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曹操
曹操一直很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并尽一切努力把自己打扮成一位道统式的人物,很少做头脑发热、一意孤行的事。尽管当时曹操已拥有百万雄兵,处理朝中大臣很容易,但他并没有随意地处理一些与自己意见相背的人。而且,对于任何想谋害自己的人,从不“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他的策略是:处理外人,不慌不忙,事先找准机会,设下陷井,让人露出真相,最后,抓住实据,严惩不贷,并以此来警戒其他人,达到敲山镇虎的目的。
董承自刘备去后,日夜与王子服等商议,仍然无计可施,他见曹操骄横愈甚,感愤成疾,召吉平为之治病。董承与其他五人欲设计谋害曹操。一日董承因其家奴庆童偷情而欲重罚时,不料庆童怀恨在心,夤夜将铁锁扭断,跳墙而出,逃至曹操府中,告有机密事。操唤人密室问之。庆童云:“王子服、吴子兰、种缉、吴硕、马腾五人在家主府中商议机密,必然是谋丞相。家主将出白绢一段,不知写道甚的。近日吉平咬指为誓,我也曾见。”曹操藏匿庆童于府中,董承只道逃往他方去了,也不追寻。
次日,曹操诈患头风,召吉平用药。平自思曰:“此贼合休!”暗藏毒药人府。操卧于床上,令平下药。平曰;“此病可一服即愈。”教取药罐,当面煎之。药已半干,平已暗下毒药,亲自送上。操知有毒,故意迟延不服。平曰;“乘热服之,少汗即愈。”操起曰:“汝既读儒书,必知礼义: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父有疾饮药,子先尝之。汝为我心腹之人,何不先尝而后进?”平曰:“药以治病,何用人尝?”平知事已泄,纵步向前,扯住操耳灌之。操推药泼地,砖皆进裂。
操未及言,左右已将吉平执下,并至后花园进行拷问。曹操凭真情实据,人证物证,将董承等五人,并其全家老小,押送各门处斩。死者共七百余人。
操满腹经纶,且有雄才大略,经国治世之才,可为了达到目的又常常不择手段,他狐性多疑,心狠手辣,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令很多人都非常忌恨。
一次,曹操在批阅文书、信件时,发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骂曹操“大奸大恶,挟天子以令诸侯,乱了君臣之礼”等等。曹操阅后十分生气,杀心大起。于是召来魏郡太守国渊,问如何找出写信之人。
国渊沉思了一会儿,说:“查对笔迹就清楚了。”
可是如何查对笔迹呢?当时没有笔迹专家,也没有完整的档案记录,确实非常难办。
国渊拿到信后,仔细琢磨。最后,他发现匿名信中有许多地方引用了《二京赋》的内容,而《二京赋》在当时是一篇很晦涩的文章,一般人都很难读懂。
于是,他召来手下人,说:“咱们魏郡虽然是一个大郡,但是有学问的人太少了,可挑选一批聪明懂事的少年人出去寻访名师,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咱们郡的声望。”
不久,手下人就挑选了三个少年。在三个少年临行之前,国渊把他们找来训话,说:“《二京赋》是内容丰富的文章,但因为太难,一般人都不重视,所以知道的人很少。你们必须找到能读懂它的老师,学好这篇文章,这样才能毕业,才可以回来做事。”这些少年人连忙点头称是。
三个少年人走后不到十天,果然找到了能读懂《二京赋》的人,赶忙写信告诉国渊。国渊知道后,马上给那人写了封信,要求他严格管理,希望他能多费心思把这三个少年教好。那人很快也给国渊回了信,说了一些客套话。
国渊立刻拿着这信同匿名信上的字迹一对照,两封信的字迹一模一样。于是将此人抓来一审讯,果然是写匿名信的人。
国渊向曹操报告后,曹操把写信人关了两个月,并高度赞赏了国渊的机智灵活。
在人生的斗争中,先示弱一点没什么关系,只要借机掂量对手的性格,试探他的弱点,然后拿他最喜欢的东西诱惑他,他就必定上钩无疑,授给你把柄让你来控制局面了。
一个统治者,在铲除异己时,仅凭手中的权力是远远不够的,主要是要有真凭实据,只有这样,才能行使权利说服大家,树立自己好的声誉,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