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草原染绿的爱
4869700000022

第22章 马背上的风带着春天来了(2)

江卜拉在医院里呆了70天,那里的环境、空气使他心舒神驰。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使他血液沸腾,他在后一个月,经常和药材采购员飞驰在摩托车上,利用别人买药的机会,他奔跑到书店、图书馆、科技情报资料中心抱一大堆珍贵的资料回来。病室的空床上成了图书资料陈列室,各种各样的设想和设计,像春草一样萌发在他的脑海,忙碌治愈了疼痛,精神的力量像一把神奇的手术刀,它的治疗能力超过了最好的医疗。

出院之后,他骑着摩托车到处奔跑。摩托江卜拉又有了摩托,他花了不到三分之一的钱买回了一辆七成新的七。摩托。

娜日萨到外地参观,有二十多天没有见到江卜拉。她下了公共汽车徒步往家里走着。突然后面传来了摩托车的马达声,紧接着有人喊她的名字:

“娜日萨,娜日……”

“江卜拉?!”她带着惊异的目光看着江卜拉,好像不认识,或者怀疑自己是在做梦。因为她想象中的江卜拉还在医院当伤病员,谁想他恢复的这么快,能驾驶着摩托飞奔了。她不懂得医学的奇迹和素质的关系。素质好坏差异很大,素质越好的人,针药的效果越大,有时一些病例的奇迹出现连医生也感到吃惊。娜日萨看清是江卜拉了,她太高兴了,跑过去勾住他的手打量着。看不出有病的影子了:

“全好了?”

“出院已经十一天了。”娜日萨没有问摩托的来历,她以为是借别人的。江卜拉说了:

“你看,我又有了摩托……”

“你的?”她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和摩托,好像是对号一样。江卜拉看她惊奇,便说:

“许多事情就这么怪,想着的事情自己会走来。过去有摩托,是让杨森扎布给逼着卖了,现在没有了,心里还想着,可它又来了。这就说,没有的东西会有的,有的东西也会失去的,这就说事在人为。过去是失去了摩托,得到了马群,这次是得了摩托,又失去了马群,总是有得有失。我想,我是个马倌,马群也会有的,但我挂心的是,那是我的试验群,我配了好几个良种公马的试验,有的已是二代了,这群马我担心毁在别人手上。”娜日萨看他有些伤感,赶快叉开他的话说:

“江卜拉,我这次参观回来听说,杨森扎布教育局长的职务,不知什么原因让免掉了,可是没弄清他为啥又到畜牧局领工资去了。”江卜拉听了没有表现出高兴劲儿来,苦笑一下说:

“这不明摆着,他大哥在盟畜牧处当处长,放到畜牧局好照顾、好使用呗。这和王公时代的贵族台吉一样,上下一条线,层层自掌权,哪儿有了空,随便塞几个。”

娜日萨看到江卜拉又要生气,赶快又转了话题说:

“这次到外地参观,使我想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听了几个出访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的教授的报告,心里非常惭愧,我们这个经营畜牧业的古老民族,跟人家比起来骑千里马都追不上了,我心里好着急哟!”

江卜拉一听来劲了,他撑起摩托说:

“太好了,你遇到了更好的机会。不上高山不显平地,谁听了也会感到自愧。我们有些人,就这样也自信、自豪得不得了。上马放牧,下马喝茶就满足了,认为套马杆子比火箭都不差,愚昧!”娜日萨叹口气说:

“由于分散、落后,造成了文化的贫乏、知识的贫乏。生活和时空的局限。眼界和心胸就会有狭窄的限定。汽车和摩托车的冲击,就会改变生活的节奏,电脑和电围栏,加上信息的冲击,观念意识都会更新。比如你的‘缚马架’,在我们这里视如虎狼,可是畜牧机械研究所当成重点推荐给三个牧场,很受欢迎……”

“怎么样?”江卜拉有些激动了。

“今年春天打马鬃他们试用过了,据说很受欢迎,要求订货的不少。却吉扎布在旗里开会,我走时去见他了。他说畜牧机械所要来人和你研究,他们有些小的改动。”

“他们是专家,还征求我们的意见干啥,我想他们是越改动越好、越完善。”他听得太高兴了,这在他来说是一次改革的成功,他把内心的激动归纳成一句话:

“草原要飞了!”

他抱起娜日萨,放到摩托上,打着火一跨腿骑了上去,加大油门撒起野来。

奔跑了一阵,江卜拉突然刹住了摩托转过脸去问娜日萨:

“往那儿去?”

这猛的一转脸,两张脸几乎贴在了一起,两种气息立即融为一体。娜日萨用力紧搂着他的腰,江卜拉不知一种什么感觉促使他,他轻轻地用双唇触着她的额头,娜日萨脸颊绯红,微闭含情的双目,春风在周身流动……

一个钟头以后,摩托车停在公社党委的门口,两个青年人一前一后走进了却吉扎布的办公室。却吉扎布听到门响,转回身来:

“啊,江卜拉、娜日萨,好好,快坐下,我听说江卜拉出院了,但不知道娜日萨回来,正好,我也正打算找你们。”

江卜拉让却吉扎布坐下后,他俩才坐。

“却吉书记,听说旗里派人来帮助我……”

“不是旗里,是盟里。派来个牧机技术员,叫……”从提包里取出介绍信看:

“啊,他叫彭涛,住在供销社招待所。”

娜日萨走过去问道:

“却吉书记,旗里开完会听说您又去盟里开会去了,什么会这么重要?”

却吉扎布稍停顿一下说:

“你们消息挺灵通。盟里开会主要是放宽政策,”

“放宽政策?”江卜拉想了想又问:

“是放松一下缰绳,还是解开绊子?”

却吉扎布擦着火柴,点燃了香烟问道:

“你讲的是什么意思?放缰和解绊有什么不同,我听听。”

江卜拉笑笑说:“放缰绳是‘控制式’的,想放就放,想收便收。解绊子是‘改革式’的,放开了四蹄,让你在旷野上奔跑。”

却吉扎布听了停下了吸烟,两眼吃惊地望着江卜拉。江卜拉有点不好意思了:

“啊,有意思,我还正愁咋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呢。这个比喻确实是非常朴实而又深刻好懂。解和放大有文章可做。对于这个问题,盟里开会也吵得很凶,吵来吵去就这两个字,实际上是左的和右的两种界线,政策初推,往往是放缰绳,总不撒手,不放心就是不相信群众。好了,有文化的一代年轻人还是大有希望的,希望你们多想问题,多出好的主意。在夏季擀毡子、剪羊毛、驱虫药浴方面多提供新的信息和好的建议。”

娜日萨说:

“我们两个刚才合计,想搞一个‘马背上的知识摇篮’……”

“马背摇篮?尽新名词。”

江卜拉看却吉扎布有兴趣便解释说:“娜日萨从外地学了许多传授科学技术的好经验,她原想着搞一些科学讲座,在草原上围个圈子就开始了,就像当年搞‘独贵龙’运动一样,那是传播革命知识,这是传播科学知识。想法很好,但我又想,游牧民族到处游,特别是夏季,夏营盘很分散,相距又很远,集中起来很费劲。我们俩又商议,根据我们地区特点,不如把‘讲座’变成‘讲走’好……”

“讲走?”却吉扎布让两个青年给弄懵了。

“是,我们是马背上的民族,生产生活可以在马背上,传播科学知识为何不可以在马背上呢?我们打算到全国各地请专家教授来,或者去听讲座,搞录音、录像,带回来驮在马背上到处走,采取小集中,大分散的办法来传播,这样就会更广泛一些,更方便一些……”

“好!你们青年人想得宽,新点子多,快拿个具体方案,我拿到党委会给你们讨论。”

江卜拉一听“党委会讨论”脸立刻沉了下来,他说:

“却吉书记,我们先试一下再说吧。我们刚刚才有一个设想,随便说说可以,拿到党委会可得有个成熟的东西,不然让人家怎么讨论?”娜日萨也说:

“我们不搞形式,实实在在地去传播信息和科学知识,要打开闭塞的大门,引进新鲜空气,改变我们的现状,加快草原的建设步伐,跟上世界的发展进程。”

却吉扎布站起来说:

“好,草原上的‘马背知识摇篮’,有独创,切合实际,开会传达盟旗会议精神时,我给党委会通个气。”江卜拉笑笑说:

“这我们就不管了。”

却吉扎布虽然也有框框,但是他毕竟还是比别的一些领导开明的多。他支持年轻人的改革设想。他要“拿到党委会讨论”实际也是防止有些人偏听偏信乱干预,搅得青年们干不成。但是,江卜拉有一个观点他同意,不是请示报告的事不要上党委议事日程,要上就正经八百的写报告。自己从思想上解“绊子”很重要,领导的关键是想在行动的头里。

江卜拉和娜日萨告别了却吉扎布,骑上摩托车奔驰起来,为了不受干预,他们先回到江卜拉叔叔那里。他们要拿方案,搞计划,划分讲座区域,与哪些人和部门联系,先请谁来,录音和录像设备的准备等等,都要周密细致地研究,“马背摇篮”的婴儿要在近期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