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空间·边缘·对话: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论
4874700000059

第59章 在现实中追求理想———探讨《包法利夫人》与《红字》中女主人公的相似

Pursuit the Ideals in Reality———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of the Heroine of "MadameBovary" and "The Scarlet Letter"

王艳娜

Wang YanNa

【关键词】爱玛;海丝特·白兰;反抗性;勇敢性

引言

《包法利夫人》是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代表作品,小说描述了女主人公爱玛一生为了追求浪漫爱情生活,最后因债务缠身,走投无路而服毒自杀的过程。《红字》是美国19 世纪著名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反映了发生在17世纪北美殖民地英格兰的一桩爱情悲剧。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对于该形象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然而,这两位女主人公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在面对理想和现实的选择时,都敢于做出自己的选择。本文试以探讨两者的共同之处,揭示无论是19世纪的法国还是清教徒时代的美国虚伪的道德和严酷的宗教理论对女性的压制。

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爱玛是一个追求浪漫爱情的悲剧人物,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是浪漫主义幻想和现实生活发生冲突的必然后果。爱玛是个十分喜爱幻想的人,她想象爱情应当“仿佛一只玫瑰色羽毛的巨鸟,可望而不可即,在诗的灿烂的天空翱翔”,而在她的心目中男人应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启发你领会热情的力量、生命的奥妙和一切秘密” 。在爱玛的幻想中,那个理想的男人是完美的,是浪漫的,而她的爱情更应该是充满惊喜,轰轰烈烈的,而不应该像现实生活中的那样枯燥无味。《红字》中的海丝特亦是一个追求理想生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她与“畸形”的学者结婚。显然,这并不是理想中陪伴自己生活的另一半,于是,她又爱上了年轻的牧师丁梅斯代尔,并与其生下了一个女孩珠儿。

比较两篇小说里的女主人公,就会发现她们的理想生活和现实都是有矛盾的。爱玛一直想要浪漫而有激情的爱情,她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对浪漫爱情的向往,然而冷酷的现实却只让她的理想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她先是嫁给了平庸的医生查理·包法利,在嫁给她之前她深信自己找到了那种不可思议的爱情。在发现婚姻生活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浪漫之后,她又开始企盼有真正的爱情出现。我们看到爱玛试图把浪漫主义文学的标准强加到她所生活的世界里,她的理想与现实总是矛盾。而海丝特·白兰也同样,年轻美丽的白兰因包办婚姻而嫁给了年长她许多的畸形的老医生齐灵渥斯。他们的婚姻不幸,夫妻间毫无感情可言。当她遇到德高望重的年青牧师丁梅斯代尔,出于对爱情和幸福的本能而自然的追求,白兰与丁梅斯代尔产生了恋情,并生下了女儿珠儿。白兰与丁梅斯代尔的这种爱情在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宗教法律下是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发展成为合法的婚姻关系。

在这两个女主人公身上,都出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面对矛盾的时候,又都表现出了自身的反抗意识。如爱玛对她那理想的爱情永不言弃,白兰也始终在坚持维护自己的理想生活。可是在那样一个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社会,一旦做出对社会的反抗,惩罚是难免的。

二、“通奸”罪行与社会的遗弃

爱玛的婚姻曾被人这样总结:“有热烈追求的女人加不懂感情、无生气、天资迟钝的男人”, 爱玛无法忍受枯燥、无激情的家庭生活,她想要获得爱,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和追求,于是她必然一直希望能够遇见自己理想中的爱情。虽然爱玛已经有自己的婚姻,但“在她的灵魂深处,她一直期待意外发生” ,她“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的生活的寂寞,好像沉了船的水手,在雾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 。就在这个时候,她认识了年轻而又英俊的实习生赖昂。赖昂当时是一个年轻浪漫,风趣优雅,而且富有诗意的小伙子,面对年轻貌美的爱玛,他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但他还是个腼腆害羞的小伙子,所以不敢对爱玛有276所行动。爱玛虽然也很欣赏赖昂,但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爱玛还装出一副贤妻良母的样子。其实在爱玛内心里,她渴望与赖昂来一段轰轰烈烈的恋爱。爱玛和赖昂的这段暧昧,最终以赖昂的离去而告终。就在爱玛心灰意冷的时候,情场老手罗道耳弗出现了。他与爱玛那老实巴交的丈夫完全不同,这个男人富有、浪漫、高傲,仿佛正符合爱玛那个理想男人的标准。爱玛经受不住她以为的理想爱情的诱惑,渐渐掉入他的虚假爱情中,进而想叫罗道耳弗跟她一起私奔,这时罗道耳弗暴露出了他的本性,将爱玛甩掉了。就在爱玛陷入绝望时,她与赖昂再次重逢了,这次爱玛想牢牢地抓住她最后的希望,她在巴黎和情人幽会。背着丈夫,爱玛犯起了“通奸”的罪行,为了追求她理想中的爱情,并且不止一次。爱玛的这种行为最终还是没能被社会作接受,具体表现为爱玛死后并没有得到大家多大的同情。出殡回来,“卢欧老爷像无事人一样, 吸着烟斗”,“毕耐并没有露面”,“杜法赦听完弥撒就溜之大吉”,“罗道耳弗整天在树林里打猎消遣,安安逸逸,睡在他的庄园”,“赖昂在那边,也睡着了” 。

所有的一切表明,那些在爱玛生前都关系还不错的人,在爱玛死了之后不久,似乎就把她遗忘了。

同样被社会遗弃的情况也发生在海丝特·白兰身上,而且显得更为社会所厌恶。海丝特爱上当地出色的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在那样一个受清教徒思想严重影响的小镇,他们的爱情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在小说第二章就写到这样的场景“狱前街上牢房门前的草地上,满满地站着好大一群波士顿的居民,他们一个个都紧盯着布满铁钉的橡木牢门”。作者从一开始就描述了海丝特因为“通奸”罪而被社会遗弃,甚至是唾弃的紧张氛围。当海丝特站在邢台上示众的那天, 下面甚至还有人说“他们应该在海丝特·白兰的脑门上烙个记号。 ”可想而知,只要海丝特带着这个“A”字符号一天,这个社会总有人在背后说她,在嫌弃她。“A”的含义在最后,虽然通过海丝特的努力变得不再指代“通奸”,然而,被社会所遗弃和唾弃的事实却不容改变。

爱玛和海丝特同样地因要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而被社会抛弃, 虽然爱玛的理想离现实生活远了点,却也是积极追求理想的表现。然而,两个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由于追求与社会现实相悖的理想,最终还是沦落到要被社会遗弃的结果。她们虽然是被当时社会所遗弃的,她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勇敢和反抗却是值得我们现在去思考的。

三、勇敢与反抗

有学者说“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级灭的妇女形象”,爱玛或许堕落,但决不颓废消极,对于自己的理想,她总是尽力去争取。我们简要地看一下19 世纪法国女人的地位。在那时候妇女被剥夺了今天她们享有的多数自由。自出生后,妇女就得到这样的教导:她们在精神上,智力上,甚至是物质上都处于次要地位。在公共场合,妇女不能扮演积极的角色,没有职业让她们不能经济上独立。而且,爱玛一生悲剧的开端,正是从她接受修道院教育开始的。修道院的贵族教育向她展示了奢华和崇尚物质追求的资本主义世界。从此,在爱玛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物质享受的种子。修道院的这段生活极大地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和爱情观,爱玛构筑着自己关于爱情、婚姻、情人的理想。对于像她这样向往贵族生活的女人来讲, 这暗示着她今后的人生道路只会向着一个她根本不了解的、不切实际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乱撞,盲目地追求浪漫的爱情梦想。可是,即便如此,爱玛还是追求她的理想了,她并没有放弃,在一次次的失望中,爱玛付出了不少代价,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身体上的。这样勇于反抗现实,追求理想的执著与《红字》中的海丝特十分相似。

勇敢性和反抗性是海丝特·白兰的主要性格特征,体现了作者展开社会批判、追求平等自由的欲求,闪耀着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海丝特始终没有想那些逼迫她的清教徒们低头,始终坚持她心目中那份对爱情、对婚姻的信仰。在她的爱情和婚姻生活方面,虽然丁梅斯代尔不是她法律上的丈夫,却是她此生心中唯一的真正的丈夫。这种死不认罪、保持沉默的表现在别人的眼中是不可救药,其实对于她来讲却是向严酷的宗教制度和虚伪的道德的无声的勇敢的抗争。

对比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 她们都受到了宗教思想的影响, 却没有接受这种宗教思想。她们的行为在人看来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可是在她们的心目中的理想却都是美好的。当现实与理想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她们都选择义无反顾的勇敢地反抗,用她们自己的方式,即使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即使要被社会抛弃、被人们唾弃。爱玛和海丝特都以她们的勇于反抗的姿态,表明了对待虚伪的社会道德和严酷的清教宗法的态度。

结语从以上各方面的分析来看, 爱玛与海丝特这两个在世界文学史上都颇受争议的形象尽管在生活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家和环境,对于两位女性压迫的根源也不相同,但她们都因为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爱情犯下了“通奸”而遭受到了社会和人群的鄙视,但是在逆境当中这两位女性都勇敢反抗,尽管她们最后的命运不同,但是读者可以从中感觉到虚伪的社会道德和严酷的清教宗法对于渴望真正爱情,率直真挚,渴望自主和自由的女性的残忍压迫。

作者简介:王艳娜,女,江苏人,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2009 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参考文献:

[1]福楼拜著,李健吾译.包法利夫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袁芳.论《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爱情悲剧[J].大众文艺,2008(9).[3]霍桑著,胡允桓译.红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4]张爱真,浅析包法利夫人的悲剧[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9(3).

[5]李儒寿,《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性格特征探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 (7).