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乔布斯全传
4874100000032

第32章 慧眼识人,善抓救命稻草(3)

1980年,被丽莎项目“踢”出来的乔布斯来到麦金托什研发组。在这之前,麦金托什研发组一直都是由拉斯金带领的,而且麦金托什也是拉斯金提出的,把麦金托什研发出来并投入生产一直是拉斯金的梦想。因为对乔布斯让人难以忍受的性格早有所闻,所以拉斯金并不太乐意让乔布斯进入麦金托什研发组。然而最终乔布斯还是来了,而且还发生了拉斯金最不愿看到的事情。

乔布斯与拉斯金不和!这件事让麦金托什的研发成员都十分苦恼。两个同样盛气凌人、恃才傲物的人聚在一起自然不会出现什么和谐气氛了,更何况他们两个还都是麦金托什团队的领导者。俗话说,一山容不下二虎。乔布斯和拉斯金那时就像两只被侵占领土的老虎一样针锋相对,就连研发过程中的一点小事都能让他们吵上半天。这种情况一直都没有好转,相反随着研发进度的不断进展,乔布斯与拉斯金之间的“战火”也越烧越旺。

在乔布斯看来,他既然来到了麦金托什研发组,那么研发的每个环节他都必须参与。乔布斯的这种想法让拉斯金非常反感,在拉斯金看来,乔布斯只是半路上硬加进来的,麦金托什研发组里根本就没有他说话的地方,更别说让麦金托什按照他个人偏好去设计了。一个想要处处插手,一个一丁点都不愿让他参与,这是乔布斯与拉斯金最根本的矛盾。正所谓,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身为苹果电脑公司的董事长,乔布斯在公司的分量自然要比拉斯金这个工程师重得多,那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如果说拉斯金肯将就一下乔布斯,那么或许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也不会恶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可偏偏拉斯金在个性上与乔布斯十分相像——从不肯低头。虽然乔布斯并没有向董事会提出开除拉斯金,但是他尖刻的言语已经深深刺激到拉斯金,所以即使公司不开除,拉斯金也在公司待不下去了。起初,拉斯金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还坚持与乔布斯争执,但后来他就发现他根本无法改变乔布斯的想法。照这样下去,麦金托什即使研发成功了,也跟他梦想中的麦金托什不一样,于是拉斯金选择了辞职。在乔布斯高傲地向拉斯金宣布“你可以做技术文档”时,拉斯金正式提交了辞呈,至此,乔布斯成了麦金托什研发组独一无二的领导者。

对拉斯金来说,麦金托什就像他的孩子一样,能让他舍弃自己的孩子,可见乔布斯与拉斯金的竞争有多激烈。虽然拉斯金离开了,但是麦金托什的研发进度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在乔布斯疯狂的领导和苛刻的要求下,最终麦金托什以完美的姿态展现在了消费者面前。

麦金托什的完美登场,让人们都记住了乔布斯。直到今日,说起麦金托什时,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乔布斯。谁会记住麦金托什的“亲生父亲”拉斯金呢?虽然严格来说,麦金托什是乔布斯从拉斯金手中抢来的,但谁能说在乔布斯手下诞生的麦金托什不完美呢?如果麦金托什一直都是在拉斯金的领导下进行,那么它会赢得那么多的掌声吗?这就很难讲了,因为拉斯金是个技术人员,他做任何事都会从技术上考虑。但是乔布斯就不同了,他不懂技术,但他懂消费者的心理,因此麦金托什才能得到那么多人的肯定。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相同的道理,不管乔布斯是不是麦金托什的“亲生父亲”,乔布斯带领麦金托什赢得了成功是事实。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赶走拉斯金这件事情上,乔布斯做得太绝了。但是如果乔布斯不赶走拉斯金,那么他们必然还会争吵下去,最后麦金托什能否研发成功都成了问题,更别说靠麦金托什去赢取成功了。所以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必要的手段是必需的,因为竞争是残酷的,谁能肯定在乔布斯与拉斯金争吵的过程中,苹果公司不会被竞争对手打倒?在企业发展中,更多的时候需要管理者当机立断,或许乔布斯的手段是激烈了些,但是麦金托什成功的事实证明了乔布斯是正确的。

在残酷的竞争中,想要获得成功的企业家都有不得不采取激烈手段的时候,不仅仅是乔布斯一个人。台塑集团总裁,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的王永庆就是个与乔布斯相仿,个性强硬的管理者。在王永庆的公司内部,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一定的工作压力,丝毫不敢懈怠。因为王永庆让他们永远记住的一点就是:如果你懈怠,那么你就有可能被别人取代。在台塑集团没有一般中国公司的人情味,除了王永庆之外,每个员工的职位都是岌岌可危的,因为该集团采用的是激烈的竞争和淘汰制度。谁跟不上集团发展的快节奏,谁就会被淘汰,丝毫没有回旋余地。

在谈到公司中的人情味时,王永庆严肃地说道:“什么叫人情?人情用在努力、有贡献的人身上是一种爱和鼓励。假如这个人不用功、不努力、没有贡献,还怎么照顾他呢?淘汰就淘汰了。淘汰了他,让他有机会反省,这样才有救。中国式的人情在过去家族式的企业上表现得最明显,不管别人能力如何,自己的亲戚总是最要紧的。他们不讲理,只顾情,事实上,没有理,怎么有情?”对于管理自己的公司,王永庆不管别人怎么说,他自有一套理论,而且他认为他的理论是有助于公司发展的。在他看来,管理应该是一种严肃的爱。严厉的管理让那些不成材的员工退却,而那些真正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员工只会在压力下更加积极地工作。

因此,王永庆对待自己的员工一直都是以严格出名。为了了解命令执行贯彻的实际情况,并考核各单位主管与领导人员的能力,他想出了一个“午餐汇报”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在中午吃饭的时候,将各单位的主管聚在一起,进行工作汇报会议。这样的会议定期召开,每个单位的主管都有被王永庆亲自提问工作状况的机会。这种汇报制度除了追踪、考核以及能力考验之外,也是行政主管与幕僚人员的重要沟通机制。

这种午餐会议都是由王永庆亲自主持,气氛十分严肃。在部门主管汇报的过程中,王永庆就静静地坐着听,当听到有疑问的地方时,他就会立即将报表折角。等到报告告一段落时,王永庆就会马上向那位主管“开炮”,直到把疑问弄清楚为止。而且他还会不断向主管们发问,如果准备不充分的话,很容易就会被王永庆问倒。所以每次召开午餐会议时,主管们都不得不充分准备,以免当众出丑。

在王永庆的严厉管理下,每个事业单位的主管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工作中自然也就不敢松懈。主管在工作上都严肃认真了,下面的员工当然不会偷懒,这样一来,台塑集团内部就形成了一股浓烈的竞争气氛。试想,公司内部每个员工都能感受到压力,公司能没有巨大的发展动力吗?相较于乔布斯对拉斯金的针对性,王永庆的激烈手段更具有普遍性。当然乔布斯与王永庆的做法也有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而且都是针对公司内部的员工。

王永庆的激烈手段让每个员工都在压力下工作,从而大大增强了公司的发展势头。乔布斯的激烈手段逼拉斯金离开了苹果,但是也使麦金托什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欢迎。从公司的角度来讲,他们两个人的做法都是值得肯定的。当然,现实中这种用激烈手段来促使公司发展的方法其实更多的是应用于企业外部竞争上。这一点,从比亚迪大战日本电池制造商一事上就可看出一二。

比亚迪是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深圳成立的一家电池制造公司。成立之初,比亚迪的创始人就把三洋、索尼、东芝等电池制造巨头当成自己的竞争对手。当时,在全球的电池制造市场上,可以说是日本一枝独秀,垄断整个电池市场。比亚迪成立时,日本的那些电池制造巨头并没有把这个小企业放在眼里,然而很快比亚迪就让他们吃了一惊。因为资金不足,王传福带领自己的员工创造了一条半手工半自动化的生产线,利用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比亚迪生产出来的电池成本要远远低于那些日本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的电池。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只要比亚迪以稍微低于日本厂商的价格就可赢得大量的市场份额,但王传福却不这么做,他要狠狠地打击竞争对手。最后,比亚迪电池价格要比日本厂商的价格低上40%!这样低廉的价格几乎震惊了整个电池行业,然而更让人震惊的是,比亚迪电池的质量与日本的电池相比毫不逊色。优秀的产品品质和低廉的价格使比亚迪赢得了第一个重量级客户——台湾地区最大的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电子的电池订单,并且在第二年就取代了日本三洋一跃成为台湾地区大霸电子的电池供应商。因为大霸电子是世界级电信巨头朗讯的OEM,所以比亚迪也就成了朗讯间接的供应商。虽然比亚迪从三洋手中抢到了大霸电子的供应权,但那时三洋仍没有重视比亚迪在电池市场上的影响。

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爆发,全球的经济都受到了影响。很快全球电池产品价格就暴跌了20%~40%,日系电池厂商普遍处于亏损边缘。但比亚迪凭借其低成本的优势,在市场上就显得从容多了。金融危机使众多电池下游企业对价格十分敏感,他们急切需要寻找物美价廉的产品来替代原来日方供应的产品。这时,比亚迪就成了他们的首选。这场金融危机还没结束,日本电池制造商就都慌了,因为比亚迪抢走了他们太多的订单。1998年,也就是比亚迪成立刚三年的时候,在镍镉电池市场比亚迪就抢占了全球将近40%的市场份额,成了镍镉电池当之无愧的龙头。这时,王传福又将目光放在了日本电池厂商的赢利核心——锂离子电池上。之前,比亚迪只是生产镍镉电池以及镍氢电池。这些电池相对于锂离子电池来说,不但市场较小,而且利润也不大。

要生产锂离子电池,王传福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技术问题。那时,制作锂离子电池的技术是被日本厂商垄断的。为了防止技术外泄,技术、设备、原材料、工艺等方面都是绝对保密的,日本方面甚至都不允许在国外建厂。在这种情况下,王传福也没有放弃生产锂离子电池的想法。没有技术没关系,比亚迪有的是人才,王传福一定要让日本厂商看看,没有他们的帮助,中国人照样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锂离子电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室准备之后,王传福就把技术搬到了半手工半自动化的生产线上开始生产。起初,日本厂商对比亚迪的锂离子电池不屑一顾,因为就连美国、法国都没能解决锂离子电池生产的核心技术。“后来日本人从中国台湾经销商那儿得到我们的锂离子电池,对各项指标一经测试,傻了眼,感觉被我们比亚迪狠狠地抽了一记耳光,对我们的锂离子电池由不屑转为恐慌,因为我们的价格只有他们的一半多。我们从产品设计到整个工艺过程控制都是完全创新的,而且是大批量生产,当时锂离子电池市场是供不应求的,我们仅靠锂离子电池一项创新,每年就能给公司带来近10亿元的纯利润。”凭借着成本上的优势,王传福一直在与日本厂商打价格战。很快,比亚迪就取代三洋成为全球电池市场上的新老大。三洋退居第二,索尼只能居第三,而东芝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关闭了电池事业部。

在这次电池大战中,比亚迪赢得十分漂亮。之所以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获得巨大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王传福定价格定得狠。物超所值的产品谁不喜欢?王传福的这招丝毫不逊于乔布斯赶走拉斯金的手段。在竞争中,适当地打击对手或在公司排除一些障碍是必需的,因为竞争是残酷的,谁也不能保证这一时的示弱会不会让整个公司走向没落。

绝处逢生,成功登陆迪斯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