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跨越:世界上最伟大的七个商业奇迹
4874300000017

第17章 首富比尔·盖茨 创建微软新帝国(4)

微软把顾客放在重要位置,运用顾客中心化的营销策略。根据顾客的需要作调整,微软公司创建了客户信息反馈链,加强与客户的全面沟通,并把客户的反馈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上。

微软公司曾经有过这样一种承诺:为了向世界几百万顾客提供技术使他们受益,本公司38000名员工每日辛勤劳动,这是我们的骄傲。我们感激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顾客、数以千计的商业伙伴以及300万股东。未来将充满惊奇和美好的机会。通过软件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愿望于我们将一如既往炽热。

这不仅仅是一种承诺更重要的是,它为微软提供了一条通往成功的有效营销策略,微软“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策略,不仅表现在聆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需求上,更表现在微软处处为顾客着想,并且针对不同顾客的独特需求设计出了功能各异的产品,比如说:微软在推出最初的试算软件Excel时曾针对两种不同的顾客群设计不同的营销策略。

获得客户意见然后纳入产品或服务项目中是很好的办法,但顾客很难预测他们将来需要什么,也不知道新技术对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而产品制造者或经营者才是改变这种情况的权威人士。客户的意见大多只是提出修改或完善的,制造商制造出一种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才是顾客产生惊喜的原因。基于此,微软总是针对客户设计营销策略。这也正是微软能不断获得成功的经营秘诀所在。

微软CEO的人生哲学

1.乐观主义者

在IT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弱肉强食的行业,每一个涉足其中的人都如履薄冰,若没有一颗乐观的心,恐怕难以担当起如此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世界,只有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比尔·盖茨就是这样一个乐观主义者。

他说:“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对于新科技可能产生的冲击保持着乐观的看法,我认为新科技将增加我们休闲的时间,并藉由资讯传播的扩张,使我们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不过,盖茨也澄清:“乐观并不表示我对即将发生的一切完全没有疑虑,正如同所有重大的改变一样,资讯社会的好处必然伴随看缺点而来。整个社会必须考虑资讯高速公路的普遍性、教育的投资、个人隐私权和公共安全等重要问题,并做出明智的决定。”事实上,除了在资讯业所占居的龙头地位外,比尔·盖茨最受人瞩目的不外乎他的财富。那么,盖茨到底有多富有呢?就以1995年为基准来说,盖茨拥有的微软股票共有141、159、990股(之后微软股票共分割三次之多,分别是1996年12月、1998年2月、1999年3月)。不过,纯粹计算公司的股票价值并不能尽数包括盖茨所有的财富,因为盖茨名下的资产还包括他的房子、其他股票、一出生就获赠自祖父母那里数以百千万大元计的信托基金、得自父亲处的赠与财物、以及盖茨本身在1995年之前利用出售微软部分股票所做的其他投资等等。《财富杂志》Fortune—Magazine在谈到微软及盖茨的财力时曾载道:“微软公司的资产就是在不停地增加、又增加当中,他们的最高执行长比尔·盖茨的个人财力足够买下他们百分之九十九的主要竞争公司一年的总生产额。好,就算这些都烧掉了、没了,盖茨剩下的财富还是超过RupertMurdoch和TedTurner。而微软公司的25亿美元市场价值也胜过福特汽车、通用汽车、3M、波音、RJRNabisco、GeneralMills、Anheuser-Busch及柯达等大公司。”

但是,我们也看到,以盖茨和他妻子的名义设立的慈善基金数以百计。他的妻子美琳达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打理各种慈善活动事宜。这样,盖茨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不仅仅是成功的商业巨子,而更多地注入了一些人性化的内涵。

2.盖茨的经营哲学

微软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历程,从最初的两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三万多人,从屈指可数的资金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富豪。

这一切成功,与微软的CEO——比尔·盖茨的个人魅力及独特的经营哲学是分不开的。

a.低薪高股,留住顶尖人才一

这也是比尔·盖茨人生哲学最核心之处,成为今后众多企业模仿的要点。

微软是第一家用股票期权来奖励普通员工的企业。微软公司职员可以拥有公司的股份,并可享受15%的优惠,公司高级专业人员可享受更大幅度的优惠,公司还给任职的正式雇员一定的股票买卖特权。微软公司职员的主要经济来源并非薪水,股票升值是主要的收益补偿。公司故意把薪水压得比竞争对手还低,创立了一个“低工资高股份”的典范,微软公司雇员拥有股票的比例比其他任何上市公司都要高。这种不向员工保证提供某种固定收入或福利待遇,而是将员工的收益与其对企业的股权投资相联系,从而将员工个人利益同企业的效益、管理和员工自身的努力等因素结合起来的做法,具有明显的激励功效。

b.坚信科技——盖茨的个人信念

在科技主导人类社会的今天,虽然它所带来的影响究竟利多或弊多仍然受到人们争议,但是这位统率全球最大电脑软件公司的比尔·盖茨却是一位十足的科技拥护者。他不仅熟知新科技的降临刚开始势必遭到人们抗拒,他同时更深信最后人们终将乐意接纳。盖茨在著作中曾说:“每当新科技使人们喜欢或习以为常的事物造成威胁时,就会有人发誓绝不随波逐流。一开始,脚踏车只是呆板的机械装置;汽车,是噪音的入侵者;口袋型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威胁;收音机,人们识字的终结者。但是这种抗拒创新的誓言通常无法持久。由于省时省力,这些机器很快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取得了一席之地,将人类新的创意激发到最高点,并成为我们所信任的工具之一。新一代的人和它们一起成长,将它们变得更人性化,并乐于与之为伍。”盖茨不以成功为终点,而以成功为警惕。他说:“成功非良师,它让聪明人自以为立于不败之地,也无法对未来提供可靠的指引。今天看来完美的计划或最新科技,瞬时便可能成为昨日黄花,八轨磁带机如此,真空管电视机如此,大型主机电脑也是如此。”因此,虽然盖茨自信满满,但是这样谨慎求好的态度,也可以称做是“比尔·盖茨式的谦虚”吧!

c.不断创新——盖茨的“第三大法宝”

微软公司组建于1975年,目前是全球计算机软件的领先供货商。微软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努力培育和发展能使微软公司在未来市场中居于有利地位的核心竞争力。在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把“不断地提高和改进软件技术,并使人们更加轻松、更经济有效而且更有趣味地使用计算机”作为公司的使命和长期发展战略。

微软十分注重技术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努力把软件人员的创造才华聚焦到客户最愿意掏钱包的功能上,促使创新成果转化成能够大量推广的商品,把抢占市场作为首要任务。尽管美国计算机界常常批评微软没有“发明”什么新东西,但是微软总是能后来居上,其原因在于:充分利用了已有的市场优势;依靠很好的反馈网络使产品十分贴近用户;完善的研究开发管理体制,使小公司的游击队很难与微软正规军抗衡;成功的“技术跟随,,战略。当一些新技术生存下来并被证实有巨大的潜在价值时,微软立即扑上来“跟随”,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发出产品,或者干脆把原创者购买过来,并迅速占领市场。

微软独特的“软”策略

——将产品定位在准确的位置

微软公司一成立就将自己的目标市场锁定为个人电脑用户。锁定为个人电脑用户对软件的需求。正如盖茨曾经说过的:“微软公司的奋斗目标是通过开发软件,使PC不仅是服务于政府、企业的高尖技术产品,而应成为家家户户桌面上既功能强劲又易于操作使用的工具。”盖茨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个人电脑的普及将是不远的将来的事,个人电脑的应用将为人类生活创造美好的未来,因此就预测到其市场潜力一定会相当大。

个人电脑软件市场的大小与个人电脑市场大小是息息相关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个人电脑市场的扩大会延伸软件市场的要求,因为一台电脑要想发挥出其真正的使用价值,就得不停地购买软件。而软件市场的发展又会进一步增加个人电脑的市场需求。因为每一个软件都有着强大的功能,它可以帮人减轻很多工作负担,面对这么方便快捷的工作方式,不但可以节省开支,还能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的产品难道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吗?但软件一旦在电脑上这行不马上扩大了PC的市场需求量了吗?因此,微软在起步初期就一直借IBM开拓个人电脑之势,配合他们生产和销售自己的软件产品,定位于IBM的战略合作伙伴,成为了IBM的软件供应商,并借助IBM当时的名声,闻名世界的品牌价值逐渐为自己获得了市场知名度。而且这种合作为双方都带来了好处,是双赢的,当然双方都乐意。2001年美国的《商业周刊》上公布的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排行榜上,微软位居第二,而名声显赫的IBM也就只能屈居其后了,微软终于超过了自己的“靠山”,这即是差异化和补充定位的结果。正是微软卓越的领导人,以其先见的眼光在一开始就锁定了微型个人电脑及其配套的软件才使得微软一路上遥遥领先。

那么微软又是怎样在满足了大顾客——IBM需求的情况下为自己开创了一片新天地进而成功打人消费者头脑“前线”的呢?

1977年,苹果公司推出风靡一时的微型个人电脑。20世纪80年代初,一直对微型电脑不屑一顾的电脑巨人IBM终于如梦初醒,决心尽快进军个人电脑市场。可是,因多年来忽视了对微型电脑的研究,一时来不及研制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这两项核心技术,IBM决定暂时先向技术领先的小公司购买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应急。此时,微软立刻敏锐地意识到,IBM微型电脑有可能轻易击败苹果电脑,成为真正人手一台的个人电脑,一个巨大的市场有可能出现。

在市场开招初期,具有决定因素的往往不一定是技术水平的高低或者是成熟程度。是否能首先抢占市场,获取“先机”才是重中之重。微软向IBM开出了极有诱惑力的合作条件,即微软完全配合IBM和英特尔的硬件标准和规格,特别设计MS—DOS操作系统,每台电脑收费不到50美元。双方一拍即合。结果IBM成为替微软开拓市场的“分销商”。比尔·盖茨对复杂的商业合同法知之甚详,在他的一再坚持下,微软不但幸运地保留了PC—DOS的独占权,而且可以授权其他硬件厂商使用将PC—DOS略为修改而成的MS—DOS。比尔·盖茨在这场交易中使微软在双边合作中占据了免费搭售、灵活自主、左右逢源的优越地位,为微软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成功的基础。1981后,IBM正式推出个人电脑。凭借其雄厚的实力,依靠自己的电脑巨人的威名和营销网络,IBM个人电脑一推出便畅销全世界,全球的电脑厂家也纷纷争先恐后地为IBM个人电脑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这便使与应用软件紧密相关的微软DOS成为了软件产业的行业标准,使更多的人再次认识了微软。而与DOS系统最具竞争实力的苹果公司的操作系统因与DOS标准不兼容,更重要的是在开拓市场时由于技术壁垒,没有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然而错失了占领PC操作系统的大好时机,让微软抢去了所有风头。

正确,与众不同的产品与市场定位,使微软取得了市场主导权,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微软对当今各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可以用“一头冲向玫瑰国的大象”来比喻。毫无疑问,微软的成功是科学研究和商业管理的完美结合。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使得微软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呢?无疑就是其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盖茨是第一个看到软件市场机会的人,并用事实说明软件市场大有可为。计算机市场真正具有高附加值的是软件,而当时世界上却没有任何纯粹的软件生产商,企业也都犯了一个统一的错误:认为只有硬件才能赚大钱,而软件则被看作是一种麻烦的又不可缺的附加品!

而盖茨这时的想法却是:应该只做软件,微处理器的能力每半年就更新一次,在一定意义上说来,你可以把计算机能力想象成为几乎是免费的。这样你就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掺和进制造几乎是免费的东西的生意中去呢?什么是稀缺的资源?是什么限制了对无限的计算机的利用?是软件。

以1975年初建立BASIC语言,到发出视窗WINDOWS系统,微软让PC顺顺利利地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