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亘古一霸主曹操霸经108章
4873600000108

第108章 霸经108 身前身后何毁誉誉,名越千古—霸雄

修身养德,名实相符,方能为世人所称颂。

——曹操

“曹操是个大坏蛋。”大多数人这么说。颇有见地的人说:“曹操能干、阴险,是个标准的大奸雄。”曹操,一个对中国历史有着重大影响,但千百年来褒贬不一,难以盖棺定论的人物。20世纪50年代末,郭沫若发表《替曹操翻案》的文章,拉开重新评价曹操的序幕。千秋功过,相信人民自有评说。

到底应该怎样评价曹操?请看古人、今人的评论,你也许能从古今名人的评述中,悟出一点端倪。

一、三国时期桥玄鼓励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其安之者,其在君乎!”他是历史上第一个给曹操以肯定评价的人。

何颐认为,曹操是定国安邦之才,说:“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许劭虽然卑鄙曹操的为人,但也非常看重曹操的才能,他预言曹操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诸葛亮也非常佩服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二、魏晋时期

陈寿给曹操的总评语是: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侗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孙盛在《异同杂语》中评价大异于人,他将许劭对曹操“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预测语改为“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使曹操由“英雄”变成“奸雄”。

吴人《曹瞒传》对曹操的总评归为三点:一是“为人佻易无威重”;二是“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旧怨,亦皆无余”;三是“酷虐变诈”,乱杀无辜。

三、唐宋时期

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中称曹操为“英雄”“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李世民两面论曹操,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唐太宗从洛阳出兵高丽,过邺,见曹操墓,自为文祭曹操。在这篇《祭魏太祖文》中,李世民说:“帝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在这里,李世民以“雄武之姿”誉操,说明他佩服曹操;他把曹操比之于商代伊尹和汉代霍光,称其为国之栋梁,肯定了其匡正之功。无疑,这是正面的评价,因而常为誉操者所引用。但李世民的祭文中还有另一面的内容,他说:曹操“观沉溺而不拯,视颠覆而不持。乖徇国之情,有无君之迹”。意思是说,曹操并没有真正拯救、扶持汉帝国,用一个“乖”字(乖,背离、乖违之意),刻画了曹操的诡诈,明喻曹操的一切事功出发点不是为了匡扶汉室;“有无君之迹”一句话,把曹操钉在了“奸臣”的耻柱上。

司马光是个正直的历史学家,他的治史态度的确如其自己所说,“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他很重视曹操的事功,也很看重曹操的才能。他在评论荀或时充分表露了这种意思,“汉末大乱,群生涂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济也。然而荀或舍魏武将谁事哉?”又说:“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苟或佐魏武而兴之,举贤用能,训卒厉兵,决机发策,征伐四克,遂能以弱为强,化乱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但是,综观《资治通鉴》汉献帝诸卷,不难发现,司马光对曹操的为人同样没有好感,因而在不少地方用材遣词也常带有明显的非其不轨、卑其为人的倾向。诸如他评论说,“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所谓“蓄无君之心,”实际就是“奸臣”的另一种表述;所谓“暴戾强伉”,就是乖戾残暴的代名词;所谓“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则生动地刻画了曹操自我粉饰的心理状态。

朱熹心目中的曹操非“盗”即“贼”。他评论曹操说:“曹操作诗必说周公,如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又《苦寒行》云:‘悲彼东山诗’。他(指曹操)也是做得起贼的,不惟窃国之柄,和圣人之法也窃了”。“诗见得人,如曹操虽作酒令,亦说从周公上去,可见是贼。”

苏轼在《诸葛亮论》一文中,将诸葛亮同曹操作了对比,说诸葛亮“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又在《孔北海赞》中直书“曹操阴贼险艰,特鬼蜮之雄者耳”。可见,苏轼虽然有限度地承认了曹操的才能,但对曹操的为人是极为卑视的,不仅视为一般的奸臣和缺乏“忠信”之人,而鄙为“鬼蜮之雄”。

四、元、明、清时期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以什么指导思想对待曹操的,已是人所共知,勿须多说,撮其要:一是以“篡逆”视操,把曹魏排除在正统之外;二是以“谲诈”绘操,巧演历史,充分揭露、渲染曹操诡谲奸诈、残忍少信及其无君之心的一面。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杰出的文艺作品之一。书中曹操、刘备、诸葛亮等诸多历史人物的事功及其形象,虽然大都本于事实或取自传说,但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或奸,或忠,都被典型化了。经过艺术加工过的曹操已不完全是原来意义上的曹操。诡谲奸诈的作为及其龌龊的心理状态突出了。因而造成了历史上曹操与《三国演义》以及金、元以后的戏剧中的曹操有着很大的差距。

无疑,这种差距是应该允许的,因为《三国演义》是文艺作品,是历史小说,不是历史书;作者带着明显的时代的烙印,反映作者的思想意识和历史观。这是不能强求作者的。

清朝高宗乾隆御定曹操“篡逆”名。

清代否定曹操者多有,但以高宗乾隆皇帝最为彻底、干脆。他的态度是从编篡《四库全书》时对一篇宋人文章的评价表达出来的。史载,北宋皇帝宋真宗有一次经过毫州(即曹操家乡谯县),见城东曹操庙已很破旧,即令曾做过参知政事、给事中、工部和刑部侍郎的时任毫州知府张知自主持重修。庙宇修缮之后,请当时著名古文家穆修写了一篇《亳州魏武帝帐庙记》。大概是因为碑、诔一类文字通常是为故人颂德而少言其劣迹的缘故,穆修这篇碑记多有颂操之文。他说,曹操“建休功,定中士,垂光显盛大之业于来世”;又说,曹操“为乡里人所爱,后思怀其德,共自尊祀之,遂传于今不息。”这篇颂扬曹操功德的碑记,收在了穆修的《穆参军集》内。清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准备收取穆修的文章。

当乾隆看到这篇碑记时,不禁大怒,认为穆修“奖篡助逆”,“大乖于名教”,“岂可使之仍侧简牍,贻玷汗青”因令“刊除此文,以彰兖铖”。乾隆称操为“篡”为“逆”,视操为巨奸大憝,遂成官方定评,从而成为一条无形的政治戒律,大大影响着清代后期学术,人少敢言曹操之优者。

五、今人论曹

清室灭亡,一个新的时代降临,然曹操的奸雄形象却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变化。一说曹操,人们就自然同奸诈联系起来。“曹操”不只是人名,而是“奸诈、残忍”的别名。此种情况,自然引起一些著名学者的重视。

胡适撰文说:“《三国演义》在世界历史小说中为有数的名著。其书谬处在于过推蜀汉君臣而过抑曹孟德。然其书能使今之妇人女子皆痛恨曹孟德,亦可见其魔力之大。”

章太炎是近代第一个试图为曹操“翻案”的人物。他有《魏武帝颂》一文,全面而很有深度地论述曹操的事功。他一反常人多非曹操诡谲之行,而给予新的解释,说曹操“信智计之绝人,故虽谲而近正”。“智计绝人”,就是赞其才能非凡,同曹操部属称操“略不世出”是相同的意思;“虽谲而近正”,意谓行为或手段虽然不无欺诈,但目的是无可非议的,所以这种欺骗是可以用的。章太炎为曹操的诡谲之行辩护,从而全面肯定了曹操。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加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我们通常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曹操在史上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至少是一个英雄”,实际就是肯定了曹操是“英雄”;“非常佩服他”,佩服什么?当然是佩服曹操的才智与事功。

郭沫若“替曹操翻案”。20世纪50年代末,郭沫若先后发表了《读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替曹操翻案》等文,一改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试图重塑曹操形象。

郭沫若认为,曹操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对民族的贡献应该高度评价,应该称为一位民族英雄。理由如下;一、他虽然是打黄巾起家的,但没有违背黄巾起义的目的,而且继承了黄巾运动,把这一运动组织化了;二、他锄豪强,抑兼并,济贫弱,兴屯田,把汉末崩溃了的整个社会基本上重新秩序化;三、他平息了北方边患;第四,他在文化上更在中国文学史中形成了建安文学的高潮;第五,关于曹操“杀人问题”,应该根据事实重新考虑。郭沫若激愤地说:“然而自宋以来所谓‘正统’观念确定了以后,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却蒙受了不白之冤。自《三国志演义》风行以后,更差不多连三岁的小孩子都把曹操当成坏人,当成一个粉脸的奸臣,实在是历史上的一大歪曲。”

郭沫若论出,翦伯赞即予响应,发表了《应该替曹操恢复名誉》,认为:“曹操不仅是三国豪族中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并且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有数的杰出人物”;曹操结束了汉末以来豪族混战局面,排除了游牧民族的威胁,恢复了黄河南北的封建秩序,替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

毛泽东在研读《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魏书·文帝纪》、《魏书·刘表传》后,对曹操的身世、经历、战绩、政绩作了全面的了解,充分肯定了曹操结束汉末列强混战局面,恢复黄河两岸广大平原统一,为西晋统一打下坚实基础的历史功绩。毛泽东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①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②。

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①——出自张贻玖《毛泽东批注历史人物》第122页,1993年4月版。

②——引自毛岸青、邵华《回忆爸爸勤奋读书和练书法》《了望》1983年12期。

③——出自胡哲峰、孙泰编著的《毛泽东谈毛泽东》第149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