成“八宝粥”。荤粥是牛肉、炒米、红枣等做成。一锅粥几斗米,一两头牛的肉,用大铣当铲,这叫大锅饭大家吃,伸碗就给,吃者要咏经祝贺,仪式隆重,场面热烈,记者和旅游者们也都伸碗品尝。登上城墙似的锅台摄像拍照,好似拍摄一部风俗巨片。

看完“放饭”,第二拨摔跤又要开始,江卜拉赶快去应付这一场。

娜日萨到邻居墨德格玛带来的帐篷去喝茶,僧格看到娜日萨去了他也跟进去了。墨德格玛看到他们俩来非常高兴,她说:“星星跟着月亮走,为了沾点明光光。僧格先生和娜日萨小姐请坐上位,一只凤凰一只鹰,都是高人,先喝一杯奶茶。我有鲜肉,有烧酒,鲜肉美酒招待二位,吃好了再去看热闹。”

“酒?好!”僧格一听说有酒,马上就来劲儿了,这小子除了爱女人就是香烧酒,参加完别人的婚礼,问他新娘子漂亮不?他就会说,像二锅头一样美。美丑的衡量标准就是酒。

牧区的煮羊肉三滚熟,捞出来用刀削着吃,三刀以后就见血了,内生外嫩特别香,五滚以后就煮不烂咬不动,煮烂了既不香又减少营养,食肉民族总比别人会吃肉。肉汤里下炒米,或者揪面片搁酸奶子更好吃。

僧格紧挨着娜日萨。墨德格玛紧挨着僧格。这个刚刚嫁人死了男人的女人,正是打心眼里爱这个胖猪一样的僧格,他们原来住的较远,男人死后搬到大队来,心里就想着僧格。娜日萨问她,你爱他为啥不让他黑夜去?她说他不去。娜日萨悄悄给他说:“用酒引……”

“酒引不如花引。”

“怎么个引?”

“你帮我,没有鲜花吸引老马蜂不来采蜜。借你的花和我酿蜜。”娜日萨理会的笑了。

僧格一贪杯胆子大起来了,非要哀求娜日萨喝几杯。娜日萨在这个高兴的日子里,也愿意喝一两杯。让墨德格玛也喝,她很痛快地喝了三杯。僧格没敢搂娜日萨,转过去搂住了墨德格玛。墨德格玛也带了点酒意,顺手勾住僧格亲吻了起来,娜日萨说了声她下河洗一洗先走了。

据后来墨德格玛说,两人的事做成了,因为白天都进庙看红火去了,野居无人尽情欢。娜日萨乘势溜走了。

进了庙圈子,江卜拉第三个回合已经完了,只等最后决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