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智者也。
——曹操
人是无法选择时代的,时代却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英雄,都说乱世出英雄,可乱世的英雄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谁最终能够傲立于群雄当中,成为一代雄杰?称雄何必论时代,大浪淘沙有来者,曹操的横空出世即可证明这一道理。
曹操处在一个社会动荡的时代,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此话很有道理。正是这种特殊的历史环境培育了曹操,并且为一大批人,特别是为曹操提供了发挥才干、表演自己,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换而言之,如果没有东汉中晚期的社会动乱,东汉则不会灭亡得那么快,也不会出现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一批叱咤风云的人物。
本来,东汉初期国家复归统一,摒弃了王莽的诸多扰民措施,陆续实施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的政策,省减刑法,释放奴婢,假民公田,轻徭薄赋,劝民农桑,整顿吏治,“广求民瘼,观纳风谣,故能内外匪懈,百姓宽息”,并规定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社会的确出现了一段相对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时期。但好景不长,前后不过六十多年。嗣后,统治集团很快走向腐败,巧取豪夺,谋权谋利,互相倾轧,最终把社会推向动荡不安,把东汉朝廷推向灭亡。这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外戚和宦官的专权及其斗争。
宦官虽没有夺取汉家的皇位,但治史者称“宦官亡汉”,这是很有道理的。东汉章帝(公元768年)死后,年仅十岁的和帝(公元89—105年)继位,窦太后临朝,窦宪专权,父子兄弟并为卿校,充满朝廷。窦宪兄弟把持朝政,和帝想夺回权力,但无法同内外臣僚接近,只有宦官在自己身边,于是便同中常侍郑众定计除掉了窦宪。郑众因功封侯,迁大长秋,乘势豫政。宦官用权自此开始。这个头一开,竟至不可收拾,遂使以后百余年间的东汉朝廷的内部斗争更加迅速激化。时而太后临朝,外戚掌权;时而宦官得势,专断朝廷。皇帝成了他们的傀儡。
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桓帝同宦官单超等五人共谋杀死外戚梁冀及其宗亲,连及公卿,列校、刺史、二千石,死者数十人,故吏、宾客免者三百余人。宦官再次专权,单超等五人皆被封为县侯,世称“五侯”。“五侯”贪纵专权,“皆竟起第宅,楼观壮丽,穷极伎巧……兄弟姻戚皆宰州临郡,辜较百姓,与盗贼无异。”“五侯”死后,中常侍候览、小黄门张让相继用权。宦官势力越来越大,“猥受过宠,执政操权,附会者因公褒举,违忤者求事中伤,居法王公,富拟国家,饮食极肴膳,仆妾盈纨素。”桓帝死,外戚窦武与中常侍曹节(曹操曾祖)等迎立十二岁的刘宏为帝(即灵帝,公元168—189年)。窦武与太傅陈蕃等痛恨宦官曹节、王甫等窃弄国权、混乱海内,谋划将他们除掉。谋泄,宦官王甫等先发制人,假传圣旨逮捕窦武等人,武等以兵相抗,不敌而死。窦太后也被软禁起来。事后,宦官的权力更加大了,甚至在设官立制上确立了他们的地位。诸如让曹节兼朝官,领尚书令。不久,赵忠、张让等十常侍贵宠用事,皇帝将他们比之如父母,竟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并先后以赵忠为车骑将军,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授予兵权。
宦官与外戚交互专权,加速了统治集团的腐败,增重了农民的负担。宦官们“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又加天灾频仍,水灾、旱灾、蝗灾、风灾、雹灾、震灾等等接连发生。天灾人祸,民不堪命,流离失所,饿殍遍地。劳动人民为了活命,不得不铤而走险——造反、暴动。诸多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鼓舞了劳动人民的反抗斗志,同时也给汉朝政权以沉重打击,动摇了它的根基。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终于爆发了。
黄巾起义是张角兄弟发动的。张角,河北钜鹿人,创太平道,以宗教形式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史称张角“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张角分遣弟子周游四方,发动群众,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起义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吓坏了汉朝统治者,急发“天下精兵”,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傍等讨黄巾军。
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的历史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它使汉王朝的统治势力削弱了,根基动摇了;它点燃了反抗汉朝统治者的烈火;另一方面,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用兵者和州郡守、地方豪强,甚至一些野心家趁机招兵买马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很快形成了一些各霸一方的军事集团,客观上为军阀混战创造了条件。
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更深的灾难。数十年间,群雄割据,“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者聚阡陌”,你争我夺,无有休止之时。这些大大小小的封建军阀,就是各个地方事实上的大小皇帝。军阀混战,受苦受难最多最大的是老百姓。老百姓渴望安定和统一。有本事的割据称霸者,相对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在战争中发展了自己,成为一方之主;平庸之辈和逆潮流者、对广大民众施暴不恤者,受到历史的惩罚,由强变弱,由大变小,最终或被吞并,或被消灭。
公元189年汉,灵帝死,皇子刘辩即位,何太后临朝,何进掌握了政权。先是宦官想杀何进,何进幸免;何进掌权后,“愤蹇硕图己,阴规诛之”,把蹇硕杀了。袁绍劝何进尽诛宦官,何进尚在犹豫不决之时。宦官首先发难,杀死何进。然后,袁绍尽杀宦官二千余人,继而董卓引兵人洛阳,废刘辩,杀何太后,立刘协,是为汉帝。自此,一场历时数十年,规模空前的军阀混战开始了。
经过宦官与外戚的专权与斗争,中央的权力和威望削弱了。宦官的权力增大了,一些州郡牧守,竟相扩充自己的势力,手握兵权,成了实际上的各据一方之主。
曹操是最善于在这历史的大风大浪中游泳的健将。他有效而成功地利用历史提供的机遇,从相对微弱的力量基点起步,在镇压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过程中,发展了自己,壮大了自己。曹操生于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病逝洛阳的军旅中,享年65岁。他是豫州沛国谯县人(约在今安徽省毫县),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由宦官曹腾(曹节四子)收为养子而改姓曹。由于曹腾在东汉末年权势高涨,曹嵩的地位也颇高,一度还出任三公之一的太尉(最高军事长官)之职。
东汉末年,朝廷昏庸,政治混乱,民不聊生。面对这些时代的弊端,年轻的曹操满怀革新救国的热情。初任洛阳北都尉时,他便不畏权势地处死违法的大宦官蹇硕的叔父,因而得罪当朝权贵。虽然他做事光明正大,谨守法令,加上先祖曹腾在官场所留下的人情,使他不致遭到太大伤害。但曹操仍不断被调职,甚至受到借故解职返乡的处罚。幸而宦官中也有不少正派人士为他讲情,使得曹操不久又能复出受任为议郎。
年轻气盛的曹操并不因这次打击而有任何退缩,不久便再度上书陈情,谴责宦官擅权的不当,并且公开替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受害人陈蕃等作平反的辩护。
糟糕的是,时局不但未见好转,反而益形恶化。接着震动大半江山的“黄巾党民变”之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冬,京城警备部队在袁绍领导下发动兵变,攻入内廷屠杀宦官,随即引来董卓以西凉军团进入洛阳控制政府。不久,新立的少帝遇害,接位的献帝又如同傀儡,凶悍的董卓独霸朝廷,摆出篡夺大政的架势。
由于曹操做事积极又清廉,声望极高,董卓有意借重他以提升新政权的威望,便特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京城骑兵统帅)。但曹操以董卓为人暴虐,有违自己政治理想,乃私自弃职潜逃。其间历尽艰难,险些被抓,幸得有心人相助,才能顺利返回故乡。
为了重振政治伦理,曹操散尽家财,并得到同乡富商协助,募集了五千人,成为第一支高揭义旗,公开反对董卓的武装力量。
不久,袁绍、刘岱、韩馥等华中、华东及华北的军区领袖,也组成了关东联盟(指函谷关以东),并共推袁绍为盟主,号召勤王,分别领军向西讨伐董卓政权。曹操也率领一批义军加入这个组织。
在联盟军中,曹操是惟一没有地盘、没有粮秣支援、人数最少、初期声势最弱的军队,但是曹军的行动却最为积极,数度主动与董卓的西凉军团进行接触战。曹操日后回忆道:“兵在精,不在多,为了反抗董卓,各地来的义军,不论在人数或军粮上都远比我们强,但我们却越战越盛,他们则越战越弱。”
关东联盟军团各怀鬼胎,谁也不肯直接和董卓凶猛的西凉军团直接对抗。揭旗勤王的目的,不过在表表姿态,借机扩充自己的地盘而已。最后几乎只有曹操及袁术军团下的猛将孙坚,率领极少的兵力,不断和董卓军队周旋,因而也蒙受不少创伤。
在不满和气愤下,曹操向袁绍等主力大军团的首领提出严重抗议;“诸君听吾计,大事必成,然而,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曹操的建议当然不被接受,联盟的内哄反而日益严重,不久粮袜用尽,便各自返回根据地去了。声势浩大的义师不战而散,曹操失望之余,乃前往扬州,招募新兵,并将军队暂时带回河内,重整旗鼓,等待机会。
就在这时候,青州的黄巾党人数十万攻入兖州征粮,镇守兖州的大军团领袖刘岱、鲍信等先后战死。由于曹操一向较同情民变,对黄巾党人召抚多于围剿,恩威并行,反而很快地平服了这次动乱。曹操反对盲目暴力,而以较开创性手法,将投降的三十余万黄巾党人作有计划的编组,老弱妇孺遣返田间耕种,年壮的加以正规军事训练,组成了“青州军团”。从此,曹操不但有了自己的地盘,更有了日后争霸的精锐部队。
也在这一年,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的董卓,虽挡住关东联盟军团的讨伐,却死在最亲信的部属王允、吕布、李肃等的手中。不久,驻在长安附近的西凉军团便以复仇为名攻人京城。王允身死,吕布突围而出,仅以身免。西凉军团在长安大肆屠杀,汉献帝及众公卿大臣束手无策,叫苦连天。在贾诩的策动下,西凉军团发生内哄,汉献帝在董承、杨奉等护卫下乘机逃往洛阳。但董卓西迁后,洛阳早已残破不堪,文武百官只得立于野草荆棘中朝贺,状况非常狼狈。
经过和吕布、张邈等数度攻防拉锯战,曹操已于兖州稳住局势,并接受谋臣荀或及程昱的建议,决定迎接献帝到许都,这便是日后有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大策略。后世史学家大多认为这是曹操夺权争霸中最成功的一步棋,却很少提到其中不为人知的痛苦及风险。此后,曹操又经过一番艰苦曲折的奋争,终于于建安六年(公元196年)八月将当时处于困窘中的汉献帝迎至许都。
将窘困流徙中的献帝迁到许都,由自己来充当献帝的保护人,是曹操政治生涯中的得意之作。曹操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获取了高于所有文臣武将的地位,而且把献帝变成了自己进行统一战争的工具,从此无论是征伐异己还是任命人事,都可利用献帝名义,名正言顺,置对手于被动地位,而给自己创造了极大的政治优势。另一方面,这样做在客观上对国家、对人民也有好处。当时群雄割据,谁都想吞灭对方,独霸天下。曹操迎帝许都,将献帝置于自己有力的保护之下,虽然使献帝变成了一个傀儡,但也使献帝在局势极为混乱的时期免除了被废黜、被杀害的危险,保留了这样一个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使得不少割据者的野心、行为受到遏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央集权,对控制割据、分裂局面的恶性发展,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发挥了一定作用。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和混战,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些,乘乱起兵的大多数领导者,只有军事家的头脑,而很少有政治家的眼光。而曹操独具慧眼,清楚地认识到政治决策的正确与否,民心的向背,是决定胜负的首要因素。英雄的出世,是时势的选择与必然,亦是英雄自身的归宿与起点,至此,曹操这位旷世霸主就在如此乱世之中应运而生!而且他还是最大的成功者。他适应并改造着这一历史环境,戎马倥偬,驰骋疆场,智诈并用,为自己的子孙打下一方天下。在这一过程中,他重视发展自己的势力,同时也重视不断总结现实和历史的经验教训,丰富自己的思想。所以,到头来人们可以骂他的为人,但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